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國劉曄的一句話點出了劉備討伐東吳的根本原因!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文/省油的燈
說起三國時期的幾位國家君主,劉備總是迴避不了的一個人。
托《三國演義》的推廣和渲染,劉備仁德之君的形象,在很多人心中根深蒂固。
不過,要我來看,我最佩服劉備的不是他的演技而是他的隱忍。
從一個織席販履之輩,看群雄興起衰亡,最後終於熬出了頭,三分天下有其一,登基稱帝,稱雄一方。
可是,在劉備登基稱帝以後,他隱忍的品質就蕩然無存。
他在繼位之後沒多久就要興兵伐吳。
出兵的理由是為關羽報仇。
對於這個決定,蜀國當時的大臣很多人都進行了勸諫。
時任翊軍將軍的趙雲力勸劉備分清主次矛盾。
趙雲說:
國賊曹操,非孫權也。
若先滅魏,則權自服。
今操身雖斃,子丕篡盜,當因眾心,早圖關中,居河、渭上流以討凶逆,關東義士必裹糧策馬以迎王師。
不應置魏,先與吳戰。
兵勢一交,不得卒懈,非策之上也。
面對大臣們的勸諫,劉備都聽不進去。
朝中大臣秦宓陳述天時地利都不適合出戰,結果被劉備關進了監獄。
面對劉備的一意孤行,朝中大臣也是無可奈何,群臣之首的諸葛亮也選擇了沉默。
面對蜀國氣勢洶洶的攻勢,吳國這邊表現有些慌亂,當時奪取荊州時,想到了和蜀國關係會交惡,但是當時魏國太強,吳、蜀兩國都不可能單獨對抗,孫權沒有料到劉備會興兵來攻。
不過,後悔沒有用啊,趕緊派人多方聯繫,表示要和解。
此時的劉備,哪裡還有和解的心思,蜀國兵馬已經開始順江而下,進攻吳國了。
對於蜀國攻打吳國這件事,魏國的君臣也展開了討論。
當時魏國的大部分大臣都不認為劉備會真打東吳,理由是蜀國名將不多,關羽還戰死了,當此國內憂懼的時候,劉備不會輕舉妄動。
這時候侍中劉曄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蜀雖狹弱,而備之謀欲以威武自強,勢必用眾以示有餘。
且關羽與備,義為君臣,恩猶父子;羽死,不能為興軍報敵,於終始之分不足矣。
」
劉曄的話簡單來說,就是蜀國雖然最弱,但是需要靠彰顯武力,顯示強大,就是越窮越裝的意思。
後來的結果,大家也都知道了,陸遜火燒八百里連營,蜀國兵馬死傷無數,國家元氣受到了極大的損傷,以至於後來諸葛亮再三振作,蜀國也難以一挽頹勢。
【省油的燈】閒看風雲,扯淡人生
更多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帳號:省油的燈99
本文為作者原創,若要轉載請註明出處
曹丕不聽勸,錯失稱霸天下的機會
公元219年,孫權派軍隊奇襲荊州,最終占領這座城池,一代名將關羽被迫走麥城並被吳兵擒殺,吳、蜀兩國從此結下仇怨。公元220年,曹丕廢掉延續了四百年的大漢王朝最後一個皇帝漢獻帝 .隨後自稱皇帝。公...
曹丕、劉備相繼稱帝後,孫權為什麼向魏國俯首稱臣?
在三國時期,自赤壁之戰後,三足鼎立的形勢得到建立。對於曹操、劉備、孫權這三大諸侯,之間互相爭鬥了數十年,但是,活得最久的還是要數東吳的孫權。但是,在曹操去世後,尤其是在曹丕和劉備相繼登基稱帝後,...
劉備做了一個錯誤的決定,諸葛亮看透不說透,唯獨他敢出言相勸
三國時期三分天下的英雄里,剛開始的實力就要屬劉備的最弱小了,但是劉備卻憑藉自己的能力和謀略坐到了和孫權,曹操這樣的一代梟雄一樣的位置,成為稱霸一方的帝王。在劉備稱帝之後,本來形式一片大好,但是卻...
劉備失敗時,吳國為何沒有乘勝追擊,原來和這個人有關
今天,小編要給大家分享的是三國後期蜀國和吳國的一段歷史往事。三國後期,本是聯盟的吳國和蜀國因為一些事情鬧了矛盾,最終導致一場戰爭。當時,孫權為了加強兩國的關係,想讓自己的兒子娶關羽的女兒為妻。但...
足以改變三國歷史的謀士,卻發狂而亡!
東漢末年,中央朝廷日漸勢衰,地方勢力趁機做大割據一方,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各路軍閥。為了擴大自己的勢力,各軍閥之間經常相互火併,混戰不已。為了適應外界環境和滿足外界環境的需求,一時間英雄四起能人輩出...
關羽為何獨自北伐?他的北伐影響了三國的命運
三國鼎立,蜀國、吳國、魏國相安無事,恰在這個時候,關羽卻等不及了,執意北伐迎回漢帝。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關羽以一州之力就敢於北伐呢?按照正常的邏輯,要麼蜀國配合共同進發,要麼蜀國吳國商議後再北伐,...
三國時期外交需要說實話,他為諸葛亮排憂解難出使孫權
自從小編開始學習三國中後期的歷史以後,已經寫了東吳的王蕃,魏國的王凌,而蜀國方面,小編今天就來寫寫蜀國中期的著名將領鄧芝。鄧芝是名門之後,他曾經為諸葛亮排憂解難,出使東吳。當時劉禪剛剛登基,孫...
劉備興兵伐吳,為什麼曹魏不偷襲蜀漢?原因很簡單
前幾天發表的一篇文章被罵的狗血噴頭!那篇文章叫:若劉備統一天下,關羽張飛是封王還是殺掉?主要是我在裡面提出先滅東吳的看法,於是吐槽聲一片,比如:小編你懂個屁!腐儒紙上談兵!還談什麼先滅東吳。智障...
劉備伐吳的夷陵之戰,成全了諸葛亮與陸遜嗎?
三國大家都很熟悉吧,由於受到三國演義的影響,肯定很多人還是把蜀漢當成正統。最後看到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肯定都扼腕嘆息吧。那麼蜀漢為什麼不能統一呢?歸根到底是人才太少了,甚至有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
隆中對策,荊州必取,為何諸葛亮五次北伐均不出兵荊州
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提出隆中對策,跨荊,益兩州,修整兵馬,待天下有變,兩州同時出兵,大業可成。劉備如聞天籟之音,眼前迷霧散盡。在經歷赤壁之戰,益州之戰後,劉備初步實現了諸葛亮的隆中對策。
不惜與劉備意見向左,諸葛亮為何堅持先打曹魏,後伐東吳?
諸葛亮,是智慧、忠臣的代名詞,在東亞文化圈內人盡皆知。舌戰群儒、草船借箭等許多膾炙人口的歷史典故流傳至今。然而,縱然是智謀過人,諸葛亮六出祁山卻未建功勳,所以現在很多人都對其戰略方向產生了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