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大軍壓境,劉備做了一件萬古流芳的事,魯迅先生卻說他假仁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志》記載,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兵大舉征討荊州,劉琮不戰而降,劉備招架不住,只得聽從諸葛亮的建議率兵後撤,在撤退的同時劉備不忍心拋棄城裡的百姓,下令說:「曹兵將至,孤城不可久守,百姓願隨者,可一同過江。

」於是很多百姓都跟著劉備往襄陽撤退。

劉備與黎民共進退算得上是一件萬古流芳的事情,但是因為攜帶百姓,行軍不便,劉備軍隊在長坂坡損失慘重,很多無辜百姓也因此喪命。

劉備

關於劉備為何要「攜民渡江」,歷來說法不一。

但是魯迅先生曾這樣評價劉備:「劉備似之長厚而似偽

」從中我們或許可以找到些許答案。

其一,劉備當時占領屯兵荊州,算得上是一個兵足糧廣的地方軍閥,通俗來說就是靠槍桿子吃飯,大軍壓境,劉備就是再崇信仁德,首先也應該保存自己的實力才對,畢竟有了軍隊就能稱霸一方嘛!攜民渡江是因小失大之舉,完全不符合當時的實際情況。

劉備

其二,古話說「小亂居城,大亂居鄉」,意思就是說「小的動亂可以到城裡躲避,而大的動亂就要到鄉下去了。

」當時曹操大軍壓境,劉備完全可以將百姓遣散到鄉下去,沒必要非帶著百姓逃命。

在本人看來,劉備「攜民渡江」應該是「挾民渡江」才更有道理

劉備曾說過:「夫濟大事必以人為本,今人歸吾,吾何忍棄去。

」意思就是說,想成大事,必須要以人為本,現在(荊州)百姓投奔我,我怎能拋棄他們?說的冠冕堂皇,倒不如說把百姓當做他東山再起的資本罷了。

第一,手裡有了百姓,可以籌備更多的戰爭力量,增強實力;第二,手裡增加了與東吳討價還價的籌碼,劉備渡江後借得荊州,更多的是因為百姓的安置問題。

但是劉備這種做法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一次「假仁義」害死了不少的士兵和百姓。

可見,魯迅先生對劉備的評價不無道理。


走進舊城,穿過老巷,撥開詭譎塵封歲月,去探尋歷史真相。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問天下誰是英雄?劉備——捨己為人

看《三國演義》劉備攜民渡江的故事,印象很深。公元208年,劉備在新野大敗曹軍後,移兵樊城。曹操為了報仇,親自率大軍向樊城殺來。劉備兵少將寡,樊城池淺城薄,難以抵擋曹操大軍。劉備聽取諸葛亮建議,撤...

劉備攜民渡江,帳本算得好!

劉備攜民渡江,是愛民,還是以民為盾掩護逃跑?原因是他算了一本帳。 諸葛亮火燒新野、水淹曹仁後,帶領新野軍民轉到樊城。曹操八路大軍攻樊城,假買民心誘降劉備,諸葛亮知樊城守不住,準備退守襄陽。劉備發...

此事劉備做過,趙光義也做過,評價卻截然不同

建安十三年,曹操平定北方後,率大軍南下,一路高歌猛進,勢不可擋,荊州刺史劉表之子劉琮畏懼曹操實力,率眾投降了曹操。此時的劉備駐守新野小縣,眼看荊州被曹操占據,自身勢單力薄,諸葛亮便勸說劉備退往江...

劉備攜民渡江背後的故事

劉備「攜民渡江」是《三國演義》里的一個經典故事。劉備面對曹軍大舉南下,且戰且走,但是在撤退時,還不忘百姓。一路上保護百姓共同後撤,最後到達江南。這件事就是所謂的「攜民渡江」。正史和《三國演義》都...

劉備「攜民渡江」是陰謀嗎?真相可能毀人三觀

劉備可以說是三國演義裡面最富有爭議的人物了,有人說他是真君子,一生仁德,善待他人,又有人認為他是一個虛偽的小人,假仁假義,江山都是騙和哭來的。如果我們持的是後面的角度,那麼回過頭來再去想想劉備作...

品三國智慧5:劉備在荊州那些事5:戰略轉移

公元208年秋,曹操帶領數十萬大軍南征荊州。首當其衝的便是劉備駐守的新野,諸葛亮設計火攻,大敗曹軍一部。曹操聞知大怒,親自帶兵繼續進攻劉備。形勢危急,諸葛亮建議放棄新野、樊城,向襄陽撤退。劉備...

從劉備一件事看這個《三國》中最陰險的偽君子

三國時代的劉備就是一個標準的雙面人物,內奸外仁。在《三國演義》里,劉備是一個絕對正面的角色!他那忠厚仁義的長者之風深受每個人喜愛。其實,他是不以動聲色、謙讓有禮的外表,處處偽裝,掩飾自己。劉備這...

也說攜民渡江,劉備赤壁之戰的首功之人

本文基於小說三國演義而非歷史。三國是一個能人輩出的時代,無數的英雄、梟雄、奸雄、武者、智者在這個大舞台上為了各自的目的而演出著不同的曲目,而無論怎麼評價,作為蜀漢開創者的劉備,三足鼎立中的一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