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兩場戰爭匪夷所思,結局竟然如此相似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小編的學生時代,對中國歷史有莫名的觀感,想必在座的各位看官也有同感,不知道你們發現木有,歷史浩浩湯湯,但總有一些事件卻又出奇的相似,讓人感覺到歷史這位老人的蜜汁神奇。

今日把我的一些想法拿出來,供各位看官指正。

赤壁之戰

大家對此都不陌生,也難不住看過《三國演義》你們。

此那我也不多敘述,《三國演義》這麼一句描述:有周瑜部將黃蓋於是建議:「今寇眾我寡,難與持久。

然觀操軍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

」至戰日,黃蓋準備了十艘輕利之艦,滿載薪草膏油,外用赤幔偽裝,上插旌旗龍幡。

當時東南風急,十艘船在中江順風而前,黃蓋手舉火把,使眾兵齊聲大叫:「降焉!」曹軍官兵毫無戒備,「皆延頸觀望,指言蓋降」。

離曹軍二里許,黃蓋遂令點燃柴草,同時發火,火烈風猛,船往如箭,燒盡北船,延及岸上各營。

頃刻之間,煙炎張天,曹軍人馬燒、溺死者無數。

在對岸的孫劉聯軍橫渡長江,趁亂大敗曹軍。

曹操見敗局已無法挽回,當即自焚剩下的戰船,引軍沿華容小道(今湖北監利北),向江陵方向退卻。

這段話精彩描述了火燒連營的景象。

此戰中,曹操所率領的北方軍士不習水戰,為了保持渡江之後的戰鬥力,曹操實行鐵索連船戰術,來避免軍士的暈船,(暈船我猜類似於今天的暈車吧,哈哈)。

但是,禍福相依,鐵索連船雖然顧及到士兵戰鬥力,卻也容易導致戰船機動性過差,一旦被敵方火攻,就會呈蔓延之勢,整個軍隊都會土崩瓦解。

曹丞相聰明一世,只想到渡江後的戰鬥力保存,卻沒想到戰船會被火攻而不能分開。

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局勢,要不然曹魏可以統一天下矣。

嗚呼,哀哉。

鄱陽湖之戰

對於此次戰役,大家可能不太熟悉,這是明太祖朱元璋與陳友諒的大決戰,此次戰役之後,朱元璋攜勝利之威,平定張士誠,更揮師北上,擊潰北元,形成一統天下之勢。

因此,此戰至關重大。

先是陳友諒形成巨艦布陣,展開數十里。

古語有云「望之如山」,氣勢甚是奪人。

但是在與朱元璋的遭遇戰中,陳友諒受到朱元璋的「狼群戰術」的騷擾,初戰失利。

可能失敗急昏了頭,陳友諒竟然選擇了鐵索連船的臭主意,其上可以騎馬互通有無,而下搖獎不斷。

親們,是不是已經預料到了悲慘的結果?朱元璋敏銳的發現陳軍弱點,因此,他及時採納郭興建議,巨鼎改用火攻破敵。

黃昏時分湖面吹起東北風,他選擇勇敢士兵駕駛七艘漁船,船上放滿火藥乾柴,迫近敵艦,順風放火,風急火l燎,迅速蔓延。

一時烈焰飛騰,湖水盡赤,百艘戰艦,元璋一炬,可憐焦土啊。

這兩個例子是不是有驚人的相似,都是對方鐵索連船,而己方藉助風勢,以火燒船。

一個奠定天下三分,一個成就中國最後一個漢人王朝。

(網上不是有段子嘛,天子守國門,不割地,不和親,不喪權什麼滴)。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只能說陳友諒歷史沒好好學,年輕時候讀書少,豈不知曹丞相的悲劇?可悲,可嘆。

所以,親們,學好歷史學,走遍天下都不怕啊。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赤壁之戰真不是假的!

有很多人說赤壁之戰只是三國演義裡面的文學塑造,可事實是赤壁之戰是有史料記載的,是真實的!江西師範大學方誌遠教授在《百家講壇》國史通鑑之秦漢三國篇中曾介紹到,赤壁之戰是真實的,只不過沒有《三國演義...

歷史上的火攻戰爭

人類學會使用火之後,便加快了適應自然生存的步伐。用火可以做出熟食,這減少了人類消化實物的時間,增加了使用腦袋思考的能力。同時,火幫助人類狩獵、製作工具、適應新環境。在今天的生活中,火的使用,更是...

人生大智慧:品味失敗

公元208年,曹操與孫權、劉備在長江赤壁對峙,曹軍將士大都是北方人,不習慣坐船,更不善於水戰,於是曹操用鐵索將大小船隻連在一起,如此一來,人馬走在船上如履平地!曹操十分高興。可惜好景不長,開戰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