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和司馬懿到底誰強?這兩件事可以看出,沒有冤枉臥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近乎一個神話的存在,他的舌戰群儒說將東吳各大臣說的無還口之力,他的草船借箭在一天之間,不費吹灰之力將10萬之箭收入囊中,他七擒孟獲,最終使孟獲心悅誠服,歸順蜀漢,甚至在死後,還留下一計,叫做死諸葛嚇走活仲達,人死了還讓司馬懿吃了一個大虧。

看來諸葛亮確實名不虛傳,自比管仲樂毅的確沒有吹水,是有幾把刷子,但是如此聰明的諸葛亮,為何屢次敗在司馬懿手上呢?

這要我來說,諸葛亮他最擅長的是治國能力,而在打戰方面,相對來說就要打折扣了。

就如在劉備死後,蜀國並沒有受到多大的衝擊,諸葛亮依舊是從容不迫的指定了一系列治國策略。

在經濟方面更是每年逐步增長,要不然後面諸葛亮哪敢不斷的出兵北伐曹操。

但是正如我所說那樣,這都是屬於治國,並非軍事。

我為什麼說諸葛亮的軍事戰略會打折?


這第一在隆中對我們可以看出,諸葛亮提出是先拿下荊州和益州,然後發兵合擊曹操大軍。

這從後面關羽身死就能看出,諸葛亮提出的這條戰略明顯就是有欠考慮的。

想想看荊州和益州相隔這麼遠,兩州發兵又不能相互呼應,加上劉備的兵力本就不雄厚,你怎麼能在將兵馬分離呢!果然在後面孫權和曹操聯合攻打荊州時,劉備一開始一點消息都沒有,為什麼?太遠了來不及唄,最終關羽大敗而死,荊州也丟了。


第二點就是諸葛亮的用人識人能力不如劉備,不能做到知人善任,這個在諸葛亮一出邙山可以看出。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可以說是做足了準備,他本人對這一次出兵是有足夠的信心的。

所以在諸葛亮迅速出兵攻打曹操時,勢如破竹,曹軍根本就沒有反應過來,損失慘重。


可就在這關鍵的時候,諸葛亮做了一個錯誤的決定,派了一個不懂軍事,只會紙上談兵的馬謖前去鎮守街亭。

街亭的位置是相當重要的,它直接左右這整個戰場的格局,馬謖能不能守住街亭,是諸葛亮此次北伐能否成功的關鍵。

你說一個如此重要軍事要地,他卻派馬謖這樣的人去,不失敗才怪。


我們再來看看司馬懿,他將五子良將之一的張郃帶著他的副將,從街亭前去支援。

他們之間實力相差不是一般的大,結果是馬謖十幾萬大軍差點全軍覆沒,之前占領的城池也被曹操很奪了回去。

很多人認為這一場戰役的失敗是馬謖沒有將街亭守住,但我認為根本原因還是因為諸葛亮用人失誤,馬謖本是謀臣,並非武將,他的軍事能力本就一般,你讓他去守街亭這樣的要地,本就是一個錯誤。


最後我要澄清一點的是,諸葛亮是厲害,但這並不能說司馬懿就不如諸葛亮。

相反,我倒是認為司馬懿在一定的程度上是要強過諸葛亮的。

比方說司馬懿更懂得韜光養晦,在明知道力量不如對方時,堅決不與對方強烈碰撞。

其實在諸葛亮前期北伐的時候,司馬懿就已經做好了打持久戰的準備,因為對於這場戰役的結局,司馬懿已經知道自己會贏,自己只要持久的與對方對峙下去,蜀漢的大軍肯定會在消耗中退兵,自己肯定可以坐享其成。

你看諸葛亮連用女人衣服這樣的手段都用上了,這就足以證明司馬懿猜測是正確的,這就更加堅定了司馬懿的決心。


我們需要承認整場戰役最後的贏家是司馬懿,他的眼光在當時來講,應該是最厲害的,別人看後5年,他可能看10年、15年。

還有他能忍,他忍了整整曹家3代人,最終忍來了一個天下。

但是對於諸葛亮這種堅持,這種鞠躬精粹,死而後已的精神,我還是無比的敬佩,這也許就是在後人不喜歡司馬懿,而喜歡諸葛亮的原因所在。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司馬懿諸葛亮功績,聲譽之比較

司馬懿(179年一251年)曹魏的政治家,戰略家,軍事家。諸葛亮(181年一234年)蜀漢政治家,戰略家,也是一個發明家。他們是同一時期的兩個集團的得力重臣,曹丕即帝位後,曾對司馬懿說:我身上...

劉備得鳳雛臥龍還失敗,因為關羽丟了荊州

按演義來講,龐統死於意外,短暫得到了又失去了,就好比劉備巔峰能湊齊七十萬大軍,有關羽威震華夏,有一統的希望,結果關羽敗了不及反應,自個也敗光了七十萬大軍,全靠剩下的臥龍給撐著。龐統不死,關羽不亡...

真實的諸葛亮究竟有多厲害?

諸葛亮,三國演義里,神一樣的存在,他舌戰群儒碾壓東吳文臣、草船借箭借東風呼風喚雨、借關羽之手在華容道捉放曹操、三氣周瑜把周瑜擠兌得一命嗚呼、空城計震退司馬懿,火燒上方谷惜敗於天,那麼真實的諸葛亮...

關張馬三人,誰把蜀國坑的最狠?

劉備建立蜀漢可謂是嘔心瀝血,在這一條路上,磕磕絆絆,直到遇到孔明,算是有所轉機,而在歷史上,劉備也被身邊的人坑過,而且次數還不少,從張飛丟徐州,致使徐州丟失,關羽失江陵,致使荊州無存,馬謖丟街亭...

諸葛亮為什麼非要殺馬謖?真相從不簡單

有些事不是你不想做就可以不做的,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每一個活著的人都有別人不知道的苦楚。孔明揮淚斬馬謖,這一段故事經常會被後人所提及。馬謖,也成了一個只會紙上談兵,誇誇其談的代表人物,《三國演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