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再神話諸葛亮,最早提出三分天下的人並不是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歷史的星空中,諸葛亮的如一顆閃亮的明星,呼風喚雨、撒豆成兵、能掐會算。

在《三國演義》這部小說里,諸葛亮的形象用「半人半妖」來形容一點也不誇張。


諸葛亮

從小就學馬克思哲學的我們都知道,歷史是客觀的,唯物的。

一個人的歷史形象並不等於藝術形象。

空城計「不戰而屈人之兵」只是為了塑造諸葛亮的藝術形象,其實空城計的發明者非是曹操。

當年曹操西征張秀時因為兵少將寡,不得已打開所有軍營的門,用疑兵之計嚇退了張繡大軍。

所以諸葛亮的空城計等於是侵權了。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諸葛亮事業的起點就是赫赫有名的《隆中對》,隆中一對,諸葛亮為劉備分析了三分天下的大勢,分析的雖然頭頭是道,但是據正史記載,三分天下最早是魯肅對孫權提出來的。

請看《三國志.吳書.魯肅傳》中的資料。

魯肅

權即見肅,與語甚悅之。

眾賓罷退,肅亦辭出,乃獨引肅還,合榻對飲。

因密議曰:「今漢室傾危,四方雲擾,孤承父兄餘業,思有桓文之功。

君既惠顧,何以佐之?」肅對曰:「昔高帝區區欲尊事義帝而不獲者,以項羽為害也。

今之曹操,猶昔項羽,將軍何由得為桓文乎?肅竊料之,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卒除。

為將軍計,惟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

規模如此,亦自無嫌。

何者?北方誠多務也。

因其多務,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此高帝之業也。

」權曰:「今盡力-方,冀以輔漢耳,此言非所及也。

」張昭非肅謙下不足,頗訾毀之,雲肅年少粗疏,未可用。

極不以介意,益貴重之,賜肅母衣服幃帳,居處雜物,富擬其舊。

劉表死,肅進說曰:「夫荊楚與國鄰接,水流順北,外帶江漢,內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萬里,士民殷富,若據而有之,此帝王之資也。

今表新亡,二子素不輯睦,軍中諸將,各有彼此。

加劉備天下梟雄,與操有隙,寄寓於表,表惡其能而不能用也。

若備與彼協心,上下齊同,則宜撫安,與結盟好:如有離違,宜別圖之,以濟大事。

肅請得奉命吊表二子,並慰勞其軍中用事者,及說備使撫表眾,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備必喜而從命。

如其克諧,天下可定也。

今不速往,恐為操所先。

」權即遣肅行。

隆中對

因此,三分天下最早的提出者是魯肅。

有兩種猜測,第一種,諸葛亮確實自己悟出了《隆中對》中這一套理論;第二種,諸葛亮與魯肅私交甚好,諸葛亮可能從魯肅那裡搞來這一套理論作為自己加入劉備隊伍的面試作品。

歷史不能完全還原,只能無限接近,在歷史上諸葛亮確有其人,但他是人不是神。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分天下其實並不是諸葛亮第一個提出來的

《三國演義》寫道: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對」。他分析形勢時說到:現在曹操已經戰勝袁紹,擁有百萬大軍,而他又挾天子以令諸侯,這時候已經不能輕易和他爭勝負了。孫權占據江東,已經三代。...

閒扯三國(33):三分論斷

閒扯三國(33):三分論斷「未出茅廬已知天下三分」,這是人們對諸葛亮「隆中對」的褒揚。「隆中對」的核心論斷就是天下三分的大勢。我們再看一遍諸葛亮的「隆中對」: 「自董卓已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

只知隆中對,不識榻上策

隆中對選自《三國志》作者陳壽西晉史學家,中國東漢末年,劉備三顧茅廬拜訪諸葛亮時的談話內容(促成三國鼎立的戰略決策)。公元207年冬至208年春,當時駐軍新野的劉備在徐庶建議下,三次到隆中拜訪諸...

榻上策VS隆中對

首先是《隆中對》的內容: 亮答曰:「自董卓已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曹操比於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

《隆中對》竟然是魯肅先提出來的

提起《隆中對》,喜歡三國的人都能非常的熟悉,《三國演義》的大熱也讓更多的普通老百姓知曉諸葛亮的《隆中對》,《三國演示》中對於《隆中對》的描寫尤其精彩,鋪墊是劉備三顧茅廬,這個過程描寫的活靈活現,...

被三國演義歪曲的魯肅,實際上厲害在哪裡?

魯肅,字子敬,是繼周瑜之後東吳的第二任大都督,著名軍事家外交家和政治家。按吳書記載,魯肅體貌魁奇,又有「壯節」「奇計」,甚至還能擊劍騎射,講武習兵(怎麼有點像徐庶吶)。可謂文武全才。魯肅生而失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