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認為劉備出兵為關羽報仇有錯!飲水思源,做人不能忘本!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演義》里有一句話很能體現劉備的心聲,趙雲以大義勸諫劉備不可冒然伐吳,劉備答道:「朕不為弟報仇,雖有萬里江山,何足為貴?」

當吳更違盟,關羽毀敗身亡之時,劉備怒髮衝冠,全然不顧諸葛亮和眾臣的勸諫,執意伐吳,為關羽報仇。

最終落得夷陵之戰大敗,殞命白帝城的悲劇。

在對劉備是否出兵的問題上,我個人是持肯定態度的,我不認為劉備出兵為關羽報仇有錯。

桃園結義

首先,談關羽。

劉備集團的骨幹人物,劉關張,從公元191年逐鹿天下開始,一路上荊棘坎坷,風雨兼程,在江蘇徐州一帶和各派勢力爭戰多年。

公元200年,在官渡之戰前,曹操力排眾議,奔襲劉備,劉備大敗,隻身逃命,關羽被擒。

曹操對待關羽,史書上說是「禮之甚厚」。

曹操很想收服關羽為己所用,然而,關羽的回答很堅決,「吾極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劉將軍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

按人之常情,曹操當時在中原勢力排在第二,跟著曹操混,前途可以說是無限量,反觀當時惶惶如喪家犬的劉備,大有朝不保夕之勢。

然關羽卻不顧殺頭之險,直言心聲,拒絕高官厚祿,卻鐵了心的要跟一個窮困潦倒的老闆闖天下,這很讓任何勢利的想法,一時都找不到合理的理由。

結果只有一個,關羽是本著儒家的仁義禮智信的價值理念,所謂忠臣不事二主。

何況在歷史上,劉關張三人雖然沒有桃園結義這樣轟轟烈烈,但情同手足是不假的。

史載「先主與二人寢則同床,恩若兄弟。

當然,另外有一個原因,劉備的個人魅力也是不容忽略的。

史書記載,劉備在平原時,一個叫劉平的鳥人對劉備很不滿,唆使刺客前去暗殺。

劉備毫不知情,還對刺客十分禮遇,刺客深受感動,竟然不忍心殺害劉備,而是坦露實情離去。

但不管怎麼說,在劉備最困難和窘迫的時候,關羽張飛仍是不離不棄,而趙雲亦在此時加入,此皆「患難之交」,非酒肉朋友也。

幾年後,公元208年,劉備集團在往江夏撤退的途中,在當陽為曹操鐵騎追上,全軍潰敗。

一時間妻離子散,這時,軍中開始各種流言四傳,史載:有人開始在先主面前說七說八,言云已北去者,先主以手戟擿(TI)之曰:「子龍不棄我走也。

劉備為什麼如此有自信,因為關張趙這些人都是在他最困難的時候和他並肩做戰,生死與共之士。

他們之間是真正的剖肝輸膽的好兄弟,好君臣。

反間之計之所以厲害,在於君臣交相賊,而反間之計,要在如此君臣一體的人身上行使,何豈難哉!當趙雲抱著劉備當時唯一的兒子阿斗,渾身是血的出現在眾人面前時,不知道那些「言云北去者」,當做何感想?

赤壁之戰後,劉備集團終於從困境中走出,並迅速發展起來,南征西伐,十年時間,將自己的版圖擴大十數倍。

再套一句古語: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在劉備集團勢如破竹之時,統領東線荊州兵團的關羽亦起兵,開始實踐隆中對中,「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整體策略是沒錯的,唯一的是,關羽沒有把外結好孫權這一條的道理吃透,也難怪,他的年齡可以當孫權的父親了,可以說是長輩,再加上性格上的「剛而自矜」,使他一直很輕視東吳。

所謂一子之差,滿盤皆輸。

勝負乃兵家常事,但是,我最恨的就是今人的胡亂臆想,說什麼是諸葛亮恐在劉備死後,不好管束關羽,因此,寧可坐視關羽之敗。

第二,我們就來談諸葛亮。

估且先把良心放在一邊,同意了諸葛亮確實是這樣一個小人,有心謀奪蜀漢天下,要把自己前進道路的障礙一一掃除。

但是,在你們隨意斷章取義的居心叵測下,是不是忽略了一件很重要的事。

劉備集團的首腦人物劉備,不是一個昏君,也沒有老糊塗,你們還真以為如果諸葛亮圖謀關羽,劉備會蒙在鼓裡,一無所知?

正相反,那一段時間,劉備和諸葛亮君臣一體,劉備正在全力和曹操爭奪漢中,而諸葛亮也在後方,動員一切力量,保證前線足衣足食。

大家都為國事忙的夜以繼日,沒有現在這些專家秀才們,這麼有閒情逸志,無所事事,就滿意肚子壞油水想著怎麼害人!

關羽在劉備進位漢中王前後,就起兵攻打襄陽,水淹七軍,威震華夏。

當時的通訊狀況不比現在,荊州離益州路途遙遠,我相信當劉備諸葛亮知道關羽拒絕孫權的求親後,是有想過後果的嚴重性,可能也做好了增兵荊州的準備。

但接下來捷報頻傳,益州新定,沒有特殊情況,劉備諸葛亮為何空耗人力物力,千里迢迢,派兵往荊州。

至於孫權毀盟,偷襲荊州,關羽毀敗,這不過是幾個月的事情,戰場形勢變幻莫測,大丈夫征戰沙場,馬革裹屍,本是死得其所。

關羽之死,並非諸葛亮和劉備君臣交相賊是完全不負責的憑空臆想。

另外有一些專家秀才們則認為是劉備借刀殺關羽,可惜,秀才們又要失望了,他們又忽略了一件很重要的事,關羽死後不過兩年,劉備就不顧眾官的勸諫,出兵東吳,為關羽張飛報仇。

如果劉備是想借刀殺死關羽,為劉禪登基絕後患,試問,目的已經達到,他何必冒眾人之大不韙,出兵東吳。

在勸諫的人士中,就有和他共患難十餘載的常山趙子龍。

趙子龍從國家利益出發,不顧個人安危,力勸劉備不可出兵東吳的道理,自然無可非議。

然而,劉備就是劉備,如果他能漠視關羽之死,而默不作聲,那他就不是劉備了。

「聯不能為弟報仇,雖有萬里江山又何足貴!」好一個重情重義的劉玄德!

子龍和劉備雖親,但親不過關張,他可能體會不到劉關張恩若兄弟的情誼。

另外,從性格方面分析,趙子龍是一個完美的人,一個非常理智的人,在趙子龍的身上,找不出太多的瑕疵,他的形象太高大全了,他的感染力反而不如劉關張了。

或曰,諸葛亮,為何當時不出來勸諫劉備?他不是號稱劉備的第一謀臣,劉備對他言聽計從,若他出來說一句話,劉備能不聽嗎?有人甚至按此推理,其實諸葛亮當時並不被劉備所重用。

這自然是胡說八道。

但按理說,諸葛亮是孫劉聯盟的發起者和堅決執行者,他不應該眼睜睜的看著兩家繼續交惡吧。

那他總該站出來說說話吧,他為什麼當面不說,事後才假惺惺的感嘆:「若法孝直在,定能勸主公不伐吳!」

莫非諸葛亮真的有篡位的想法。

但在我看來,有言諸葛亮為篡位,坐視劉備兵敗之人,絕對是典型的小人。

諸葛亮家族在荊州人脈還算廣,娶了名氏黃承彥的女兒黃碩後,聲名更盛。

他的哥哥在東吳,他的岳父是荊州名士,我相信,他要是想謀個一官半職,應該是手到擒來,可是,他偏偏在等,一直等,等到了二十七歲。

直到劉備出現,其實這和孔明的性格也有關係,我相信孔明不可能只是劉備三顧草廬時才知道有劉備這個人的。

曹操早在公元199年和劉備煮酒論英雄時就斷言:「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

」公元200年,劉備敗投劉表,在荊州呆了八年左右。

諸葛亮不可能不了解他。

只是當時,荊州承平,並無戰事,因此,雙方還無緣相見。

曹操大軍南下,促成了劉備和諸葛亮的相見,二人惺惺相惜,諸葛亮在劉備最困難幾乎是窮途末路的時候,毅然加入劉備集團,這很讓任何勢利的想法,一時都又找不到合理的理由。

劉備的手底下,都是一夥充滿了理想主義的謀臣良將。

諸葛亮應該是很了解劉備,覺得從各個方面,劉備都是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的輔佐對像。

因此,當面對劉備起兵伐吳,為關羽報仇之時。

他還是比較矛盾的。

從理智上,他覺得劉備應該克制,但從情感上,如果劉備克制住自己,把國家政治臨駕於兄弟感情之上,那劉備還是他心目中的那個劉備嗎?

當年,劉備向江夏撤退的途中,很多襄陽士人投靠劉備,有人勸劉備拋棄他們,輕騎而行,劉備說:「夫濟大事必以人為本,今人歸吾,吾何忍棄去!」

這是一個以人為本的君王,如果他失去了這一特點,他還是劉備嗎?況且劉備大半生征戰沙場,經歷了多少變故,和東吳之戰,縱然不能全勝,應不至於敗的太難看。

而陸遜的火燒連營七百里,誰能奈何?劉備悔嘆,「我竟敗於陸遜小兒,豈非天意?」有些事,本不是凡人能控制的了的。

火燒連營

但劉備之為關羽報仇,何錯之有?中國上下五千年,大小帝王數百個,然而,以小小的偏居一隅的蜀漢,其事跡竟然能力挫各朝明並日月的君王,謀臣淵深的良將,不但在國內聲名日盛,甚至在世界範圍內,為百姓所崇尚。

難道不是正在於這一種義薄雲天的情義嗎?

「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我自然不可能考證的出這句話是否出自劉關張之口,但劉備忠實的踐行了這一思想。

他又何錯之有?

也許,現在的社會太複雜了,兄弟情義在現在人眼裡,根本是不可能的事。

怎麼可能會有兩肋插刀的兄弟呢?我身為一國之主,擁有無盡財富,美女環伺,多不容易啊!二弟死了就死了吧,我幫他風光大葬,以表兄弟之情吧!

可這是兄弟之情嗎?當年沒有關羽和張飛兩個萬人敵不離不棄,能有今天的劉備嗎?飲水思源,做人不能忘本!

至少,劉備做到了。

而現在有幾人能做到呢?

可是,請不要忘了,其實大家都需要這種情義的。

為什麼在香港台灣,不管是黑道還是白道,都喜歡擺關公像。

誰喜歡自己被出賣呢?誰喜歡當共同對敵時,自己的搭檔置你生命於不顧,率先溜走呢?

臥底一直是一個很灰暗的角色,不管他所代表的是正是邪,他都靠欺騙別人的情感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忠義,還是人心自然而然的渴求,特別在這一個缺乏誠信的社會,其實,人們在心底深處,會更狂熱的追求的忠義。

可為什麼能推心置腹的人,仍是那麼少呢?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千古佳話「桃園結義」竟不是真的

提起劉備、關羽和張飛,人們總是會聯想到他們早年在涿郡張飛莊後那花開正盛的桃園,備下烏牛白馬,祭告天地,焚香再拜,結為異姓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同樣我們大眾印象中的桃園結義...

揭秘:桃園三結義關羽張飛是怎麼禍害蜀國的

他的一生基業,靠的就是兄弟同心,其利斷金。這兩個兄弟就是關羽、張飛。關羽、張飛和劉備是過命的交情,同床睡的好基友。戰場上為大哥衝鋒陷陣,被俘後還千里尋主重回團隊。劉關張的故事,經《三國演義》桃...

劉備討伐孫權只是為了報仇嗎?

公元219年,蜀漢大將關羽率軍攻打樊城,此年10月孫權與曹操聯手一起合攻關羽。關羽在兩軍圍攻,以及上庸守將劉封不發兵救援情況下敗走麥城。關羽被吳將馬忠所擒,並被孫權所殺。次年一代英雄曹操病逝,其...

劉備為何不立刻給關羽報仇

在人們的心目中,劉關張三位一體。不過關羽死了,劉備為什麼不立刻去為關羽報仇,還要等了兩三年,難道劉備與關羽還真的有什麼其他內容。其實劉備也有難言之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