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可以當「作家」的時代,除了販賣焦慮,還有讀書這條路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我還經常聽見有人說,「如果想查信息,上網比讀書更容易,也更方便。
」
還有人堂而皇之地聲稱:「書只會礙事」「都什麼年代了還看書」。
然而,他們中的許多人其實在年輕時明明讀過很多書,才打下了不錯的基礎,如今卻貪圖安逸,隨波逐流,忘記了書的恩惠,甚至反過來恩將仇報。
我們也許正生活在一個「信息匱乏「而非「信息過剩」」的世界裡。
富人,都需要一種精神的力量去支撐著,窮人需要用金錢的力量去支撐,富人需要用精神的充實去支撐,但也許讀書就是力量呢,可以試下哦。
我的閱讀記錄:
書籍:《深閱讀》信息爆炸時代我們如何讀書
豆瓣: ★ ★ ★ ★ ☆ 7.1分 1180人評價
閱讀主題:20190219「讀書方法」主題,第10本書
01
我的簡評:這是一本什麼樣的書
勸人讀書的書。
勸人在這個瞬息萬變、信息碎片化的時代里讀書、多讀書、讀好書的一本書,開卷有益。
如果把書分為「道」「術」,這是一本偏重講解「道」的書,並不是一本能夠指導閱讀實踐的書籍,只能能讓你認識到讀書的好處。
這本書看著淺,認真思考和吸收的話,又很深,都是一些很經典的問題。
「侃侃而談」是對這本書的最大感受。
不喜歡讀書的人可能會覺得絮絮叨叨的「碎碎念」,好像是有個對讀「紙質書」很執念的老師,跟你說書很好喲!你要好好讀書!讀書可以充實人生!豐富生命!要讀好書!不要讀爛書!要提高「讀書力」……
很遺憾,書名中的「深閱讀」和「信息爆炸時代」,內容和這個只有一丟丟關係,此書很像一本標題黨,副標題改成「信息爆炸時代我們為什麼讀書」更合適。
雖名深閱讀,但內容里可以總結為:這樣也好,那樣也好,只要肯讀書就好。
不讀書的人不會看,讀書的人看此何用?
一本「閱讀」工具書的入門級書籍,適合完全沒有閱讀的人建立習慣。
我的評價: ★ ★ ★ ★ ☆ 推薦閱讀
02
拆書:這本書講了什麼內容
這本書是一篇關於讀書的「隨筆」,在140多頁里描述了讀書的三個意義,以及讀書深層打磨自我、富足心靈、自我警醒的「鏡子」等讀書的好處,如何判斷「好書」「壞書」方便我們挑書,養成五種讀書習慣和十個增強讀書力的小竅門來更好的讀書。
書中還引薦了若干本作者讀過的好書,一本書為據點可以拓展閱讀,從「易讀、有內涵」這兩個標準判斷值得閱讀的書籍。
我將一些書中的小標題羅列出來,可以大致了解真本書講了什麼內容。
「優質」的書才有意義;讀書有三大意義;書是重新省視自我的「鏡子」;不懼「孤讀」的人前路寬廣;順藤摸瓜尋找「下一本書」;「行家」推薦的書很少令人失望;「好書」的條件,「壞書」的圈套;難以理解的書不是「好書」;光用眼睛看字不叫讀書;通過「師事」閱讀,沉浸在「宗師」的世界裡;「安定劑閱讀」「興奮劑閱讀」是「百藥之長」;不讀書不成人。
03
概念收集:更新我的什麼概念?
「優質」的書才有意義
如果一本書的內容還比不上這些電視節目,就沒有閱讀的價值。
當然,為了體會讀書的樂趣,開始的一段時期可能會隨意閱讀,什麼書都想翻翻,這是無可厚非的,但這畢竟只是第一階段。
然而很多人終生止步於這一階段,不能深化自己的思想。
因此,我們必須繼續前往第二階段,即閱讀優質的書。
「好書」的條件,「壞書」的圈套
難以理解的書不是「好書」,我個人向別人推薦的「好書」,有兩個簡單的評價標準,一是易讀,二是有內涵。
也就是說,一本書里發人深省的部分越多,這本書就越有價值。
「有結論」的書不值得讀,不光是小說,這裡是指那些只為滿足讀者煽情、搞笑或勵志等需求的書,即內涵無限接近於零的書。
讀書的三大意義
第一,是以獲得信息為目的的讀書。
迫於工作或考試,就不得不讀書。
第二,是為了愉快且有意義地度過獨處的時間,因而促使大腦充分發揮想像力的讀書。
第三,是為了鍛鍊自己、豐富精神而讀書。
▲(評)我發現,所有關於「閱讀『的書,都會先告訴你讀書的目的「迫於學習和工作的及的需求」獲取知識。
上學、讀書這是生存之本。
04
價值思考:這本書對我有什麼價值?
網際網路發達的當下,我們藉助網絡能接觸到更多知識和信息,與知識大v的距離拉近不少,我們似乎距離事實真相更進了一步。
但複雜的環境、快速變化的市場,對我們的思考力、判斷力和決斷力提出了較以往任何時候都要高的要求。
如果我們沒有深度的閱讀力,不懂得系統思考問題,很容易判斷錯誤,導致人生中的某些關鍵決策失誤,陷入難以恢復的絕境中。
05
作者背景知識
作者齋藤孝是日本明治大學的教授,專注教育領域的學者專家,在閱讀、演講、學習方法、教育學等領域都有著作出版。
齋藤孝大器晚成,在同輩早已有所成就時,他還在摸索著成長道路。
在人生灰暗的時刻,他通過研究偉人/名人的成長曆程,總結出了一套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一種底層的學習元技能。
這個技能就是深度閱讀力。
面對突如其來的變故,他認為唯有閱讀的力量方能重塑人生。
他的經典著作《學會學習》《閱讀的力量》在豆瓣評分都頗高,很是暢銷。
06
我的讀書筆記
以下是我摘抄書中原話,或者是與書交流時的體驗。
我咀嚼過的精神口糧,不一定適合你的胃口,希望能夠給你帶來啟發,讀完這篇筆記能夠喜歡上閱讀這件事。
序言
▽(摘)現代人的精神力量為何變弱了
「精神力量」這種東西,基本上是從小鍛鍊出來的。
可如今,孩子們很少還會忍飢挨餓,又沒了過去的學徒制度,劍術和禪道的修行也變得寥寥,教育也迎來了「全民上大學時代」,競爭不再像以前那樣激烈。
可以說,日本兒童面臨考驗的機會大大減少了。
年輕人的「膚淺」
一旦整個社會在這方面的需求增多,電視節目和影視作品都會按照這樣的標準去製作,以簡單粗暴的方式賺取觀眾的眼淚或笑聲。
結果不斷催生出「廉價、膚淺」的作品,有些甚至會大受歡迎,進而導致廉價和膚淺愈發盛行。
為何不能只依賴網絡信息
只在意信息量的話,與其花一兩周的時間讀完一本書,不如在網際網路上瀏覽一個小時,得到的信息可能更多。
或者通過博客、推特等網絡工具,可以了解全世界範圍內其他人的想法,互相交換信息。
從這個意義上講,當代人正生活在一個夢幻般的世界裡。
▲(評)讓我想起了前些年老一輩都在說「80後是無知的一代」「90後是墮落的一代」,現在我成為老一輩後也滿懷感慨的說「00後是墮落的一代」,我們這個時代變化太快了,一代不如一代的感慨,都是那些「非時代土著」的人傷懷悲秋,現在真的不需要「忍飢挨餓」去考驗意志力了。
第 1 章
推動我們的「無形力量」
不變強就無法生存,我每天與學生接觸,對於他們的「不會整理問題」這一現象,屢屢感到不可思議。
一言以蔽之,他們缺少「跟自己談判的能力 」。
他們的態度不夠端正,不能把自己的目標、希望與實際的能力、狀況相對照,確定符合現實的優先事項。
為何越優秀的人越會讀書,讀書有兩大好處。
一來,讀書不只是單純的娛樂,它能讓我們得到獨處的時間,使精神恢復平衡。
二來,讀書能幫助企業家磨鍊不可缺少的決斷力和判斷力。
學習賢人的視角,書中必然存在某些視角,值得我們學習借鑑。
。
十個作家,也許會各自通過十種視角觀察世界,闡釋人生。
若能讓自己逐漸習慣這些來自他人的偉大視角,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就會發生巨變。
- 讀書是追求「心靈富足」的最佳手段
用讀書「啟動」大腦和心靈,事實上,我們能真正接觸一流人物的機會少之又少,但是一流人物的書,任何人隨時都能閱讀。
每遇見一位先驅偉人的格言警句,就相當於啟動一個基因。
不斷接觸格言警句,就能啟動多個基因。
同時,通過讀書經常接觸偉人,也會刺激「幹勁」等姿態和意志,有助於保持積極的心態。
信息嚴重匱乏的時代,信息設備的軟、硬體會更加充實,任何人都能花很少的錢買到手,娛樂的種類也會呈現驚人的激增態勢。
到那時,只要有一部手機,想一個人過多久就能過多久,能隨時收看全世界有趣的動畫,能收聽所有的音樂,也能任意挑選遊戲,還可以發表自己的意見,公開自己的演奏。
其好玩程度,或許是任何媒體、玩具都比不了的。
娛樂固然重要,但獲得直達心靈深處的知識更重要。
「依賴」使判斷力變遲鈍,閱讀這種行為,往往伴隨著積極的求知慾。
水準越高的書,越要求讀者具備相應高度的主動性。
以「找找樂子」「打發時間」之類的態度,是不可能讀得下去的。
因為,這些書里都存在若干障礙,其中既有索然無趣的場景,也有必須深入思考才能跟上情節發展的部分。
要想「貼近」高低起伏的劇情發展,讀者必須具備很強的忍耐力才行。
- 以培養「堅強」為目的的讀書
書是重新省視自我的「鏡子」,閱讀過程中,我們會不自覺地將自己投影在書的世界裡,通過對照,逐漸意識到自身的不足,從而使自我反省的樸素意識慢慢開始萌芽。
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可以把書當成重新省視自我的「鏡子」。
- 不懼「孤讀」的人前路寬廣
獨處時是讀書的良機,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地懷著孤獨感和缺失感,而這正是我們讀書的契機。
當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感到若有所失的時候,如果能遇見偉大的賢人,受其薰陶,或者邂逅出色的異性,發展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內心的空洞或許就能得到填補。
▲(評)勸君多讀一本書。
讀書究竟還有用嗎?讀書所帶來的薪資夠得上消費嗎?書能給你個男朋友嗎,也不出去多見見人……
第 2 章
「相遇」決定人生
- 「我做不到」是忌語
一本書就能打開未知的領域,遇見一本好書,有時一下子就能拓寬我們的眼界。
他們絕非智力不夠,也並非對這個世界漠不關心,或是故意放棄學習。
問題在於,他們沒遇見能刺激好奇心、讓自己把目光投向新領域的書。
書店是「引起興趣的空間」,越是還沒習慣讀書的學生,就會越遲買書,只要時間允許,我總得逛一逛,看看各類書籍,斟酌比較後再買幾本。
相較於網購,去書店買書的優勢在於,只要多走幾步,就能見到無數本自己不感興趣的領域的書,還能拿起來翻一翻,確認裡面的內容,而不是僅僅依賴書名或書評。
這種場合不僅重要,也能帶來樂趣。
- 面向新人的「文學指南」
脫離「輕鬆」「淺顯」,從泡沫經濟崩潰直到現在的這二十年間,日本已然沒了深淺之分。
通過讀書拓展見聞,深化思想,就顯得至關重要了。
好比我們一步步跋涉登山,登頂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觀賞沿途風景或者試著繞遠的過程。
通過接觸自己當前不了解的東西,明白自己並非是獨立存在,就能向著深處探索下去。
從日本文學開始,做任何事都有步驟,讀書亦須循序漸進。
看電影前閱讀「原著」,先讀原著再看電影。
因為事先觀看影像,會剝奪在大腦里把文字變成影像的樂趣。
順藤摸瓜尋找「下一本書」,一次性同時尋找多本書。
當然,全讀一遍不太可能,但這樣做能針對某一主題做到包羅性地了解。
而且讀過的書越多,應該讀的書也會隨之呈現等比級數的增長。
這些書相互關聯,就像蜘蛛織網一樣,形成一個結實而又龐大的知識網。
- 為何要閱讀「天才的一生」
「天才」的人生能提供很多啟迪,各種世界偉人或知名人士的自傳、評傳、語錄之類的書,是很多人愛看的一種體裁。
讀這些書,本就不是為了獲得知識,也沒有拓寬想像力的樂趣,但能讓我們感受到成功者和天才們所擁有的「閃光點」,我們可藉此激發積極性,或者學習他們的思維方式。
接觸「異能者」的機會,天才的性格往往很乖戾,言行也不好理解,若是直接與其本人交往,多少會有些麻煩,但讀書就不存在這個問題了。
當作自己的「榜樣」,閱讀傳記,還可以沐浴偉人們的光輝。
換言之,就是將其當作自己的「榜樣」。
- 沒理由不利用「書評」
「行家」推薦的書很少令人失望,讀遍所有書評幾無可能,但其中的「榜單」還是很有參考價值的。
有沒有參考網絡書店的「評價」,而且評價的人若達到一定數量,就具有較高的可信度,因為除去刻意弄虛作假的情況外,寫下讀後感的讀者應該是互無聯繫的。
在此前提下,得分高的書自然會很有趣。
反之,若是大家對一本書的打分普遍很低,那這本書一定非常糟糕。
▲(評)選書的方法「緣分」,相遇即是緣分,不論是書還是人。
第 3 章
閱讀經典的魅力
所有人都想成為「作家」的時代,除了出名走紅,想當作家的人也有不少。
這當然絕非壞事,但在我看來,連一千本書都沒讀過的人想當作家,這本身就是不可能的。
- 著眼於書的「水準」吧-
「故事」均源於神話,故事這種東西,越是老生常談,往往越受歡迎。
品質極差的書也能大受歡迎。
這樣的發展趨勢,與書原本的指向可謂背道而馳。
如果覺得讀不懂,可從解讀書籍入手,一是暫且放下原書或譯本,先從針對其價值或當代意義的解讀書籍開始閱讀。
「白話譯文」便於閱讀,就是閱讀外國的古典作品,應該如何選擇譯本。
有的人可能原本對古典作品很感興趣,但覺得門檻太高,不得不敬而遠之。
可以說,白話翻譯的作用就是掃除這種印象。
「當代古典」也該關注,即便是寫於 20 世紀後半葉的作品,其出現也有可能成為學術的分歧點,或其作者給學術領域帶來革命性的變化。
閱讀這樣的作者所寫的書,也是很有趣的。
▲(評)本書最短的一個章節「如何讀經典」,所有人都想成為作家的時代,你的目標是嘲弄大眾,還是留下「當代古典」,咪蒙的文章這種撕裂社會情緒的極端觀點,精確地擊中了社會的焦慮和痛點,將其無限放大,應該算不上有「水準」吧。
第 4 章
持續讀書的五個習慣
- 建議「自問自思」
發現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難。
因為有了問題,人們才會關心,並試圖找出答案。
擁有再優秀的頭腦,沒有問題也無濟於事。
「問題發現能力」是社會人的必備能力,讀書的一大好處,就在於能把別人的經驗「錯以為」成自己的經驗。
也可以認為,讀書本身就能增長經驗。
- 光用眼睛看字不叫讀書
重新審視「朗讀」的好處,要想在看見熟語的一瞬間就能理解,相應的日語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是不可或缺的。
而能夠訓練這些能力的,正是朗讀。
「念給孩子聽」為何有效,「念給孩子聽」也是同樣有效的讀書方法。
「有聲讀物」的有趣之處,用耳朵聽到的話容易在大腦里形成影像,所以精神自然而然就會集中。
- 光有書架就能變聰明
書脊的驚人效用,書架如同自己的記憶裝置。
光是目光掠過書脊,就能回憶起書中內容、相關話題或是閱讀時的自己。
因此,不管怎樣擺放,都應該遵守一個大前提——讓書脊時刻保持可見。
什麼是書有而電子書沒有的,電子書是極謙虛的存在。
就算有一萬本電子書,使用者若不調用,它們就不會現身,像忠實的僕人一樣。
以「藏書千冊」為目標,正因為在關鍵的語句下做標註,折起關鍵頁的頁角,書才會成為自己一生的寶貴財富。
而且,把書一直放在身邊,每次偶爾看見書脊,才能回想起書中的內容,由此鞏固記憶。
- 「一天一本」——最簡單的讀書方法
不是讀得快就好,要根據不同的書來改變閱讀速度。
只要根據目的和難易程度靈活應對即可。
難懂的部分也可「跳讀」,越有價值的書往往越難讀懂,所以有時會猶豫該不該開始讀。
在這種時候,請不要猶豫,直接開始讀吧。
不妨事先做好需要花些時間的心理準備,使其成為生活中的固定節奏,一直堅持下去。
有意設定「讀書時間」,輕鬆的娛樂未必能讓自己進步。
要想成長,還需要承擔並忍受一定程度的負荷。
可以把晚十點半到睡前的這段時間定為讀書時間,還可以在十點半就關閉手機和網絡。
最近很多人直到後半夜才睡覺,所以這樣至少能確保兩三個小時用來讀書。
「隨時隨地均可讀書」,先要在日常生活中養成讀書的習慣。
如果整整一天什麼也不讀,就相當於偷懶不參加智慧訓練,大腦會變得遲鈍,有時甚至還會退化。
- 「輸出」使書成為自身血肉
是否能把書的內容向別人說清楚,「是否能把書的內容向別人說清楚」,是衡量標準之一。
比如針對一本書,若能像大學講義那樣花一個多小時解說,就證明吸收度非常高。
用「轉換視角+引用」為交談增光添彩,想讓「輸出閱讀」變得更有效,需要滿足兩個要點。
第一,講述時不要採取俯瞰全局的角度,應該以自己的感性、體驗為主體,比如自己對這本書的哪些地方感興趣,對哪部分內容印象深刻。
第二,在說明時儘量引用書的部分內容。
記住這一點,讀後的記憶和印象就會更容易被喚醒,也就是成為閱讀的「證據」。
建議舉辦「讀書會」,互介紹的書,應該不是那些過於難懂或水準很低的書,所以讀到好書的可能性很高,是拓寬視野的絕佳機會。
活用「映射交流」,需要事先準備 B4 大小的白紙和原子筆(最好用三色原子筆)。
不要只是口頭陳述意見,應該把關鍵字或關鍵詞組寫下來。
例如,與內容有關的基本信息用「藍色」,重要信息用「紅色」,個人感興趣的話或自己的意見等用「綠色」。
像這樣定好顏色,即使潦草書寫,也能明顯區分。
比如小說,出場人物的關係圖用「藍色」,人物性格、面對的難題或事件用「紅色」,相應的意見和評論用「綠色」寫下來。
▲(評)「1自省自問」「2除了眼睛看書耳朵也可以聽書」「3一天一本書」「4書架的整理和擺放」「5輸出和讀書會」,這5個讓你讀書的好習慣,我很慶幸在快要30歲的時候終於在執行「一天一本書」「每天輸出讀書筆記」這兩個習慣。
第 5 章
十倍增強讀書力的技法
通過「轉換閱讀」,將內容融入自身,不只是讀書,世界上的所有現象若用「y =f (x )」這一函數式來解讀,都會很有趣。
其中 i 是創意,x 是素材。
根據函數「f 」,將對應現象代入「x 」,即可得出「i」。
世界上的偉人、賢人和作家,或許都有各自的「f
」。
愛因斯坦觀察世界用的是「愛因斯坦轉換」,梵·高用的則是「梵·高轉換」。
這是人的思考軸心,簡單地說,就是「世界」。
也就是與偉人、賢人共享視角。
尋找自己的「f 」,輸出是最好的辦法。
想向別人說明某本書的內容時,只講述梗概大意是很無趣的,應該添加自己的想法和自己感興趣的地方。
這時只要存在穩定的軸心,就能形成自己的「f 」。
通過「師事」閱讀,沉浸在「宗師」的世界裡,所謂「師事」,指的是尊某人為「師」,隨之學習。
與其說是為了獲得知識和信息,不如說是因為尊敬其思想和人格,才持續閱讀其著作。
因此,也可以叫「尊敬閱讀」。
增強親近感的「吐槽閱讀」,對書中的信息逐一唱反調,例如「根本不是這樣的」「這話可說大了」「怎麼可能呢」,這就是「吐槽閱讀」。
瞬間偶遇也不錯過的「一生一遇閱讀」,如果偶爾遇見的某人表示某本書「很有趣」,或者偶爾看到電視節目在介紹好書,請將其視為「一種緣分」,記在心裡,把書找來閱讀吧。
「安定劑閱讀」「興奮劑閱讀」是「百藥之長」,就是把已經知道的事情重新確認一遍的讀書。
例如占卜書,以及面向大眾簡單介紹心理學的書,都屬於這一類。
總而言之,這樣的閱讀是為了讓自己覺得「果然如此」,從而接受書中的觀點。
「標籤閱讀」的「品牌目標」,每個出版社都有各自的「標籤」,比如××文庫、××新書。
「新潮文庫」「岩波新書」「講談社學術文庫」就是其中的代表。
把每個標籤下的作品通讀一遍,也是很有趣的,儘管少有人這樣做。
這就是「標籤閱讀」。
通過「據點閱讀」匯集知識,以某本書為契機,拓寬讀書的廣度,我稱之為「據點閱讀」。
它給人的印象,就如同先建好一座大本營,然後收集與之相關聯的各種書的知識和信息。
一口氣讀完長篇小說的「快速閱讀」,閱讀長篇小說時,很多人總是堅持不到高潮部分。
讀完開頭的 50 頁還不難,但後面就只靠著一股慣性,結果往往半途而廢。
在這種時候,可以使用一種比較特殊的技巧,就是只讀對話部分。
「跳讀」不為人知的優點,對很多人來說,厚達三四百頁的書要精讀幾十本,實在太難了。
可能很多人從一開始就會放棄,度過從不讀書的一生。
與之相比,使用快速閱讀法,至少能讓你與書保持接觸,難道不好嗎?
▲(評)簡單介紹一下一些讀書方法,《如何閱讀一本書》中的方法乾貨會更多。
後記
讀書使人成長
年輕人不喜歡被人說教。
一旦被觀念不同的人說「你現在這樣可不行」,他們就會立刻堵住耳朵,拚命保護當前的自己,除了與周圍同樣性質的人接觸以外,斷絕任何外界往來。
不讀書不成人
不讀書的人生不叫人生。
「讀書的人生」是不斷前進的人生。
遇見好書後的喜悅,會持續激勵我們。
讀書的人肯定會覺得:「讀過這本書的現在的人生,與沒讀過這本書的以前的人生,確實不一樣。
」
「愚父讀書」每天一起讀本書,為思想加油。
讀懂一本書背後的故事,才是真正的閱和讀。
19年2月份「讀書方法」主題閱讀的第10本書,上一本閱讀的是《普魯斯特與烏賊》閱讀如何改變我們的思維,破解人類閱讀之謎
喜歡,就點個讚;愛我,請關注。
父母應該怎樣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呢?這幾個方法很重要……
每一本書是一小階梯,我每爬上一級,就更脫離畜生面上升到人類,更接近美好生活的觀念,更熱愛這本書。——(蘇聯)高爾基讀書可以撫育青年,慰藉老年。讀書可以增進幸福,消災解愁;在家時給你帶來歡樂,外出...
家長靜了,孩子才能靜
現在很多家庭都越來越浮躁了,有了孩子後會更浮躁。生怕孩子落在後頭,於是經常盲目跟風。社會讓我們浮躁,我們得努力消除浮躁,讓自己靜心的最好辦法還是塑造自己的心境,閱讀,是一種選擇。網絡碎片化閱讀讓...
如何用記憶法揭開閱讀力的神秘面紗?
掌握閱讀力 人類之所以能夠不斷地完善自己,占據宇宙的中心,就在於人能不斷地學習。除了親身實踐外,我們主要通過閱讀書本來獲取知識。一個人讀的書越多,他的知識越豐富,他的才能也越傑出。在生活中,我們...
高效閱讀秘籍!你花一天的時間讀的內容別人10分鐘就能熟記於心
主題:不懂這3種閱讀方法,孩子看再多書也沒用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閱讀能使人長智慧;,進來看的朋友相信你們也是愛讀書的。有些同學會覺得只要識字就會閱讀,其實讀書並不簡單,根據目的閱讀方法就不一樣了。
我們究竟為什麼要讀書?
關於讀書,作家培根曾說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楊絳先生,曾經這樣講過:讀書不是為了拿文憑或者發財,而是成...
書單|如何有效提升閱讀能力?
大約我們都察覺到了,這個時代開始獎賞會讀書的人。曾在三線小城市掙扎了10年的青年,每個月僅1500元的工資,看起來毫無轉機的人生里,他只做了一件事--堅持讀書和輸出,讓他用了3個月時間成為簡書頭...
信息爆炸時代,我們該如何讀書?
在寫這篇文章之前,我大約統計了一下我的讀書情況,2016年4月至9月,共計閱讀40+本書,8月24日進駐簡書,加上這一篇,共完成9篇讀書筆記。大概總結一下,6個月時間,每個月平均閱讀7本,與大神...
當「世界讀書日」到來之際
4月23日是第21屆「世界讀書日」,當讀書節到來之際,我感概良多,思緒萬千,也想和國人交流一下學習心得,淺談一下個人的讀書體會,算是拋磚引玉吧!先說書的作用和重要意義。 我參加1977年首屆恢復...
心得|從閱讀到悅讀 享受讀書之樂
恰逢4•23世界讀書日,我們全家又去了西藏圖書館。每天用一小時看書,每周帶孩子到圖書館「充電」已經成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閱讀,充盈了家庭生活,也讓我們找到快樂,收穫幸福。
告別膚淺,從這種閱讀開始
日本有一件兇殺案,兇手用鏈鋸將受害者活活殺害,法院判了審判員制度以來的第一次死刑。犯罪嫌疑人看上去就像一個普通人,而當審判員問他:「如果能回到過去,你希望回到什麼時候?」他回答:「我想回到學生時...
碎片化時代的正確讀書「姿勢」
文/漂泊小魚相信大家都有這樣的感受,我們每天被大量的信息包圍,總是害怕失去重要的信息,仿佛一會不刷微信就已經脫離了圈子和組織,一會不刷微博就不知道當下在流行什麼話題。同時,不停地刷刷刷之後,又覺...
世界讀書日:人生苦短而多難,如何為自己培植「賢者森林」
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當你正經歷迷茫、困惑,不如靜下心來,從閱讀中汲取力量、尋找方向。書中未必有黃金屋,但一定有更好的自己、更多的選擇。今天,世界讀書日,拿起圖書,為自己點亮...
如何讓孩子養成閱讀習慣,做一個高效的閱讀者
想讓孩子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看看下面這篇文章,是否有所啟發。在知識經濟下,我們習慣於做任何事都問一句,這樣做有什麼意義?這個「意義」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你會不會堅持的做下去。就像我們今天要說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