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與諸葛亮的最大分歧應該說是對待這個國家的態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劉備得到了諸葛亮,說自己好像是魚兒得到了水一樣,從此對他是言聽計從,那關係也是一天比一天情深。

相比之下,連關羽、張飛這些老兄弟好像都不如兩人親密。

尤其是曹丕稱帝以後,蜀地人認為漢獻帝已死,眾部下勸劉備當皇帝,劉備不許,可是諸葛亮說了一番話,劉備就同意了。

還說諸葛亮能「輔佐我克服缺點,協助我布施天子的恩德福澤,以便使漢室的光輝普照天下」。

臨終,劉備更是把兒子託付給諸葛亮,讓他們像對待父親一樣對待諸葛亮。

從此以後,他們倆就被視為君臣關係的榜樣,是和齊桓公與管仲一樣古代君臣關係的楷模。

然而,他們兩個真的是鐵板一塊,從來就沒有分歧嗎?

應該說,不僅是有,而且還非常重大。

這就是對待吳國的問題。



孫權偷襲荊州,殺了關羽。

劉備當了皇帝以後,要報復關羽被殺的恥辱,於是在章武元年(公元221)秋天興兵,親率「諸軍伐吳」為關羽報仇。

劉備被東吳孫權部將陸遜打敗,不得已退守永安,一年多後病重死去。

出征前,蜀國「群臣多諫,一不從」,那意思是說,臣下很多人都勸諫劉備,不要進行這次戰爭,但劉備一概不聽,堅持伐吳。

那麼,在這些提反對意見的群臣當中,有沒有諸葛亮呢?在《三國志》當中,無論是《先主傳》還是《諸葛亮傳》,都沒有涉及這個問題,這麼重大的一次軍事行動,兩人難道就沒有進行過溝通?即便這是劉備沒有經過朝儀就做出的決定,那諸葛亮是贊成還是反對呢?這次東征,諸葛亮沒有隨軍前往。

這倒不能說明什麼問題,皇帝「御駕親征」,留下最為倚重的大臣和太子守國,這也是常理。

但既然有多人勸諫,諸葛亮還是應該有個態度的。



《三國志·蜀書·法正傳》當中有一句話,說明諸葛亮是反對這次東征的。

彰武二年(公元222),劉備大敗而歸,撤退後住在白帝城。

諸葛亮嘆息說:「法孝直若在,則能制主上,令不東行;就復東行,必不傾危矣。

」這句話說明,不管諸葛亮有沒有勸阻劉備東行,他在內心是反對這次東征的,因為在他說這話的時候,劉備還活著。



儘管諸葛亮反對劉備東征,但最有可能是諸葛亮並沒有勸阻劉備。

其原因很可能是諸葛亮了解,劉備東征孫權,奪取荊州的決心是不可改變的,又有那麼多人勸諫無效,自己還是不說為好。

尤其是,作為後方的諸葛亮,要負責前方的物資供應,既然他不能改變劉備,還是不勸,以便讓劉備沒有後顧之憂放心東行。



但不勸說不等於內心贊同,縱觀劉備與諸葛亮在對待東吳問題上,兩人始終是有區別的。

諸葛亮一生都主張對東吳聯合,從來都不主張對東吳用兵,這已經成為諸葛亮觀念里的東西,不可改變。

曹操南征荊州時,劉備在長坂和他交戰,大敗,退到夏口。

諸葛亮說:「事情已經很緊急了,請您下令讓我去向孫將軍求救。

」劉備同意後,諸葛亮說服了孫權,促成了孫、劉聯合,打敗了曹操,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形成了諸葛亮堅定不移的聯吳政策。

只不過,在劉備在世時,蜀漢軍國大事最終決定權在劉備手上,諸葛亮只能建議,不能決斷而已。

劉備死後,諸葛亮成了蜀國實際上的當家人,馬上就派出使者,與吳國建立親善友好關係,並建立了兩國的同盟。

從此後,終其諸葛亮一生,從來都沒有對吳國發生過一次戰事,哪怕是很小的軍事衝突。



而劉備則不同,他對東吳始終是一種現實的需要,有益於自己則聯合,不利則刀兵相見。

即便是在聯合期間,劉備也始終保留著一份警惕。

如漢獻帝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劉備得到益州以後,孫權提出讓劉備歸還荊州,劉備說等我取得涼州以後,就把荊州還給你,於是,兩家大打出手。

可是就在這年,曹操奪取了漢中,威脅到蜀國成都的安危,劉備馬上把荊州的江夏、長沙、桂陽割讓給孫權,又一次實現了孫劉的聯合。

等到漢獻帝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劉備並沒有和孫權通報,自己率先當上了漢中王,這等於是劉備率先打破了這種聯盟。

這也是導致東吳偷襲荊州,殺死關羽的原因所在。

當皇帝後,劉備以報復關羽被殺為名東伐吳國,兩家舉國為敵,孫權提出和解,被劉備拒絕。

失敗後的第二年,孫權提出來和解,劉備反而同意了。

這和諸葛亮對待東吳的政策有明顯的區別。



劉備和諸葛亮為什麼有分歧而不為人所覺察呢?這就是一個新興集團處於上升階段正常有力量的表現。

任何一個團體內部不可能沒有矛盾,但內部的分歧和矛盾是不應該表露於外的,尤其是作為封建社會的臣下,更不能表現君臣之間的不一致。

諸葛亮是古代的優秀政治家,是封建社會臣子的典範,他非常懂得,自己既然不能阻止劉備東征,就只有全身心的支持。

因此,他對於由於法正不在而不能阻止劉備東征的感嘆,不會讓人感覺這是對劉備的指責,相反,他更像是對於自己不能像法正一樣勸諫的一種自責。

當然了,人們感覺不到劉備和諸葛亮的分歧,也與《三國志》等史家的曲意維護有很大的關係。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劉備三個老婆的命運結局,為何一個比一個慘?

劉備的老婆有多少,史無記載。但是劉備的名言是「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可見老婆不少,劉備似乎命中克妻,除了最後娶了一個寡婦,劉備死後又當了寡婦,做劉備老婆的命運都是挺悲慘的,今天小編就跟大家一...

聯劉抗曹,聯曹抗劉:機動靈活的外交家孫權

三國時期在外交上唱主角的不是魏、蜀兩國,而是吳國。這是因為魏、蜀兩國沒有外交,它們互不承認對方的合法地位。魏國認為它繼承了漢朝的天下,是正統;蜀漢則認為曹魏是漢賊。諸葛亮在《出師表》中說:「漢...

劉備討伐孫權只是為了報仇嗎?

公元219年,蜀漢大將關羽率軍攻打樊城,此年10月孫權與曹操聯手一起合攻關羽。關羽在兩軍圍攻,以及上庸守將劉封不發兵救援情況下敗走麥城。關羽被吳將馬忠所擒,並被孫權所殺。次年一代英雄曹操病逝,其...

劉備發動夷陵之戰竟然是因為這些

近日偶然與人談及歷史人物,說起劉備,大多認為劉備寬厚仁義、知人善任等等這些被認為這是劉備成功的基礎。論及個人能力,卻大多不肯恭維,普遍認為文韜武略,遠遠不如曹操孫權。甚至被人調侃為逃跑將軍,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