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讀書日:人生苦短而多難,如何為自己培植「賢者森林」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

當你正經歷迷茫、困惑,不如靜下心來,從閱讀中汲取力量、尋找方向。

書中未必有黃金屋,但一定有更好的自己、更多的選擇。

今天,世界讀書日,拿起圖書,為自己點亮一盞燈,你會發現,視野和胸襟,可以如此寬廣。

今天是「世界讀書日」,也稱世界圖書與版權日。

197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向全世界發出了「走向閱讀社會」的號召,要求社會成員人人讀書,讓讀書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1995年正式確定每年4月23日為世界圖書與版權日,目的是推動更多的人去閱讀和寫作。

想起前段時間,在一個讀書交流群,一位朋友質疑「讀這麼多書,究竟有什麼用?」鑒於此,有人在群里十分官方地說道「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對於這樣的回答,那位朋友只是呵呵一笑:讀書再多,又不能當飯吃,況且現在的書籍大多是洗腦的。

現在很多人所質疑的,大概是自己到底要不要花費如此多的時間和金錢去讀書?在付出如此多的前提下,讀書又是否划算呢?而讀書又能為我們帶來些什麼呢?


觀點一:必須為讀書這件事「正名」,讀書還真是件人生「大事兒」,要看到讀書背後隱藏的深層原因。

一是主動讀書的人較少。

調查顯示,我國」不因興趣而讀書「的兒童占55%,有近一半的15歲兒童從來不看教科書以外的書,即使是那55%讀書的人中,也有相當一部分人讀的是「穿越、網文、科幻、推理類」等閒書。

二是現代人的精神力量變弱了。

這是個社會問題、又是個讀書問題。

現在的孩子們面臨的考驗挑戰機會大大減少了,然而一旦踏入社會,應屆畢業生被要求擁有」立即戰鬥能力「,光是前後落差之大,就足以令人無所適從。

所以,在精神上陷入絕境的年輕人越來越多。

我們現在常說的」壓力「,很少來自飢餓、死亡等因素,大部分原因在於日常生活中受到的精神傷害。

而能否妥善應對壓力,不是由夠不夠聰明決定的,而是要多從前人經驗中學得的,這依靠」讀書「來實現。

三是思想的日漸」膚淺「。

處於網際網路高度發達的信息爆炸時代,報紙、電視、網絡到處充斥著以簡單粗暴方式賺取觀眾眼淚和笑聲的節目,導致人們的思想缺乏深度,行為往往受情緒支配,表面的東西盛行得勢。

這一點,想必許多人都感同身受,現在無論是在商場、餐館,還是車站、公園,到處都是認真專業的」低頭族「,不是忙著刷屏,就是看那些無聊的」小段子「,很少看到有人捧著一本書在那裡讀。

我們的世界就這樣被迅速」感染「,我們淹沒在無窮無盡的信息海洋里。

是該到了重新審問讀書意義的時候了。

在這個信息爆炸、閱讀碎片化的時代,我們應該怎樣認識和看待讀書這件事情?這不僅關係到每個生存個體,更關係到整個社會。

人類的發展歷史是由書構築和傳承下來的,及至今天已經達到了極其深入的程度,猶如地層深處流淌著的純凈的水。

我們依賴的網際網路,只能是海量信息的表面漂流;我們平日面對的各種麻煩,不過是河流表層的濁水罷了。

漂流容易迷失方向,濁水喝著很苦,但只要向下深潛,就能找到清流。

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要藉助」讀書「,使自己具備這種」深潛力「。

多讀書,不為功利性,不為致富,只為了讓生活充滿更多希望,開闊眼界和思維。

慢慢的,生活會提升到另一個層次,隨時為以後的生活中的突然襲擊做準備。

人不可能一生走上坡路,但人的精神卻可以一輩子走上坡路。

也許你也經常看一些文章,但那些碎片化的閱讀終究只能給你當時一點感受,打點雞血,並不能長久駐紮在你心裡,致使你一會熱血一會頹廢,更加迷茫,只有一本一本的去讀那些經由歲月沉澱下來的經典,腦袋才會斷斷續續回饋你一些信息,漸漸就會思考,那才是屬於自己的東西。

龍應台先生的「人生三書」幫我解答過許多疑問,在《親愛的安德烈》一書中,龍應台對兒子安德烈說: 「我也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就,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觀點二:必須為讀書這件事「正名」,讀書有規律可循、技巧可言,但並非只是書讀得越多、越快就越好。

現在許多人都進入了一個讀書的誤區,認為書讀得越多、越快越好。

於是乎,在我們身邊,不管是書籍還是網絡,到處充斥著、包圍著關於閱讀、寫作方面的秘籍,有的號稱包治百病,神乎其技。

為什麼會是這樣?因為在這個人人急不可耐、人人渴求成功的年代,我們太需要出人頭地了、太需要實現自我了。

什麼事情,一旦過度功利化,就失去了它原本的意義,尤其是讀書這件事情。

朱光潛先生在他的《談讀書》中講到,書是讀不盡的,就讀盡也是無用,許多書沒有一讀的價值。

書籍浩繁固然是好事,但也有兩大流弊,一是書多易使讀者不專精,二是書多易使讀者迷方向。

讀書原為自己受用,多讀不能算是榮譽,少讀也不能算是羞恥。

讀書並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選得精,讀得徹底。

有些書想以快速閱讀的時候,反而會變成一種障礙。

快速閱讀是有其適用範圍和內容分類的,一般快速閱讀適用於實用類的書籍,讀書的關鍵在於,要根據不同的書來改變閱讀速度,要具備換擋的感覺。

有時讀完一本書只需10分鐘,有時則要花10個小時,至於哲學書籍,以年為單位閱讀也是有的。


觀點三:讀書是一輩子的事情,書籍是陪伴、是朋友,讀書是習慣、是」磨刀石「,每個人都應該擁有一片」賢者森林「。

在這個不變強就無法生存的時代,讀書是推動我們的」無形力量「,讀書是追求」心靈富足「的最佳手段。

讀書有三大意義:一是以獲取信息為目的;二是為了愉快且有意義的度過獨處時間;三是為了鍛鍊自己、豐富精神世界。

在當下,我們面對的主要矛盾和問題不是讀書技巧的問題,而是如何培養讀書習慣的問題。

書是重新省視自我的」鏡子「,讀書不僅能讓我們從作者身上得到能量,還能像吸水紙一樣,吸走我們精神上的負面能量。

一個跟書交上朋友的人,無論在這個世界遭遇何種不幸,無論情緒如何波動,都能隨時找到合適的書,充分享受讀書的快樂。

那麼,怎樣才能養成讀書的好習慣呢?在這裡我總結出5條經驗。

第一條,養成」制定計劃「和「提問思考」的習慣。

讀書要有一個計劃,必先決定自己所要研究的科目或中心問題。

根據所欲研究的中心問題,把必須讀的書和必須參考的書列舉出來,在列舉之中把各書的先後和研究的門徑與方法都有系統地規定好。

圖書館裡的良好的書目分類及著者在書末的有系統的參考書介紹,是幫助我們制定讀書計劃的最好的工具。

除必要的有關的書籍外,如有充分的時間,其他方面的書報也盡可以看,但是以能夠包圍著這個中心問題為前提,而不是心目中毫無對象地亂看。

發現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難,擁有再優秀的頭腦,沒有問題也無濟於事。

讀書的一大好處,就在於能把別人的經驗」錯以為「成自己的經驗,讀書本身就能增長經驗。

第二條,養成」朗讀「的習慣。

光用眼睛看字不叫讀書。

朗讀是一種訓練,目的是讓語言沁入身體。

用耳朵聽到的話容易在大腦里形成影像,更容易使人沉浸其中,與其說是讀書,不如說是享受。

第三條,養成」藏書「的習慣。

書架能使人變聰明。

書架如同自己的記憶裝置,光是目光掠過書脊,就能回憶起書中的內容、相關話題或是閱讀時的自己。

電子書今後或許會進化的更完善,但很難像一本本實體書一樣,與人形成如此親密的關係。

第四條,養成有意設定」讀書時間「的習慣。

無論如何,先要在日常生活中養成讀書的習慣,給自己設定一個讀書的時間。

如果一整天什麼也不讀,就相當於偷懶不參加智慧訓練,大腦會變得遲鈍,有時甚至還會退化。

第五條,養成」輸出「的習慣。

讀書存在若干標準,」能否把書的內容用一兩分鐘向別人說清楚「,是衡量的標準之一。

如果光讀書,若不找機會將沉澱在腦中的東西調取出來,那就跟塞在書架最裡面從來沒讀過沒有什麼區別。

這樣一來,之前閱讀所用的時間和勞力就白白浪費了。

最好的方式,就是寫「筆記」和」書評「。

現在人們喜歡在書的旁邊圈點,表示重要。

這很好,但是還不夠,最好把重要的地方抄下來。

這有什麼好處呢?張之洞《書目答問》中有一句話很重要,他說:「讀書不知要領,勞而無功。

」一本書,什麼地方重要,什麼地方不重要,你看不出來,那就勞而無功,你白念了。

應考慮試著作眉批,在書的空白處加自己的評論。

看一本書如果自己一點意見都沒有,可以說你沒有好好看。

你好好看的時候,總會有些意見的。

所以,最好在書眉,又即書上方空的地方作些眉批。

我覺得這本書什麼地方好,什麼地方不合適,都可以加上評論。

批人家,你自己就得用一番心思,這樣,對那本書的印象就特別深。

毛澤東就是不動筆墨不讀書,他很少用筆記本,而是把自己讀書心得體會,讀到的精言妙句都批註到書本的字裡行間。

毛澤東在讀過的《倫理學原理》一本書中,批註達12000多字。


讀書的人生是不斷前進的人生,讀書就是建立自己的」賢者森林「。

書,就在那裡,我們並不孤單。

當我們心憂難安,面對突如其來的孤單而不堪承受的時候,當我們悲苦無助,不甘軟弱無力掙扎而咬牙痛恨的時候,請記住,書中自有重塑人生的力量!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不愛看書怎麼辦?試試這幾招!

當看到別人家的孩子一閒下來就從包里拿出一本書,安安靜靜地讀起來,你是不是非常的羨慕?是不是在想他的父母是怎樣讓孩子愛上讀書的?如何讓孩子愛上閱讀,覺得讀書是一件有趣的事情,而非一個負擔?激發孩子...

各地學霸書單分享,江門的你更新book list了嗎?

曾經跟友人聊起一個話題,「讀過那麼多書,但是都忘了,有些連書名都不記得。讀書的意義是什麼?」肯定有人反駁:讀書肯定有意義啊,你讀沒讀過在談吐里會反映出來的……其實,閱讀的意義不在於你讀過的數量,...

讀書和不讀書,你的世界差別會很大!

鍛鍊與不鍛鍊的人,隔一天看,沒有任何區別;隔一個月看,差異甚微;但是隔五年十年看,身體和精神狀態上就有了巨大差別。讀書也是一樣的道理,讀書與不讀書的人,日積月累,終成天淵之別。

世界讀書日,說一說對自己影響最大的一本書

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很想說一說30年來對自己影響最大的一本書,在說這本書之前,我們先了解下,世界讀書日怎麼來的?讀書的意義是什麼?我也會用我的故事來闡述讀書帶給我的影響有多大,希望你有所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