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計謀用了很多次,輕則損失幾十萬大軍,重則亡國滅種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亂世之梟雄——曹操:鐵索連舟而行,東吳水師可破。

結果火燒赤壁,白白損失幾十萬大軍,錯過了一統中國的大好機會。

東漢末年,曹操揮軍南下,占荊州,士氣大振,準備順江而下剿滅東吳孫氏。

然而曹操士卒多為北方人,不擅長水戰。

這個時候,龐統獻上一計——鐵索連舟。

於是曹操將艦船首尾連接起來,人馬於船上如履平地,曹軍士氣恢復,信心滿滿。

然而,這個看似正確的計謀,卻給了東吳一個絕佳的機會。

在諸葛亮借得東風之際,詐降的黃蓋用澆過油的干荻和枯柴裝滿蒙沖戰船十艘,外面裹上帷幕,在離曹軍還有二里多遠,同時點燃十艘戰船,火烈風猛,船象箭一樣向前飛駛,把曹軍戰船全部燒光,火勢還蔓延到曹軍設在陸地上的營寨。

頃刻間,濃煙烈火,遮天蔽日,曹軍人馬燒死和淹死的不計其數,幾十萬大軍灰飛煙滅。

自此,三國鼎立之勢已成。

1363年,陳友諒率六十萬水軍進攻朱元璋,但在鄱陽湖大敗,陳友諒也在突圍時中流箭而死。

元代至正24年(1364)4月1日,陳友諒親率60萬人馬乘艨艟巨艦圍攻洪都(南昌),朱元璋親率20萬軍隊前來解圍。

陳友諒操轉船頭迎戰朱元璋,兩軍相遇於鄱陽湖上的康郎山,一場震撼古今的鏖戰展開了。

朱元璋率部在康郎山駐紮已畢,親率諸將觀察敵陣,見陳友諒戰艦首尾銜接,桅檣林立,冷笑一聲說:「陳友諒在軍事上犯了一個大錯誤,當年曹操在赤壁就吃了這個大虧,你們看,他們戰艦首尾相接,我若用火攻,頃刻之間,叫他們化為一片火海。

陳友諒的弟弟陳友仁親麾五百隻艨艟巨艦圍攻常遇春。

常遇春將船隊化整為零,分頭進擊,並派20名敢死隊分乘七隻小船,船內裝滿硫磺、火藥、船頭尾置數位身戴盔甲的稻草人,快速向陳友仁船隊推進。

陳友仁的戰艦太大,又以鐵索相連,當常遇春派出的七隻小船向漢軍戰艦推進時,漢軍箭如飛蝗,稻草人安然不動,待小船靠近巨艦時,20名敢死隊員潛出水面,跳進船倉,將點燃的火把和硫磺、火藥向巨艦擲拋,霎時,陳友仁巨艦連環連成了一片火海。

常遇春麾師掩殺,漢軍被焚死溺死不計其數。

陳友仁亦被活活燒死,半個鄱陽湖被血水染紅。

次日,朱元璋指揮艦隊強攻康山水寨,7隻熊熊燃燒的船隻象游龍般向漢軍巨艦衝去,當火藥船接近陳友諒的船隊時,風助火威,火仗風勢,烈焰騰空,湖水盡赤,陳友諒的巨艦成了一片火海,60萬人馬損失大半,陳友諒中流矢身亡而告終。

公元1279年,宋朝軍隊與蒙古軍隊在崖山進行的大規模海戰,張世傑鐵索連舟大敗,導致南宋全軍覆沒,皇帝跳海自殺。

祥興二年(1279年)正月,降元之將張弘范率元軍攻至崖門,元軍浩浩蕩蕩陸續抵達崖山,對南宋形成三面包圍之勢。

宋元崖山海戰中,南宋方面的指揮官張世傑命令所有的艦船都用鐵索連上,並且將所有的戰艦聚集在海港里。

元朝方面的指揮官是張弘范,張弘范看到南宋的戰船連在一起,就用火攻來打擊南宋的水軍。

儘管張世傑在崖山海戰中沒有犯曹操一樣的錯誤,他命人在戰船上塗上濕泥,並且在船上準備好長木棍,以此抵住元朝方面的火船。

但是,仍舊避免不了慘敗的命運。

這場海戰標誌著古典意義華夏文明的衰敗與隕落,是實際上的中國第一次亡國,有「崖山之後無中華」這一說法。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崖門海戰:南宋滅亡之戰,外族入主中原

公元1276年,元世祖忽必烈揮兵南下,攻陷南宋京城臨安,逃離的宋宗室和一批文臣武將組成行朝,憑藉龐大的水師,仍不屈的抗擊元軍,兩年之後來到廣東境內的崖門。與此同時,數萬元軍在張弘范和李恆的帶領下...

歷史上的火攻戰爭

人類學會使用火之後,便加快了適應自然生存的步伐。用火可以做出熟食,這減少了人類消化實物的時間,增加了使用腦袋思考的能力。同時,火幫助人類狩獵、製作工具、適應新環境。在今天的生活中,火的使用,更是...

這些自然現象,扭轉了戰局,改變了歷史

1:赤壁之戰「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杜牧《赤壁》 赤壁之戰,周瑜用火攻燒毀了曹操的水軍,而當時正值隆冬,卻颳起了東南風,火藉助風勢,周瑜命令黃蓋詐降,當時東南風正急,黃蓋將士艘戰...

朱元璋與陳友諒鄱陽湖大戰:成王敗寇而已!

元朝末年,群雄逐鹿,爭奪天下,各路興師之軍互相吞併,最後只剩下兩支勢均力敵的部隊:一支是以陳友諒為首的隊伍,占據著以江州(九江)為中心的湖廣、江西等廣大區域,國號大漢;另一支是以朱元璋為首的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