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大戰事關蜀漢生死存亡,劉備為什麼不帶上第一謀士諸葛亮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之所以有人覺得,劉備發動的夷陵大戰,應該帶上諸葛亮。
是因為,一者,諸葛亮在後世被過分神話,尤其是對其軍事指揮才能,誇張得非常厲害。
魯迅說:「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
」,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二是劉備在夷陵之戰失敗,身患重病之際,把整個蜀國託付給諸葛亮。
所以,大家都覺得劉備該帶上諸葛亮。
但實際上,劉備沒帶上諸葛亮,是因為他對戰爭的看法,對諸葛亮的看法,和我們是有很大區別的。
先說劉備對夷陵大戰的看法。
我們認為,夷陵大戰是三國時期決定三國走向的三大戰役之一(另兩大戰是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是前三國與後三國的分水嶺。
但是,劉備其實並不這麼看。
劉備認為,這確實是一場重要的戰爭。
不過不是前後三國的分水嶺,而是他走向統一全國的重要一步。
換一句話說,他對戰勝東吳,有必勝的信心。
為什麼這麼說?
第一,劉備剛在漢中之戰中打敗了曹操,並且不久曹操就去世。
蜀漢的勢頭,是當時最強勁的。
第二,東吳的實力是三國最弱的,雖然東吳偷襲荊州得手,殺死關羽。
但是那不過是一次偷襲而已,是關羽大意的結果。
如果關羽謹慎一點,或者關羽並不北上攻打襄樊,東吳未必有機會。
第三,東吳一片討饒之聲。
東吳不但反覆來信求和,東吳的知識分子也不斷來信勸說劉備。
最有名的是諸葛亮的哥哥諸葛瑾給劉備寫的那句話:「陛下以關羽之親,何如先帝?荊州大小,熟與海內?俱應仇疾,誰當先後?若審此數,易於反掌。
」諸葛瑾的話說得非常對,而且基本上是站在中立的立場幫劉備分析,讓劉備審時度勢,以大局為重。
但是在劉備聽來,完全是另外一種味道,是明顯的討饒。
所以這反而更增加了他攻打東吳的信心。
第四,劉備剛稱帝,他對自己的影響力足夠自信。
在劉備看來,曹丕稱帝是僭越,是篡位。
正因為曹丕是僭越,他才稱帝。
那時候,他代表漢家正朔,是天子,是天下之主。
他前往討伐東吳,天下人都會支持他,東吳也會很快俯首稱臣。
第五,劉備想奪取天下的心情非常急迫。
劉備雖然稱帝,但他可不想當漢中王、成都王,偏於一隅,他要獲得天下。
那時候劉備已經60多歲了,活不了幾年了。
他討伐東吳,表面上是為關羽報仇,真實意圖是想滅了東吳,獲得南方半壁江山。
可以說,這是一個很好的藉口。
由於劉備很驕傲,很自信,因此,他對諸葛亮存在的意義,看得並不重要。
他怎麼看諸葛亮的呢?
第一,諸葛亮反對攻打東吳,和劉備的意見不統一。
諸葛亮反對攻打東吳,讓劉備非常不理解。
因為諸葛亮在「隆中對」時,給劉備分析的戰略思路是以益州為根據地,同時擁有漢中、荊州兩個箭頭,兩邊遙相呼應,北伐曹魏,最後獲取天下。
但是現在荊州丟了,諸葛亮卻反對他去拿回來,諸葛亮前後的思路是有問題的。
因此,在劉備看來,諸葛亮這是怯懦的表現。
既然諸葛亮反對,當然帶在身邊是不恰當的。
帶著他,只能擾亂軍心,有百害而無一益,所以他不帶諸葛亮。
第二,劉備對諸葛亮的軍事指揮能力和出謀劃策能力並不認同。
劉備是怎麼評價諸葛亮的呢?
一是劉備認為諸葛亮是一個安邦定國的宰相之才,比如制定法律,甄選百官,獎勵生產,負責後勤。
這些是諸葛亮最適合乾的。
在前敵指揮,出謀劃策方面,諸葛亮並不在行。
二是諸葛亮是一個戰略家,但不是一個戰術家,更不是一個堅決的戰術執行者。
他可以把控天下大局,但是在攻城略地上,其實沒有什麼大的作用。
而劉備去打東吳,就是要攻城略地。
三是劉備在託孤的時候,把政務交給了諸葛亮,卻把軍事交給了李嚴。
由此可見,他對諸葛亮的軍事才幹,並不認可。
而事實上,劉備對諸葛亮的這個評價,其實是不錯的。
從後面諸葛亮指揮的北伐之戰來看,他除了穩妥謹慎以外,很少有奇謀。
因此北伐戰打得並不成功。
第三,諸葛亮必須坐鎮成都,穩定成都。
劉備雖然自我感覺是天下之主,但其實對益州來說,他只是個外來戶,益州的老百姓,益州的豪強世族,對劉備口服心不服。
如果把諸葛亮也帶走了,成都必然會後院起火,那他就危險了。
事實上,劉備的擔心是很有道理的,當劉備在發動夷陵大戰的時候,就有人造反。
後來,劉備去世後,蜀漢更是有一半的郡縣反叛。
而坐鎮成都,穩固大後方,除了諸葛亮,再也找不到更恰當的人選。
雖然如此,劉備不帶諸葛亮,實在是一個大錯誤。
諸葛亮固然前敵指揮的能力不行,軍事謀略不高,但是「諸葛一生唯謹慎」,如果謹慎的諸葛亮在頭腦發熱的劉備身邊,斷不會讓他連營紮寨,劉備可能還輸不了。
(參考資料:《三國志》)
影響三國格局的8個人,除了曹操劉備還有誰?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在《三國演義》的「煮酒論英雄」一節里,曹操曾說過一句話:「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這演義雖然是文學,但羅貫中替曹操說的這句話並沒有毛病。他和劉備兩人確實是影響...
關羽死後,劉備攻打東吳,不單單是為了給二弟報仇
關羽敗走麥城,被孫權抓住並殺害。劉備知道了,作為大哥,他要為關羽報仇。公元221年,劉備率大軍攻打東吳,為關羽報仇。當時曹丕、劉備先後稱帝,實力最強的還是魏國。劉備真的就像演義里講的,攻打東吳,...
這三個大臣反對劉備稱帝,最後一個被貶,一個被殺,一個抱憾而死
公元221年,劉備一聽到曹丕把漢獻帝貶成了山陽公,自己篡漢建立魏國,心中頓時不是滋味。於是諸葛亮則勸諫劉備該繼承大統,也正合劉備心意,於是自立為帝,建立了蜀漢,國號繼續是「漢」,意思很明確,也是...
諸葛亮做了16年軍師,到底幫劉備做了什麼,劉備要託孤、讓位
蜀漢皇帝劉備夷陵慘敗,逃到白帝城,病重,命丞相諸葛亮輔佐太子,安排託孤事宜。劉備對諸葛亮說:「你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一定能安定國家,成就大業。我的兒子值得輔佐,你就輔佐他,如果他無才,你就取代他...
劉備發動夷陵之戰,諸葛亮為什麼不反對?因為劉備在挽救隆中對!
公元219年,孫權遣呂蒙白衣渡江,襲取荊州,擒殺關羽,導致吳、蜀兩國結仇。公元220年,曹丕代漢稱帝。公元221年,劉備於益州稱帝,年號為章武。同年,劉備為奪回荊州,他打著為關羽報仇的旗號,親率...
這場戰爭不僅賠上了劉備的性命,更葬送了諸葛亮的幻想
夷陵之戰也被稱為彝陵之戰、猇亭之戰,是三國歷史階段蜀漢昭烈帝劉備對東吳發動的大規模戰役。夷陵之戰不僅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一次著名的積極防禦的成功戰例,也是三國「三大戰役」的最後一場,前兩場分別是官...
戰亂三國,人太多傻傻分不清?讓這些圖來拯救你!
東漢末年,群雄割據,軍閥混戰。到了公元220年,曹操的兒子曹丕篡漢建立魏國。接著,劉備和孫權相繼稱帝,建立蜀國和東吳。自此,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面形成。三國相互攻伐,戰火紛飛,湧現出許多英雄豪...
諸葛亮為什麼不執行《隆中對》的戰略,等到「天下有變」時再進行北伐?
隆中對中曾言:「待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兵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以出秦川」。之後劉備的戰略也基本按照隆中對執行,還比較順利,拿下了荊州、益州、漢中,甚至超過了江東孫權集團。魏蜀吳短暫...
劉備興兵伐吳,為什麼曹魏不偷襲蜀漢?原因很簡單
前幾天發表的一篇文章被罵的狗血噴頭!那篇文章叫:若劉備統一天下,關羽張飛是封王還是殺掉?主要是我在裡面提出先滅東吳的看法,於是吐槽聲一片,比如:小編你懂個屁!腐儒紙上談兵!還談什麼先滅東吳。智障...
劉備主動放棄荊州北伐應該更可行
劉備取漢中之後,218年前後,主動讓荊州給東吳,把荊州人口物資能轉移的儘量轉移到益州,勵精圖治鞏固益州,把南中和西部少數民族剿撫並用安頓好。與孫權保持密切關係,積極準備北伐。
劉備是為了奪荊州還是為弟報仇
劉備是為了奪得荊州還是為弟報仇公元219年,關羽發動襄樊之戰,後被孫權呂蒙襲取荊州,兵敗身亡。自此,吳蜀仇根深種。公元220年,曹丕篡漢。公元221年,劉備續漢脈正大統,年號彰武,史稱蜀漢。同年...
劉備與諸葛亮的君臣關係真的像演義里說的那樣「猶魚之有水」嗎?
三顧茅廬之後,劉備和諸葛亮一見如故,劉備曾說「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後人自然認為此君臣二人是「魚水」關係。在《三國演義》中,劉備對諸葛亮更是言聽計從,軍政大事無不請他出謀劃策。但在歷史上,...
《隆中對》戰略這麼好?諸葛亮為啥要放棄深度分析
本文依據史料為《裴注三國志》,深黑體字為正史原文。 諸葛亮之所以揚名中華千年史,其對於漢室的忠心,其高風亮節的權臣范兒,其勤勉王事,鞠躬盡瘁的北伐熱情都為歷代皇權統治者和知識分子所欣賞。普通老百...
如果諸葛亮不出祁山改奪荊州,歷史會被改寫嗎?
歷史上諸葛亮任蜀漢丞相時期,對曹魏發動了六次戰爭,可是出祁山次數只有兩次,不是《三國演義》中的六出祁連山就算諸葛亮發明了「木牛流馬」蜀道之難還是難於上青天,以至於後代很多歷史學者,都評價諸葛亮...
劉備攻打東吳其實另有原因,其他皆浮雲,史書不會記載這歷史真相
公元219年,孫權襲取荊州,擒殺關羽,吳、蜀兩國結仇。公元220年,曹丕代漢稱帝。公元221年,劉備於益州稱帝,年號為章武。同年,劉備為奪回荊州,為關羽報仇,親率大軍攻打東吳。孫權聞劉備將來伐,...
劉備伐吳之時為何曹魏按兵不動呢?
章武二年,公元222年,劉備興兵伐吳,發動了大規模的戰役。起因是孫權襲取了荊州,擒殺了關羽,於是劉備以報仇為名,發動了戰爭。那麼戰爭爆發之際,劉備軍節節勝利,孫權也向魏國求援,為何曹魏按兵不動呢?
劉備大軍東征報仇,為何不帶諸葛亮?正是推心置腹的信任!
夷陵之戰,劉備大軍伐吳,卻不帶諸葛亮隨軍的原因,除了確實需要諸葛亮留守後方、保障軍需外,更大原因是諸葛亮從出山效力劉備起,就一直主張聯合孫吳,共抗曹操,並且還是締結孫劉聯盟的直接操盤手。此時孫權...
劉備伐吳的重大失策: 沒有帶上一人隨行, 不是諸葛亮也不是趙雲
公元221年7月,蜀漢章武元年,在關羽死後一年多,劉備成都稱帝後沒多久,不顧諸葛亮和趙雲等朝中大臣的反對終於興兵大舉伐吳。實事求是的說,劉備之所以決意伐吳不是一時衝動之舉,也不僅僅是為關羽報仇...
劉備兩大錯誤,導致蜀漢陷入困局!
劉備在奪取益州、漢中後,文有諸葛亮、法正、馬良等,武有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魏延、霍峻、張嶷等,擁軍近二十萬,並且橫跨荊益,形勢一片大好,非常有機會問鼎中原、一統天下。
三國蜀國國主劉備識人能力如何
劉備識人能力如何在三國時期人才輩出,身為一個君主或許自己不需要太高的軍事政治才能,但是一定要有識人用人只能,而劉備正是其中的佼佼者。劉備相比起很多豪傑最大的優勢不在於他的仁義,而是在於他能識人,...
三國|關羽隕,敗猇亭,蜀漢從此未出西川!
華夏皇帝漫談之蜀漢昭烈帝劉備成都稱帝 白帝託孤 劉備艱難地奪取了益州,不過接下來他打了一場勝仗。由於漢中地勢險要,是巴蜀的咽喉要道。劉備占領了益州,就想進一步奪取漢中。不想曹操動作快,派夏侯淵、...
三國之蜀漢 備終不為人下 其謀未可測
劉備(161年----223年6月10日),221年----223年在位3年,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販草鞋、草蓆為生。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諡號昭烈皇帝,史家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