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一下三國中的「老實人」魯肅一生的成就以及個人簡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介紹/魯肅 編輯

魯肅

魯肅圖冊魯肅(172年—217年),字子敬。

臨淮東城(今安徽定遠)人。

東漢末年傑出戰略家,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

官至橫江將軍。

個人簡介/魯肅 編輯

魯肅從小喪父,靠祖母撫養。

他少有大志,輕財好施,喜歡習武騎射,所以,在當地頗有名,袁術在壽春(今安徽壽縣)稱帝,特任命他為東城長。

魯肅辭不受命。

周瑜任居巢(今安徽桐城)長,曾請魯肅資助軍糧。

魯肅慷慨地指給他一個裝有三萬斛糧食的大糧倉。

周瑜感激不已,遂結為知己。

公元200年,魯肅在周瑜的引薦下歸附孫權。

孫權非常器重魯肅,與他「合榻對飲」,議論時事。

魯肅勸孫權「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

(《三國志.吳志.魯肅傳》)孫權很佩服他的才能。

公元208年赤壁大戰時,魯肅為贊軍校尉。

他首先向孫權提出了聯劉拒曹的戰略方針,並出使劉備處,以促成孫劉聯盟。

公元210年,周瑜病逝,魯肅被任命為奮武校尉,領周瑜軍,駐紮在江陵。

後來,轉屯陸口,被授予漢昌太守、偏將軍。

次華(214年),轉橫江將軍。

公元215年,駐兵益陽(今湖南益陽市)。

公元217年,魯肅病逝。

相識周瑜/魯肅 編輯

魯肅

魯肅圖冊魯肅生於漢靈帝建寧五年(172年)。

由於祖輩無人出仕為官,魯肅的家庭雖然資財豐足,但並不屬於士族階層,只是那種在地方上有些勢力的豪族。

在他降生不久,父親去世了。

魯肅靠祖母撫養長大,這樣的生活經歷培養了他的自治能力。

青少年時期的魯肅,心懷開闊,善於思考,具備一定的政治眼光。

早在董卓之亂前,魯肅就看到東漢帝國內部蘊藏著嚴重的危機,預感天下將要大亂。

為了在變動中能夠有所作為,魯肅努力習武,他的劍法和騎術都很出色。

他不再花精力去治理家業,卻把許多土地賣掉,用這些錢財賑濟宗族鄉親和結交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

逐漸地,魯肅在家鄉有了較大的威望和號召力。

他召募不少青壯年作為部曲家兵,並常常以射獵的名義,到離東城不遠的南山講武習兵,訓練他們的戰鬥能力。

漢獻帝建安三年(198年),占據揚州地區(今長江下游和淮河之間)的袁術為加強對自己轄區的控制,極力收買地方勢力。

二十六歲的魯肅被袁術委任為東城長。

也是在這一年,魯肅結識了在居巢為長的周瑜。

魯肅和周瑜的相識,是從周瑜向他借糧開始的。

漢末軍閥混戰時期,農業生產遭到很大的破壞,糧食緊張成為十分突出的問題。

靠和平方式向別人借糧一般很難達到目的。

但魯肅對於周瑜的告貸,卻毫不猶豫。

他將自己儲糧的一半——整整一囷三千斛大米,全數送給周瑜。

魯肅的慷慨相助,使周瑜非常感動。

通過接觸,他了解到魯肅是個了不起的人才,遂與魯肅結成摯友。

後來,他們這種親密的關係從未間斷過。

周瑜勸說魯肅和他一起脫離袁術,改投孫策。

周瑜雖說是袁術的部屬,但對他已喪失信心,認為袁術成就不了大的事業。

所以,他堅決拒絕袁術要他擔任將軍的任命,主動到居巢為長。

周瑜企圖從居巢順路東進,去找正在江東開疆拓地的舊友孫策。

魯肅願意和周瑜同行。

為便於行動,他必須把部屬撤離東城,南就居巢。

臨行前,他對宗親部曲動員說,現在朝廷已經癱瘓,到處兵荒馬亂。

我們所處的淮泗地區是兵家必爭之地,住在這裡,人身安全很難保證。

我聽說,江東地區沃野千里,民富兵強,不知道你們肯不肯同我一起到那片樂土上去呢?經過他的勸說,大約有三百多人願去江東。

出發時,魯肅命令老弱婦孺走在前面。

他親率部分強壯的男子負責斷後。

按照漢代的法律,國家編戶沒有自由遷徙的權力,魯肅南下的行動是違法的。

州里負責巡邏的騎兵聞訊後,追趕上來阻止他們。

魯肅一面讓前面的人放慢速度,一面命令其他的人做好戰鬥準備。

魯肅告誡追騎說,現在是亂世,群雄角逐,朝廷軟弱無力,有功者不會受獎,有過失的也沒人懲辦。

你們為什麼要苦逼我們?說完之後,魯肅在路旁樹起一面盾牌,一箭即將盾牌射穿。

追騎們覺得魯肅的話有道理,又害怕動起手來,未必是魯肅的對手,於是便退走了。

當年,魯肅隨從周瑜到達江東,定居在曲阿(今江蘇丹陽)。

建安五年(200年),魯肅的祖母去世。

為把祖母的棺槨還葬家鄉祖墳,他返回了東城。

在東城,魯肅收到一個朋友的來信。

來信邀請魯肅投奔占據巢湖的鄭寶。

巢湖在東城以南,靠近長江,土地肥沃,自然條件很好。

鄭寶擁眾萬餘,尚有很大的發展餘地。

魯肅到達江東後將近兩年,一直沒有受到孫策的重視,很不得志。

這次他接受朋友的邀請,決定從曲阿迎出母親,到鄭寶這裡來。

鼎足江東/魯肅 編輯

周瑜

周瑜圖冊返回曲阿後,魯肅發現江東政局發生了重大變化。

孫策被殺,其弟孫權控制政權。

由於母親已被周瑜接到吳郡(今江蘇蘇州),魯肅便由曲阿趕到吳郡,並把自己的打算告訴周瑜。

周瑜反對魯肅的北行計劃。

這時,在孫權的新政府中,周瑜掌管著軍國大權。

孫策死後,江東形勢一度相當混亂,只是靠著周瑜等人的全力支撐才逐漸穩住局面。

正在為孫權搜羅人材的周瑜,當然不能把魯肅放走。

周瑜引用東漢大將馬援的「當今之世,非但君擇臣,臣亦擇君」的話告誡魯肅,對於不了解的人不要輕易投奔。

他向魯肅介紹說,孫權是個很有作為的領袖人物,善於聽取不同意見,注意吸收容納各方面的人材。

追隨孫權,將來一定能夠成就一番事業。

魯肅並不願意離開江東,聽到周瑜的勸告,也就放棄了北行的念頭。

不久,周瑜把魯肅推薦給孫權。

孫權很快會見了他。

經過交談,孫權對魯肅的見識十分讚賞。

在辭退別的賓客以後,孫權單獨把魯肅留下來,不拘禮儀地合坐在一張床上,一邊喝著酒,一邊議論著國家大事。

席間,魯肅向孫權提出了「鼎足江東」的榻上策。

他認為,孫權急於仿效齊桓公、晉文公圖霸王之業的設想是不現實的,因為曹操已取得控制漢帝的有利地位。

漢室已不可能恢復,曹操的力量也不能根本剷除。

魯肅為孫權提供的對策是:割據江東,等待時機。

利用曹操無暇南下的機會,進攻劉表,占據荊州,然後建號稱帝,逐步奪取天下。

魯肅指出,由於北方「多務」,也就是說存在著許多不安定因素,有些麻煩事不易處理,曹操統一全國的目標很難實現,於是為江東出現割據政權提供了有利條件。

魯肅的榻上策和諸葛亮的隆中對,在許多觀點上是一致的。

兩者同樣比較準確地把握了當時的客觀形勢,並提出了遠大的政治目標。

具有如此深刻的洞察力和政治眼光的政治家,在三國時期除這兩人外還是不多見的。

而魯肅榻上策的提出又比隆中對早了七年。

魯肅受到孫權的信任和重用,引起江東政權中某些特權人物的反感。

當時,資格最老、勢力最強的張昭屢次詆毀魯肅,說他「謙下不足」、「年少粗疏」,建議孫權不要使用他。

孫權知道魯肅的本領,沒有聽信這些讒言,依然尊重他,並把魯肅比作是東漢的開國功臣鄧禹。

促成聯盟/魯肅 編輯

魯肅讀書亭

魯肅讀書亭圖冊建安十三年(208年),基本削平北方的曹操,企圖乘勝南進,一鼓作氣完成統一中國的事業。

這年七月,曹操帶領著號稱八十萬的大軍星夜兼道進攻劉表。

八月,曹軍尚未到達荊州,劉表突然病死。

消息傳到江東,魯肅立即向孫權要求以弔喪的名義出使荊州,目的是聯絡寄寓在荊州的劉備,合力破曹。

魯肅認為,荊州地處長江中游,與江東接壤。

這裡沃野千里,物產豐富;外帶江漢,內阻山陵,形勢險峻,易守難攻,不但是富庶的魚米之鄉,也是兵家必爭的南北要衝。

占據荊州意味著抓著了奪取天下的關鍵。

魯肅分析說,劉表死後兩個兒子互相爭奪,荊州政權內部出現嚴重分裂,劉備實際已成為這一地區唯一的政治代表。

如果劉備和劉表的兒子合作得好,就聯合他們共抗曹操;如果他們之間的矛盾不易調和,再另作打算。

曹操大兵壓境,現在說服劉備及爭取劉表的部屬比較容易成功。

但若不迅速趕到荊州,延誤了時間,就會被曹操占先一步。

孫權同意這個建議,立即派他出使荊州。

當魯肅到達夏口(今湖北漢口)的時候,曹操大軍已攻到荊州地界。

魯肅聽到消息後,星夜兼道,加快速度,準備搶到曹操的前頭。

但是還是遲了,接替劉表在襄陽(今湖北襄樊)擔任荊州牧的劉琮已經投降曹操,而這時魯肅才剛剛趕到南郡(今湖北江陵)。

劉琮降曹,事先沒有和在樊城(今湖北襄樊市北)的劉備打招呼。

直到曹操到達宛城,劉備才得到通知。

劉備倉皇南逃,準備撤到糧械儲備比較豐饒的江陵城。

曹操不願劉備據有江陵,迫不及待地親率騎兵進行追擊,在當陽(今湖北荊門南)把劉備的隊伍打散。

魯肅在當陽找到了處境狼狽的劉備。

魯肅向劉備詢問今後的去向。

劉備回答說,想到蒼梧(今廣西梧州)去投奔在那裡擔任太守的老友吳巨。

魯肅勸阻劉備說,吳巨處地偏僻,沒有作為,遲早會為人所吞併,不是託身的地方。

他介紹了江東的實力和孫權的為人,指出劉備只有聯合江東抗曹才有出路。

在當陽,魯肅還結識了劉備的謀士諸葛亮。

諸葛亮也是主張孫劉聯盟的人,兩人見面後非常投緣,很快成為知心朋友。

劉備接受魯肅的意見,放棄投吳巨的計劃,改向東行。

沿途與部將關羽的萬餘水軍和劉表另一兒子劉琦所率的萬餘人會合,退守到樊口(今湖北鄂城)。

他派諸葛亮隨從魯肅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會見孫權,商討兩方聯盟的大事。

正在這時,曹操給江東送去了恐嚇信,聲言要與孫權決戰。

面對曹操的氣勢,以張昭為首的朝臣嚇破了膽。

他們認為,曹操操縱皇帝,政治上占主動地位;占據荊州後,獲得劉表大批水軍,並控制了江東的上游,江東無力對抗又無險可恃,只有迎降曹操一條道路可走。

本來孫權對戰勝曹軍就缺乏信心,他「擁軍在柴桑,坐觀成敗」(《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看著劉備被曹操追得團團轉,沒有打定主意,投降派的議論更把他搞得舉棋不定。

魯肅堅決反對降曹,力圖使孫權樹立起抗曹決心。

他對孫權曉以利害,明以是非,勸孫權不要聽信投降派的議論。

他說,這些人要斷送孫權的事業。

迎降曹操,對一般朝臣沒有損失。

魯肅用自己舉例說,我魯肅要是投降曹操的話,曹操一定會按照我在家鄉評定的品級,分派我擔任州官或者郡官。

他指出,如果孫權投降曹操,曹操會因為無法安置而不能容忍他。

魯肅一針見血的勸告,終於使孫權轉變了態度。

孫權拔刀砍去奏案的一角,警告群臣說:「誰再敢說迎降曹操的話,和這個案桌一樣。

」魯肅向孫權推舉傑出的軍事家用瑜擔任抗曹主帥。

當時周瑜奉命出使鄱陽,未在江東。

魯肅請求急速將他招回,作抗曹的軍事準備。

周瑜到達柴桑,支持魯肅的主張。

他幫助孫權分析當前的形勢,指出曹操是可以戰勝的,從而堅定了孫權抗曹的決心。

孫權任命周瑜、程普為左、右督,魯肅為贊軍校尉,並將糧船齊備的三萬水軍交託給他們,逆水直上迎擊曹操。

這年九月,孫劉聯軍在赤壁(今湖北武昌縣西赤礬山)以少勝多,大破曹軍。

赤壁大勝使江東政權進一步鞏固,曹操的勢力暫時被壓回北方。

功勞卓著的魯肅返回江東,孫權為表彰他,特意用最隆重的禮節歡迎。

儀式結束後,孫權親熱地對魯肅說,子敬,我親自為你下馬扶鞍,這樣的殊禮,你該感到榮耀了吧?然而,魯肅的回答,不但使孫權感到意外,而且使在場的人無不大驚失色。

他冷淡地表示:「我不覺得榮耀。

」當坐定以後,魯肅從容地說:「我希望您的威名震動天下,能夠實現統一全國的大業。

到那個時候,您派車子來接我,我才感到榮耀呢!」孫權終於明白了魯肅的良苦用心:他是在用激將法提醒孫權,不要為眼前的勝利所陶醉,應該時時刻刻不忘統一天下的政治目標。

荊州讓爭/魯肅 編輯

魯肅墓

赤壁之戰後,曹操雖然暫時停止南下的軍事行功,但是他與孫權之間的力量對比,並沒有發生改變。

無論是經濟方面,還是軍事方面,北方的實力都遠遠超過江東。

這時,劉備也逐步在荊州站穩了腳跟。

他先後取得長江以南的武陵、長沙、桂陽、零陵四郡。

劉備勢力在荊州的發展,成為孫權西進的障礙。

面對兩方面的威脅,採取何種對策是赤壁戰後江東政權必須迅速解決的重大問題。

恰巧劉備親到江東拜謁孫權,要求把江東占據的荊州土地劃歸他來管轄。

於是,在如何處理荊州的決策上,江東政權內部出現分歧。

周瑜反對借荊州給劉備,主張用美人計把劉備軟禁在江東。

將軍呂范也勸孫權把劉備扣著不放。

一場孫、劉兩家之間的火併迫在眉睫。

只有魯肅堅持不同意見,反對因土地問題破壞聯盟。

他認為,曹操的「威力實重」,仍是江東的主要敵人。

借給劉備土地,等於為曹操樹立一個對手,為自己增加一個盟友,可以分散、轉移曹操對江東的兵力,避免被各個擊破。

借劉備土地,孫權並不情願,然而魯肅的分析說服了他。

孫權認識到鞏固同劉備的聯盟是當務之急,也看到採取極端手法對待劉備,不一定能達到目的。

他答應將長江以南的南郡土地借給劉備。

孫權借地給劉備的事情傳到北方,當時曹操正在寫文章,這個消息給予他極大的震動,竟然驚得他失手把筆掉在地上。

原來,赤壁戰後,曹操最擔心的是劉孫聯盟的繼續和鞏固。

建安十五年(210年)十二月,江東著名的軍事家周瑜病逝。

臨終前,周瑜推薦魯肅接替自己的職務。

孫權尊重周瑜的遺願,也相信魯肅的能力,於是任命他為奮武校尉,並把原屬周瑜統率的軍隊和所享受的奉邑,盡數劃歸魯肅掌管。

最初,魯肅駐守江陵,後改屯陸口(今湖北嘉魚西南)。

魯肅為人嚴肅認真,生活儉樸。

他治理軍隊十分強調紀律,講究一絲不苟。

所以部下能夠做到「屯營不失,令行禁止,部界無廢負,路無拾遺」(《三國志·吳書·呂蒙傳》)。

魯肅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即使在繁忙的軍務活動中,他仍然手不釋卷,因此無論是談話,或是寫文章,他的見解都要比別人深刻得多。

人們公認,魯肅是繼周瑜之後最善於治軍、最有謀略的統帥。

這一年年底,孫權提升他為偏將軍,改任漢昌太守。

建安十九年(214年)閏五月,孫權攻破曹軍的重鎮皖城(今安徽潛山縣),取得重大的勝利。

魯肅參加了這次軍事活動。

皖城之役不久,西方傳來劉備攻陷成都,占據益州的消息,孫權十分吃驚。

在赤壁戰後,孫權曾有西進益州的打算。

為此,他曾寫信探詢劉備的態度。

劉備欺騙孫權說,占據益州的劉璋與他是宗室親戚,他不會攻打劉璋,也不能坐視孫權攻打益州。

劉備還在江陵、秭歸等處布設重兵,阻止孫權的軍隊通過。

但不久,劉璋邀請劉備幫助他對付張魯,劉備立刻留下諸葛亮、關羽守荊州,自己親率大軍進入益州。

這是建安十六年的事情。

三年之後,劉備與劉璋反目,終於奪占益州。

孫權發覺自己受到劉備的捉弄,非常氣憤。

他派遣諸葛瑾出使益州,向劉備索取長沙、零陵、桂陽三郡。

劉備回答說,他正攻打涼州,涼州打下後,一定將荊州全部歸還江東。

孫權知道劉備並沒有歸還荊州的誠意,又在敷衍他。

不久,他委派的三郡新太守也被關羽陸續驅趕回來。

孫權決定報復,一面派遣呂蒙等人強行攻取三郡,一面命令魯肅屯守巴丘(今湖南嶽陽),防備關羽的救援。

呂蒙連陷三城,激怒了劉備。

建安二十年(215年)五月,他親由益州趕到荊州的公安(今湖北公安西北),命令關羽率軍奪回三郡。

魯肅進駐益陽(今湖北益陽),堵住了關羽南下的道路。

關羽是劉備最倚重的大將,雖忠義剛直,但驕矜自信,不善於處理同江東之間的關係。

劉備入川後,關羽經常在邊界地區製造一些摩擦事件。

魯肅以大局為重,一般都採取忍讓、友好的方式進行處理,力求邊界和平,避免由此導致聯盟的破裂。

這次雙方陳兵對峙,魯肅針鋒相對,不讓關羽在軍事上有任何便宜可占。

同時,他仍想通過同關羽的說理鬥爭,維持聯盟。

因此,他主動邀請關羽到約定的地點進行會談。

魯肅的部屬擔心對方下毒手,不願他同關羽會面。

魯肅勸慰大家,今天的事情,應該當面講清。

劉備是有愧於我們的。

誰是誰非沒有判斷清楚,關羽不敢貿然下手。

會談的時候,雙方各把兵馬安排在百步以外,魯肅只帶領幾個部將,佩掛單刀赴會。

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單刀赴會」,只不過主角不是文藝作品中的關羽,而是魯肅。

關羽說,赤壁之戰劉備親臨前線,不能白辛苦一場,得到荊州是應該的報償,指責江東索要荊州是沒有道理的。

魯肅反駁說,當初與劉備在當陽會面的時候,劉備帶領的人馬比一個校尉領的還少。

那時候,你們狼狽極了,只打算遠遠逃命,對荊州連想也不敢想。

我們可憐你們沒有立腳之地,不吝惜我們血戰取得的土地,借給了你們。

劉備以怨報德,占據益州後,還賴著荊州不還。

我們只要三郡,你們也不肯答應。

作為一個普通人都不肯自食其言,何況像劉備這樣的一個領袖人物呢?一席話,把關羽說得面紅耳赤,無話對答。

恰巧這時,劉備聽說曹操要進攻漢中,害怕益州有失,慌忙遣使向孫權求和。

孫權也自感兵力不足,取勝把握不大,便同意媾和。

雙方重新修好結盟,簽訂以湘水為界中分荊州的條約。

長沙、江復、桂陽三郡屬孫權,南郡、零陵、武陵屬劉備。

奪得荊州三郡後,魯肅仍然與關羽和平共處,並勸說呂蒙不要挑起戰爭。

他認為,只要曹操存在,江東就要受到他的威脅,孫劉兩方的敵人是共同的,聯盟只能鞏固,不能破壞。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魯肅病故,只有四十五歲。

孫權為魯肅致哀,並親臨他的安葬儀式。

遠在益州的諸葛亮,也為魯肅的去世表示哀悼。

魯肅死後,孫權評價他有二長一短:「子敬東來,致達於孤。

孤與宴語,便及大略帝王之業,此一快也。

後孟德因獲劉琮之勢,張言方率數十萬眾水步俱下。

孤普請諸將,咨問所宜,無適先對,至子布、文表,俱言宜遣使修檄迎之,子敬即駁言不可,勸孤急呼公瑾,付任以眾,逆而擊之,此二快也。

且其決計策,意出張蘇遠矣;後雖勸吾借玄德地,是其一短,不足以損失二長也。

」(《三國志·吳書·呂蒙傳》)孫權肯定了魯肅的榻上策和赤壁戰前的主戰意見,但對借荊州問題進行了翻案。

其實,孫權的指責是不公正的。

魯肅始終不渝地堅持孫劉聯盟,是因為他看到了聯盟的維持與鞏固,關係到江東生死存亡的長遠利益,這是他目光遠大的過人之處。

魯肅一生的活動,證明了他是江東最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外交活動家。

歷史評價/魯肅 編輯

陳壽:少有壯節,好為奇計。

家富於財,性好施與。

曹公乘漢相之資,挾天子而掃群桀,新盪荊城,仗威東夏,於時議者莫不疑貳。

魯肅建獨斷之明,出眾人之表,實奇才也。

央視中的魯肅

電視劇《三國演義》中魯肅圖冊孫權:此諸人持議,甚失孤望;今卿廓開大計,正與孤同,此天以卿賜我也。

昔魯子敬嘗道此,可謂明於事勢矣。

後孟德因獲劉琮之勢,張言方率數十萬眾水步俱下。

孤普請諸將,咨問所宜,無適先對,至子布、文表,俱言宜遣使脩檄迎之,子敬即駁言不可,勸孤急呼公瑾,付任以眾,逆而擊之,此二快也。

且其決計策,意出張蘇遠矣;後雖勸吾借玄德地,是其一短,不足以損其二長也。

周公不求備於一人,故孤忘其短而貴其長,常以比方鄧禹也。

子敬答孤書雲:『帝王之起,皆有驅除,羽不足忌。

』此子敬內不能辦,外為大言耳,恕之,不苟責也。

然其作軍,屯營不失,令行禁止,部界無廢負,路無拾遺,其法亦美也。

孤亦子敬英爽有殊略,孤始與一語,便及大計,與禹相似,故比之。

《吳書》:肅為人方嚴,寡於玩飾,內外節儉,不務俗好。

治軍整頓,禁令必行,雖在軍陳,手不釋卷。

又善談論,能屬文辭,思度弘遠,有過人之明。

周瑜之後,肅為之冠。

周瑜:①魯肅智略足任,乞以代瑜。

②魯肅忠烈,臨事不苟,可以代瑜。

孫元晏:斫案興言斷眾疑,鼎分從此定雄雌。

若無子敬心相似,爭得烏林破魏師。

——《吳•魯肅》周曇:輕財重義見英奇,聖主賢臣是所依。

公瑾窘飢求子敬,一言才起數船歸。

王夫之:身任天下之重,舍敦信而趨事會,君子之所賤,抑英雄之所恥也,功隳名辱而身以死亡,必矣。

欲合孫氏於昭烈以共圖中原者,魯肅也;欲合昭烈於孫氏以共拒曹操者,諸葛孔明也;二子者守之終身而不易。

子敬以借荊資先主,被仲謀之責而不辭;諸葛欲諫先主之東伐,難於盡諫,而嘆法正之死。

蓋吳則周瑜、呂蒙亂子敬之謀,蜀則關羽、張飛破諸葛之策,使相信之主未免相疑。

然二子者,終守西吊劉表東乞援兵之片言,以為金石之固於心而不能自白,變故繁興之日,微二子而人道圮矣。

然而肅之心未遽忿羽而墮其始志也,以義折羽,以從容平孫權之怒,尚冀吳、蜀之可合,而與諸葛相孚以制操耳。

身遽死而授之呂蒙,權之忮無與平之,羽之忿無與制之,諸葛不能力爭之隱,無與體之,而成謀盡毀矣。

肅之死也,羽之敗也。

操之幸,先主之孤也。

悲夫!

魯肅墓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東吳諸將,魯肅為首,夢三國老好人魯肅

說起東吳諸將,大家想起最多的無出江東四英。其中,周瑜「長壯有姿貌」。其人「雄烈,且膽略兼人」。助孫策奪取江東,破曹操與赤壁,攜威猛之師下南郡等地。呂蒙,「有謀斷,識軍計。譎郝普,禽關羽。」陸遜...

《三國群英》第一期:他們眼中的魯肅

眾所周知,東吳的魯肅在演義和戲劇中總是以一副人畜無害的老好人形象示人,但歷史上的魯肅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呢?今天我們有幸採訪了幾位嘉賓,這裡有魯肅的故交、老闆、合作夥伴還有競爭對手,通過他們的角度...

歷史上魯肅的才能真的比諸葛亮差嗎?

魯肅是東漢末年著名的戰略家、外交家。作為東漢末年東吳都督,魯肅死的時候,孫權親自為魯肅發喪,諸葛亮亦來為他弔喪,可見魯肅的重要性。智者之間是惺惺相惜的,而君主與臣子之間也能像魯肅與孫權一樣。 魯...

三國東吳大將魯肅生平介紹:他最後怎麼死的?

魯肅年幼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魯肅是由祖母撫養長大,魯肅身材高大魁梧,性情非常豪爽,喜歡騎射,也喜歡讀書,正是因為這樣所以魯肅能夠成長為一代名將和戰略家,魯肅看到朝廷昏庸,群雄蜂起,經常召集鄉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