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伐吳的重大失策: 沒有帶上一人隨行, 不是諸葛亮也不是趙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公元221年7月,蜀漢章武元年,在關羽死後一年多,劉備成都稱帝後沒多久,不顧諸葛亮和趙雲等朝中大臣的反對終於興兵大舉伐吳。
實事求是的說,劉備之所以決意伐吳不是一時衝動之舉,也不僅僅是為關羽報仇那麼簡單,而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舉動。
出征之前劉備是躊躇滿志的:首先當時東吳以前的老對手和老朋友周瑜魯肅早已不在,就連呂蒙也在襲取荊州不久之後死了,可以說劉備認為東吳無人是自己對手;其次孫權得到荊州三郡時間很短,自己和關羽在荊州經營的時間比孫權長多了,孫權不可能這麼快就能完全掌控荊州;再者當時劉備擁有兩川,手下士卒多是能征善戰之輩,綜合看來,劉備實力其實並不在孫權之下,這一仗至少劉備認為自己勝算很高。
可是開局很美妙,結局卻很殘酷:劉備連戰連勝,一直攻入吳境,卻不能速戰速勝,終於在夷陵之戰中劉備一個沙場宿將敗於他眼中的一個毛頭小伙陸遜身上。
戰役的過程和後果就不多說了,導致劉備伐吳大敗的原因很多,此處也不一一分析,只說其中一點也是相當關鍵的一個原因,那就是劉備身邊沒有得力的謀臣大將,特別是有一個人沒有隨行是劉備伐吳的重大失策,這個人就是魏延。
為什麼這麼說?為什麼不是諸葛亮,趙雲馬超等人而是魏延?我們一一分析下。
先說諸葛亮。
諸葛亮沒有隨行是有理由的,在劉備時代,其實諸葛亮主要是負責後方留守和後勤保障,漢中之戰就是這樣,劉備諸葛亮的關係其實和曹操荀彧的關係有點類似:劉備主外,諸葛亮主內。
劉備伐吳仍然是這種格局的延續,這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蜀中遠離荊州,朝中需要一位有能力有威望的人鎮守統籌,畢竟漢中還要防守曹魏,國內南蠻也不安穩,此人非諸葛亮莫屬;其實可能還有個原因,那就是如上所述,諸葛亮也認為蜀漢實力不在東吳之下,劉備此去勝算頗高。
接著說趙雲。
說劉備之所以沒帶趙雲前去是因為趙雲反對伐吳,這種觀點至少是很片面的,其實劉備賦予了趙雲很重要的任務,那就是駐守江州。
江州就是現在的重慶一帶,它是聯繫成都和荊州的紐帶,同時也可以震懾當時並不安穩的南中一帶(劉備死後,率先叛亂的就是這一帶)。
再說馬超。
馬超之所沒去應該是有三方面原因:第一,馬超死於222年,也就是剛好夷陵之戰前後,劉備伐吳時,有可能馬超在病中;第二,馬超在羌胡人心目中的地位很高,留他在成都比帶他去荊州作用更大;第三,馬超的強處在於縱橫馳騁的騎兵大兵團作戰,荊州和東吳地形並不適合馬超,馬超去了也是無用武之地。
最後說魏延。
諸葛亮和馬超是排除了隨同去荊州的可能,剩下的就只有趙雲和魏延了。
論武力魏延不如趙雲,但是如果要說到行軍打仗和領兵作戰,魏延顯然勝過趙雲。
當時魏延重任在身,他是漢中太守,負責防守曹魏,這個擔子不輕,任務很重,按說他也走不開,但是其實當時曹丕代漢建魏沒多久,而且曹魏當時對蜀吳相爭的態度是隔山觀虎鬥看熱鬧,很大的可能不會在漢中方向對蜀漢用兵(事實上也確實如此),劉備其實可以把魏延解放出來隨同他出征孫權,漢中可以先交給馬超。
退一步說,即使交給馬超不放心,劉備其實有兩個選擇:第一,漢中給馬超,馬岱留守成都或者和趙雲一起駐守江州;第二,趙雲守漢中,馬超馬岱駐守江州,無論哪種選擇,有諸葛亮居中調節出不了大亂子,劉備大可放心,一句話,魏延其實是可以解放出來的。
遍觀當時蜀中大將,在張飛遇害,黃忠病逝的情況下,只有魏延才是最合適也是最有可能隨同劉備伐吳的最佳人選。
試想下,劉備本身對魏延就很信任,而且從日後魏延駐守漢中近十年力保漢中無恙的情形看,魏延實在是蜀漢一位不可多得的大將之才,有他在劉備身邊,相信劉備不至於還會再犯日後連營幾百里的低級錯誤,被陸遜一把大火燒個精光。
可惜沒有如果,或許是劉備太過自信,或許是擔心曹丕會趁機進攻漢中,總之劉備沒有帶上魏延,也沒帶上趙雲,身邊只有張南,馮習,傅彤等人,這些人能力有,也忠心,但是比起魏延和趙雲還是要差上不少。
不知道劉備敗退白帝城後有沒有後悔當初的選擇,不過大錯已經鑄成,悔之晚矣!
議論蜀漢不能統一天下的原因:失荊州和夷陵之戰
公元(211年),西川的益州牧劉璋擔心曹操攻打西川,便想借劉備的兵馬抵禦曹操。於是劉備讓諸葛亮和關羽、張飛、趙雲鎮守荊州。於是孔明總守荊州,關羽拒襄陽要路,當青泥隘口;張飛領四郡巡江,趙雲屯江...
關羽,你是上天派下來礙主的麼?細品三國之關二爺如何坑劉備
劉備寄居劉表之時,得了一匹馬,叫做的盧;當時劉備還準備把的盧馬送給劉表的,而劉表謀士蒯越認為此馬「眼下有淚槽,額邊生白點,名為『的盧』,騎則妨主。」於是沒要。
三國最倒霉十大名將,馬超魏延榜上有名,第一第二可以改變三國
熟讀三國歷史,名將輩出,大家耳熟能詳的是呂布、關羽、張飛和趙雲等威震天下的名將,殊不知,也有一些名將,非常倒霉。為什麼倒霉呢?或者由於不應該有的失誤,或者由於命運的捉弄,或許很丟人地死去了,完全...
如果劉備不發動夷陵之戰,那蜀漢的命運會逆襲嗎?
劉備作為三國之中蜀漢的開國君主,其一生就是標標準準的窮屌絲逆襲。蟄伏市井,窮的只能以賣鞋織鞋為生,喜歡結交豪俠,實際跟想混黑社會沒什麼區別。後來靠著皇族後裔的頭銜,得到財團的風險投資拉起了隊伍...
關羽看不上馬超,瞧不起黃忠,唯獨對他十分敬重
趙雲,字子龍,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人。武藝絕倫的趙雲本在公孫瓚麾下為將,當公孫瓚派遣劉備協助田楷抵禦袁紹之時,趙雲受命跟隨劉備,從此他執鞭墜鐙,甘心為劉效勞,成了劉備的心腹愛將。當劉備在長坂...
關羽、張飛、馬超、魏延、諸葛亮、趙雲、黃忠誰守荊州勝算最大?
關羽、張飛、馬超、魏延、諸葛亮、趙雲、黃忠誰守荊州勝算最大? 劉備藉助赤壁之戰,從孫權手中賺得荊州,藉以立足,從此得根基,迅速發展。之後,劉備率軍如川蜀,留關羽鎮守荊州。後來在劉備在川蜀之地取得...
劉備主動放棄荊州北伐應該更可行
劉備取漢中之後,218年前後,主動讓荊州給東吳,把荊州人口物資能轉移的儘量轉移到益州,勵精圖治鞏固益州,把南中和西部少數民族剿撫並用安頓好。與孫權保持密切關係,積極準備北伐。
三國時期十大戰爭,這些戰爭改變了歷史走向
184年,東漢爆發黃巾起義,從此中國開始了近一百年的戰亂時代。這一時期內,各路諸侯紛紛登場,演繹了一場場精彩戰爭。184年,太平道首領張角率信徒發起民變,史稱黃巾之亂。東漢政府號召各路力量參與鎮...
劉備討伐東吳,為什麼不帶諸葛亮、趙雲、魏延、馬超呢?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夷陵之戰,又稱彝陵之戰、猇亭之戰,是三國時期蜀漢昭烈帝劉備對東吳發動的大規模戰役,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一次著名的積極防禦的成功戰例,也是三國「三大戰役」的最後一場,前兩大戰役是...
劉備領兵伐吳卻遭慘敗,只因未帶此人,不是趙雲也不是諸葛亮
三國之中有很多人雖然有著很強的實力,但是卻被一些比自己弱小的敵人給打敗了。最出名的三個例子就是當年袁紹在官渡敗給了曹操,曹操在赤壁敗給了周瑜,以及最後的劉備在夷陵敗給了東吳的陸遜。當時劉備率領...
夷陵之戰劉備為什麼不帶趙雲和馬超?參加夷陵之戰除了劉備還有誰?
關羽死後劉備一時接受不了,一定要孫權血債血償準備伐吳,不過夷陵之戰卻是劉備打敗,讓蜀國提前進入了衰落期。但是仔細看看夷陵之戰蜀軍這邊,除了劉備以外諸葛亮、趙雲和馬超等人都沒去,如果劉備真想伐吳怎...
劉備攻打東吳孫權,為何不帶上諸葛亮和趙雲
三國中三大戰之一的「夷陵之戰」,被很多人直呼可惜,劉備一方,本來有很大的幾率可以獲勝,然而卻因操作不當幾乎全軍覆沒!有人說,如果劉備當初帶上諸葛亮、趙雲、魏延等等這些謀士良將,戰爭的結果根不不可...
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劉備急匆匆伐吳?劉備奪荊州的背後到底有何玄機
建安20年,曹操打跑張魯,張魯撤回巴西,劉備礙於曹操的威勢,被迫與孫權合作,把當初答應孫權的「還荊州條款」中,把荊州拿出了一部分送給孫權。「是歲,曹公定漢中,張魯遁走巴西。先主聞之,與權連和,...
劉備發動夷陵之戰,為何沒帶上諸葛亮、趙雲或魏延?本篇揭秘真相
在《三國演義》中,劉備稱帝後一日在朝堂上下詔曰:「朕與關羽、張飛桃園結義,情同兄弟,如今二弟關羽被孫權所害,我必要給關羽報仇雪恨。」說罷,趙雲站出來勸阻,劉備不聽,繼續下令練兵準備親征。朝中很...
夷陵之戰關乎國運,劉備為何不帶諸葛亮以及趙雲、魏延馬超猛將?
首先是諸葛亮,劉備出征東吳之前,諸葛亮勸劉備登基為帝,此時諸葛為丞相、錄尚書事,注意哦,諸葛此時最主要的任務是管理政務,調整賦稅,充實軍資,而不是單單一個軍師。 夷陵之戰開始之前,劉備手下還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