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為何執意伐吳? 除了為關羽報仇之外, 其實還有五個重要原因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關羽發動襄樊之戰之際,後方荊州被孫權偷襲,結果是關羽被擒殺,荊州盡入孫權之手。
劉備悲痛之餘,經過一年多的籌劃和準備,公元221年7月,劉備興兵大舉伐吳。
在此之前,劉備已經正式稱帝,朝中反對伐吳的意見占了多數,連諸葛亮和趙雲等人都表示反對,但是劉備沒有聽從勸阻,執意伐吳,理由也很充分,要為關羽報仇,結果在夷陵之戰中被東吳陸遜擊敗,這成了蜀漢興衰的分水嶺,此後即便諸葛亮苦心經營也挽回不了蜀漢衰敗的趨勢。
問題是,劉備興兵伐吳真的是一意孤行嗎?他真的僅僅是為了替關羽報仇而打這一仗嗎?事實上不是這樣,當時對劉備來說,伐吳已經是勢在必行,也就是說這一仗對劉備來說可以打,而且是非打不可,為什麼這麼說?我們分析下。
第一,當然是為了替關羽報仇。
這個是原因,也是一個很好的出兵理由,無故興兵歷來是出兵大忌,有了替關羽報仇這個理由,至少劉備是師出有名,站在主動和道義的一方,這點對劉備來說很重要,而且劉關張三人關係天下人皆知,關羽被殺,劉備素有仁義之名,無論如何,劉備都應該要有所行動,戰爭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第二,荊州對孫權重要,對他劉備同樣也重要,諸葛亮隆中對就很明確的說了「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
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劉備要振興漢室,除了西川漢中之外,荊州也是不容有失,相對於西川和漢中,荊州北上就是宛城,洛陽,許都等中原核心地帶,這比從漢中出兵地理位置上要便利得多。
第三,關羽雖然丟了荊州,但當時劉備從曹操手中奪下漢中占據了兩川之地,相比較於孫權一方,劉備比較忌憚的周瑜魯肅已經不在了,即使是呂蒙在奪取荊州後不久也死了,陸遜還是小字輩聲名不顯,反觀劉備一方,和日後蜀漢人才凋零不同,關羽黃忠雖然不在了,但五虎中張飛趙雲馬超都在,手下都是能征善戰之輩,而且還有一點是孫權比不了的,那就是蜀漢幾乎一直在打仗,孫權的戰事就沒這麼頻繁,所以劉備認為手下士卒的戰鬥力應該強過孫權很多。
綜合來說,當時劉備的實力並不在孫權之下,甚至可以說是超過孫權的,劉備有實力上的信心,當然有信心可以打贏這一仗,事實上從後面戰事的發展來看也能說明這點,劉備開始階段是一直占上風的。
而且遍觀整個東吳,劉備認為無人是自己對手,這種心理上的巨大優勢應該是劉備執意伐吳的一個重要原因。
第四,孫權奪得荊州沒多長時間,不可能這麼快就完全掌握和得到原來劉備控制下的荊州三郡(南郡、零陵、武陵)民眾的支持,而從得到荊州到被孫權奪取為止,劉備和關羽在荊州經營了11年之久,所以劉備認為他的影響力肯定會超過孫權。
事實上也是如此,劉備興兵後,派馬良沒費什麼功夫就說服了五溪蠻的沙摩柯支持劉備。
第五,劉備軍中荊州派別和荊州人士不在少數,朝中大臣也是如此,不打這一仗,恐怕也不好安撫這些荊州出身的人士,何況還有一個張飛,不打這一仗,有可能軍心不穩。
第六,不得不說,當時劉備已經60歲了,老對手曹操也走了,不說為兒子劉禪考慮,從蜀漢的大業考慮,打了這一仗,如果打贏了,蜀漢就能更上一個頂峰,他劉備也死而無憾了。
所以說,從劉備自身考慮,這一仗是非打不可,勢在必行。
之所以諸葛亮勸阻劉備未成就沒有再堅持下去,那是因為一方面諸葛亮看出劉備的決心不可更改,另外一方面也未嘗沒有諸葛亮也認為當時蜀漢實力不在東吳之下,這一仗可打,打贏的可能性比較大的原因在裡面。
如果沒有曹丕亂幫忙,擊敗劉備大軍後,孫權能否征服西川?
公元222年,關乎兩國命運的夷陵大戰有了結果。陸遜依靠火攻擊敗了劉備,劉備率領的6萬多大軍幾乎全軍覆沒。在擊敗劉備以後,孫權甚至準備乘勝追擊。但這個時候,北方的曹丕幫了倒忙。曹丕突然進攻東吳,以...
為什麼說荊州被奪走不能說是關羽一個人的錯誤,學者給了如下原因
關羽被後人稱為「關公」,長須赤面,兇猛霸氣。在三國時期,關羽殺敵無數,為劉備立下一個又一個汗馬功勞,不過他卻在荊州留下了一個敗筆——大意失荊州。這對當時的蜀漢來說,無疑是丟失了半壁江山。有學者...
關羽:「大哥,你怎麼兩年後才給我報仇?」,劉備:「時機未到」
公元221年,劉備以為二弟關羽報仇為名,興兵討伐東吳,而此時距離關羽敗走麥城被殺,已經過去接近兩年了。劉備真的是單純為二弟關羽報仇嗎?我看未必。
揭秘關羽之死:被劉備和諸葛亮謀害?
一千多年來,人們對關羽丟失荊州、身死麥城,而蜀漢方面先不支援、後不救援,有種種議論。較為普遍的觀點,是諸葛亮計劃不周,和劉備的疏忽遲鈍。但章太炎先生不認同上述觀點,他認為:「關羽,世之虎臣,……...
夷陵之戰如果劉備勝利了,還會是三分天下嗎?
在漢末三國這一歷史階段,夷陵之戰和官渡之戰、赤壁之戰並稱為「三國三大戰役」。對於這三大戰役來說,都對三國歷史的走向形成了明顯的影響,甚至可以稱之為轉折點。就蜀漢和東吳之間爆發的夷陵之戰,最終以...
揭秘:諸葛亮不參加夷陵之戰的真實原因,細思恐極
夷陵之戰,又稱彝陵之戰、猇亭之戰,是三國時期蜀漢昭烈帝劉備對東吳發動的大規模戰役,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一次著名的積極防禦的成功戰例,也是三國「三大戰役」的最後一場。章武元年(221年)七月,也就...
天鷹在世談歷史:劉備伐吳的真實目的到底是什麼?
前言:上一篇筆者談了趙雲,實際上三國這個動盪的年代一直是官方和民間津津樂道的話題,老羅的《三國演義》更是成為無數人的佳談美話。其實無論是演義還是正史有個話題始終引發著眾多的爭議,那便是劉備為什麼...
劉備為何不聽勸諫執意伐吳,僅為關羽復仇?夷陵戰敗的鍋誰來背?
公元221年的四月份,劉備在成都稱帝,六月份,就開始調兵遣將,七月份,劉備親自率領數萬蜀軍討伐東吳,雙方在荊州地區展開激戰。結果蜀軍大敗,劉備自己也憂鬱而死。
劉備此生最不信任的人是誰?有三個證據指向這個人!
熟悉三國歷史的人都知道,劉備這一生是占了所謂的「人和」。三刻理解的人和就是得人心,無數人來支持劉備,所以劉備才可以從一個賣鞋子的小商販成為了蜀漢的開國皇帝。而劉備也是一個滴水之恩、湧泉相報的人,...
劉備傾全國之力為關羽報仇,不光只是兄弟情,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關羽率孤軍北伐曹操。樊城之戰,關羽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一時威震華夏。但此時,東吳不顧孫劉同盟,派呂蒙率軍突襲荊州,關羽敗走麥城,被吳軍擒殺,荊州也落入吳國之手。...
三國時的荊州到底有多重要?至於劉備拼上家底去爭奪?
劉備稱帝以後第一件事就是東征孫權,除了給魏延留了3萬兵力守漢中,諸葛亮2萬兵力守益州,自己則帶了約10萬主力部隊千里迢迢殺向荊州,名義上是關羽報仇,其實是為了奪回戰略要地荊州。其實當時陸遜手底下...
議論蜀漢不能統一天下的原因:失荊州和夷陵之戰
公元(211年),西川的益州牧劉璋擔心曹操攻打西川,便想借劉備的兵馬抵禦曹操。於是劉備讓諸葛亮和關羽、張飛、趙雲鎮守荊州。於是孔明總守荊州,關羽拒襄陽要路,當青泥隘口;張飛領四郡巡江,趙雲屯江...
三國如果關羽沒有失荊州,劉備統一天下的幾率又多大
首先拋出我的觀點 : 就算關羽不失荊州,劉備統一天下的機率還是很小,為什麼這麼說,請看下文分析。扯開一下,關羽想要不丟失荊州,最好的辦法是什麼?那就是窩著荊州三郡不動,只要按兵不動,曹魏就不會和...
劉備出兵伐吳,為何諸葛亮不隨軍出征?主要有這3個原因
導讀:軍師龐統去世後,劉備為了將川蜀之地拿下,將諸葛亮、張飛及趙雲等人調到前線,僅留二弟關羽鎮守荊州。對於荊州的重要性,劉備內心非常清楚,他之所以做此決定,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並不是臨時起意。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