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為何北伐無功而返?毛主席給出的結論一針見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諸葛亮為何北伐無功而返?毛主席給出的結論一針見血

三國時期是我國歷史上極其混亂的時期之一,三國前後戰爭頻繁發生。

俗話說得好亂世出梟雄,當然也會出英雄。

這個時代有著三顧茅廬備受推崇的劉備,有著雄心勃勃的奸雄曹操,但最接近完美的無疑就是諸葛亮了。

杜甫曾經寫過一首詩來完美諸葛孔明,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這四句足以概括諸葛亮的一生。

影視作品中的諸葛亮更多的是神機妙算,可以說的上是隻手遮天,那麼在真正的歷史中諸葛亮到底有沒有影視作品中所說的那麼神奇呢。

諸葛亮在歷史上的確智慧過人,但依舊沒有幫助後主劉禪統一天下。

其原因究竟是什麼呢?我國偉大的領袖毛主席經過深思熟慮後得出如下結論。

歷史上關羽大意失荊州,敗走華容道。

諸葛亮在入四川指揮時如果當初不留下關羽鎮守荊州,可能荊州就不會丟失。

他太放心關羽了,認為關羽可以守住荊州,但關羽從心裡就沒有把東吳一眾放在眼裡,他太過於的驕傲了。

雖然諸葛亮有告訴他怎麼指導這次與東吳的戰爭但是他太輕敵了沒有採用諸葛亮的戰略布局所以丟掉了荊州。

荊州的地理位置是十分重要的,它處在長江中游土地肥沃資源豐富有利於促進農業的發展,百姓生活富足人口眾多是多方勢力都想得到的風水寶地。

這裡的戰略意義也十分重大。

它定位置處於幾大勢力中間,向西可以進取益州,向東可以進擊東吳可見它的重要性。

荊州的丟失也間接的導致了孫劉兩家的矛盾。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在街亭之戰中馬謖深得諸葛亮喜愛,但馬謖只是花架子比較多,只是些紙上談兵的功夫,讓他真正作戰是萬萬不行的。

但是諸葛亮沒有聽別人的勸諫依舊大舉任用馬謖。

諸葛亮在街亭戰役中沒有用以前的將領魏延、吳懿等為先鋒,而是全部聽了馬謖的安排最後導致街亭戰役的失敗。

毛主席這樣評論這場戰役,"初戰亮宜自臨陣。

這場戰役按理來說應該諸葛亮要一直在可是諸葛亮太過信任別人而導致戰爭失利。

所以這次的失敗和諸葛亮有很大的關係的。

諸葛亮很出名的一篇論就是《隆中對》,這是在他剛剛輔佐劉備時寫下的。

但是毛澤東認為這個戰略構思是不完美的。

因為諸葛亮還沒有參與到這個政治泥潭中所以他制定的目標都太過於美好了。

諸葛亮一邊想和東吳交好對付曹魏,又想奪得益州和荊州,這兩件事本身就自相矛盾。

你想和別人結成聯盟還想從對方處獲得巨大利益,這是不太現實的。

毛澤東認為奪得益州荊州無疑是一個有道理的戰略方向,但是兩頭作戰真的是很困難,蜀國兵力本就不如其他兩國,這樣無異於是把自己的缺點擴大。

失敗也是必然的。

所以說,蜀國之敗源於隆中對,毛澤東不愧為我國偉大的領袖,他給出的幾點結論,一針見血的說出要害。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諸葛亮北伐為何失敗,毛主席一語道破天機

三國後期,蜀漢丞相諸葛亮為興復漢室,完成先帝劉備遺願,先後六出祁山,北伐中原。然而,每次都以失敗告終。最後一次北伐中原,諸葛亮勞累成疾,病逝五丈原。至此,蜀國偏安一隅,之後雖然有姜唯北伐中原,但...

毛澤東說∶隆中對只是誤談,諸葛亮北伐必敗

說起諸葛亮那可是三國演義中的靈魂人物,智慧的化身。初出茅廬便輔佐劉備取得了赤壁大戰的勝利,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局勢。劉備死後又輔佐後主,北伐曹魏。雖然沒有成功,他卻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毛澤東說...

諸葛亮為何難入千古名相之列?

三國爭霸的硝煙以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之中,膾炙人口的《三國演義》似乎以將諸葛亮定位為千古名相。然而,諸葛亮因其用人不善與謀略上的失敗,在躋身名相的行列上艱難的徘徊。諸葛亮身為蜀國丞相,才智過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