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書三國|中分天下盟:周瑜魯肅諸葛亮,誰才是江南第一謀士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文 | 江隱龍
如果說建安年間前期,諸侯間的主戰爭基本位於北方,那自赤壁之戰之後,長江以南也開始「誠多務也」。
先是劉備得荊州四郡,再是魯肅為勸孫權將南郡借給劉備並組成孫劉聯盟,再後來劉備應劉璋之邀入蜀協防張魯並稱勢攻掠,僅兩年時間便平定了整個益州。
這一年是建安二十年(215年),劉備勢力達到巔峰,其「隆中對」第一步「跨有荊、益」的戰略目標也已經實現。
「保其岩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自不待言,接下來最重要的事,便是「外結好孫權」了。
劉備在考慮「結好」之事,孫權亦然。
但在談論結盟之前,一件歷史遺留問題必須先行解決:南郡何時歸還?此一時也,彼一時也,坐擁荊益兩州的劉備此時也不再韜晦,直言「須得涼州,當以荊州相與」。
這自然只是託辭,若劉備果然得了涼州,實力便幾欲與曹魏相當,又如何能歸還南郡?這一答覆直接導致孫權兵戎相見,結果便是劉備與孫權於湘水劃界,平分了荊州。
或許是被突如其來的勝利沖昏了頭腦,劉備與諸葛亮都低估了孫權奪荊州的決心。
湘水劃界沒有化解孫劉兩家的矛盾,而更最危險的是劉備以為這一矛盾已經化解,或者至少是在魯肅的衡平下孫劉兩家不至於妄動兵戈。
劉備的想法或許是對的,但魯肅——這個孫權手下唯一一位力主孫劉聯盟的重臣,就在劉備發動漢中之戰的同一年病逝了。
魯肅之死,是孫權之不幸,更是劉備之不幸。
在此之後,主戰派呂蒙繼任,收復荊州的呼聲也漸漸高了起來。
不過,曹操勢大依然是時代背景,孫權內心也未能在「聯劉」與「抗劉」之間下定決心。
就在這時,孫權需要的「理由」終於出現了。
就在關羽北伐襄樊、威震華夏之時,孫權遣使欲與關羽結姻,令其子迎娶關羽之女。
關羽非但不同意反而辱罵孫權來使,這一番「鄰家景象」,最終將孫權內心的指針撥到了「抗劉」。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呂蒙白衣渡江奇襲荊州,關羽身死,劉備丟失荊州三郡,實力大損。
對於孫權來說,孫劉聯盟固然從此破裂,但荊州的統治權自此被緊緊抓在手中,這遠比一個強大而不同心的盟友要可靠得多。
擒殺關羽後,孫權自知劉備必來復仇,故向當時已經代漢自立的魏文帝曹丕稱藩。
不得不說大勝之下的孫權依然操持著極為清醒的頭腦,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反而是久經沙場的劉備。
章武元年(221年),就在劉備稱帝後的三個月,蜀漢數萬「復仇」之師便大舉東征了。
諸葛亮對於劉備伐吳並沒有太多反對之辭,或許是這些反對之辭並未見於史書,或許是當時諸葛亮與劉備的關係正處於一個微妙期,又或許是諸葛亮也希望劉備能奪回荊州——畢竟這是其「隆中對」戰略的基礎。
對於諸葛亮來說,孫權帳下知兵者莫過於魯肅、呂蒙,而今二人皆死,以劉備之能至少是勝多於敗的。
只是隨後發生的夷陵之戰徹底打碎了劉備的夢想。
繼任呂蒙之職的陸遜更是一代將星,以「火燒連營」之策一舉將劉備大軍殲滅。
作為三國時期三大戰役的最後一戰,夷陵之戰由此奠定了「蜀弱吳孤」的格局,三國的疆界也從此再未出現過較大的改變。
夷陵之戰後不久,劉備便病逝於白帝城,諸葛亮由此秉政。
黃龍元年(229年),孫權稱帝,諸葛亮遣使進表稱賀。
這一認可,一方面意味著諸葛亮已經放棄了「隆中對」中「跨有荊、益」的追求,另一方面也意味著蜀漢作為漢室正統、「四海共主」已經作出原則性的讓步。
由此,諸葛亮軍事重心轉向雍涼並開始了五次北伐,而孫權亦屢屢出兵合淝,孫劉聯盟的政治遺產最終轉化成吳蜀聯盟的《中分天下盟》——諸葛亮與孫權在經歷了如此風風雨雨之後,終於共同達成了平分天下的戰略構想。
只可惜這一天,來得太晚了。
《中分天下盟》並尊漢、吳二帝並對北方如此區分:「豫、青、徐、幽屬吳,兗、冀、並、涼屬蜀,其司州之士,以函谷關為界」,這一戰略構想未嘗不是一幅鏡花水月,其對北方那半壁江山的劃分,也便不可能不潦草了……
吳蜀之間的《中分天下盟》自是權宜之計,但對於孫權來說,「榻上策」卻是一定以來堅定不移的國策,中間雖因魯肅轉而支持孫劉聯盟一度中斷,但在魯肅死後又繼續得以實施。
值得一提的是,魯肅力勸孫權借南郡於劉備,因而是劉備攻取益州又拒絕歸還南郡之時屢遭孫權冷眼。
而呂蒙在襄樊之戰前不甚得孫權器重,襲取荊州之後則倍受恩典——從孫權對待魯肅、呂蒙二人的態度上來看,不難看出荊州對於孫權的重要性。
孫權占領荊州全境之後,「榻上策」中的「竟長江所極」便已經基本達成;也正因為如此,諸葛亮「隆中對」中的「跨有荊、益」就此破產。
但這是否說明「榻上策」比「隆中對」更為高明呢?非也。
其實,「榻上策」與「隆中對」說的正是同一種戰略,只不過因為實施者不同而形成了「天下二分之計」與三足鼎立的不同結局。
「榻上策」與「隆中對」首先明確了北方不可圖,「榻上策」中的「曹操不可卒除」與「隆中對」的「操擁百萬之眾,挾天子以令諸侯,此誠不可與之爭鋒」是一個意思。
之後,「隆中對」認為孫權「不可圖也」,這個「不可圖」正是魯肅的戰略基礎——魯肅希望以孫權在江東的「不可圖」拓展到「竟長江所極」,而諸葛亮則希望劉備能在確保孫權不西征荊益的基礎之上「跨有荊、益」,劉備在取得荊州四郡之後頻頻向孫權借南郡,背後自然是諸葛亮之策。
所以,「榻上策」與「隆中對」正是魯肅與諸葛亮站在不同立場對長江以南領土的兩種分割計劃。
如果諸葛亮與魯肅換位思考,恐怕也會得出與對方同樣的結論。
只是,魯肅沒有料到赤壁之戰後劉備會迅速占領荊州四郡,在這種情況下魯肅與周瑜產生了分歧:周瑜希望一鼓作氣平定長江以南,而魯肅認為以江東之力若與劉備結盟,絕無抵抗曹操的可能。
從曹操得知的反應孫權借南郡給劉備的反應來看,魯肅有可能是對的——但若是周瑜不死,是不是有可能在「北方誠多務也」的幾年中一舉吞併荊、益甚至漢中,與曹操對峙於秦嶺長江一線呢?這個問題,恐怕沒有人能回答得出來。
唯一能回答的是,周瑜、魯肅、諸葛亮三人都是一時人傑,所提出的三種戰略構想也沒有高下之分,只有立場之別。
當然人算不如天算,三國局勢的最後走向,或許是他們永遠也猜不透的謎題吧……
戰國縱橫家——從《戰國策》看三國孫劉聯盟的分分合合
戰國縱橫家——從《戰國策》看三國孫劉聯盟的分分合合歷史典故簡析:《戰國策:八、楚攻雍氏》:楚軍攻韓國雍氏,東周以糧食援助秦、韓軍隊。楚王遷怒於東周,東周君深感憂慮。有人替東周對楚王說:「憑藉楚國...
劉備實現三足鼎立,最大功臣不是諸葛亮,而是魯肅
文 | 江隱龍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提出「隆中對」是在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決策 戰長江孫氏報仇」,而關於赤壁之戰的描述而自四十四回「孔明用智激周瑜 孫權決計破曹操」始至「諸葛亮智算華容 關雲...
東吳四英傑排名,周瑜只排第三,第一名未嘗敗績
與魏國和蜀國相比,東吳的最高統帥都有一股儒將之風。周瑜、魯肅、呂蒙、陸遜的軍事才能都非常卓越,被稱為「東吳四英傑」。然而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小編今天就來排列一下這四位英傑的名次高低,聊博一哂。
為什麼討還荊州那麼難,到底哪些地方算孫權借給劉備的?
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這個歇後語已經在中國流傳了一千八百年。每次孫權派人去要荊州都是弄得哭哭啼啼的,可就是要不回來。那我們就很奇怪,既然這麼難要,孫權當初為什麼要把荊州借給劉備呢?孫權絕頂聰明...
被《三國演義》耽誤的「愚才」魯肅,真實的魯肅究竟有多厲害呢?
魯肅算是三國中一直被小看的人物,其實魯肅的能力不比諸葛亮和周瑜差。魯肅也被稱為是「東吳四英將」,周瑜死後魯肅就接替了他大都督的位置。其實要比較魯肅和諸葛亮到底誰厲害還是要在正史中找答案,因為演義...
夢三國歷史上究竟該派誰來守荊州?
「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聯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在《隆中對》中,諸葛亮為劉備分析了當時形勢後,又為劉備謀劃了「若跨有荊、益,保其岩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
此人比諸葛亮更先提出天下三分,來看看他和諸葛亮誰更厲害
魯肅在歷史裡可不像三國演義里 一個忠厚的,好愚弄的人。他之所以向著劉備,是因為魯肅和周瑜不同。如果周瑜是鷹派,對劉備的態度主戰,強硬。那麼魯肅就是鴿派,主和,真實。歷史上著名的南郡之爭,真是的歷...
醉夢三國(三十四)魯肅為何為劉備借荊州作保?只因戰略策劃需要
赤壁之戰後,孫劉兩方因荊州問題逐漸產生摩擦,隨著時間的推移雙方的矛盾有著擴大化的趨勢。對於劉備來說,荊州是他立足的根本。取荊益二州以圖天下,也是諸葛亮"隆中對"戰略的核心所在。從孫權的觀點來看...
三國四大軍師究竟誰最厲害?
在中國歷史上,兩軍作戰,作為智囊團決策者軍師的作用非常重要。諸葛亮的「隆中對」是天才的預見。在劉備集團東奔西走,力量弱小,不成氣候的情況下,軍師諸葛亮能夠恰如其分地分析敵、我、友的實力對比,預見...
周瑜燒赤壁,呂蒙取荊州,陸遜敗劉備,那麼魯肅的戰績呢?
在三國這一歷史階段,曹魏擁有張遼等五子良將,蜀漢有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魏延等大將,而對於東吳來說,周瑜、魯肅、呂蒙、陸遜這四位大都督同樣非常耀眼。就東吳四大都督來說,周瑜火燒赤壁,奠定...
為什麼說三國鼎立的真正締造者不是諸葛亮,而是吳大帝孫權?
文 | 江隱龍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歌頌諸葛亮的詩詞中,三分天下的預見力與功績是繞不開的話題。然而在《隆中對》剛剛提出之時,鼎足三分之勢與其說是預言不如說是一個戰略構想,更或者說是歷史眾...
劉備伐吳,為何諸葛亮選擇沉默,反而是趙雲直諫反對?
文 | 江隱龍 如果說赤壁之戰前,漢末以來的亂局正在朝著統一的方面穩步向前,那當孫權借南郡於劉備之後,諸葛亮「隆中對」所構想的三足鼎立從此有了實現的可能。劉備占據荊州一郡後完全阻斷了揚州與益州的...
三國最關鍵的一座城池,諸葛亮為此放棄隆中對,魯肅放棄榻上策
文 | 江隱龍魯肅身為孫權的謀主,在「曹操不可卒除」、「北方誠多務也」的情勢之下,希望孫權「竟長江所極」與曹操實現南北分治是自然之理;而諸葛亮身為劉備的謀主,在面對曹操「不可與爭鋒」、孫權「可以...
為何說諸葛亮的知音只有魯肅?兩分天下的幕後主使正是這兩大謀士
文 | 江隱龍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正是諸葛亮的失敗,使其功績止步於「三分鼎」。正如諸葛亮自己所言,三國亂世「非惟天時,抑亦人謀」,荊州之失固然令蜀漢元氣大傷,但由此而來的《中分天下盟》戰略卻未必不...
諸葛亮、魯肅最大的敵人不是曹操,而是身邊的這四位將領
文 | 江隱龍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正是諸葛亮的失敗,使其功績止步於「三分鼎」。正如諸葛亮自己所言,三國亂世「非惟天時,抑亦人謀」,荊州之失固然令蜀漢元氣大傷,但由此而來的《中分天下盟》戰略卻未必不...
三分鐘了解東吳五十年戰略演變,孫權諸葛亮合謀瓜分曹魏帝國
文 | 江隱龍 如果說建安年間前期,諸侯間的主戰爭基本位於北方,那自赤壁之戰之後,長江以南也開始「誠多務也」。先是劉備得荊州四郡,再是魯肅為勸孫權將南郡借給劉備並組成孫劉聯盟,再後來劉備應劉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