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這89個技巧,你就可以翹起「地球」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圖片來自網絡

最近在網絡上看到一個話題:還處於象牙塔的大學生該怎麼讀書?

上大學,其實是很多人第一次獲得自由,遠離父母,老師不再天天緊盯。

於是就開始放鬆自我,上課是為了點名,平時分,考前抱佛腳,記重點,為了60分不掛科。

大學是閱讀的一個黃金時期,我們接觸到的信息和環境給予的刺激是非常豐富的,然而往往最好的時期卻被我們浪費。

根據2016年大學生閱讀狀況報告顯示,每日在閱讀上花費1小時以上時間的大學生只有59.42%,每學期課外讀物的閱讀量在5本以上的只有28.75%,而對於教科書,只有4.35%的人有仔細閱讀並有所研究、應用。

通過這份報告可以看出,大學生的閱讀狀況讓人不是很滿意。

爆炸的資訊時代,要如何高效能的跟上信息更新的腳步,將信息為我們所用。

《高效能閱讀》這本書作者原尻淳一閱讀了100多本與讀書有關的書籍,整理出89個讀書技巧,指引我們如何提高我們的閱讀效率。

書是「便宜得不可理喻的」投資,正因如此,應該多讀爭取獲得最大的回報。

原尻淳一,龍谷大學經濟學部客座教授。

1972年生於日本埼玉縣, 獲得龍谷大學研究所經濟科研究碩士學位,後來進入知名廣告公司工作,現為大型唱片公司品牌策略部門市場調查室課長,並擔任企業培訓講師。

《高效能閱讀》其實就像是一本故事書,通過89個小故事,讓我們學會怎樣高效能閱讀。

每個人都可以從這本書適合自己的讀書技巧,改變我們的閱讀習慣。

在《高效能閱讀》這本書中,原尻淳一將讀書分為三個階段,分別是:讀書初級篇、讀書中級篇和讀書高級篇。

一:讀書初級篇

原尻淳一在《高效能閱讀》這本書中將讀書初級篇分為讀書體質,沉迷讀書和讀書環境三個部分。

其中,讀書體質和沉迷讀書是比較重要的。

養成良好的讀書體質,就和遊戲操作介面里的人物,每個門派都有不同的體質點分配,最優分配體質點,才能更好的在遊戲世界裡暢玩。

好的讀書體質,可以更好吸收書中的營養,不會造成養分流失。

好的讀書體質,可以更好吸收書中的營養,不會造成養分流失。

讀書不要強硬逼自己將所有書中的內容看完,達尼埃爾的「讀者權利十條」其中的「跳讀的權利」、「不讀完的權利」以及「隨意選讀的權利」就是一個很好的詮釋。

學習與讀書,外在的動機往往不如內在的動機誘人,心理學上有個理論叫做自我決定論,自我決定論認為如果任務滿足了他們的價值標準和信念,外在動機會被個體內在化,並以此滿足他們基本的心理需求,並進一步成為作決定的參考依據或行為的前導驅力。

內在動機驅動的人,純粹是興趣、享受和內在滿足驅動,高度自主,這種行為能為人帶來快樂、成就、意義和傳承,從而更加幸福。

這就更加說明只有事物本身的興趣或者完成事物帶來的愉悅,才是我們維持動力的能量。

知識是共通的,普遍的,一個作者的想法會比較苗條,不同作者的想法產生的,或是激烈碰撞,或是和諧的融合,能讓我們找到普遍意義上切中本質的內容。

培養好我們的讀書體質,接下來我們要讓自己沉迷讀書,要想讀好一本書,首先我們要對這本書感興趣,學習的最大動力,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我們可以先對作者進行一個了解,了解作者的著作、生平,對作者感興趣之後,自然而然對於作者的著作就會產生想讀的慾望。

產生興趣之後,我們就要讓自己專注於讀書,電子產品、網絡、他人的干擾,沒有絕對無聲的環境,這都都會對我們的讀書產生影響,唯有自我暗示,進入專注狀態,屏蔽一切干擾,讓我們徜徉在書海中,才能事半功倍,從書中挖掘出更多的所需要的知識。

二:讀書中級篇

原尻淳一在《高效能閱讀》中,認為讀書的中級篇其實就是速讀,在這一章節,原尻淳一一共介紹了14種 技巧,其中有4個技巧非常實用,

技巧一:關鍵詞發掘和假設驗證型讀書

一本書重要的內容只有20%,20%中最重要的只有4%,如何在一本書中找到這4%的內容?看一本書,其最終目的是為了從書中找到重要的20%內容,再從這20%的內容中找到適合自己目標的內容。

大多數人看書,都是從頭看到尾,根本不會去劃分什麼是重要的,什麼是不重要的,這樣既浪費時間精力,閱讀效率也得不到保障。

學會挖掘關鍵詞,是我們提高閱讀效率的不二法寶,找到關鍵詞,就基本上掌握整本書的中心概念。

技巧二:通過目錄讀書把握結構,預測內容

大多數人拿到一本書後,是直接從正文第一句就開始閱讀,前言、目錄、後記常常被忽略掉,原尻淳一認為通過目錄,尋找關鍵詞,選定自己該看的章節,還可以通過目錄進行跳讀,讓有限的時間裡,最有效的獲取到自己最需要的知識。

技巧三:速讀的基本技巧和階段論

速讀其實就是運用泛讀和掃讀技巧,檢索關鍵詞,通過目錄假設正文內容,然後通過略讀用便利貼做出標記,再運用精讀技巧,仔細閱讀標記附近的內容,最後再寫下自己的假設和筆記。

技巧四:設定消除條件,切除文章

一本書的字數大都是以萬為單位,從數萬字中找尋我們需要的。

盲目尋找,是會迷亂我們的雙眼,而果斷捨棄,才會提高我們的產出效率。

比起尋找,不如捨棄。

總而言之,不要讀過就覺得懂了,要學會通過實驗積累教訓,就像原尻淳一所說,不能只是讀過了就覺得滿足,請積累自己的教訓,編寫人生的詞典和教科書。

三、讀書高級篇

讀書高級篇主要是與產出有關,原尻淳一用了兩個章節來講述如何提高產出。

(一)、確認專題,找出本質

看每本書,都是有目的的,無論是為了欣賞美學,還是為了實用技能。

讀書,主要是為了產出。

根據《2016年新聞出版產業分析報告》,2016年的新版圖書有26.24萬種,怎樣選取對自己有用的書?

原尻淳一的觀點是多觀察業務能力強的前輩的書架,這對於我們來說,其實就是可以多去看看網絡上專業人所推薦的書單,2017已近尾聲,許多大V都推出了自己的2017年書單盤點,其中不僅有各種方面的書籍,還有別人讀過的簡評,從中,我們可以找到適合我們目標,有用的書。

書單是給我們提供閱讀方向的指南針,但是卻不是讓我們把每一本覺得有用的書都去看,叔本華認為,要為多讀敲響警鐘,產出不是從書上生搬硬套,越多越好,思考才最為重要,也是讀書的本心、初衷。

切勿過度依賴書本,盡信書不如無書,活用書,要多去思考為什麼,從中總結積累自己的感悟。

(二)、解剖讀書術

讀書術,大部分人認為讀書就是簡單的看書,其實不然,任何事情都是有技巧事半功倍的。

一本書,大都是上百頁,如何把書讀薄,這是我們要去學習的。

在這一部分有三個技巧我覺得十分實用。

第一點,開始讀書前預先假定目標,大多數人讀書不知道該從哪裡下手,該以什麼樣的目標去讀書,其實,我們可以在讀書前,預先假定目標——向他人講述。

「向他人講述」是一個十分有效的假定目標,向他人講述,是提高我們閱讀深度的利器,停留於表面,難於獲得書中的寶藏,帶著「向他人講述的目標開始閱讀,可以讓我們架起深入挖掘的「架構」,獲取真正的產出。

第二點,我們要確定適合自己的標記術,劃線、便利貼,無論用什麼,找到適合自己的最為重要,通過標記,將關鍵詞與重要文句聯繫起來,同時寫下自己的疑問和新的創意。

第三點,我們要通過思維導圖將正本書的脈絡整理出來,這將為我們的產出,提供清晰的思路。

讀書,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市面上關於如何讀書的書籍是非常之多的,原尻淳一閱讀了百餘冊讀書術書籍,通過《高效能閱讀》為我們介紹了89個讀書的技巧,這89個技巧可以說是上百本讀書術書籍精華的提煉。

讀完這本書,對於我自己讀書存在的問題有了深刻的了解,從拿到一本書無從下手,到現在可以從書中找到我需要的知識,提高讀書的產出率,我一步一步通過練習《高效能閱讀》這本書中的技巧,改善自己閱讀中找不到中心點,讀書沒有目的性等缺點,完善自己的讀書體質和讀書流程。

因此,我向大家推薦《高效能閱讀》,這是一本簡單卻十分有意義的書,沒有什麼高深的理論,也沒有什麼震撼人心的說教,有的是只是以簡明扼要,通熟易懂的語言向我們介紹讀書技巧,每個人都能從這本書中找到適合自己的,改善讀書習慣的途徑。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為寫而讀書

據英國學者詹姆斯·馬丁統計,人類知識的倍增周期,在19世紀為50年,20世紀前半葉為10年,70年代縮短為5年,80年代末每3年翻一番,而如今隨著網際網路和智慧型手機等工具的普及,信息生產和流通...

如何達到一年閱讀300本書?

最近讀《高效能閱讀》,其中提到了快速閱讀的竅門,先閱讀目錄,找到你認為重要的章節,標記下來,接著跳讀,在你認為重要的章節處仔細閱讀。並且要帶著問題閱讀,在看目錄的時候假設你是作者,想像你會怎麼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