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閱讀——深度解剖的手術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說實話這部分聊起來心裡壓力蠻大的。

作者極其看中這部分內容。

整整用了全書三分之一的篇幅七個章節來論述這一部分。

這足以說明作者本人對這部分的重視程度。


整體來說這部分就是告訴我們怎樣把一本書的每一個字都榨出油來。

當然在分析閱讀之前檢視閱讀是前提,保障咱們不會在沒必要的書籍上浪費時間。

即便是這樣,作者也不鼓勵我們在完整的一本書上通篇使用這種方法。

So要用檢視閱讀做好功課,篩選出重要的知識點及和主旨密切相關的章節。

我將分析閱讀大致分為了三部分:透視、共識、評判

透視就像照X光把骨架先拎出來,作者分別給了以下幾個要點:

1、依照書本的種類和主題分類。

作者對這個步驟比較在意,Because這個決定接下來閱讀的態度是不是要採用分析閱讀,當然這個對於我這種懶癌纏身的人來說確實有點難。

作者將書籍分為虛構小說論說類兩個大類,其中論說類又分為了理論實用兩大派系。

從字面上看這些概念並不難理解,虛構小說就不用多說了女生的瓊瑤、男生的金庸、古龍,額——好像暴露年齡了(⊙﹏⊙)b;理論類主要有資訊、記事、哲學、等等;實用類就是那些叫你如何思考如何行動,某些事物的規則邊界在哪兒,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產品說明書》O(∩_∩)O哈哈~。

當然這可沒結束,更細的規則更細的框架要看自己對書籍間差異和邊界的劃分,另外就是你自己的角度,每個人看事物的角度不同,看書也一樣,你的角度決定你的分類,比如我拿美劇學英語它是不是可以歸為教材?同樣你拿瓊瑤的小說當自己的寫作教材是不是也應該歸為實用類?見仁見智吧

2、用簡短的句子說出整本書在談什麼?每一本書就是一件藝術品,書除了要外觀精緻,對應的,還要有更接近完美、更具有滲透力的整體內容

這條規則就是在檢驗讀者對一本書有確切清楚的認識,要點在能說出來,當然如果你要說的太多表示你沒有Get到那個核心的點

3、按照順序關係列出全書的重要部分和提綱。

作者將一本書比做一棟大廈我們需要了解的是這棟大廈有多少層,有多少房間,又是由哪些走廊、樓梯串聯起來的?聽起來好複雜。

作者在這裡給了我們一套公式如:

①作者將本書分為三個部分,這三個部分都說了點什麼?

②第一部分分為X、Y、Z三個段落都是什麼?第二部分分為X、Y、Z三個段落都是什麼?第三部 分分為X、Y、Z三個段落都是什麼?

③每個段落的重點是什麼?

貌似是有點麻煩但是確幫我們梳理思路的一個好工具。

當然公式不一定是死的根據實際情況適當變通也是必要的。

同時個人並不主張完全按作者的思路來梳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和歸納總結方法。

個人習慣將一本書梳理成三大部分,再從細節上拆分。

當這些東西梳理完你會覺得思路會清晰很多,那張相互關聯的網就在你腦子裡,所有的點都掛在這張網上腦子清爽很多。

4、找出作者試圖回答的問題。

每本書的寫作都是在解答一個或一串問題(論說類書籍)。

找到它們並列出來,整本書在解答什麼問題?每部分在解答哪些問題?我們要做的不止是找出他們掌握他們,還要梳理這些問題之間的聯繫,有主次有因果。

這樣我們才能更清楚的理解一本書的骨架。

這四點規則運用完畢我們也就徹底完成了一本書的透視,清晰的了解了一本書的架構。

我們也對一本書完成了基本的了解,足以應付大多數書籍的閱讀。

接下來我們聊聊共識,這部分主要是用來應對那些我們平時了解較少的領域的著作,涉及一些專業知識在理解上有一些困難的存在。

作者同意給了我們四個步驟:

1、詮釋作者的關鍵詞,與作者達成共識。

很多詞在實際情況下都不止一個意思,我們要做的就是就關鍵詞當下的意思和作者達成共識。

分辨它們也很簡單,就是那些你看著不順眼讓你頭痛的字,還有那些讓人摸不著頭腦的專業術語。

除了專業術語外我們一般都可以通過上下文的理解來推敲出詞義,這需要我們一些理解能力也是唯一途徑,至於專業術語還是問百度吧。

還記得這個經典笑話不?

甲:你幹啥呢呀?

乙:我沒幹啥呀!

甲:你沒幹啥你這樣事兒的是幹啥呢?

乙:我啥玩意就這樣的事兒的?我幹啥了?

甲:你說你幹啥了?

乙:我沒幹啥呀,你這樣說你想幹啥呀!

甲:我想幹啥?你咋不說你都幹啥了呢?

丙:幹啥呀!幹啥呀都,平時都挺那啥的,你倆這樣事兒的這是幹啥呀!

我想這個關鍵詞大家都能整明白。

2、從最重要的句子中抓出作者的重要主旨。

這部分包含兩個問題一是找到關鍵句二是主旨。

我們先看第一個問題,怎麼發現關鍵句?首先他和關鍵詞具有相同的特點就是燒腦,其次我們可以通過關鍵詞找到它。

然後我們要做的就是找出主旨了,這個需要我們下點功夫了我們要仔細詮釋組成句子的每一個詞組,特別要注意關鍵詞之後我們自然就能發現它。

這裡我們需要注意的是主旨和字面的意思有兩點不同,首先主旨牽涉的內容比較多,其次就是一個句子說明的可能不止一個主旨。

我們通常有兩種方法來檢驗我們是否弄明白了句子的主旨:首先用自己的話把你理解的東西敘述出來,然後就是儘可能的舉出和主旨相符的例子來。

3、找出作者的論述,重新架構這些論述的前因後果,搞明白作者的主張。

論述的特點是:

①所有的論述都包含一些聲明

②區別兩種論述的不同。

一種以例子、事實證明某個概念,另一種是用一連串的通則證明也就是 邏輯關係。

③找出作者認為那些事情是假設的,哪些是證實的有根據的,哪些是不需要被證明的共識。

這個需要我們費些功夫了,首先一本書中不一定所有段落都與論述有關係,確切點說是很多段落和內容和論述沒關係。

這就需要我們好好篩查整理出先後順序的主旨組成論述關係,對於這部分個人認為腦圖是個不錯的工具。

4、確定作者已經解決了哪些問題,還有哪些是未解決的。

在未解決的問題中確定哪些是作者認為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

只要認真做好前三部這個步驟自然也就呈現在你眼前了,只要接受就好。

現在我們說說評判

其實我們每個人仔細閱讀一本書之後都會對這本書有一個評判,不管你是否意識到。

這裡作者只不過更系統的聊了一下這個過程讓我們躲過一些坑,也更好的將書中的東西融入到我們自有的知識體系中去。

這也是主動閱讀的標誌化環節,我們要做的就是能評論能批評。

閱讀一本書,是一種對話

既然是交流對話那麼在提出異議之前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了解、了解,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了解對方的意思是你能發表意見的前提。

當然可以有不懂得地方,但是不懂也要搞清是誰的原因導致你不懂的,書or你自己?其次提出異議的時候梳理好你的論據,就是看著不爽這個就不好了。

尊重知識和個人觀點的不同,你的任何評判要有理論依據

看起來評判這件事比較簡單但是需要做的功課很多,這也是從新梳理自己知識結構的一個過程。

說實話這個部分有點讓我望而生畏,總感覺是個極其繁瑣、浩大的工程。

另外在這裡跟大家道個歉,這個環節確實有點複雜也是全書的重點,再加上本人碼子腦子不老夠用的所有拖更了希望大家理解。

深表歉意。

下回咱們聊聊主題閱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只需15張PPT,教你如何閱讀一本書

來源:LinkedIn看到這個題目大家可能會不以為然,覺的如何讀一本書還要你教?大家不妨想一想最近看過的幾本書,他們主要講了什麼?你還記的多少?你學到了多少東西?當然肯定也會有人說:「讀書是一件...

22分鐘讀完《如何閱讀一本書》

據《耆舊續聞》記,朱載上去拜會蘇軾,見蘇軾在抄書。朱載上問他抄什麼書。蘇軾答《漢書》。朱載上說:「以先生的才華,記憶力之強,開卷一覽可終身不忘,《漢書》早就爛熟於心,怎麼還需要抄寫?」蘇東坡微微...

讀書方法的整理

一、概述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這本書,那就是:越主動、技巧越熟練的閱讀,效率就越高。我把這本書為四部分:1、閱讀的目的與層次;2、基礎閱讀與檢視閱讀;3、分析閱讀;4、主題閱讀。書中還寫道了閱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