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學陣地上的不屈戰士陳壽,拼過司馬遷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在中國歷史上,一人著書,以實寫史,不屈不撓,終成大作,此人便是陳壽。
陳壽(233—297年),字承祚,巴西安漢(現在四川南充)人。
西晉史學家。
他小時候好學,師事同郡學者譙周,在蜀漢時曾任衛將軍主簿、東觀秘書郎、觀閣令史、散騎黃門侍郎等職。
當時,宦官黃皓專權,大臣都曲意附從。
陳壽因為不肯屈從黃皓,所以屢遭遣黜。
入晉以後,歷任著作郎、長平太守、治書待御史等職。
280年,晉滅東吳,結束了分裂局面。
陳壽當時四十八歲,開始撰寫《三國志》。
這是一部記載魏、蜀、吳三國鼎立時期的紀傳體國別史,記載了從魏文帝黃初元年(220年),到晉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六十年的歷史。
概括其人其書,使人感到有三點時人所不能及。
一、當代人稟書當代事,勇氣可嘉
陳壽是蜀臣歸晉,在他著筆《三國志》時,蜀國滅亡才十七年、吳國則剛剛滅亡,晉承魏亦不久。
縱觀《魏書》30卷、《蜀書》15卷、《吳書》20卷,通篇實話實說,這可真難為他了。
雖然名義上他尊魏為正統,實際上卻是以魏、蜀、吳三國各自成書,如實地記錄了三國鼎立的局勢,表明了它們各自為政,互不統屬,地位是相同的。
就記事的方法來說,《先主傳》和《吳主傳》,也都是年經事緯,與曹操的本紀完全相同,只是不稱紀而已。
他這樣處理,儘管附合當時實際情況,但要冒多大風險。
這一點與司馬遷公是何等相似!在他筆下,魏武帝、蜀先主、吳主是那樣的生龍活虎,長短善惡、功過是非如實寫出,為歷史留下了寶貴遺產。
他實事求是的記載了當時的歷史事件,為後人研究三國歷史奠定了資料基礎。
《三國志》與《史記》、《漢書》、《後漢書》一樣,屬私人修史。
他死後,尚書郎范頵上表說:「陳壽作《三國志》,辭多勸誡,朋乎得失,有益風化,雖文艷不若相如,而質直過之,願垂採錄。
」由此可見,《三國志》書成之後,就受到了當時人們的好評。
二、置個人利益與度外,只講事實,不計恩怨
大家知道,陳壽的父親曾為馬謖參軍,失街亭後,馬謖為諸葛亮關進監獄,不久病死。
陳壽的父親受到諸葛亮的髡刑,其父羞愧難言,抱恨眾生。
但陳壽在勘定《諸葛集》時,講諸葛亮「科教嚴明,賞罰必信,無惡不懲,無善不顯,至於吏不容奸,人懷自勵。
至今梁、益之民,雖《甘棠》之詠召公,鄭人之歌子產,無以過也」。
又在《亮傳》後評曰:「亮之為治也,開誠心,布公道,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
終於邦域之內,咸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
其頌孔明可謂獨見其大矣。
」 這並不是說陳壽與其父親沒有感情,據史書記載,陳壽的父親病故後,陳壽匆忙趕回家中,守孝三年。
而在其後來編撰而成的《三國志》中,對於因捲入失街亭一戰而受牽連的老父卻隻字未提,足見陳壽對待歷史的客觀公正的態度。
也因此,陳壽的父親在歷史上連名字都沒有留下。
後人常有提及,只能稱其為陳壽父。
三、希望祖國早日統一
在某種意義上講,合久必分「非陳壽之所願,」分久必合「乃陳壽之所想。
從《三國志》的行文中可以看出這一點。
他在對待曹操、司馬懿的態度上,用了許多溢美之辭,後人有不少疑問。
但透過現象細細分析,可以看出他對統一祖國的態度。
說句實話,很難說陳壽對誰有特殊感情,不過就事論事而已。
另外,還可以從他對老師譙周的態度上看出這一點。
是他在蜀國都城成都的太學學習時的老師譙周勸說後主劉禪降魏的。
譙周作為三國後期的重要人物,陳壽在他的《三國志》中專門為這位同鄉的老師寫了一篇傳記。
講到三國後期,魏國逐漸強大。
蜀、吳均無力與魏國抗衡。
魏國伐蜀時,兵至陰平。
危急關頭,譙周力勸後主劉禪降魏。
並打消劉禪顧慮,說如果降魏後魏國不封你為王,我願冒險去魏國說理,劉禪聽從了譙周的意見,投降魏國。
三國鼎立的格局被打破。
陳壽認為,「這樣又能夠保證後主劉禪不至於身敗名裂,另一方面又能使全蜀老百姓不至於生靈塗炭。
」
半山評曰:要了解《三國》史,還得讀《三國志》。
鴻泉半山此文就是在學習別人對《三國志》的評論中寫成的,不免有「學而習之」的味道。
談正史,三國第一冤案
看到這個題目,不知道大家會想到誰?反正小編絕對認為是魏延!要說魏延,就不得不說下劉備,為什麼小編不說諸葛亮而要說劉備呢?先看 《 三國志 ·蜀書·魏延傳》魏延字文長,義陽人也。以部曲隨先主入蜀,...
三國志真能代表正史?陳壽為啥專黑諸葛亮等?有內幕!不服來辯!
小編特別喜歡三國的歷史,經常把三國志、後漢書對比、當然也少不了看三國演義,還花重金買了古代漢語詞典。在發文中,一般都會指明三國演義還是三國志,或者後漢書之類的。生怕自己才疏學淺,耽誤看官的時間...
諸葛亮為什麼六出祁山,屢敗屢戰?
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六出祁山」,都無功而返。身為一代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不可能看不清天下局勢,三國鼎立,蜀漢最弱。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這究竟有著怎樣的原因使他多次以弱擊強,揮師北伐呢?
劉備臨終前勸諸葛亮不要重用此人,諸葛亮不聽,最終鑄成大錯
三國是個英雄輩出的時代,也被後人以小說、喜劇等形式代代傳頌,其中最被神話的人物就屬諸葛亮了。雖然諸葛亮被神話的近乎魔神一般神通廣大,但是對於三國時期的歷史有所了解的人都應該知道,諸葛亮其實沒那麼...
說說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是演義還是真的!
劉備一生親自訪求的有誰呢?——龐統是自己來的,開始還得不到重用;——法正是自己叛變過來的;——魏延是自己帶部屬投奔來的;——徐庶也是自己來的。為什麼單說諸葛亮一定是劉備求來的呢?
三國歷史和英雄人物都是後人胡編亂造的?真相令人震驚!
喜歡「三國」故事的朋友都知道《三國演義》,小說中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盪氣迴腸的經典故事早已深入人心,成為了中華文化的基本因子。但是,作為中國人,我們有義務知道:記載「三國」真實歷史的書籍其實是《...
有據可查:馬謖也許並不是被諸葛亮所殺
三國演義中,劉備死後能扛起蜀國大旗的非諸葛亮莫屬了,但是諸葛亮的數次北伐皆無功而返,最終命隕五丈原。要說幾次北伐中,最重要也是最接近成功的當屬第一次北伐。如果首次北伐讓趙雲或者魏延守住街亭,也許...
三國小人物:護國良將並不平庸的蜀漢將軍王平!
所謂亂世出英雄,三國是個英雄的時代,是個名將輩出的時代,東吳的四大都督:周瑜,魯肅,呂蒙,陸遜。曹操的五子良將:張遼,張頜,徐晃,樂進,于禁。劉備的五虎上將:關羽,張飛,趙雲,黃忠,馬超。這些都...
戴燕:《三國志》與陳壽的「舊君故國之思」
微信ID:sanlianshutong『生活需要讀書和新知』當陳壽後來身居洛陽,編寫三國史時面臨的一個難題,便是如何在魏、蜀、吳三國的歷史中,在故國與新朝之間,做出自己的評斷。對於一個史家來說,...
諸葛亮的一個有心之舉 讓寫《三國志》的陳壽差點兒氣哭
三國時,由於蜀漢未置史官,因而沒有留下任何官方的文書檔案。陳壽撰寫《三國志》時,對魏、吳的資料頗感順手,分別撰寫了30卷和20卷;對蜀,則因資料欠缺而只撰寫了15卷。簡潔的文字記載後來雖經裴松之...
歷史上蜀漢皇帝劉禪是真的扶不起的「阿斗」?
三國時蜀漢為何不置史官歷代研究三國歷史的學者中,向者不乏有「蜀漢不置史官」之說,論者蓋源於陳壽的《三國志.蜀後主評傳》中的一段評語:「…又國不置史,註記無官,是以行事多遺,災異靡書。諸葛亮雖達於...
《三國志》作者陳壽:藏在三國英雄背後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三國, 有人愛公瑾, 有人疼孔明,有人偏心伯約,偏偏很少有人關注《三國志》作者陳壽。而正是藏在三國英雄背後的陳壽,奉獻出了最立體的亂世人物群像。其實陳壽也有自己的愛恨和遺憾,他...
街亭失守,陳壽父親被刮「光頭」,寫《三國志》抹黑諸葛亮?
《三國志》是記載三國時期的斷代史,後世對其評價極高。這部書的作者陳壽在後世卻頗有爭議,認為很多書中很多內容有公報私仇之嫌。尤其是對蜀漢政權的記載不夠公允,特別是對諸葛亮一家的記錄,那麼陳壽和諸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