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這個「老實人」智商並不比諸葛亮低多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才幹最被低估的"老實人"魯肅

如果提個問題:魏、蜀、吳三國分別有哪些著名的文臣武將?估計絕大多數人對魏國和蜀國的人才都能如數家珍。

魏國文有荀彧、荀攸、郭嘉、賈詡、鍾繇、范曄、司馬懿等;武有曹仁、曹洪、夏侯惇、典韋、許褚和以張遼為首的五子良將等;蜀國文有諸葛亮、龐統、法正、馬良等,武有關、張、趙、馬、黃五虎上將、姜維、魏延等,而說到吳國,大家可能就知之甚少了。

其實這主要是因為很多人對三國時期歷史的認識往往來自小說《三國演義》,而《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羅老爺子在書中的個人傾向性還是很明確的,那就是以劉備為漢室正統,曹操及其子孫是作為篡漢的反面典型來描寫的,至於東吳政權在書中基本淪為配角,對東吳政權的主要人物描寫也相對簡略,其實東吳也出了相當多傑出的人物,文有張昭、張弘、顧雍、陸遜、陸凱、虞翻、魯肅、諸葛瑾、陸遜等人,武有周瑜、黃蓋、程普、甘寧、呂蒙、韓當、丁奉、周泰、凌統、太史慈等人。

但由於《三國演義》中為了突出劉備一方的正面形象,東吳諸公不幸成為背景板。

像"世間豪傑英雄士,江左風流美丈夫"的周瑜竟然因忌妒諸葛亮的才能而被活活氣死,這可謂"三國"第一大冤案,好在真正研究歷史的人不會用小說作為史料的,而我們今天文章的主人公魯肅也被小說歪曲了本來面貌,使得千百年來"三國第一老實人"的帽子被牢牢地戴在了他的頭上,那麼今天小編就來掀起這頂帽子,讓大家看一看真實版的魯子敬為何許人也。

魯肅(172年-217年),字子敬,漢族,臨淮郡東城縣(今安徽定遠)人,中國東漢末年傑出戰略家、外交家。

魯肅出生在大富之家,有良田千傾,家僕如雲,所以他從小就養成了花錢大手大腳的習慣,據說他花錢招了幾百個年青後生,管吃管住,平時把他們召集起來,聽自己的號令,在自家田野里操練攻守(估計也就是小孩子玩的把戲),把田裡的莊稼踩得絕了收,當然這是他自家的田,他願意作誰也不好說什麼,但從這點來看這個所謂的"老實人"從小可不是個老實孩子,整個一敗家的紈褲子弟嘛。

但就是因為"作",魯肅後來結識了一生的知已—周瑜。

當時周瑜在袁術手下當了一個小小的居巢長(居巢的縣令),大概是因為袁術為人太小氣,沒給足糧餉(也可能根本就沒給),弄得周瑜只能自己出馬到處打秋風,後來他聽人說臨淮郡東城縣大地主魯大少爺是個出手大方的主,於是周瑜就帶著手下人去魯家莊找魯大少,本來也就指望他出點讚助費,讓自己手下人不至於餓肚子,誰知道魯大少真是大手筆,他帶著周瑜到了自家糧倉,糧倉里有兩囷米,各三千斛(小編算了一下,三千斛相當於現在的450噸),魯大少誰手每指了一囷說:"哥們,瞧見沒有?都是你的了。

"這可把周瑜給感動壞了,心想:"哎呀媽呀,魯大少小手一指,我手下這幫兄弟兩年的飯轍就全有了!"周瑜大喜過望,緊緊拉著魯肅的手,激動地說:"土豪,咱們做朋友吧!"

周瑜是個知恩圖報的人,他跟隨好基友孫策離開袁術自主創業,逐漸在江東立住了腳,後來孫策病亡,孫權繼位,廣延人才,周瑜立馬想到了土豪朋友魯肅,把他引薦給剛剛繼承了江東諸郡的孫權,在眾多參加面試的才俊中,魯肅揮灑自如的談吐給孫權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歡迎晚宴後,眾文武大臣們紛紛告退,魯肅也準備回去了,卻被孫權拉住不放,非要魯肅留下來繼續私聊,屏退左右,孫權跟魯肅說出了掏心窩子的話:"現在天下大亂,我雖然繼承了江東諸郡,但那可是我老爸和大哥用命掙下的產業,我雖然年輕,卻不想坐吃山空,希望能把咱們集團做大做強,不怕你笑話,我有一個夢:想有朝一日成為像齊桓公、晉文公這樣的天下霸主。

只是我左右沒有得力之人助我,現在老天讓我遇見了子敬,你相信你一定有辦法讓我得償所願"魯肅聽完默默地喝完杯中酒,沉呤半晌後對孫權說:"先讓我為主公您捋一捋現在的天下大勢吧,目前確實是天下大亂,漢朝皇室大權旁落,已難以復興,各地軍閥中曹操一家獨大,控制了中原,想要跟他硬懟是要吃大虧的。

我特地為主公您量身定製設計了一份計劃書,總結起來就是幾句話:對內鞏固江東,此為保持鼎立之資本;對外要靜觀其變,曹操在北方還有後顧之憂,一旦時機成熟,主公您即可趁機消滅黃祖、討伐劉表,從而占據長江天險,然後再亮出帝王的旗號以招攬天下英才,如此大事可成。

"這番話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榻上策",如果把它與諸葛亮的"隆中對"進行對比的話,我們會發現,二者的思想驚人的相似,首先,魯肅與諸葛亮都對本方的真實實力有清醒的認識,認為短時間內想要打敗強大的曹操是不現實的,務實的做法是先鞏固並伺機擴大自己的根據地;然後,在自身強大到一定程度時,等待時機以圖中原。

而且兩者都提到了"鼎立"的話題,這是在正確分析和判斷了當時政治格局、力量對比後作出的具有戰略眼光的規劃,之後的歷史發展也證實了他們的規劃是科學的。

在這裡,我要提醒大家的是,魯肅提出"榻上策"是在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比諸葛亮發表的"隆中對"足足早了七年,且二者觀點相似之處頗多,這足見魯肅的眼光和見識在當時絕對是一流的。

在小說《三國演義》一書中,羅貫中因為個人偏好,把魯肅描寫成一個心地善良、木訥窩囊到很有些喜感的老好人,這全然不顧歷史真相的刻畫只是為了烘托他筆下的男二號諸葛亮(男一號是劉備),為了達到這個目的,老羅無所不用其極,不但虛構了很多表現諸葛亮神機妙算的"動人事跡",甚至把一些別人的"專利"張冠李戴到諸葛亮的頭上,如書中濃墨重彩描寫的"草船借箭"的橋段,其實根據史料記載,這個"草船借箭"的專利權是孫權的,跟諸葛亮沒有半毛錢關係。

再如"孫劉聯盟,聯合抗曹"這個提法在小說中也是諸葛亮率先提出來的,而根據《三國志》等史料來看,這應該是出自魯肅的謀劃。

儘管羅貫中在小說中歪曲了魯肅雄才大略的真實面目,污辱了他的智商,但我們通過小說仍可以發現魯肅高出常人的戰略眼光和不為眼前小利所誘惑的遠見卓識。

魯肅終其一生都是"孫劉聯盟"的堅定支持者,我們可以看到,魯肅生前孫劉兩家不管有任何矛盾,都沒有改變孫權與劉備兩大軍事集團之間互為強援的基本格局,這使得曹操在赤壁戰敗後雖然坐擁百萬虎狼之師,但卻不敢再對孫、劉兩家發動大規模戰爭,孫、劉兩家也藉機鞏固和發展自身實力,終成三足鼎力之勢。

而魯肅病故後,孫權在一些眼光短淺的"智囊"們的慫恿下,圍繞荊州的主權問題頻頻向劉備方發難,甚至完全拋棄了"孫劉聯盟"的精神,暗中與曹操勾結,趁荊州守將關羽率主力北上進攻襄陽、樊城的時機,派大將呂蒙"白衣渡江",暗襲荊州,導致關羽北伐失敗,荊州也被呂蒙占領,這還不算,孫權利令致昏,竟將兵敗被俘的關羽殺害了,直接導致"孫劉聯盟"破裂,引發後來的劉備為關羽報仇親征東吳的"彝陵之戰"。

孫、劉兩家本來就在與曹魏政權的對抗中處於絕對劣勢,現在"互為強援"的友軍一下變為"不共戴天"的仇人,讓曹操、曹丕夢中都笑著說:"我等這個機會很久了!"這個結果不得不讓人感受嘆:"魯子敬不死,曹家斷無此機會!"可嘆孫權等人眼中只有荊州方寸之地,而魯肅心中卻獨以天下為算計,孰高孰低豈不瞭然?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東吳四大都督排座次,應該沒人有意見

縱觀三國時期吳國歷史,有四位大都督最為人們所熟知,那就是火燒赤壁的周瑜,締結孫劉聯盟的魯肅,奪取荊州的呂蒙,大敗劉備的陸遜。那麼他們四位究竟誰的能力最強,誰對東吳的功績最大呢?下面我們逐一分析。...

「愚」才魯肅,和諸葛亮比起來到底差了多少?

在羅貫中筆下,《三國演義》里魯肅是個忠厚老實反應遲鈍的人,居然能接替江東周瑜大都督一職,難道江東實在進入了人才荒?要知道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是尊劉貶曹,只要劉備這邊的人,那都是紅花,而魏吳的人只...

《三國》中的單刀赴會,不是關羽而是他

經常看《三國》的朋友應該都知道這麼一個人,他就是魯肅,魯子敬,小說當中他忠厚誠實在諸葛亮與周瑜之間兩頭受氣。但真實的魯肅是否跟小說描述的一致呢。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真實的魯肅。文/無心 獨家撰稿,...

三國趣聞:東吳霸王孫權為何偷窺呂蒙陸遜

三國時期,呂蒙是孫權一手培養起來的高級將領,也是東吳的一流統帥,孫權與呂蒙常以兄弟相稱。在關羽進攻樊城的時候,呂蒙一手策劃並親自實施了「白衣渡江」行動,幫助孫權占領了荊州,扭轉了東吳在三足鼎立...

三國四大軍師究竟誰最厲害?

在中國歷史上,兩軍作戰,作為智囊團決策者軍師的作用非常重要。諸葛亮的「隆中對」是天才的預見。在劉備集團東奔西走,力量弱小,不成氣候的情況下,軍師諸葛亮能夠恰如其分地分析敵、我、友的實力對比,預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