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對》竟然是魯肅先提出來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提起《隆中對》,喜歡三國的人都能非常的熟悉,《三國演義》的大熱也讓更多的普通老百姓知曉諸葛亮的《隆中對》,《三國演示》中對於《隆中對》的描寫尤其精彩,鋪墊是劉備三顧茅廬,這個過程描寫的活靈活現,然後是最後見到諸葛亮,諸葛亮《隆中對》達到高潮。
從此劉備就走出了低谷,在諸葛亮的輔佐下開始一步一部走向人生的輝煌,最終成為三國鼎立中的蜀國。
隆中對
由於這段描寫的實在是精彩,所以大家對於隆中對都非常的熟悉,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最早提出《隆中對》的並不是諸葛亮,早在公元200年,在東吳,魯肅跟孫權就有了東吳版的隆中對叫《榻上策》,我們來一起看看史書中對於《榻上策》的記載:
權即見肅,與語甚悅之。
眾賓罷退,肅亦辭出,乃獨引肅還,合榻對飲。
因密議曰:「今漢室傾危,四方雲擾,孤承父兄餘業,思有桓文之功。
君既惠顧,何以佐之?」肅對曰:「昔高帝(指劉邦)區區欲尊事義帝而不獲者,以項羽為害也。
今之曹操,猶昔之項羽,將軍何由得為桓文乎?肅竊料之,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卒除。
為將軍計,唯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此高帝之業也。
」權曰:「今盡力—方,冀以輔漢耳,此言非所及也。
」張昭非肅謙下不足,頗訾毀之,雲肅年少粗疏,未可用。
權不以介意,益貴重之,賜肅母衣服幃帳,居處雜物,富擬其舊。
劉表死,肅進說曰:「夫荊楚與國鄰接,水流順北,外帶江漢,內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萬里,士民殷富,若據而有之,此帝王之資也。
今表新亡,二子素不輯睦,軍中諸將,各有彼此。
加劉備天下梟雄,與操有隙,寄寓於表,表惡其能而不能用也。
若備與彼協心,上下齊同,則宜撫安,與結盟好:如有離違,宜別圖之,以濟大事。
肅請得奉命吊表二子,並慰勞其軍中用事者,及說備使撫表眾,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備必喜而從命。
如其克諧,天下可定也。
今不速往,恐為操所先。
」權即遣肅行。
(《三國志·魯肅傳》)
榻上策
從上面我們可以看出,魯肅的《榻上策》與諸葛亮的《隆中對》不謀而合,都是聯合對抗北方的曹操,《隆中對》是聯合東吳對抗曹操,而《榻上策》是如果劉備與劉表齊心合力則聯合劉備對抗曹操,如果不同心,可以進攻統一南方而北拒曹操。
可見諸葛亮和魯肅的想法是一致的。
而且策略也是相同。
因此《榻上策》是比《隆中對》更早的《隆中對》。
可能有人提出發對意見,說最早的應該是公元192年曹操版,其實小編也有所了解,我們也同樣拉出來看看。
曹操版:初平二年(公元192)
(毛)玠語太祖曰:「今天下分崩,國主遷移,生民廢業,饑饉流亡,公家無經歲之儲,百姓無安固之志,難以持久。
今袁紹、劉表,雖士民眾強,皆無經遠之慮,未有樹基建本者也。
夫兵義者勝,守位以財,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畜軍資,如此則霸王之業可成也。
」(《三國志·毛玠傳》)
袁紹版:興平二年(公元195)
沮授說紹云:「將軍累葉輔弼,世濟忠義。
今朝廷播越,宗廟毀壞,觀諸州郡外托義兵,內圖相滅,未有存主恤民者。
且今州城粗定,宜迎大駕,安宮鄴都,挾天子而令諸侯,蓄士馬以討不庭,誰能御之!」(《三國志·袁紹傳》裴注引《獻帝傳》)
不僅有曹操版的,還有袁紹版的。
但是從小編的角度來看,這兩個版本都不能算是對策,
1.對策,簡稱對,是下屬對上級、臣對君所提出的有關時政、策略等問題的回答,類似考試中的問答題。
有問才有答,有諮詢的主體才有對。
凡是不針對諮詢而主動地提出建議或上書言事,便不叫對,而叫議、奏、疏、表等等。
2.《隆中對》所回答的是策略問題,是未來發展的根本大計。
3.《隆中對》包括分析形勢、估計實力、提出任務、規劃策略、瞻望未來等五部分內容,其中核心問題是規劃發展策略。
4.事後應該大體上付諸實施,對發展過程有指導作用。
如果是馬耳東風,說完拉倒,就沒有什麼實際意義了。
從上面的標準來看其實毛玠還有沮授的建議都是奏,也就是建議,並不是對策,因為袁紹和曹操都沒有,而是毛玠和沮授的建議,並且從 策來講,毛玠和沮授的建議更像一種政策,而不是策略,策略是未來發展的根本大計。
因此,小編認為曹操版和袁紹版都不能算作真正意義上的對策,只能算作建議,而魯肅的《榻上策》更加符合以上的標註,而且思想跟諸葛亮不謀而合,因此最早提出《隆中對》的是魯肅,而非諸葛亮。
本文為歷史百家爭鳴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歷史百家爭鳴,歡迎關注歷史百家爭鳴微信公眾號:ihxory
三分鐘了解赤壁之戰前的三國:周瑜不死,諸葛亮能實現三分天下嗎
文 | 江隱龍章武二年(公元222年),劉備在夷陵之敗後退守魚復,將魚復改為永安。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在劉備死後為防孫吳西進,在永安布「八陣圖」以禦敵,並成功籍此困住了陸遜。這一段見於第八十...
文書三國|隆中對:諸葛亮之謀弱於魯肅,三分天下靠周瑜早死
文 | 江隱龍章武二年(公元222年),劉備在夷陵之敗後退守魚復,將魚復改為永安。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在劉備死後為防孫吳西進,在永安布「八陣圖」以禦敵,並成功籍此困住了陸遜。這一段見於第八十...
三分天下其實並不是諸葛亮第一個提出來的
《三國演義》寫道: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對」。他分析形勢時說到:現在曹操已經戰勝袁紹,擁有百萬大軍,而他又挾天子以令諸侯,這時候已經不能輕易和他爭勝負了。孫權占據江東,已經三代。...
魯肅「吳中對」的評價為什麼比不上諸葛亮的「隆中對」?
眾所周知,在劉備三顧茅廬之時,諸葛亮為劉備做了一整套頗有遠見的戰略規劃,預言了後來的天下三分,成為整個劉備集團的戰略總方針,史稱「隆中對」。但鮮為人知的是,在諸葛亮提出「隆中對」的幾年前,魯肅曾...
三國亂世,曹孫劉袁各版《隆中對》大對決!(完整版)
《隆中對》並不神奇,她其實就是一個宏偉的戰略規劃。凡做大事,就必須有戰略規劃,對個人是如此,對國家更是如此,對中國如此,對美國也同樣如此,所以,各國都有智囊團。三國亂世,曹孫劉袁都有戰略規劃,並...
不要再神話諸葛亮,最早提出三分天下的人並不是他!
在歷史的星空中,諸葛亮的如一顆閃亮的明星,呼風喚雨、撒豆成兵、能掐會算。在《三國演義》這部小說里,諸葛亮的形象用「半人半妖」來形容一點也不誇張。
只知隆中對,不識榻上策
隆中對選自《三國志》作者陳壽西晉史學家,中國東漢末年,劉備三顧茅廬拜訪諸葛亮時的談話內容(促成三國鼎立的戰略決策)。公元207年冬至208年春,當時駐軍新野的劉備在徐庶建議下,三次到隆中拜訪諸...
隆中紙上謀天下,你知道三國有幾個「隆中對」?
清人陳澹然在《寤言二遷都建藩議》中曾提出,「自古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對於一個小人物而言,或許沒有多大的意義;但對於一個團體而言,它的意義甚是深遠。三國是後世人們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