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伐吳慘敗夷陵,病逝白帝城,諸葛亮為什麼不為劉備報仇?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圖說三國·談天說地·第289期 文/無常奉天玉 插圖/東方夜未眠)

公元161年,身為漢室後裔的劉備,出身於一個貧寒之家,再加上幼年喪父,他只能與母親一起織席販履,相依為命。

可是,胸懷大志的他,並不甘心一生如此,於是黃巾軍起義爆發之時,他組建了一支義兵,並趁天下大亂之機,逐漸成長為了一方諸侯。

雖然最初的時候,他幾乎屢戰屢敗,但他從來沒有放棄,終於在公元221年,也就是他步入花甲之年的時候,建立了蜀漢政權。

同年,他興兵伐吳,為與自己情同兄弟的關羽報仇,只不過被東吳名將陸遜所敗,最終託孤白帝城。

《三國志·先主傳》記載:「(公元223年)夏四月癸巳,先主殂於永安宮,時年六十三。

」意思是說,劉備去世的地方是永安行宮,他臨終之前未能返回成都。

劉備去世之後,接受託孤的諸葛亮,挑起了蜀漢的大梁,主政十一年。

說到此處,我們不禁會產生一個疑問,那就是在這十餘年的時間裡,諸葛亮為什麼沒有出兵為劉備報仇呢?對此,小編有以下幾點看法。

一、劉備之死,與東吳無關

首先,夷陵之戰是劉備主動發動的,東吳只是抵禦的一方,所以劉備去世之後,蜀漢想要報仇,名不正且言不順。

再說了,劉備也並非死於夷陵之戰中--史料中明確提到,劉備自222年八月,就已經收兵,一直駐紮在永安。

東吳的軍隊在追趕了一段時間之後,就返回江東,去防禦曹魏的進攻了,從這時起,到劉備去世,還有差不多半年的時間。

所以,劉備之死,與東吳沒有什麼直接的關係。

二、形勢不允許

當然了,在那個亂世,根本沒有什麼道義可言,就算劉備之死與東吳沒有直接關係,諸葛亮也可以用這個理由向東吳發兵,就像劉備在關羽去世兩年之後,才提起為他報仇一樣。

那麼諸葛亮為什麼不發兵呢?其實這與蜀漢的內部局勢有關。

《三國志·諸葛亮傳》中提到,劉備去世之後,「南中諸郡,並皆叛亂,亮以新遭大喪,故未便加兵。

」由此可見,國內權力交接之時,諸葛亮根本沒有出兵的能力,之後他又要平定南中之亂,這個時候,他最怕東吳主動攻打,又怎會出兵招惹東吳呢?

三、諸葛亮的志向

諸葛亮從來沒有將東吳當作正面的敵人,他的志向一直是北定中原,興復漢室。

未出山之時,他這樣認為;輔佐劉備之後,他這樣認為;劉備去世之後,他依舊這樣認為。

所以,劉備去世之後,他的目標是聯吳伐魏,於是他不但沒有為劉備報仇,反而急於修復吳蜀關係。

四、東吳有所準備

夷陵之戰後,一直到蜀漢滅亡,東吳一直對蜀漢有所防禦,在夷陵屯有兵馬。

陸遜的兒子陸抗在向孫權上書時,曾提到「臣父遜昔在西垂陳言,以為西陵國之西門,雖雲易守,亦復易失。

若有不守,非但失一郡,則荊州非吳有也。

如其有虞,當傾爭之。

」意思是說,如果蜀漢對其出兵,東吳不可能再像夷陵之戰時一樣,那樣倉促應戰,也不可能再誘敵深入,反而會與蜀漢硬拼到底,這樣蜀漢根本占不到便宜。

通篇分析之後,我們不難得知,劉備伐吳失敗,逝於永安之後,諸葛亮沒有興兵伐吳,為其復仇,既是因為名不正言不順,也與蜀漢沒有能力伐吳,勉強開戰根本占不到便宜有關,當然了,諸葛亮本人的志向,也是其中的因素之一。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於《三國志》《三國志集注》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為了這句話,諸葛亮恪盡職守、奮鬥到死!

公元221年5月15日,剛剛當上皇帝的劉備一點也高興不起來,一年前,結拜兄弟兼愛將關羽,被本是同盟陣營的東吳大將呂蒙、陸遜設計殺害,隨之失去的是荊州大片已經歸蜀的領土!兩個月後,為了給關羽報仇,...

劉備託孤,給諸葛亮加上了一副重擔

劉備畢竟是在數十年中多次「白手起家」的天下梟雄,抗打擊的韌性也是一等一的。即使遭遇夷陵之敗這種慘事兒,他依然沒有被打垮。就在慘敗之後不久,劉備退守白帝城,把潰敗的殘兵逐漸收集聚合起來,安營紮寨,...

歷史上劉備怎麼死的,劉備墓又在哪裡

說到劉備我們都不陌生,但是 對於劉備的死因,想必很多人都有所了解,著名的白帝城託孤的故事你又知道多少呢。劉備的死或多或少的都跟東吳有關係,當時,關羽和張飛都已經相繼死去,而且死的原因都和東吳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