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三路伐吳,生死存亡之際東吳大都督陸遜為何不見蹤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黃初三年(公元222年)九月,此時夷陵之戰剛剛結束,正當陸遜和麾下眾將乘勝追擊劉備之際,曹丕出兵東吳而且是來勢洶洶:東路曹休和張遼臧霸等名將出兵洞口,中路曹仁兵臨濡須口,西路名將眾多包括張郃徐晃和曹真夏侯尚等人圍攻江陵,曹丕自己也御駕親征駐蹕宛城以作策應,一時之間東吳風聲鶴唳。
孫權雖然擊敗劉備,但是一方面此前剛剛向曹丕稱臣,另外一方面東吳實力還是遠不能和曹魏相比,於是孫權求和結果被意氣風發的曹丕果斷拒絕,孫權也知道一場大戰不可避免於是也在積極的調兵遣將,基本上是舉全國之力對抗曹丕,數得上的大將都紛紛上陣比如呂范,賀齊,諸葛瑾,全琮,朱桓,駱統,孫韶,除此之外徐盛潘璋朱然等名將也紛紛從夷陵前線馳援,但是奇怪的是,這些人中卻唯獨不見東吳軍方最高統帥大都督陸遜(夷陵之戰前「權命遜為大都督、假節」)的身影,那麼曹丕三路伐吳,值此生死存亡之際東吳大都督陸遜為何不見蹤影?我們來看看此時陸遜在忙些什麼?
《三國志》中沒有明確記載此時陸遜在幹什麼?倒是張勃(西晉人,乃孫吳官宦之後)所著的《吳錄》中有記載:劉備聞魏軍大出,書與遜云:「賊今已在江陵,吾將復東,將軍謂其能然不?」遜答曰:「但恐軍新破,創痍未復,始求通親,且當自補,未暇窮兵耳。
若不惟算,欲復以傾覆之餘,遠送以來者,無所逃命。
」這段話的意思大概是劉備寫信給陸遜說:曹丕正在圍攻江陵,我要東出復仇看你怎麼辦?陸遜回覆說你敗得這麼慘現在應該在舔傷口,有本事你就來包你回不去!從這段話可以看出來陸遜當時應該在夷陵和秭歸一線和劉備對峙。
劉備雖然兵敗夷陵退守白帝城,但是對於他來說白帝城是他最後的防線已經是退無可退了,再退的話蜀漢就危險了;所以雖然因為曹丕伐吳孫權主動向劉備求和(《三國志-先主傳》記載:孫權聞先主住白帝,甚懼,遣使請和。
先主許之,遣太中大夫宗瑋報命),但是劉備卻不會放過任何可能東出的機會,而且劉備當時在白帝城的防守力量和兵力並不弱:除了收攏的一兩萬敗兵之外,趙雲和馬忠(三國有兩個馬忠,一個是擒獲了關羽的東吳馬忠,另外一個就是蜀漢後期名將之一官居鎮南大將軍的馬忠)也已經各帶五千兵馬前來會合,也就是說劉備在白帝城的兵力已經達到近三萬人。
放在平時三萬人並不多對東吳的威脅也不大,但是曹丕三路伐吳來勢異常兇猛,如果此時劉備東出白帝城兵鋒直指秭歸和夷陵(夷陵過去不遠就是日後東吳和曹魏交戰最為激烈的主戰場朱然把守的江陵!),在劉備和曹丕的夾攻之下東吳危矣!所以即便是曹丕三路伐吳形勢再如何兇險,孫權也斷不敢對盤踞在白帝城的劉備掉以輕心,因此他把東吳軍方最高的統帥大都督陸遜安排在了夷陵一線防範劉備可能的進攻。
至於為何不安排別人,實在是因為除了陸遜其他人還真未必能鎮得住劉備!劉備之所以在曹丕三路伐吳之際沒有出兵有陸遜在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試想一下如果孫權安排防範劉備的不是陸遜而是其他人,劉備有相當大的可能會按耐不住出兵!所以陸遜之所以沒有出現在曹丕三路伐吳的主戰場實在是走不開也不能走開!
(原創文章,謝絕轉載!請勿抄襲,抄襲必究!)
如趙雲參加夷陵之戰,會扭轉戰局嗎?
劉備為給關羽報仇,也為了重新奪回荊州,不惜舉全國之力東征孫權,孫權看到劉備來勢洶洶,非常害怕,向劉備求和,劉備拒絕了,隨後,雙方在夷陵展開大戰,劉備連營七百餘里,屯紮四十多座營寨,最終因為輕敵...
劉備伐吳的真實目的到底是什麼
《三國演義》里對於劉備伐吳的原因有交代嗎?顯然是有的,劉備稱帝之後立刻就發布了一道詔命:「朕自桃園與關、張結義,誓同生死。不幸二弟雲長,被東吳孫權所害;若不報仇,是負盟也。朕欲起傾國之兵,剪伐東...
夷陵之戰,劉備大敗而歸,陸遜為什麼不乘勝追擊?原因很簡單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並起,諸侯爭霸。經過多年的角逐之後,有三股勢力脫穎而出,即曹操、孫權、劉備。如果細讀歷史,我們會發現很多有意思的事情,例如這三大巨頭,都曾懷有萬全的把握,主動進攻他人,...
劉備為何要傾全國之力攻打吳國,僅僅只是腦袋發熱為關羽報仇嗎?
對劉備集團來說,關羽大意失荊州,是一次非常嚴重的打擊。劉備建立的蜀國,是一個外來政權。而這個外來政權的成分卻相當複雜,有初期便追隨左右的關羽、張飛、簡雍等老資歷,有諸葛亮、蔣琬、馬良等荊州系,有...
被三國忽視的猛將,擒關羽,敗劉備,御曹真,孫權為其素衣掛孝
若問起三國名將,大多數人都會脫口說出蜀漢「五虎上將」、曹魏「五子良將」;但再提起三國東吳,知名的上將卻顯得暗淡了許多,頂多說出周瑜、黃蓋等人。
夷陵之戰:明明孫權打了勝仗,為何還率先向劉備求和?原因簡單!
公元263年,曹魏兵分三路滅蜀,鄧艾率軍直逼成都城下,迫降劉禪,尚在前線拼殺的姜維,接到了投降的命令。當時他已迫得鍾會回軍,卻不得不向自己的手下敗將低頭,實在憋屈,因此他屬下的將士,用劈砍石頭...
夷陵之戰蜀漢損兵折將,東吳為什麼沒有乘勝追擊呢?
章武元年(221年)七月,也就是劉備稱帝三個月後,劉備以替名將關羽報仇為由,揮兵東征東吳孫權,氣勢強勁。孫權求和不成後,決定一面向曹魏求和、避免兩線作戰,一面派陸遜率軍應戰。陸遜用以逸待勞的方...
劉備率兵伐吳,為什麼前2個月戰績斐然,而後5個月卻毫無作為?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劉備奮鬥一生,終於拿下漢中,稱王了,卻遭到一個噩耗,關羽大意失荊州,給剛剛新生的季漢(後世人都喜歡叫蜀漢)一次非常嚴重的打擊。對此,作為新生政權領袖的劉備不得不做出舉動,那就是...
朱然,東吳最容易被忽略的名將
提起東吳的名將,很多人只知道周瑜,魯肅,呂蒙和陸遜,朱然這個名字相對來說很少入人耳,《三國演義》中作者竟讓他提前二十多年殉國,然而在歷史上,他的成就卻是無人能及的。
夷陵之戰孫權算以少勝多麼?孫權和劉備分別有多少兵力?
三國當中最經典的三場戰役,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都可以算是以少勝多,那夷陵之戰也算是以少勝多麼?當時孫權和劉備的兵力各是多少呢?關羽被殺的那段時間,正是蜀國兵力最強的時候,但最後的結果幾乎是全軍覆沒...
天鷹在世談歷史:劉備伐吳的真實目的到底是什麼?
前言:上一篇筆者談了趙雲,實際上三國這個動盪的年代一直是官方和民間津津樂道的話題,老羅的《三國演義》更是成為無數人的佳談美話。其實無論是演義還是正史有個話題始終引發著眾多的爭議,那便是劉備為什麼...
宋傑;蜀吳統治下江陵軍事地位之演變
作者簡介:宋傑,男,北京市人,首都師範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歷史學博士。(北京 100089) 內容提要:劉備、關羽統治下的江陵是蜀漢西征北伐的後方基地,又是荊州戰區的指揮中心、主將駐節...
呂蒙推薦這個人作為自己的接班人,但他為何沒能與四大都督齊名?
東吳有四大都督,周瑜、魯肅、呂蒙、陸遜,人人皆知。然而,還有一位東吳大將其實也躋身於大都督(最高軍事指揮官)之列,但因為種種原因,他的名聲遠遠沒有另四位大都督響亮。他就是,朱然。
決定蜀漢命運的夷陵之戰 此戰後蜀漢再無回天之力
夷陵之戰,為三國時期的一場決定魏蜀吳三國命運的大戰,此戰後蜀漢國力大損,劉備因而在白帝城含恨而終。因而夷陵之戰與曹袁之官渡、魏吳之赤壁並稱為三國三大戰役。
夷陵之戰,明明孫權打了勝仗,為什麼還率先向劉備求和?原因簡單
公元263年,曹魏兵分三路滅蜀,鄧艾率軍直逼成都城下,迫降劉禪,尚在前線拼殺的姜維,接到了投降的命令。當時他已迫得鍾會回軍,卻不得不向自己的手下敗將低頭,實在憋屈,因此他屬下的將士,用劈砍石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