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戰劉備戰敗,為什麼劉備還沒認慫,孫權先認慫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三國,之所以有意思就在於,是三方博弈,而不是簡單的敵我雙方博弈。

既然是三方博弈,那麼當其中一方比較強勢,擊敗了一方,另外一方就會有所動作。

三國之間會相互牽制,而不會坐視其中某一方獨大。

蜀漢從取得益州開始,綜合實力就在日益提高,到建安二十四年,劉備在漢中之戰中擊敗曹操大軍,奪取漢中,蜀漢一方的實力達到頂點。

漢中戰役剛結束,關羽就開始從荊州出兵,北伐襄樊,為曹仁,擒于禁,斬龐德。

連曹操都開始有遷都以避其鋒的打算了。

在這時候,孫權一方就坐不住了。

孫權眼看著劉備步步為營,曹操步步後退,難免有唇亡齒寒之虞。

孫權這時候主動選擇了背叛孫劉聯盟,而與曹操結盟,共同對抗劉備。

從曹操的角度來說,在赤壁之戰吃虧之後,到他去世前,總共五次主動進攻孫權,也讓孫權壓力非常大。

到建安二十二年,孫權遣使請和,與曹操達成暫時的和平。

這時候,曹操才又掉頭去和劉備爭鬥漢中。

所以,孫權眼看著關羽北伐有取得成功的可能,便主動向曹操輸誠,表示原意出兵進攻荊州,以解曹仁之圍。

當然,從孫權的角度看,主要的目的並不是幫曹操,而是奪取荊州。

之所以要向曹操示好,是為了避免萬一在荊州陷入僵局,曹操在江淮方向也主動進攻孫權。

此後,孫權偷襲荊州得手,全取荊州,擒斬關羽,並且傳首洛陽。

曹孫聯盟一時之間進入蜜月期,簡直可以說是如膠似漆。

表面上看,擒斬關羽之後傳首洛陽是為了嫁禍給曹操,向世人表明,他偷襲荊州是受曹操唆使,但反過來看,同時也給劉備預留了台階,劉備如果原意接受現狀,就應當繼續與曹操為敵,而不是以孫權為敵。

但劉備的選擇是不肯接受現狀,不顧諸葛亮、趙雲等人的勸阻,斷然率軍出川,想要奪回荊州,為關羽、張飛報仇。

這不僅是因為劉備軍中有大量荊州將士,不能輕易放棄荊州,更是因為,從實力上看,孫權比曹操更弱,是更容易擊敗的對象。

然後就有了夷陵之戰。

陸遜能在夷陵擊敗劉備,已經很大程度上是僥倖了,如果能追擊,擴大戰果,當然會追擊,絕不會含糊。

事實上,吳軍也並不是沒有追擊,而是追擊了之後,看占不到什麼便宜,就自己退回去了。

《三國志·先主傳》

陸議大破先主軍於猇亭,將軍馮習、張南等皆沒。

先主自猇亭還秭歸,收合離散兵,遂棄船舫,由步道還魚復,改魚復縣曰永安。

吳遣將軍李異、劉阿等踵躡先主軍,屯駐南山。

秋八月,收兵還巫。

司徒許靖卒。

這就是說,雖然在夷陵遭遇大敗,但並不是全軍覆沒,劉備還是收合離散,仍然有一部分,至少從秭歸後撤,在永安駐守,是有能力阻擊吳軍進攻的。

不僅追擊的吳軍前來相持了差不多兩個月,看著占不到什麼便宜,就自己退回去了。

而且,還有能力分兵平定叛亂。

而且,這時候,蜀漢趙雲得到吳軍追擊而來的消息後,也主動出動接應。

但實際上吳軍跑得比趙雲還快,來救援的趙雲還沒到永安,追擊的吳軍已經自己撤退了。

先主不聽,遂東征,留雲督江州。

先主失利於秭歸,雲進兵至永安,吳軍已退。

《三國志·先主傳》

冬十二月,漢嘉太守黃元聞先主疾不豫,舉兵拒守。

  

三年春二月,丞相亮自成都到永安。

三月,黃元進兵攻臨邛縣。

遣將軍陳曶討元,元軍敗,順流下江,為其親兵所縛,生致成都,斬之。

而且,先主駐守白帝城之後,害怕的不是蜀漢,而是孫權。

《三國志·先主傳》

冬十月,詔丞相亮營南北郊於成都。

孫權聞先主住白帝,甚懼,遣使請和。

先主許之,遣太中大夫宗瑋報命。

明明是孫權一方在夷陵之戰中大獲全勝,為什麼劉備都還沒慫,孫權先慫了呢?原因很簡單,後方不穩了,曹魏要進攻東吳了。

這時候曹丕剛繼位,而且已經篡漢稱帝。

一開始,孫權還表現得很誠懇,曹丕也立孫權為吳王。

但是曹丕堅持要求孫權送任子入朝以示自己是真投降,而不是緩兵之計,孫權就不同意了。

曹丕大怒,下令伐吳。

《三國志·吳主傳》

初權外託事魏,而誠心不款。

魏乃遣侍中辛毗、尚書桓階往與盟誓,並徵任子,權辭讓不受。

秋九月,魏乃命曹休、張遼、臧霸出洞口,曹仁出濡須,曹真、夏侯尚、張郃、徐晃圍南郡。

權遣呂范等督五軍,以舟軍拒休等,諸葛瑾、潘璋、楊粲救南郡,硃桓以濡須督拒仁。

請注意這個時間點。

這一年的年初,劉備開始出兵進攻東吳。

孫權卑詞厚禮,以求曹丕支持。

到六月,陸遜在夷陵之戰中擊敗劉備,劉備收集殘軍,退駐永安。

吳軍乘勝追擊到永安。

這時候,孫權態度就變了,不聽曹丕的了,激怒了曹丕。

九月,曹丕下令同時在荊州和江淮兩個方向出兵伐吳。

孫權一看曹丕滅吳的決心很大,頓時亞歷山大,感覺自己頂不住了。

所以,孫權一方面派兵防禦,一方面再次向曹丕認慫,同意送任子等。

到十月,孫權就不能不向劉備認慫了。

因為這時候形勢變了,對孫權來說,如果劉備也同時再次出兵,進攻東吳,東吳就很難頂住。

事實上,劉備這時候確實也動過這個心思。

《三國志·陸遜傳》

吳錄曰:劉備聞魏軍大出,書與遜云:「賊今已在江陵,吾將復東,將軍謂其能然不?」遜答曰:「但恐軍新破,創痍未復,始求通親,且當自補,未暇窮兵耳。

若不惟算,欲復以傾覆之餘,遠送以來者,無所逃命。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劉備並沒有趁人之危進攻東吳,報夷陵之戰的一箭之仇。

別說這是因為劉備仗義,不是他不想,而是因為他這時候確實沒有這個能力,做不到。

如果真打算干,他就不會寫信刺激陸遜,而會直接幹起來了。

咬人的狗不叫,愛叫的狗不咬人,道理都是一樣的。

所以陸遜回信的意思就是不接受劉備來信的調戲,直截了當的表示,你不就是想罷兵求和嗎,直接說得了。

所以,十月,孫權遣人向劉備認慫請和,劉備表示同意。

這就意味著,劉備承認他自己目前沒有能力大規模進攻東吳,只能自保。

冬十一月,大風,范等兵溺死者數千,餘軍還江南。

曹休使臧霸以輕船五百、敢死萬人襲攻徐陵,燒攻城車,殺略數千人。

將軍全琮、徐盛追斬魏將尹盧,殺獲數百。

十二月,權使太中大夫鄭泉聘劉備於白帝,始復通也。

十一月,東吳軍隊受到曹魏的進攻,出師不利。

到十二月,就趕緊和劉備又結盟請和了。

第二年正月,曹魏方面曹真繼續進攻,吳軍防禦。

到三月,魏吳雙方的戰爭還在持續。

但不久之後,曹丕主動下令撤軍了。

就在這個月,劉備去世,諸葛亮秉政,蜀吳重新正式結盟通好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蜀國國主劉備識人能力如何

劉備識人能力如何在三國時期人才輩出,身為一個君主或許自己不需要太高的軍事政治才能,但是一定要有識人用人只能,而劉備正是其中的佼佼者。劉備相比起很多豪傑最大的優勢不在於他的仁義,而是在於他能識人,...

三國|關羽隕,敗猇亭,蜀漢從此未出西川!

華夏皇帝漫談之蜀漢昭烈帝劉備成都稱帝 白帝託孤 劉備艱難地奪取了益州,不過接下來他打了一場勝仗。由於漢中地勢險要,是巴蜀的咽喉要道。劉備占領了益州,就想進一步奪取漢中。不想曹操動作快,派夏侯淵、...

劉備集團:關羽算個部門經理嗎?還是CEO?

世人皆說「關羽大意失荊州」。那麼真實的歷史上是這樣的嗎? 根據馬克思主義哲學觀點,任何偶然事情發生的背後或許都存在著必然。建安二十四年( 219 年) 關羽從江陵出兵攻 打襄、樊地區,勢如破竹,...

劉備竭盡全力攻打東吳 竟非為關羽報仇

公元221年,已經晉升為皇帝的劉備親自率領大軍進攻吳國,起初蜀漢軍進展非常順利。但是在夷陵之戰中,東吳軍以逸待勞大敗劉備,蜀漢軍隊潰不成軍幾乎全殲。此戰不經使蜀漢政權奪取荊州再無可能,並且是蜀漢...

劉備伐吳的真實目的到底是什麼

《三國演義》里對於劉備伐吳的原因有交代嗎?顯然是有的,劉備稱帝之後立刻就發布了一道詔命:「朕自桃園與關、張結義,誓同生死。不幸二弟雲長,被東吳孫權所害;若不報仇,是負盟也。朕欲起傾國之兵,剪伐東...

曹丕為何在夷陵之戰伐吳不伐蜀

坐山觀虎鬥,錯失伐吳機遇襄陽之戰,關公敗走麥城,四面楚歌,急迫下,往西川突圍,不果,被擒,不屈,以身殉國。劉備張飛聽聞關羽死訊,茶飯不思,張飛急於報仇,身死小人之手,劉備傾半個國家的精銳,東向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