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絕」諸葛亮為何不能統一三國,毛主席幾句話道出原因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中華幾千年的歷史,出現不少傑出的人物,有擅帶兵打仗將軍,有一統天下的君主,但是要說料事如神,神機妙算的軍師,那麼有一個人絕對排得上榜,他就是三國時期的諸葛亮。

影視資料

諸葛亮最開始的華麗出場便是讓劉備等人三顧茅廬,可見劉備對人才的求賢若渴。

在《三國演義》中更有「臥龍鳳雛,二者得一,可安天下!」的說法,在後世更是把諸葛亮稱作「智絕」。

當然諸葛亮的確也是厲害,出道之後幫助實力最弱的劉備三分天下。

然而如此聰明的諸葛亮為何無法幫助蜀國一統天下呢?聰明絕頂的諸葛亮多次北伐為何都沒有成功,反倒讓蜀國第一個走向了滅亡?對於諸葛亮的失敗,眾說紛紜,有人怪阿斗不上進,有人怪蜀國無強將。

但總結一下,不外乎這三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用人失誤,選錯將帥

一出岐山,經過諸葛亮前期在蜀中多年養兵屯糧,戰事一開始接連喜訊不斷,戰爭很快到了關鍵點,那就是街亭的得失。

馬謖的專斷獨行很快讓街亭失守,諸葛亮失去重要據點,進不可進,退無法守,只能退回漢中。

雖然後面揮淚斬了馬謖,但是戰機已經失去,無法挽回。

第二個原因,後主劉禪無能,無心一統

劉備死後,雖然諸葛亮為相,但是後主無能,任用佞臣,根本無心繼承父親遺志。

在諸葛亮第三次北伐的時候中了反間計,讓戰果大好的諸葛亮退兵回蜀國,北伐被迫半途而廢。

第三個原因,實力不夠

蜀國在三國中屬於實力最弱的一個,不僅在人口數量、經濟上無法跟魏、吳匹敵。

人才也不夠,雖然前期有五虎大將,但是在後期也只能「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人才方面連吳國都不如。

其實第三次北伐之後,蜀國的兵力還有經濟實力已經無法再進行戰爭,應該休兵養息,而諸葛亮卻過於執著,可能是一心想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最終倒在了北伐的路上。

影視資料

當然對於諸葛亮,後世的評價都是很高,似乎很少聽到批評的聲音。

很多人都認為諸葛亮失敗的原因都不是他本人的錯誤,實在是外界的原因太多。

但偉大的軍事家毛主席卻不這樣看待,他認為蜀國的滅亡其實跟諸葛亮很有大的原因。

毛主席更是用簡單明了的三句話概況了諸葛亮失敗的原因。

第一是錯選將帥,關羽的大意失荊州,任用馬謖守街亭就證明了這點,特別在後者,當時選用馬謖,眾將都將以選用魏延、吳懿等人,而諸葛亮卻偏選用馬謖。

第二是不懂得主帥應在關鍵時刻親臨調度。

街亭的得失很顯然是第一次北伐的關鍵點,這一點諸葛亮很明白,但是他卻沒有親自率軍前往,這麼關鍵的點,如果他親自坐鎮,那麼戰局就可能改寫。

第三是戰略錯誤。

雖然《隆中對》得到了很多人的認可,但是毛主席卻獨樹一幟的點出了《隆中對》的戰略是錯誤的。

國家的決策失誤,怎麼可能帶領國家走向富強。

毛主席認為正是《隆中對》策略的錯誤,導致兵力分散,還最終致使荊州失守。

網絡資料

毛主席對其批語是:其始誤於隆中對,千里之遙而二分兵力。

其終則關羽、劉備、諸葛亮三分兵力,安得不敗。

毛主席只用了簡單的幾句話就分析出了諸葛亮失敗的原因,一針見血,不愧為近代史上最偉大的軍事家。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諸葛亮北伐為何失敗,毛主席一語道破天機

三國後期,蜀漢丞相諸葛亮為興復漢室,完成先帝劉備遺願,先後六出祁山,北伐中原。然而,每次都以失敗告終。最後一次北伐中原,諸葛亮勞累成疾,病逝五丈原。至此,蜀國偏安一隅,之後雖然有姜唯北伐中原,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