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據可查:馬謖也許並不是被諸葛亮所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演義中,劉備死後能扛起蜀國大旗的非諸葛亮莫屬了,但是諸葛亮的數次北伐皆無功而返,最終命隕五丈原。

要說幾次北伐中,最重要也是最接近成功的當屬第一次北伐。

如果首次北伐讓趙雲或者魏延守住街亭,也許會打下好的基礎,有可能攻下魏國,但是恰恰在這關鍵的時刻,諸葛亮錯用了馬謖,失守街亭,這樣一來不但第一次北伐宣告失敗,也讓魏國上下認清了蜀漢的北進意圖,而且看到了諸葛亮的厲害,所以更加注重魏蜀邊界的防禦,致使後面數次北伐都顯得困難重重。

為了以儆效尤、穩定軍心,諸葛亮不得不揮淚斬殺馬謖。

從戰略的重要性來說,馬謖也是必死無疑的。

這也才有了我們《三國演義》中揮淚斬馬謖的精彩橋段。

但是在歷史上,馬謖真的是被諸葛亮斬殺的嗎?通過閱讀《三國志》我們發現了不同的說法:

第一種說法:馬謖確實是被諸葛亮所殺。

在《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有這樣的記載:「亮拔西縣千餘家,還於漢中,戮謖以謝眾」。

失街亭之後,諸葛亮不得不把百姓遷往漢中,為了以謝眾怒,不得不斬殺馬謖。

第二種說法:馬謖死於牢中,並非諸葛亮所殺

《三國志·蜀書·馬良馬謖傳》的記載,「謖下獄物故,亮為之流涕」。

通過這裡的描述,我們可以看出,馬謖失街亭以後被抓入獄,結果不幸死在牢中,而且諸葛亮聽說以後大為悲痛。

第三種說法:馬謖失街亭以後選擇了逃亡

這種說法記錄在《三國志·蜀書·向朗傳》中,原文是這樣說的「謖逃亡,朗知情不舉,亮恨之,免官還成都」。

這句話很好理解:馬謖失街亭之後逃跑了,為此還牽連了知情不報的向朗被免官。

但是馬謖逃往了哪裡歷史沒有記載,之後也在沒有出現對於馬謖的記載。

在民間也傳誦著一種說法:馬謖逃跑之後過起了隱居的生活,在諸葛亮死後,馬謖改名寧隨,逃了回來,在姜維軍中重新為蜀漢效力,此種說法也印證了馬謖逃亡的說法,但是真實性有待考量。

我們分析歷史大多參考諸如《三國志》一類的正史材料,但是針對馬謖是否被諸葛亮斬殺,就連正史也記錄了三種不同的觀點。

至此,馬謖之死只能算作一個迷,但是紙上君更希望馬謖化作了寧隨,繼續履行著自己未完成的職責,畢竟失街亭造就了太多的遺憾,馬謖遺憾被殺、諸葛亮北伐失敗、蜀國統一大業就此告終。

如果歷史能給馬謖一次重新選擇的機會,我相信他會做出不一樣的抉擇。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疑案:街亭斬馬謖,馬謖竟未死

(190年-228年),字幼常,襄陽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侍中馬良之弟,三國時期蜀漢官員、將領。初以荊州從事身份跟隨劉備入蜀,歷任綿竹縣令、成都縣令、越嶲太守。蜀漢丞相諸葛亮任用他為參軍。馬謖...

「揮淚斬馬謖」?別鬧,那都是假的

「揮淚斬馬謖」是《三國演義》中非常有名的情節,講述的是諸葛亮因馬謖失街亭將其處死,之後又為其痛哭流涕的故事。那麼,歷史上的馬謖真的是被處死的嗎?小說家羅貫中在編纂故事的過程中到底進行了多少「演義」呢?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是真的嗎?馬謖的三種結局

馬謖這個人,諸葛亮很看重,任命其為參軍,經常同馬謖一起談論軍國大事。史書上記載:「每引見談論,自晝達夜」。但是劉備不看好馬謖,臨終前曾囑咐諸葛亮:「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看來,劉備的看人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