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劉備當年的攜民渡江其實上是在「挾」民渡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當年在曹操南下攻打荊州的時候,由於劉備實力不敵曹操,因此一路上劉備都在撤退。

在後撤的過程中還做了一件千古流芳的事情,也就是「攜民渡江」。


攜民渡江

《三國演義》中是這樣說的,當年撤退路上由於百姓行走緩慢,劉備明知此次的先頭部隊在高速推進,但仍然對荊州百姓不離不棄,最後導致自己被曹軍的輕騎在當陽的長坂坡追上。

劉備損失慘重,如果不是因為最終血戰突圍,一定會落得個全軍覆沒的下場。

劉皇叔

相信不少人在讀完這段故事後都會被劉皇叔對待百姓的宅心仁厚所感動,但如果你深思細究的話就會發現事實恐怕可能遠非如此!

任何一個政治家應該都知道,民眾是戰爭之本,如果缺乏了老百姓的支持,是打不贏戰爭的!因此合格的統治者一般都會首先去保護百姓,愛護百姓,但是實話說:這二者和攜民渡江是搭不上邊的!

軍閥的套路

首先,當初劉備的身份是一方諸侯(後稱「軍閥」),既然是軍閥,就要按照軍閥的套路出牌。

在保護百姓和自己的武裝力量之間,任何軍閥肯定會去選擇後者。

劉備也一定會這樣,因為他知道,如果沒有軍隊,他只不過就是一介織鞋販履之徒。

所以說,只要劉備思維正常,就絕不會為了保護百姓,而把軍隊賠上!

劉備

保護百姓並不一定要攜民渡江

中國有句古話:「小亂居城,大亂居鄉」,也就是說,如何有小的動亂,只需要躲在城中,儘量不要出門就是了。

如果有大的動亂的話,可以居住到鄉下去躲避些時日。

所以劉備如果真的是為了保護百姓,完全可以讓百姓分散躲會鄉間,自己也可以快速撤退,而不是讓百姓跟隨部隊南撤。


攜民渡江

攜民渡江≠與難民混雜一起逃跑

如果劉備當真是攜民渡江,就應該讓百姓在隊伍前方撤退,自己帶領軍隊且戰且退,漸次抵抗。

但是如果從史料上看的話,會發現當初撤退時劉備的部隊是與難民混雜其間一起逃跑的。

這一現實簡直是讓我們大跌眼鏡,這不就是當初國民黨軍用過的套路嗎?

土地和人口一直都是統治者軍閥所追求的東西,有了人口就代表有了錢,有了兵。

劉備當年將百姓南遷實際上是為了掌握更多的戰爭資源,而不是什麼所謂的道義!

有沒有感覺這個人就是劉備!

所以我認為,劉備根本就沒有攜民渡江,而是在「挾」民渡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此事劉備做過,趙光義也做過,評價卻截然不同

建安十三年,曹操平定北方後,率大軍南下,一路高歌猛進,勢不可擋,荊州刺史劉表之子劉琮畏懼曹操實力,率眾投降了曹操。此時的劉備駐守新野小縣,眼看荊州被曹操占據,自身勢單力薄,諸葛亮便勸說劉備退往江...

也說攜民渡江,劉備赤壁之戰的首功之人

本文基於小說三國演義而非歷史。三國是一個能人輩出的時代,無數的英雄、梟雄、奸雄、武者、智者在這個大舞台上為了各自的目的而演出著不同的曲目,而無論怎麼評價,作為蜀漢開創者的劉備,三足鼎立中的一足,...

從劉備一件事看這個《三國》中最陰險的偽君子

三國時代的劉備就是一個標準的雙面人物,內奸外仁。在《三國演義》里,劉備是一個絕對正面的角色!他那忠厚仁義的長者之風深受每個人喜愛。其實,他是不以動聲色、謙讓有禮的外表,處處偽裝,掩飾自己。劉備這...

劉備攜民渡江背後的故事

劉備「攜民渡江」是《三國演義》里的一個經典故事。劉備面對曹軍大舉南下,且戰且走,但是在撤退時,還不忘百姓。一路上保護百姓共同後撤,最後到達江南。這件事就是所謂的「攜民渡江」。正史和《三國演義》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