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是為了輸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圖片來自網絡

2018年3月份,我開始閱讀主打認知類的書籍。

之前看到網上有人一天可以讀完一本非虛構類的書,便想著經過訓練也可以有這樣的速度。

所以那段時間我閱讀追求的是讀書的數量,只注重投入高效的讀書方式,總是忽略輸出的重要性;認為只要讀過很多書就可以學到很多東西,成為很厲害的人。

我甚至一度為不斷變長的已讀書目沾沾自喜,一直堅信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直到有一天,我發現同一時間開始閱讀的小夥伴在寫作上取得了飛躍性的進步,而我卻在原地踏步,心裡開始焦灼萬分,也正是在這個時候我遇見了《高效能閱讀》。

作者原尻淳一是日本龍谷經濟學部客座教授,從事營銷相關的工作。

本書是作者通過閱讀百餘冊閱讀方法書籍,並結合自身閱讀體驗的實證之作,小至讀書輔助工具的選擇,大到個人云端數據的建立面面俱到,幫助讀者從整體上提升閱讀質量。

此外本書的原版目錄結構是為商務人士制定的。

2013年經過再版,改變了目錄結構,使其滿足了各類水平讀者的需求。

《高效能閱讀》提出讀書的終極目標是輸出,要為了寫而讀。

本書主要概括為三個方面:

一、改變觀念

通過繞道讀書、遊牧讀書、尋找「座右書」等方式掃除讀書障礙,培養讀書體質;同時積極創造讀書環境、清理閱讀誤區、找到讀書的內在動機,改變讀書意識。

二、提供技巧

讀書分為泛讀和精讀。

無論目錄還是章節,通過泛讀技巧多次、快速閱讀找到關鍵詞並做好標記,先預測書中內容再利用精讀技巧仔細關鍵詞的前後部分加以驗證。

這時把自己閱讀後的意見,想法,寫在書本的空白處。

若是商業類的書籍,通過閱讀標題和黑體字,就能大致掌握作者要表達的東西。

根據谷歌的「70:20:10模式的投資基準比,挑選適合的書。

一般把讀書的七成投資在垂直閱讀上,選定一個主題,深入思考,建立好「主場」;兩成用於和深耕領域相關,一成用於挑戰未知領域,孕育出新的知識,使主場的知識掌握進一步深化,實現知識立體化。

在讀書過程中吸取他人的教訓,並加以實踐並確認,找到「文章範本」形成「自己的文體」,使其「轉換」成為真正屬於自己的東西。

三、拓寬視野

利用讀書卡、日記、照片等建立資料庫,並懂得利用當下的科技將其在雲端聚合,進而為產出做準備。

通過這本書我對閱讀有了重新的認識:

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可以先從作者的生平軼事開始閱讀,然後再一點點的挖掘。

二、降低閱讀的門檻,從最薄最簡單的入門書籍開始看,也可通過去現場聽作者的演說之後再開始閱讀。

三、遇到不喜歡的,無趣的或者對自己沒有用的章節可省去不讀。

四、帶著問題閱讀,要有意識地尋找關鍵詞。

五、學會做標記,記筆記,建立屬於自己的素材資料庫,並懂得轉換成屬於自己的思考主場。

六、不要盲目相信書籍,要有自己的思考。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如何讀書,才能加速成長?(下)

前文連結:如何讀書,才能加速成長為何要多讀書?在短短几個小時裡能夠掌握作者幾十年的經驗整理,模擬體驗別人做事的模式,花很少的錢買到別人的教訓,提高自己做事的成功機率,這是多讀實用型書籍帶來的最大...

在閱讀之前,不妨先get這89條閱讀技巧

我想問個問題,是讀書難,還是寫書評難?或者說是讀書費時間,還是寫書評花費時間?在沒有了解閱讀方法及技巧之前,我認為寫書評更難,閱讀一本書大概需要一下午的時間,而寫書評卻需要一天的時間。而某書評前...

怎樣閱讀才能改變自己的人生?

在這個世界上,優秀的人都會有自己擅長的領域和殺手鐧,但也有一些閃光點卻驚人的相似。賈伯斯曾在早期的一段訪談中談到關於自己成立蘋果公司的緣由:跟地球上的其他生物相比,人類善於製造各種各樣的工具,工...

不僅僅是89條閱讀技巧

養成了讀書的習慣,就等於給自己建造了一個逃避人生中幾乎所有不幸的避難所。-毛姆(《月亮與六便士》)讀書重要我們都知道,可如何讀書,怎樣有效率的讀書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我是18年4月10號買的這...

不想被信息的洪水淹沒,就得學點閱讀技術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是興趣只能讓你更專注,並不能讓你在特定時間內高效地閱讀專業書籍。隨著信息的快速更新換代,快速而有效地閱讀信息是每個人在這個時代的必備技能。學生時代曾經跟朋友借過大部頭《...

以產出為目的的讀書才是高效能閱讀

這段時間一直在學習如何提高閱讀效率,連續看了幾本相關的書。相比之下,我更喜歡這本《高效能閱讀》。很多人覺得讀書無用,因為讀完之後並不能使自己的工作或學習有任何改變,就如同網上經常有人說,懂了那麼...

閱讀是成功的翅膀

我們生活在一個高速發展的時代,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 無法獲得知識的人終將被社會淘汰 ,其實無論是是讀書,還是生活上從其他渠道獲取信息,想要高效的獲得信息不足為奇,如何能讓信息為我所用從而提高工作...

為寫而讀書

據英國學者詹姆斯·馬丁統計,人類知識的倍增周期,在19世紀為50年,20世紀前半葉為10年,70年代縮短為5年,80年代末每3年翻一番,而如今隨著網際網路和智慧型手機等工具的普及,信息生產和流通...

如何讓書本知識為我所用

原文@圓眼小主 載於中讀App最近在課程內容看到這麼一問一答:問:老師,我寫書評時破題開頭都寫得特別蒼白無力,有時候想很久都不知道怎麼寫,原因是閱讀素材少嗎?(內容稍有刪減)答:這是因為素材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