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伐吳如果取得勝利,關興會斬殺孫權為父親關羽報仇雪恨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說歷史的女人之三國系列第37期)
導讀:關羽之死,在三國歷史上,可以說意義十分重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點是關羽之死不僅僅是他本人的生命徹底結束。
第二點是他的死還是三國整個歷史的一個轉折點,這個轉折點有兩處變化,第一處變化就是從一開始就堅若磐石的吳蜀聯盟徹底瓦解,第二處變化是孫權和曹魏的結盟,對於實力本就最弱蜀漢來說,無異於雪上加霜。
第三點是關羽的死對於蜀國來說影響巨大,這裡面也分兩個方面,第一方面是關羽作為劉備的左膀右臂,他的死對於劉備來說是一個非常可怕的心理打擊,甚至是促成劉備伐吳的主要因素之一。
第二方面是關羽的死對於整個蜀國來說,是一種損失。
第四點是關羽之死徹底讓諸葛亮的「隆中對」化為泡影,因為諸葛亮在隆中對中說想等天下有變,然後兩路出兵中原,就能擊敗曹魏復興漢室,但是荊州丟失後,蜀漢就像斷了一條腿,獨腿走路,連走穩都困難,更別談什麼擊敗曹魏振興大漢了。
所以說,關羽之死,是諸葛亮「隆中對」夢想的終結者。
以上是關羽之死對蜀國的主要影響,接著我們看一下,蜀國對於東吳的影響。
東吳方面是殺害關羽的罪魁禍首,但是作為蜀國盟友的東吳為什麼要殺關羽?其中有兩點理由:第一點理由,孫權襲取荊州之後,俘虜關羽,那麼關羽作為一員傑出將帥,如果能為東吳所用,則是如虎添翼,如果不能為之所用,則是放虎歸山自設勁敵,當然關羽是不會投降孫權的,所以孫權只能殺了關羽。
因為在孫權看來,東吳方面襲取荊州之後,與蜀國難免一戰,那麼乾脆殺掉最有影響力的將帥以動搖、恐嚇其軍心。
第二點理由,既然關羽非殺不可,那麼何不好好利用關羽這顆人頭?於是,孫權殺了關羽後,直接把關羽的頭顱寄到了曹操那裡。
幾乎人人都知道孫權這手段,無非是藉機嫁禍,但是他知而為之,這就是城府和手段。
孫權這麼做的目的是什麼?其實主要是向曹操表忠,意思是斬殺敵將,要向曹操報告。
這麼做的原因是東吳和蜀漢撕破臉後,怕蜀漢來報復的時候,曹操也跟著在他後方出兵,所以東吳盡力放低姿態,以討好曹操,目的主要是集中力量防備蜀漢。
所以人們常說,三國最陰莫過孫權,事實也確實如此,此人以實用和利益為目的,非常善於及時調整自己的戰略合作對象,而且還每次都調整得非常成功,不但保住自身,還是獲利最大。
孫權為了自己的利益,在關羽敗退樊城時,不但襲取南郡等地,而且還在關羽撤退的路上,埋伏部隊,俘殺了關羽。
孫權如此作為的原因和根據,我們在上面全部分析了一遍,基本上也沒什麼問題。
關羽之死,只能成為孫權棋盤上的犧牲品。
但是不管對於孫權,還是蜀漢來說,關羽之死都不是結束,或者說關羽之死是三國一個重要階段的結束,但也是另一個重要歷史分水嶺的開始。
那麼這個新的分水嶺是什麼?
關羽之死醞釀了一個新的歷史分水嶺,即蜀漢復仇,也可以說是劉備南征、劉備伐吳。
劉備整備大軍,出兵東吳。
名義上打的旗號,仍然是為關羽復仇。
但是卻遭到了趙雲等人的勸諫,這實際上還說明了一個內幕,那就是劉備伐吳的真實目的絕對不單單是為關羽復仇,而這隻有作為傑出謀臣的諸葛亮明白,所以在正史中諸葛亮是表示沉默的。
但是諸葛亮不僅知道劉備伐吳的目的不是單純為關羽復仇,還知道劉備的目的是想藉機進行地盤擴張,但卻時機不對,難以成功。
不管怎樣,諸葛亮沒有勸諫,大概也知道勸諫沒有什麼作用。
但是從劉備這一方面來看,他此刻豪情萬丈,大概想趁著年老的時候再大幹一場,但是天意弄人,他的伐吳大戰不僅沒有取得成功,反而取得了令人恥辱的慘敗,劉備最終也因這口氣,加上疾病交加,最終去世。
其實在此,我們可以做一個假設,那就是孫權殺了關羽(實際上關羽、關平父子二人),而劉備伐吳的時候名義上也是為關羽報仇,伐吳的將領中也有關羽之子關興。
那麼如果劉備大軍沒有遇到陸遜這樣的傑出統帥,而是通過苦戰,吳軍節節敗退,而蜀軍最後取得了勝利,大軍一舉攻下建業。
於是,好戲開始上演了,且不說劉備如何做,且說關興——作為關羽的兒子、關平的弟弟,面對孫權這位殺了自己父兄的仇人,關興他會如何做呢?
在這裡,我們可以看一個例子,那就是關羽在樊城之戰中水淹七軍俘虜了于禁和龐德,但是龐德誓死不降,關羽無法招降,就殺了龐德。
但是龐德就像一個瘟神,殺一個就惹禍上身了。
在40年後,龐德之子龐會作為伐蜀大軍中的一員將領,在劉禪獻城投降之後,龐會帶兵找到關羽後人的家幹了一件事:關羽滿門被全部處死。
而龐會這樣做的理由是:為父龐德復仇。
在此且不論龐會此行為是對是錯,但是作為虎將之子的血性仍然是令人驚駭。
那麼關羽之子關興也不是草包,他當然也是血性漢子。
那麼在想到父親關羽被殘殺,而且身首異處,以及兄長關平之死,他該如何對待孫權?
大約會有兩種結果:其一是如同龐會之行為,關興殺掉孫權全家以為父兄報仇雪恨。
其二是為了控制東吳大局,從政治層面,劉備肯定不會同意殺掉孫權,所以關興只能把仇恨擁堵在心,但是劉備這樣做就會造到兩種結果,一是讓東吳人感激他的不殺之恩,二是讓荊州集團的人對劉備感到冷心,劉備一生樹立的「重情義」的外衣恐怕也得脫掉,當然劉備會從官爵方面給予關興以彌補,這大概是最終的結果。
不過各位認為伐吳勝利,關興能夠像龐會那樣為父報仇嗎?
劉備討伐孫權只是為了報仇嗎?
公元219年,蜀漢大將關羽率軍攻打樊城,此年10月孫權與曹操聯手一起合攻關羽。關羽在兩軍圍攻,以及上庸守將劉封不發兵救援情況下敗走麥城。關羽被吳將馬忠所擒,並被孫權所殺。次年一代英雄曹操病逝,其...
三國蜀國的戰鬥力第一!
好像大部分人都說蜀國是最差的,其實是最強大的!開始諸葛亮和關羽鎮荊州,龐統輔助劉備進攻,這都是按照隆中對的計劃而行,如果龐統不意外死,諸葛亮也不用入川,到劉備取得漢中,那就牛逼了,隆中對說的就能...
探討關羽的成神之路,三界伏魔大帝的由來!關羽!
如果說哪位三國人物最厲害,可能會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但是要說哪位三國人物在後世最受人尊敬,那一定非關羽莫屬。時至今日,對關公崇拜的不僅限於中國,甚至被華人帶到了全世界。歷史上的名將何止千萬,為什...
諸葛亮一生料事如神,卻犯下這一大失誤,直接埋葬了蜀國統一夢想
陳老師趣說三國第四十五講,獨家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中司馬遷記載道:「臣聞智者千慮,必有一失。」這麼一句話,大家都經常用在形容出師未捷身先死的諸葛亮身上,但是,客觀來說...
蜀國五虎上將中,誰的後裔最有出息?此二人可謂當仁不讓
陳老師趣說三國第二十四講,獨家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 在上一講趣說三國中,陳老師給大家介紹了曹操與袁紹的老上司何進的故事,何進這個人吧,這輩子就和宦官過不去,先是因為曹操的祖上是宦官而看不...
蜀漢與東吳反目的真相,關羽最終成了犧牲品
三國時期在華夏大地上發生了大大小小數不清的戰役,而這其中最有名也是影響力最深遠的就要數樊城之戰了,估計很多人都不了解這一戰役吧,就是此次戰役導致了三國鼎立的局面慢慢的走向了衰敗,是一個重要的轉折...
議論蜀漢不能統一天下的原因:失荊州和夷陵之戰
公元(211年),西川的益州牧劉璋擔心曹操攻打西川,便想借劉備的兵馬抵禦曹操。於是劉備讓諸葛亮和關羽、張飛、趙雲鎮守荊州。於是孔明總守荊州,關羽拒襄陽要路,當青泥隘口;張飛領四郡巡江,趙雲屯江...
三國之蜀漢興衰——成也此人敗也此人
蜀是三國里起家最晚、滅國最早的國家,但並不代表它是最弱的一個,全盛時期的蜀國實力超越孫吳,直追曹魏。那麼為何天平傾斜的如此之快呢?一切的開始只因一人————
他是蜀漢第一名將,巔峰時刻被偷襲而死,子孫後代慘遭滅門
一、關羽北伐219年,劉備終於在漢中戰勝曹操。趁著曹操全面撤離漢中,劉備自立為漢中王,大封麾下的文武百官,拜關羽為前將軍、壽亭侯。當時關羽遠在荊州,負責防禦曹操和孫權。為了響應劉備,前將軍關羽立...
被傳唱千年的諸葛亮《隆中對》,竟一開始就出現誤區
關羽敗亡多被認為間接導致了諸葛北伐失敗,但事實果真如此嗎?隆中戰略的缺陷一直伴隨著蜀漢,蜀漢建國過程由隆中戰略主導,但最終證明了它的不足,蜀漢北伐則是另一個版本的隆中戰略,只不過後人受三國演義的...
劉備東征之時,為何諸葛亮堅決不隨軍?而且不曾發一言以勸諫?
隆中對是諸葛亮定下來來,取荊益二州以圖天下,現在荊州丟了。難道他這個戰略制定人上去說。算了,荊州不要就不要了,給他們吧。劉備說行啊,你拿個辦法出來啊,下一步怎麼走。可諸葛亮有什麼辦法?他有辦法,...
三國歷史:誰的兒子最勇猛?虎父無犬子,這個人的兒子最厲害
在三國時代,群英輩出,數不清的猛將紛紛現世,眾多猛將中以呂布為最,其次還有蜀國的關張趙馬黃,魏國曹操的終極保鏢虎痴許褚和惡來典韋,吳國的一票老將和甘寧周泰。這些猛將每個人都有彪炳的功績,那麼他們...
關羽這輩子犯的三個錯誤,為何殺錯一人,放錯一人,得罪一人?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人的一生十分漫長,做過的事情無數,但是總有我們後悔的,是我們感到遺憾的。千百年來,沒有哪一個人可以不犯錯。有的錯事,我們還可以及時糾正過來,但是一些錯誤往往影響特別大,甚至影...
袁南生:魯肅比諸葛亮高明在哪裡?
[摘要]外交要服從和服務於國家利益;外交目標必須以國力為基礎,不能透支國力;該妥協時妥協是理性外交、成功外交的題中應有之義;對盟友不能一味遷就,該堅持的要堅持,該鬥爭的要鬥爭。外交要服從和服務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