蠢到哭——歷史上居然發生了三次鐵鏈鎖船被火攻的戰役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最著名的肯定是赤壁之戰了,公元208年,剛剛平定北方的曹操被加封為丞相,為了進一步統一中原,於是率軍南征,此舉為赤壁之戰揭開了序幕。

建安十三年十一月,曹操軍與孫劉聯軍於赤壁交戰,當時曹操的部隊中已發生疾疫。

(長途跋涉,水土不服之故)兩軍首次交戰,曹軍失利,於是退駐江北,屯兵烏林,與孫、劉聯軍隔江對峙。

由於兩軍僵持不下,周瑜部將黃蓋獻計道:今寇眾我寡,難與持久。

操軍方連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

於是向孫劉聯軍提出火攻的作戰計劃,隨後由黃蓋書信與曹操,謊稱投降,曹操不疑。

於是,選取蒙沖戰船十艘,裝上干荻和枯柴,在裡邊澆上油,外面裹上帷幕,上邊插上旌旗,預先備好快艇,系在船尾。

建安十三年(208)十一月十三日,曹操與眾將士,皆出營立觀黃蓋的來降。

當時正值東南風,黃蓋乘風向北岸疾行。

待離曹軍還有二里多遠時,隨行的十艘艨艟船同時點火,此時火烈風猛,船像箭一樣向前飛駛,直衝曹軍水寨,頃刻間,濃煙烈火,遮天蔽日,曹軍人馬燒死和淹死者不計其數。

應該說有了上述戰役教訓,後人應該再不會犯如此低級錯誤,但是歷史往往不可思議:

元朝末年鄱陽湖之戰,公元1363年七月初六,占據應天的朱元璋為掃平江南,與陳友諒在鄱陽湖水域進行了一場戰略決戰。

當時陳友諒傭兵約有60餘萬,而朱元璋則只有20萬,且陳友諒麾下皆是巨型戰艦,而朱元璋方面則是一些小船,可謂敵眾我寡實力懸殊。

起初兩軍對陣,因陳軍巨艦聯結布陣,展開數十里,「望之如山」,氣勢奪人。

朱軍艦小不能仰攻,而接連受挫。

朱元璋針對其巨艦首尾連接,不利進退,決定改用火攻破敵。

利用東北風向,用七艘漁船,裝滿火藥柴薪,順風放火,撞擊敵艦,一時間烈焰飛騰,湖水盡赤。

頃刻間燒毀陳軍百餘艘巨艦,陳軍死傷甚眾。

朱元璋乘勢猛攻,又斃敵數千人,隨後又派兵堵其歸路,並全殲陳友諒軍於突圍之際。

更不可思議的事,明太祖用這一計打敗了陳友諒,可他的子孫居然又蠢到把船給連起來了。

1519年,明朝在南昌的藩王寧王朱宸濠悍然殺掉朝廷的江西巡撫,發動了旨在篡位的叛亂。

  叛軍戰略企圖,先占據南昌,然後順流而下占據南京水路門戶安慶,再攻取南京稱帝。

王陽明攻下寧王老巢南昌後,寧王回援,雙方又在鄱陽湖大戰,寧王謀士李養正給寧王出主意用鎖鏈鎖住船隻碾壓王陽明小船,估計寧王是個不讀史書的,居然真的學曹操把戰艦鎖起來形成水上堡壘。

驚不驚喜?熟不熟悉?這不就是赤壁之戰的翻版嗎?王陽明想都沒想,就用周瑜的計策火攻,點燃小船用火攻,大風助勢,一舉燒毀了寧王的主力。

可見,多讀點書還是有很多好處的。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人生大智慧:品味失敗

公元208年,曹操與孫權、劉備在長江赤壁對峙,曹軍將士大都是北方人,不習慣坐船,更不善於水戰,於是曹操用鐵索將大小船隻連在一起,如此一來,人馬走在船上如履平地!曹操十分高興。可惜好景不長,開戰後...

歷史上的火攻戰爭

人類學會使用火之後,便加快了適應自然生存的步伐。用火可以做出熟食,這減少了人類消化實物的時間,增加了使用腦袋思考的能力。同時,火幫助人類狩獵、製作工具、適應新環境。在今天的生活中,火的使用,更是...

中世紀世界規模最大水戰:鄱陽湖之戰

古代水戰,以赤壁之戰名氣最大,不僅是借東風一事,諸如草船借箭、苦肉計一等皆深入人心。實際鄱陽湖之戰也是一起以少勝多的戰役,與赤壁之戰同樣,借了一場巧合的東風,並被視為中世紀世界規模最大水戰。

這些自然現象,扭轉了戰局,改變了歷史

1:赤壁之戰「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杜牧《赤壁》 赤壁之戰,周瑜用火攻燒毀了曹操的水軍,而當時正值隆冬,卻颳起了東南風,火藉助風勢,周瑜命令黃蓋詐降,當時東南風正急,黃蓋將士艘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