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歷史上那些因為「大風」而改變的經典戰役,一場風抵數十萬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俗話說,一場戰役的勝利需要「天時地利人和」齊全才有可能成功。

根據順序我們看到古人把」天時「放到第一位,不僅是因為古人對自然的不了解、對天氣的無法抵抗、封建迷信思想認為天大於人等原因,還有可能是我們小看了古人的經驗智慧。

在歷史的長河中,我們探索尋找,發現確實出現過幾次戰役」天時「起了決定性的作用,今天這裡說的這個」天時「就是大風,讓我們看看是哪幾次?

三國赤壁之戰

說起大風和戰役,大家第一個想到的一定是孔明借東風了,從小學我們就學習孔明草船借箭,孔明借東風等,諸葛亮因此成為智慧的化身。

東漢末年,孫權、劉備聯軍於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長江赤壁一帶大戰。

《三國演義》中的描述多有誇大,據考證,真實的兵力情況可能是曹操10-20萬人,孫劉聯軍不超過5萬人,即使遠少於演義中所說,雙方也是實力懸殊明顯。

當時曹操為了北士卒不習慣坐船,於是將艦船首尾連接起來,人馬於船上如履平地。

周瑜部將黃蓋說:「如今敵眾我寡,難以長期相持。

曹軍正把戰船連在一起,首尾相接,可以用火攻,擊敗曹軍。

」孫劉聯軍雖然想到了火攻,但是當時季節,江面上卻是刮的西北風,正所謂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這一事情急壞了周瑜,孔明曰:「亮雖不才,曾遇異人,傳授奇門遁甲天書,可以呼風喚雨。

都督若要東南風時,可於南屏山建一台,名曰七星壇。

亮於台上作法,借三日三夜東南大風,助都督用兵,何如?」瑜曰:「休道三日三夜,只一夜大風,大事可成矣。

只是事在目前,不可遲緩。

」孔明曰:「十一月二十日甲子祭風,至二十二日丙寅風息,如何?」瑜聞言大喜。

當晚,聯軍準備妥當,黃蓋先派人送信給曹操,謊稱打算投降,只等東南風起。

將近三更時分,本是微風的江面上突然東南風大作,於是,黃蓋令裝滿乾柴和火油的戰船順風而下,在離曹軍還有二里多遠時,十艘船同時點火,火借風勢,風趁火威,船象箭一樣向前飛駛,把曹軍戰船全部燒光,火勢還蔓延到曹軍設在陸地上的營寨。

頃刻間,濃煙烈火,遮天蔽日,曹軍人馬燒死和淹死的不計其數。

曹操敗走華容道,孫劉聯軍得以大勝。

赤壁之戰,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局面,也成為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之一。

這裡的」借「並不是有呼風喚雨的法術,完全是通過對氣象學的充分了解與預測!

元朝進攻日本之戰

1274年10月20日,元朝和日本之間發生的「文永之役」已經進行到白熱化階段,元軍分兩路在日本的博多灣登陸,打得日軍潰不成軍。

元軍乘機追擊,但卻由於副帥劉復亨在追擊中中箭受傷,攻勢減弱,而且天色已晚,元軍便停止了進攻。

當晚,元軍召開軍事會議。

多數將領認為形勢不利,很多人都低估了日軍數量,而且國內沒有派遣援軍,主張撤退。

於是主將下令撤退,但很不幸,撤退當晚,一場颱風突然來襲,強大的元朝軍隊被這場大風完全吞沒。

在這次征戰日本戰役中,元軍損失兵力1.3萬餘人,其中絕大多數不是戰死,而是死於這場風暴被淹死。

此後,元朝再也沒有貿然發動對日本的襲擊。

結果小日本躲過一劫,於是認為是老天神風救了日本,於是對神風頂禮膜拜,後來還建立了一個神風特工隊。

朱元璋與陳友諒鄱陽湖之戰

鄱陽湖之戰中,陳友諒水陸兩軍號稱60萬,而朱元璋只有20萬,也是一場實力懸殊的戰役。

戰爭初始,朱元璋利用自己船小機動性好的特點,取得了一點小戰績,但是不能對陳友諒的巨艦造成多大傷害,戰爭勝利的天平還是在陳友諒這邊。

正在朱元璋愁眉無計之時,江面上突然吹起凜冽大風,朱元璋一看機會來了,自己這方面順風順水,占盡天時地利,趕緊挑選敢死隊駕駛7艘漁船,船上裝滿火藥柴薪,迫近敵艦,順風放火,風急火烈,大火迅速蔓延。

一時間烈焰飛騰,湖水盡赤,轉瞬之間燒毀陳友諒軍隊數百艘巨艦,陳軍死傷過半,陳友諒的兩個兄弟及大將陳普略均被燒死。

朱元璋趁勢猛攻,大敗陳友諒軍隊。

此戰奠定了朱元璋統一江南的基礎。

鄱陽湖水戰,從7月20日開始到8月26日結束,前後歷時37天,其時間之長、規模之大,投入兵力、艦船之多、戰鬥之激烈都是歷史上空前的。

其實不僅在古代,即使在現代戰爭中,」天時「也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隨著戰爭越來越先進化、科技化,戰爭的分工也越來越細緻,衍生出來的氣象學也成為現代戰爭的重要指揮部分。

不僅在戰爭中,在室外的一些競技體育運動中,有時風也會決定比賽的走向。

因此古人把天時放在第一位,不是沒有道理的。

決定一場戰爭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你認為一場戰役中,哪個因素起著更加重要的作用呢?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人生大智慧:品味失敗

公元208年,曹操與孫權、劉備在長江赤壁對峙,曹軍將士大都是北方人,不習慣坐船,更不善於水戰,於是曹操用鐵索將大小船隻連在一起,如此一來,人馬走在船上如履平地!曹操十分高興。可惜好景不長,開戰後...

古代兩場戰爭匪夷所思,結局竟然如此相似

在小編的學生時代,對中國歷史有莫名的觀感,想必在座的各位看官也有同感,不知道你們發現木有,歷史浩浩湯湯,但總有一些事件卻又出奇的相似,讓人感覺到歷史這位老人的蜜汁神奇。今日把我的一些想法拿出來,...

赤壁之戰的真相

先說點虛的,赤壁之戰是《三國演義》全書的最高潮,可謂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先有諸葛亮舌戰群儒,篡改曹植的《銅雀台賦》,將「連二橋於東西兮,若長空之蝃蝀。」改成了「攬二喬於東南兮,樂朝夕之與共。」將...

揭秘赤壁之戰中諸葛亮為什麼能借到東風?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借東風的故事,把諸葛亮的智謀塑造得很完美,這個故事至今也仍是廣為流傳,家喻戶曉。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許多人對諸葛亮借東風表示出了懷疑,風真的可以「借」嗎?諸葛亮是如何「借...

諸葛亮舌戰群儒揭開火燒赤壁大幕

東漢末年,曹操在平定北方、統一中原以後,統率二十萬(自己號稱八十萬)大軍沿著長江向東逼進,企圖迫使占有江南六郡的孫權不戰而降,然後一統中國。這時候屢遭敗績的劉備已經退守到長江南岸的樊口。受劉備的...

歷史上的火攻戰爭

人類學會使用火之後,便加快了適應自然生存的步伐。用火可以做出熟食,這減少了人類消化實物的時間,增加了使用腦袋思考的能力。同時,火幫助人類狩獵、製作工具、適應新環境。在今天的生活中,火的使用,更是...

這些自然現象,扭轉了戰局,改變了歷史

1:赤壁之戰「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杜牧《赤壁》 赤壁之戰,周瑜用火攻燒毀了曹操的水軍,而當時正值隆冬,卻颳起了東南風,火藉助風勢,周瑜命令黃蓋詐降,當時東南風正急,黃蓋將士艘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