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攜百姓逃亡,為什麼趙光義會遺臭萬年,而劉備卻得仁義之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建安十三年,曹操基本上統一了北方,他通過安撫關中馬超,遣將領進軍許都以南,自任丞相等方式逐漸穩定北方局勢後,於同年秋天開始出兵南征。

當時曹操率領三十萬大軍,號稱八十萬,南下攻打荊州。

而荊州牧劉表在此時病死,其次子劉琮在與長子劉琦的爭奪之中勝出,順利接位,成為荊州牧。

然而劉琮軟弱無能,面對曹操的大軍沒有絲毫抵抗能力,於是他接受了蒯越與傅巽等的勸說,在沒有通知屯兵於樊城前線的左將軍劉備的情況下,偷偷地投降了曹操。

毫不知情的劉備直至曹操大軍已經到達宛城附近時,才得知劉琮已向曹操投降。

劉備既驚駭又氣憤,但事已至此,為避免陷入孤立,劉備只好立即棄樊城南逃。

當他撤退的時候,荊州有十多萬百姓跟隨。

劉備不舍放棄這些百姓,因此行軍速度很慢,在長坂坡被曹軍的虎豹騎追上,大敗,只得逃到劉琦駐守的夏口。

無獨有偶,在北宋時期,太宗趙光義也曾做過一件類似的事情。

雍熙三年春,北宋三路攻遼。

當時主力東路曹彬部求功心切,孤軍進至涿州後,因糧草不繼,被迫撤回雄州。

不久雖又裹糧再進,但部隊疲勞,戰鬥力下降。

遼軍則以逸待勞,全力對付東路宋軍。

在遼聖宗與蕭太后親統大軍的情況下,宋軍主力在岐溝關潰敗,導致全線被遼軍各個擊破。

而在這一次北伐過程中,趙光義不但沒有收復在五代十六國時期丟失的幽雲十六州,更是連累得二十萬宋軍在北伐途中大敗。

而趙光義在作戰過程中還下了一道讓宋軍十分無奈的命令,那就是將北伐沿途的百姓帶回。

而正是這道命令,導致宋軍在撤退過程中行軍速度減緩,最終累得斷後的大將楊業戰死,因此趙光義此舉,常常被提及之人斥責。

同樣是在撤回時攜帶百姓,趙光義此舉不過是一道遮羞布,讓自己的北伐不那麼丟人。

但就軍事上而言,這就是為了自己的顏面而在胡亂指揮,趙光義因此而被後世詬病。

但劉備不同,他是不忍心百姓遭遇曹軍三十萬大軍戰火的荼毒,因此不惜降低自己的行軍速度,也要將百信帶走。

筆者認為,正因為劉備和趙光義的出發點不同,這才使得趙光義遺臭萬年,而劉備卻能得到仁義之名。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演義之曹操親征攻新野劉備潰敗

一般來說,老闆的思維和打工者的思維是不在一條線上的。老闆考慮的是公司利益最大化,打工者考慮的是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當兩者起衝突的時候,老闆和打工者一般都會先顧自己這一頭。比如老闆欠薪,打工者吃回扣...

也說攜民渡江,劉備赤壁之戰的首功之人

本文基於小說三國演義而非歷史。三國是一個能人輩出的時代,無數的英雄、梟雄、奸雄、武者、智者在這個大舞台上為了各自的目的而演出著不同的曲目,而無論怎麼評價,作為蜀漢開創者的劉備,三足鼎立中的一足,...

此事劉備做過,趙光義也做過,評價卻截然不同

建安十三年,曹操平定北方後,率大軍南下,一路高歌猛進,勢不可擋,荊州刺史劉表之子劉琮畏懼曹操實力,率眾投降了曹操。此時的劉備駐守新野小縣,眼看荊州被曹操占據,自身勢單力薄,諸葛亮便勸說劉備退往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