馬謖失街亭真的被諸葛亮揮淚斬了嗎?也許歷史另有真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馬謖之所以家喻戶曉,主要是因為《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揮淚斬馬謖這一著名的橋段。

馬謖何人也?馬謖,曾任綿竹、成都令、越太守,是侍中馬良之弟,享年39歲。

蜀漢丞相諸葛亮非常欣賞馬謖的才能,認為「才器過人」,「每引見談論,自晝達夜」對他倍加器重,馬謖好論軍計,被諸葛亮用為參軍。

《三國演義》中的「揮淚斬馬謖」是怎麼發生的?建興六年,諸葛亮北伐,出軍祁山,馬謖自告奮勇為先鋒扼守街亭,諸葛亮同意,並以王平為副將協助。

估計丞相諸葛亮忘了自己要忠心侍奉的劉備的臨終遺言了「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您要謹慎!」。

既然明知街亭對於蜀國具有異常重要的戰略意義,為什麼還要啟用並無實戰經驗,主家又不看好的馬謖?真是讓人費解!馬謖立下軍令狀帶25000兵馬出街亭,軍敗,負荊請罪,後上演了「諸葛亮揮淚斬馬謖」。

那麼歷史上馬謖真的被諸葛亮揮淚斬了嗎?我們可以從相關歷史文獻中一探究竟。

街亭失利後,發生了什麼呢?《三國志·向朗傳》中有描述「謖逃亡,朗知情不舉,亮恨之,免官還成都。

」這個知情者」朗「為什麼不報?這不是給自己找事嗎?實際上(向)朗是馬謖、馬良的崇拜者,」(向)朗昔奉馬良兄弟,謂為聖人」(《三國志·蜀書·廖立傳》),可見向朗對馬氏兄弟極為推崇,《三國志·向朗傳》也有:「朗素與馬謖善……」的說法,這樣看來向朗包庇馬謖也不為奇了,也不是閒著沒事找事了。

從向朗傳的記載可以看出,馬謖戰敗後畏罪潛逃,並未主動向諸葛亮請罪,向朗知情不報,被免去官職。

但估計馬謖後來被抓了回來或者自己又跑回來了,《三國志·王平傳》:「丞相亮既誅馬謖及將軍張林、李盛……。

」、《諸葛亮傳》」……亮拔西縣千餘家,還於漢中,戮謖以謝眾……「,可見丞相是下令準備要殺馬謖的,可是到底行刑了沒?又在哪行刑的?這兩處並沒有明說。

《三國志·馬良傳》記載:「謖下獄物故,亮為之流涕。

」「物故」指人死亡。

可見,馬謖是死在獄中,沒等諸葛亮揮淚去斬,這兩個」淚「意境可大為不同了。

這種說法還有佐證:《馬謖傳》裴松的注釋:」謖臨終與亮書曰:『明公視謖猶子,謖視明公猶父,願深惟殛鯀興禹之義,使平生之交不虧於此,謖雖死無恨於黃壤也。

』」這句話什麼意思不必深究,我們只需要知道馬謖並不是當面與諸葛亮說的這些話,而是寫信給諸葛亮的,說明馬謖下獄後並沒有見到諸葛亮,可見諸葛亮揮淚斬馬謖那生動場面也不大可能有了。

因此可以看出:街亭失利後,馬謖畏罪潛逃,而後不知道什麼原因又回來了,下獄,還未及行刑,便死於獄中,並非被諸葛亮揮淚斬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馬謖真的是諸葛亮揮淚斬殺的嗎?

在三國演義中有諸葛亮揮淚斬馬謖這個故事情節,雖然在民間也被廣為流傳,但歷史上馬謖真是被諸葛亮揮淚斬殺的嗎?存在諸多爭議。公元228年春,諸葛亮傾盡蜀國兵力討伐曹魏。魏明帝感覺事態嚴重,便親自坐鎮...

失街亭後潛逃 歷史上馬謖沒被諸葛亮「斬」

馬謖,字幼常,襄樊宜城人,生於公元190年,死於公元228年。馬謖在歷史上算不上是大人物,可是知名度卻很高,一部《三國演義》的小說,一出《空城計》的戲曲,使他以紙上談兵的形象定格在歷史的天幕上。...

三國疑案:街亭斬馬謖,馬謖竟未死

(190年-228年),字幼常,襄陽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侍中馬良之弟,三國時期蜀漢官員、將領。初以荊州從事身份跟隨劉備入蜀,歷任綿竹縣令、成都縣令、越嶲太守。蜀漢丞相諸葛亮任用他為參軍。馬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