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天下的歸屬,赤壁之戰的原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東漢末年到西晉再次統一天下的這段時期,是中國歷史上最為讓人感興趣的時期之一,不在於英雄輩出,也在於出現了很多經典的戰役,這其中當屬三大戰役之一的赤壁之戰更讓人津津樂道。


熟悉名著《三國演義》的都知道,作者羅貫中花了整整九個章回來描寫整個赤壁之戰,在他的描述下,赤壁之戰不但影響了後期的歷史走向,使得天下三分,更成為了中國歷史第一次出現了規模最大的水戰場景。

但其中的很多描述都於正史《三國志》出入很大,而作為正史的《三國志》在主要當事人的傳記描述都也存在出入,所以要想認真的研究下真實的赤壁之戰,還真不容易。

不過不管是《三國志》還是《三國演義》,這次大戰的結局都是一致的,那就是占有絕對優勢的曹操爆冷大敗,從而失去了統一天下的實力。

而對其失敗的描述其中的有個區別是《三國演義》的描述是曹操聽從龐統的計策把戰船並排用鐵索連在了一起,當孫劉聯軍發動火攻的時候,短時間解不開,所以損失慘重。

而《三國志》的記載則是曹操將戰船首尾相連,而且記載的火攻時間也不甚明析。

所以從這個區別來看,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對赤壁之戰的描述應該不是參照《三國志》的記載,而是參照了一場和赤壁之戰很相似的戰役,即朱元璋和陳友諒那場決定天下歸屬的鄱陽湖之戰。

在鄱陽湖決戰之前,陳友諒率六十萬大軍已經圍攻洪都近三個月了,此時的朱元璋才從廬州城下撤退,然後組織近二十萬大軍來應戰陳友諒。

陳友諒在得到朱元璋來援救洪都的消息後,便停止了對洪都的圍攻,將大軍撤進了鄱陽湖,從而與朱元璋的二十萬大軍形成了對峙。

就這樣雙方一個六十萬,一個二十萬,就在鄱陽湖裡展開了決定天下歸屬的大決戰,要麼你死,要麼我亡,除此再無其他結果。


​(圖片來源:百度)

此次決戰中,朱元璋軍是處於弱勢的,陳友諒雖然對洪都久攻不下,但實力猶在。

不但軍隊數量占絕對優勢,連戰船都比朱元璋的高大威猛,是名副其實的船堅炮利。

參照鄭和下西洋時期的寶船就知道陳友諒的戰艦是多麼利害,因為鄭和的寶船正是參照陳友諒的戰艦來製造的。

而朱元璋的戰艦還是以龍灣之戰俘虜陳友諒的戰艦為主,和陳友諒的對比,簡直就是航母和戰列艦的對比,而且大部分還是漁船。

不過決定戰爭勝負的往往不在於表面的實力強大,更多的是意志的較量,誠如小小的洪都城,陳友諒的六十萬大軍猛攻了近三個月也沒有拿下嘛。

所以,在這次戰役中,朱元璋還是有機會的,後來的事實也確實是朱元璋大勝,從而完成了統一天下的霸業。

但為何會是這樣的結果呢?個人覺得主要有幾方面的原因。


​(圖片來源:百度)

首先是陳友諒的個人性格造成了戰略上的失誤,陳友諒是那種有恩不報,有仇必報的梟雄人物,因為洪都的背叛所以他必取之而後快,當然拿下洪都對他來說是進可攻,退可守,意義重大。

但此時的朱元璋因為北上救援安豐,造成了大本營南京極為空虛,此時陳友諒若直接率大軍順流而下,南京就不戰而得,再不濟也可以留一部分兵力牽制洪都守軍,主力去拿下南京,那麼失敗的必然是朱元璋了。

所以陳友諒一開始就在戰略上失誤,失了先機,而這個失誤與他個人的性格是有極大的關聯的。

其次,陳友諒有勇有謀,是不可多得的梟雄人物的,但他過分迷戀武力,信奉暴力從而喪失了基本的信義,所以他殺了領導徐壽輝,對他有知遇之恩的倪文俊,還有和他肝膽相照的好兄弟趙普勝等,從而失去了人心。

雖然他力量強大,卻和部下離心離德,用且疑之,達不到團結一心的那種效果。

這樣的軍隊,哪怕是統帥十分神武,也是必敗無疑的。


​(圖片來源:百度)

第三是陳友諒戰術上的失誤,從雙方實力對比來看,朱元璋的軍隊可以說是以漁船為主,而陳友諒的戰艦可以稱得上是巨無霸。

這種戰艦不用怎麼操作,直接撞上去,都能碾碎一大片漁船。

當然缺陷也十分明顯,那就是機動性不足,所以朱元璋一步步的把他誘騙到狹小的湖口,正是看中他的機動性不足,而且因為這個缺陷,一開戰陳友諒就損失了二十幾條戰艦,好在最後利用船堅炮利的優勢又和朱元璋形成了對峙。

假如這樣一直對峙下去,誰勝誰負還不一定,但陳友諒卻下令將所有戰艦三個一排或四個一排的用鐵索連起來,從而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航空母艦了。

這樣看上去他的戰艦更大了,而朱元璋的就更小了。

雖然是更大了,卻給了朱元璋火攻的機會。

果不其然,朱元璋聽從郭興的建議,利用東北風,果斷採用火攻,從而從根本上逆轉了局勢,使得陳友諒大敗而歸,最後全軍覆沒。

對比鄱陽湖之戰和赤壁之戰,能夠發現其中有很多相似之處,都是以少勝多,都是將船連在一起,都是用火攻的計策從而取得勝利。

而區別在於曹操是將戰艦首尾相連,陳友諒是並排相連。

陳友諒或許是參照了曹操的做法吧,但此時《三國演義》是還沒有問世的,所以從這點來看,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對赤壁之戰的描述,應該是以鄱陽湖為原型參照,所以才會那麼精彩的。


​(圖片來源:百度)

陳友諒是失敗了,成為了朱元璋統一天下的墊腳石,但不妨礙他的偉大。

因為他是一個真正的梟雄,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卻也敢做敢當,同時也具有極強的軍事能力和政治手段。

最重要的一點是他有始有終,從參加紅巾軍反抗元庭的殘酷統治時起,他都義無反顧,從沒有想過投降什麼的,如張士誠對元庭是時反時降,偉大如朱元璋也曾經動過投降元庭的念頭,但陳友諒能做到有始有終,從不向元庭妥協,堅持到最後一刻,陳友諒,不愧梟雄的稱號,也不失為一條好漢。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