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劉備、孫權,誰更適合做老闆?假如生在三國,你願意跟著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三國演義的主要部分就是曹操、劉備、孫權這三個人帶領手下對抗了幾十年,最後誰也沒有弄死誰,反而是不相干的家族集團被蠶食了,雖然三個人都稱了帝(曹操年紀大先走了,曹丕給他追封了魏武帝),而論一統華夏,都沒有絕對的優勢。
這三個人都有自己的做事風格和目標,要做事特別是大事,沒有得力的手下是不行的,很慶幸,三家都有不錯的武文團體。
要是讓你回到三國年代,你會選擇跟著誰?這是道選擇題,也是對自己以後的成就和命運的一次選擇,不可兒戲。
既然要選擇跟著誰,也就是站隊,俗話說「不怕入錯行,就怕站錯隊」,成王敗寇是鐵一般的定律,就像劉邦和項羽都是反秦的隊伍,最終的結果卻天壤之別,跟隨劉邦的光宗耀祖,功成名就,而項羽兵敗烏江口,就算歸降,劉邦手下那麼多厲害人,高官厚祿也輪不到投降的人。
這就要仔細看看曹劉孫的為人品德和用人之道,還有就是能力和達到目的的可能性。
現在來具體看看三家的老大是怎樣一個人,魏蜀吳三家,從實力上看魏國最強,蜀國次之,吳國最弱,從擁有的地盤看,魏國最大,吳國次之,蜀國最小,從集團人才力量來看,魏國能人最多,蜀國次之,吳國最弱。
當然了,再好的一手牌,如果老大不會打,還是輸,所以老大的能力直接決定了集團以後的發展和出路。
曹操一直被演義冠以奸雄的形象,這是作者的態度是擁劉反曹,把劉備當作正統的一派,因為曹魏集團和蜀水火不容,而東吳只求自保,基本和蜀站在一條戰線上,屬於中性派,那曹魏就是反派,曹操就是反派的頭子,怎麼可能讓他有個好的形象?這時讓你選擇戰隊,最好是摘下有色眼鏡,看清原原本本的曹操,以免耽誤了前程。
曹操是曹魏的首席扛把子,從反對並刺殺董卓以後就是光杆司令,白手起家,不過人家眼光獨到,能夠想到還是要打入宮中,從皇帝那下手,最終搶在袁紹前面挾天子以令諸侯(袁紹手下的沮授曾經這樣建議過,但剛愎自用的袁紹沒有採用),並且親手打敗了不可一世的天下盟主袁紹,最早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實力。
曹操有幾個很好的優點:第一,目標明確,理想遠大,他刺殺董卓就是想自己替代董卓,甚至是替代漢獻帝,一步一步的殲滅其他諸侯,就是想穩紮穩打的接近目標;第二,愛才、惜才、善用才,曹操喜愛人才這是天下公知的,就算把他寫成反派,這一點還是抹不去的,對關羽一生期盼,就算關羽要走,還是去投奔自己的對手,曹操也是以禮相待,並沒有暗算追殺(過五關斬六將是那些守將不聽話自己找死),對三姓家奴呂布開始也是準備收為己用的,被劉備給攪黃了,對陳琳、張遼、徐晃、許攸這樣的手下敗將依然委以重任;第三,公私分明,具有強大的人格魅力,提了五子良將都是外姓人,自己家族的曹氏和夏後氏沒有一個人入圍,並不是這兩大家族沒有能人,他是在向外發出信號,我曹操做事從不胡亂顧忌,把自己去都安放在關鍵位子上,而冷落了外姓能人的心,這一點劉備做的就不好,太過於中用關羽張飛,就連劉封這樣的二愣子都給了重要的位子;第四,曹操依然以漢室為老大,自己雖然已經凌駕於皇帝之上,但不取代皇帝,自己到死還是丞相的稱謂;第五,雄才大略,武力和謀略都很高,做事果斷,但每次都要手下發表意見,把手下當回事,雖然每次自己都要很好的見解,劉備大多都是任憑諸葛亮一人自作主張,容不得別人不同意見。
正因為這樣,曹魏能夠上下一心,眾志成城,手下都願意為他賣命,也都有了自己想要的官位,出門打仗沒有什麼顧忌,輸了就輸了,一般不軍法處置,曹操也不讓手下立什麼軍令狀,他自己也知道戰事瞬息萬變,不能按以前的套路死打硬拼,司馬懿被諸葛亮虐待了一輩子,曹操從來就沒怪罪過他,要是放劉備,司馬懿早就完蛋了。
曹操有個不好的毛病就是愛殺持才放狂的人,任何人太囂張他都會弄死,禰衡楊修就是很好的例子,孔融崔琰也是成名一方的主,因為出言不慘,被曹操剁了腦袋,還有一個許攸,仗著自己有些計謀,又因為是曹操的同鄉同學,大呼小叫的,還直呼其名,說出過去的一些醜事,曹操一再的忍讓,這傢伙不知收斂,被許褚給搞起了,曹操也有責任。
他還愛搞人家老婆,那次要不是強行要上張繡的嬸嬸,典韋也不會死,據說他還搶了曹丕和關二爺的馬子,不過這屬於個人作風問題,對前程大業不太影響。
劉備,書中給人的印象就是哭哭啼啼的一生,江山都是哭出來的。
但是能哭出一片江山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人家還是有些能耐的,不然在群雄四起的東漢末年能站穩腳跟,甚至能和曹魏東吳一決高下,此人絕不是吧表面的那麼簡單。
劉備個人能力並不突出,文比不過曹操,武比不過孫權,但人家也能屈膝求才,想盡一切辦法找人才來協助輔佐自己,如果不是結交關羽和張飛,他就是個賣蓆子的落魄漢,是張飛捐出的自己殷實的家業幫助他招兵買馬。
三顧茅廬拜請諸葛亮,可以說是諸葛亮給他點明了前進的方向,隆中對是劉備的一輩子藍圖,後來的內務治理更是離不開諸葛亮,軍事上諸葛亮也有幾把刷子,但他天生就不是打仗的料,他就是當內務總理的人,軍事上和法正龐統差的遠,書中把他神話了。
劉備最大的優點就是打不死的小強精神,屢戰屢敗,卻又屢敗屢戰,只要有一口氣還要強撐著打天下。
手下的人也都勇猛異常,五虎上將無人能敵,但都是擅長取人首級,在帶兵出策方面有些欠缺。
劉備也是有缺點的,最大的就是優柔寡斷,拖泥帶水,在荊州劉表彌留之際要托荊州給他,這是天大的好事,況且是人家送給他的,亂世有地盤才有話語權,劉表知道自己的兩個兒子根本受不住荊州。
可是劉備卻以君子不奪人所好為由推託了,這大好的荊州被曹操輕而易舉的拿下了,後來為了荊州劉備沒少付出代價,關羽就是為守荊州而死,如果當初劉備果斷接手了荊州,也不會辛辛苦苦的往四川發展。
劉備雖然也愛惜人才,但有點用人保守,馬超投奔了他,但地位遠遠不及關羽張飛,龐統來投,因為長得丑,他並不重要用,後來看清了龐統的才能,卻沒保護好,被人射死了。
劉備有點太過於重用諸葛亮了,似乎整個蜀國就是他一個人才,其實諸葛亮剛到蜀也在相當長一段時間沒有被重用,因為有法正。
劉備做事太過謹慎了,不會同時重用一個領域的人太多,武將一直都是關張為首,謀士先是簡雍,後來是法正,龐統,最後就是諸葛亮。
劉備做事還有點冒險,動不動就要打曹操,還有他對聯吳其實不是太贊成的,倒是在吳國騙了個小媳婦,拿了人家的荊州不還還強詞奪理,關羽掛了他就直接對吳開打,沒有作戰部署,七十萬人被一把火就解決了,和馬謖一樣不計後果。
孫權,這是個標準的富二代,一生下來就有一手好牌,孫堅孫策給他留下了太多好東西,擁有長江以南的大好河山,武將留下的有周瑜、程普、黃蓋、呂蒙、甘寧、周泰,謀士留下的有魯肅、張昭、諸葛瑾、顧雍、闞澤。
孫權也是個猛人,能夠在曹操面前指手畫腳,然後獨自駕船從容而去,老曹都誇他「生子當如孫仲謀」,碧眼紫髯的孫權年紀輕輕就接任東吳老大,並且能逐漸把大權收歸自己所有,能把那些輔佐大臣治的服服帖帖,也不是浪得虛名。
孫權並不是仗著自己是富二代就忘乎所以,人家兢兢業業的守住東吳領土,即可抗拒曹操,又能聯絡蜀國,最後還收回了失去的荊州,也算有作為。
孫權把權利看的很重,不會輕易放權,即便是周瑜魯肅這樣的前朝牛人,也得乖乖的聽他的話。
孫權相比之下就沒有太強的稱霸慾望,他的目的就是死守江南,保住祖宗留下的土地就阿彌陀佛了。
他手下主張外侵的都死的早,周瑜老早就提出要出兵北上,強奪四川,卻莫名其妙的就病死了,呂蒙出兵奪回了荊州,殺了關羽,回去不久也掛了,有人說是孫權弄死呂蒙的,因為他殺了關羽給東吳差點帶來滅頂之災,要是諸葛亮或者法正龐統其中有一人跟隨劉備伐吳,以孫權當時的實力,被滅是有很大可能的,雖然陸遜把劉備一把火燒回去了,但劉備不會就此罷休,除掉呂蒙就是孫權不想對外擴張的做法。
在整個三國中,東吳唯一也就是出兵攻打奪回荊州是主動對外戰爭,其他的都是為守護江南而戰,包括赤壁之戰也是曹操先動手的,而且還是要打東吳的。
所以孫權就是個守舊派,沒有創新思想的人,一統天下他做夢都沒想過。
以個人能力和集團實力,曹操派第一當之無愧,劉備次之,孫權沒有任何優勢。
但很多人寧可做雞頭不願做鳳尾,這也是關羽曾經有過的想法,回劉備身邊,自己還是二把手,而留在曹操那裡,五子良將沒他的份。
如果你野心大,想要快速揚名立萬,跟著曹操,假如想要名正言順的一步一步走向成功,就跟劉備吧,畢竟人家有個別人羨慕的頭銜「劉皇叔」,如果你只想安安穩穩的,又能坐到很高的位子,就去東吳,孫權不求天下,只要安穩,況且他手下都是些老態龍鐘的人,正缺少有能力的年輕人。
《三國演義》分回梗概,從高一用到高三
【「三國」簡介】1.「曹魏」: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在官渡打敗袁紹,統一北方。不久在赤壁大敗,形成鼎力之勢。曹丕在曹操死後逼漢獻帝禪位,建立魏國。曹丕、曹睿繼位,司馬懿逐漸得勢,並在高平陵政變中擊...
《三國演義》英雄圖譜,讓你一秒鐘讀懂三國!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曹操的一世梟雄,劉備的草莽崛起,諸葛的神機妙算,張飛的義薄雲天......三國是一部英雄之書,它的關鍵詞,是陰謀陽謀、爾虞我...
「原創」《三國演義》人物各代表什麼?
劉備——是一位封建時代理想的「明君」形象,是「三國」中蜀國之主。劉備早年就抱負不凡,有爭王圖霸的胸懷和膽略。他敬重義氣,與關羽、張飛患難與共,誓同生死。他禮賢下士,知人善任,特別是對諸葛亮表示...
孫權眼中,為什麼東吳和關羽只能活其一,而不能並存
公元220年,東吳呂蒙殺關羽,其後九年,孫權建立東吳稱帝,這是為何?想必很多人不曾發現其中隱藏的秘密。《三國演義》我們都看過,講實話,說真事,在當時魏、蜀、吳三個國家,以魏國的國力最為強大,吳國...
蜀漢風雲事件8——失荊州
荊州之重,在於它的地理位置、經濟、人口等多方面的優勢,那是三國必爭戰略要地,荊州對於蜀漢集團的重要性,那更不必說,有它才有隆中對,沒有,從此蜀漢無力回天。換而言之,荊州也像燙手的山芋,換誰,都不...
三國名將系列之「防守反擊之王」
三國東吳立國的過程中,起決定性作用的當屬「江東四英」:周瑜、魯肅、呂蒙、陸遜。決定三國最終格局的三場戰役中(官渡之戰、赤壁之戰、猇亭之戰),有兩場是他們其中的人幹的。「赤壁之戰」,周瑜自導自演,魯
蜀國發動襄樊戰役時,孫權為何不響應關羽北上攻合肥?
我們都知道,曹魏占據最為富庶的中原地區,國力、人口、資源遠超西蜀和東吳聯合起來的聯盟。川蜀和江東只有聯合起來對抗強者,才是生存之道。兩弱相互攻伐,曹魏只會更強,孫權是個聰明人,不會不明白這點。...
造成三國天下大亂,諸葛亮才是歷史的罪人
歷史上有的人被捧成神,完全來自小說作者的功勞,或許,他們也是反人類的罪人。諸葛亮就是其中一個,被擁劉反曹的吹成無所不能的救世主,為喪家之犬般的劉備續命,讓原本就天下大亂的東漢末年三國鼎立,可以說...
蜀漢與東吳撕破臉皮開戰,誰才是罪魁禍首?並非是孫權和呂蒙
熟悉歷史的朋友都知道,雖然三國中的曹魏名聲不太好,但其實力無疑是三國中最強的。因此,蜀漢和東吳只有互相聯合,才有和曹魏抗衡的機會。赤壁之戰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可是後來吳國與蜀國關係迅速惡化,那這...
三國中,這三人不早死,也就沒西晉啥事了
東漢末年,群雄格局,漢室衰微,最終天下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在那個時代,無數的能人志士,文人輩出,武將各領風騷,無論是蜀漢的劉備集團,還是孫權的東吳陣營,抑或是曹操的魏王集團,身邊都聚集了大批的...
呂蒙奪取荊州後,為什麼非要殺了關羽原因有三個……
呂蒙自小家裡貧困,十五六歲就跟著姐夫打仗,還說過這樣一句話:現在家裡很貧窮,我只有出去當兵,為國家建功立業,才有可能改變家裡這種貧苦的現狀。他非常拚命,也很勇猛,在戰場上奮勇殺敵,最後被孫策賞...
關羽大意失荊州:受傷的何止是蜀漢!
赤壁之戰後,荊州七個郡被劉備、曹操、孫權三家瓜分,劉備入蜀,留關羽鎮守占據的荊州五郡,其中南郡是劉備向東吳借的。劉備得到蜀川後,將長沙、桂陽兩郡還給了孫權。後來關羽出兵攻打曹操的襄樊地區,孫權派...
因為他蜀、吳兩國滅亡,張飛、關羽、黃忠等人更是因他而死!
小編今天要說的這個人就是三國時期東吳的「社稷之臣」,他跟隨孫權四十多年,掌管吳國軍政大權十餘年,一生出將入相的陸遜,他在吳國可以說位高權重受人敬仰,但是四川的蜀漢政權對他可謂恨之入骨了,因為劉...
劉備不顧諸葛亮和趙雲反對,舉兵伐吳的真正原因
一:時代背景建安二十四年冬天,一代名將關羽在荊州遭到曹仁和呂蒙大軍兩面夾擊,敗走麥城,兵敗殉國。次年,一代英雄曹操去世,其子曹丕逼迫漢獻帝「禪讓」稱魏文帝,封劉協為山陽公,改年號為黃初元年,正式...
這三個一流武將雖死了,但各留下一人,卻成三國舉足輕重的名人!
三國時代它是一個群星泛濫的年代,呂布、華雄、關羽、張飛和許諸、典韋,他們那個不是在戰場上威風稟稟,大殺四方。他們在這個時代真的是屬於上天的寵兒,個個的武力都有了發揮之地,而且,他們不管在死前還是...
桃園結義,關羽為什麼沒有當老大?結局讓人感嘆
《三國演義》里,說影響力最大的,關羽算其一!但很多人也感到很疑惑,俠肝義膽,武功蓋世,智慧過人的關羽,為什麼沒有當老大?是什麼讓人只能做臣子,無法成為君主?今天南哥帶大家一起解讀吧
必然的悲劇:為何說關羽失荊州不是他的錯
千百年來,在人們心中關羽一直是一個神武的形象。在蜀國,關羽是劉備的頭號大將,他是劉備的結義兄弟,更是對劉備忠心耿耿。劉備西取益州時命他駐守荊州,為時九年(建安十六年至二十四年),這是他一生中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