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討伐孫權只是為了報仇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公元219年,蜀漢大將關羽率軍攻打樊城,此年10月孫權與曹操聯手一起合攻關羽。
關羽在兩軍圍攻,以及上庸守將劉封不發兵救援情況下敗走麥城。
關羽被吳將馬忠所擒,並被孫權所殺。
次年一代英雄曹操病逝,其子曹丕逼迫漢獻帝禪讓給自己。
公元221年,蜀漢傳言漢獻帝被曹丕所殺,劉備在諸葛亮、趙雲等大臣勸諫下稱帝改年號章武。
孫權雖未稱帝,但東漢政權已經結束,正式進入三國時代。
劉備稱帝同一年,劉備一直準備為自己的兄弟關羽報仇。
同年7月,劉備以為關羽報仇名義征討東吳。
此時卻又傳來張飛被部將所殺,手下兩名將領向東吳投降。
此時劉備越加憤怒,誓要發兵滅亡孫吳。
劉備即使在遭到以趙云為首朝中眾多大臣反對。
勸諫理由都清楚,蜀漢目前頭號敵人是篡奪大漢帝位的曹魏,不是孫權。
劉備依然出兵,並留下諸葛亮坐鎮益州。
那麼劉備征討關羽僅僅是為了手足之情嗎?還是說在面對關羽、張飛都因孫權而死喪失了理智。
我想並沒有,劉備一定有他的打算與思考。
此時三國形勢,魏國依然是最強的,東吳在占領荊州這塊寶地實力次之,蜀漢依然是最弱。
但此時曹操已經去世,曹丕雖然有能力但比起曹操遜色不少。
蜀漢要想短時間滅亡曹魏是根本不可能,但是曹魏剛立新君想威脅蜀漢也是不可能的,畢竟現在益州有諸葛亮坐鎮。
此時東吳呢,周瑜、魯肅、呂蒙都已相繼去世,劉備覺得憑藉他此時能力東吳還沒有能與他一戰的將領。
劉備以為關羽報仇為目的進攻東吳,同時也是希望收回失地荊州。
荊州的戰略地位在三國中是非常重要的。
諸葛亮在出山時就指出「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聯吳會,西通巴蜀。
此用武之國也!」是交通南北,橫貫東西的重要地區,誰占領了荊州,誰就占據了戰略主動權。
曹孫劉三家為此地爭破了頭,是形勢使然。
除此之外劉備攻打東吳與劉備性格有關,劉備最大的特點是「喜怒不形於色」,能忍常人不能忍。
以關羽刮骨療傷,依舊談笑風生的硬漢本色,尚且死心塌地地跟隨劉備,這個劉備的堅毅頑強,面對變故的不動聲色,非凡俗我輩所能理解。
他從二十來歲起兵打黃巾到四十好幾還寄居荊州劉表屋檐下,期間吃虧受氣何止百千,而不墜其青雲之志,實是人中英雄。
劉備決定伐吳時,已六十掛零,老英雄有時不我待的迫切感。
當年一起爭霸天下的人物,袁紹、孫堅、曹操、劉表都已作古。
像劉備這樣意志堅強的人物,肯定有隻爭朝夕的想法。
一旦下定決心要和孫權爭荊州,見真章,就義無反顧地往前走。
若是劉備伐吳真的成功,那麼劉備將統一中國南部。
蜀漢將於曹魏相拒於長江,那麼此時蜀漢統一天下希望必定大增。
無奈人算不如天算,陸遜夷陵一把大火燒得劉備全軍覆沒,可惜一代英雄最終病死白帝城。
戰亂三國,人太多傻傻分不清?讓這些圖來拯救你!
東漢末年,群雄割據,軍閥混戰。到了公元220年,曹操的兒子曹丕篡漢建立魏國。接著,劉備和孫權相繼稱帝,建立蜀國和東吳。自此,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面形成。三國相互攻伐,戰火紛飛,湧現出許多英雄豪...
揭秘:三國歷史上曹丕為啥要給孫權封王?
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曹操去世,他的兒子曹丕先是繼承了魏王,繼而讓漢獻帝禪位,正式結束了漢王朝。按理說,這天下都應該是他曹家的了,無論是蜀漢國的劉備還是東吳的孫權,都應該是成為了「亂臣賊...
三國時曹操死後,曹丕、劉備相繼稱帝,為什麼唯獨孫權等了8年後才稱帝?
東漢末年,曹操、劉備、孫權治理下的魏、蜀、吳三國鼎立,維持了十幾年時間。三國雖然已經是實際上的獨立王國,但是名義上還是漢王室統治下的諸侯而已,並沒有實現實際上的獨立和稱帝。到公元220年,曹操去...
諸葛亮英明一世,為何不能阻止關羽、劉備犯錯,還錯用馬謖?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最為著名的名士之一,後世關於他的傳說也頗豐,尤其是經過三國演義的進一步塑造,其智慧形象彪悍古今。近現代有很多好事學者從負面來研究諸葛亮,我認為是閒的蛋疼,只有宵小之輩才願意搞這些研究。
讀完這篇文章,讓你對三國帝王史了如指掌
東漢末年,硝煙四起,群雄爭霸,因此出現了一個特殊的時期——三國。三國,分為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眾人皆知的赤壁之戰後,孫劉聯盟打敗了曹操,從此奠定了三國鼎立的雛形。三國歷史是大家比較熟悉的,...
初談三國,簡述三國的經過、時間、疆域及對於關羽之死的分析!
初談三國 寫在前面: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首先聲明一點,歷史文章系列的題材均屬於參考文獻(《三國演義》、《三國志》等)後的原創,不代表任何學派、個...
三國英雄輩出,曹操劉備孫權諸葛亮關羽張飛誰不知道?
東漢末年,外戚專權,宦官秉政,政治腐敗,天災不斷。漢靈帝中平元年(184年),黃巾起義爆發,從此開始了近一百年的戰亂時代。 黃巾起義被鎮壓後,外戚、宦官在內鬥中失去權柄,永漢元年(189年),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