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率五十萬大軍進荊州,為什麼劉備堅持攜民撤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公元208年,曹操親率大軍五十萬,南下荊襄討伐劉表,真實意圖在於謀奪荊州,滅劉備,以絕最大隱患。

可是收到消息的劉備卻攜帶十萬荊州民眾緩慢撤退,在這種緊急的情況下,劉備為何還要做出這種安排呢?


三國演義為了突顯劉備的仁德愛民,是這樣描述的:「曉諭居民:『無問老幼男女,願從者,即於今日皆跟我往樊城暫避,不可自誤。

」「令孫乾,簡雍在城中聲揚曰『今曹兵將至,孤獨城不可守,百姓願隨者,便同過江。

』」

那麼,攜帶民眾會給劉備的撤退帶來哪些影響呢?

1.攜帶十萬民眾,軍隊戰鬥力減弱。

2.撤退速度減緩,輜重數千輛,日行十餘里。


劉備肯定也意識到這些問題,但是他仍然堅持攜帶民眾。


1.軍隊戰鬥力方面,就算沒有攜帶民眾,面對曹操大軍一樣是以卵擊石,所以帶不帶民眾,都不能與曹軍硬碰硬。

2.對於行軍速度方面,劉備早已算定了,以攜帶民眾的速度,曹操方面依然追不上。

史料記載:曹乃釋輜重,輕軍到襄陽,聞先主已過,曹公將精騎五千急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餘里,及於當陽長坂。

悠哉悠哉的劉備雖然沒想到曹操對他思念到了如此地步,以致於不顧一切的死磕也要來見上一面,但是就算曹操軍隊全部「釋輜重,輕軍馳奔」,也遠遠追不上「扶老攜幼」的劉備。

既然對距離早有計算,當旁人提及棄民眾而速遁時,劉備才大義凜然的說「夫濟大事必以人為本,今人歸吾,吾何忍棄去?」


那麼,劉備做出如此策略的目的又是什麼?

1.古代人口稀少,三國時期長江以南人口更稀少,因為人口是重要戰略資源。

2.在荊州民眾「心向於己」的基礎上綁定人心,真正讓荊州人對劉備奉之若主。

3.雖然號稱攜民,其實這些難民本來就是自發行動,並不需要軍隊協助,至多是小股地方保安部隊的職責。

4.關羽的部隊才是劉備主力,用船來運輸也應該符合主力部隊輜重運輸的特點,甚至張飛的部隊也不在民眾中間。

就算曹操及時趕來,損失的不過是老百姓的生命和財產,但是,只要大部分人不被曹兵帶走,他們到了江廈,就是劉備的資源。

綜合來說,劉備攜民一方面是人口戰略資源考慮,另一方面也是吸引敵軍的注意力,既保護自身軍隊真正實力,又激起民眾同仇敵愾。

這種一箭雙鵰的想法不奇怪的,只有大批難民到了江夏後,缺衣少糧的問題才是真正考驗劉備的時候,逃難的過程,反而是最不重要的。

所以,統治者的仁德愛民之說,其實都是虛無縹緲的。


我是趣味的歷史,如果喜歡我的內容,請關注我。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這件事讓劉備快哭了

劉表,字景升,是荊州牧,就是荊州的土皇帝,大家對這個劉表應該是並不陌生,因為在三國中這也是響噹噹的一個人,在三國演義中,也是頻繁出現,當時劉備煮酒論英雄逃跑後,在徐州小沛大敗給了曹操,就前來投靠...

劉備攜民渡江,帳本算得好!

劉備攜民渡江,是愛民,還是以民為盾掩護逃跑?原因是他算了一本帳。 諸葛亮火燒新野、水淹曹仁後,帶領新野軍民轉到樊城。曹操八路大軍攻樊城,假買民心誘降劉備,諸葛亮知樊城守不住,準備退守襄陽。劉備發...

劉備攜民渡江背後的故事

劉備「攜民渡江」是《三國演義》里的一個經典故事。劉備面對曹軍大舉南下,且戰且走,但是在撤退時,還不忘百姓。一路上保護百姓共同後撤,最後到達江南。這件事就是所謂的「攜民渡江」。正史和《三國演義》都...

也說攜民渡江,劉備赤壁之戰的首功之人

本文基於小說三國演義而非歷史。三國是一個能人輩出的時代,無數的英雄、梟雄、奸雄、武者、智者在這個大舞台上為了各自的目的而演出著不同的曲目,而無論怎麼評價,作為蜀漢開創者的劉備,三足鼎立中的一足,...

從劉備一件事看這個《三國》中最陰險的偽君子

三國時代的劉備就是一個標準的雙面人物,內奸外仁。在《三國演義》里,劉備是一個絕對正面的角色!他那忠厚仁義的長者之風深受每個人喜愛。其實,他是不以動聲色、謙讓有禮的外表,處處偽裝,掩飾自己。劉備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