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不哭 兩次山寨版「赤壁之戰」 一個是陳友諒 另一個更搞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公元208年,曹操率領83萬水路大軍,號稱百萬,在赤壁和孫劉聯軍大戰,史稱赤壁之戰。

結果是孫劉聯軍火燒連環戰艦,大破曹操,從此,曹操失去了短時間內統一中國的機會,敗走華容道。

曹操

一千多年後,又有兩位仁兄,幾乎複製了赤壁之戰,出現了兩個山寨版的「赤壁之戰」。

1363年,陳友諒與朱元璋在鄱陽湖大戰,史稱「鄱陽湖之戰」。


鄱陽湖之戰

陳友諒的戰艦很大,聯結布陣,展開數十里。

朱元璋利用他船小,靈活方便的特點,船隊接近敵艦時,先發火器,次用弓弩,靠近敵艦時再用短兵器進行格鬥,擊敗陳友諒先鋒。

但陳艦巨大,朱軍艦小不能仰攻,雙方忽悠勝負。

熟悉的一幕出現了,陳友諒認為要發揮自己戰船的長處,必須保證集群突擊,而船隻的行進速度不同,無法保證統一。

於是乎「創造性」的想出了一個主意:把船隻用鐵索連起來!(眼熟吧)。

此後朱元璋接連失敗,及時採納了部將郭興建議,決定改用火攻破敵。

他立即布置,命令七條船裝載火藥,並把稻草人穿上盔甲,擺出動作,組織敢死隊操縱船隻,並派人接應。

一切布置好了,卻無法實行。

因為朱元璋遇到了和周瑜一樣的問題——沒風!

火燒戰船

黃昏時分湖面上吹起東北風,朱元璋選擇勇敢士兵駕駛7艘漁船,船上裝滿火藥柴薪,迫近敵艦,順風放火,風急火烈,迅速蔓延。

一時烈焰飛騰,湖水盡赤,轉瞬之間燒毀陳軍數百艘巨艦,陳軍死傷過半,朱元璋揮軍乘勢發起總攻。

鄱陽湖之戰,是元朝末年朱元璋和陳友諒為爭奪鄱陽湖水域而進行的一次戰略決戰,決戰以朱元璋的完全勝利而告終。

第二位仁兄名字叫朱宸濠,他是朱元璋第十七個兒子寧王朱全的第四代繼承人。

正德十四年六月十四日,朱宸濠在南昌起兵,史稱寧王之亂。

寧王之亂

搞笑的是朱宸濠也犯了和曹操,陳友諒一樣的錯誤,連環戰艦。

朱宸濠無比英明地決定——把船隻用鐵索連在一起。

當然了,他對自己的決定是很得意的,因為這樣做好處很多,可以方便步兵轉移、可以預防風浪等等等等。

這是正德年間的事情,距離明初已過去了一百多年,《三國演義》已經公開出版了,而且估計已風行多年。

為什麼不去買一本回來好好看看?要麼他沒買,要麼買了沒細看。

朱宸濠影視形象

下面的情節實在太老套了,不用我說相信大家也能背出來,具體工藝流程是——點燃船隻發動火攻——風助火勢——引燃敵艦——發動總攻——敵軍潰退。

結局有點不同,朱宸濠沒有找到屬於他的華容道,被俘了。

朱宸濠謀叛朝廷,自起事至失敗僅43天。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演義經典故事—義釋曹操、火燒赤壁

說寫赤壁戰前,諸葛亮算定曹操必敗走華容,且夜觀天象,曹操不當身亡,一是考慮到曹操與關羽有恩,於是派關雲長把守華容道,留個人情與關羽做,二是如果這時滅掉魏國,會使吳國全力攻擊蜀國,使蜀國處於水深...

決定天下的歸屬,赤壁之戰的原型

東漢末年到西晉再次統一天下的這段時期,是中國歷史上最為讓人感興趣的時期之一,不在於英雄輩出,也在於出現了很多經典的戰役,這其中當屬三大戰役之一的赤壁之戰更讓人津津樂道。 熟悉名著《三國演義》的都...

人生大智慧:品味失敗

公元208年,曹操與孫權、劉備在長江赤壁對峙,曹軍將士大都是北方人,不習慣坐船,更不善於水戰,於是曹操用鐵索將大小船隻連在一起,如此一來,人馬走在船上如履平地!曹操十分高興。可惜好景不長,開戰後...

古代兩場戰爭匪夷所思,結局竟然如此相似

在小編的學生時代,對中國歷史有莫名的觀感,想必在座的各位看官也有同感,不知道你們發現木有,歷史浩浩湯湯,但總有一些事件卻又出奇的相似,讓人感覺到歷史這位老人的蜜汁神奇。今日把我的一些想法拿出來,...

這些自然現象,扭轉了戰局,改變了歷史

1:赤壁之戰「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杜牧《赤壁》 赤壁之戰,周瑜用火攻燒毀了曹操的水軍,而當時正值隆冬,卻颳起了東南風,火藉助風勢,周瑜命令黃蓋詐降,當時東南風正急,黃蓋將士艘戰...

中世紀世界規模最大水戰:鄱陽湖之戰

古代水戰,以赤壁之戰名氣最大,不僅是借東風一事,諸如草船借箭、苦肉計一等皆深入人心。實際鄱陽湖之戰也是一起以少勝多的戰役,與赤壁之戰同樣,借了一場巧合的東風,並被視為中世紀世界規模最大水戰。

歷史上的火攻戰爭

人類學會使用火之後,便加快了適應自然生存的步伐。用火可以做出熟食,這減少了人類消化實物的時間,增加了使用腦袋思考的能力。同時,火幫助人類狩獵、製作工具、適應新環境。在今天的生活中,火的使用,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