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湮沒的聖賢王陽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自古讀書人,能做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者,扳著指頭也能數過來,王陽明是一個。
中國歷史中第一個真正意義上思想啟蒙學派---泰州學派創始人王艮,王陽明嫡傳弟子;明代內閣重臣:徐階、張局正,徐階有個很牛的老師叫聶豹,聶豹有個很牛的老師叫王陽明;張居正,拋開兩人的瑣事不談,他是徐階的學生;近代,:曾國藩,林則徐,梁啓超,宋教仁,蔣中正,還有毛老先生,毛啟蒙老師楊昌濟都是王老先生的粉絲。
陽明心學傳到海外,尤以日朝為甚。
曾國藩的湘軍練法大多出自王陽明當日破賊練兵之法;梁啓超更是驚呼:「陽明先生,百世之師」。
毛青年時在湖南一師時曾寫下:陽明格物,思筍生之理。
蔣敗退台灣後,將許多校名、地名、路名改為「陽明」二字,以示紀念,並多次督促蔣經國苦學陽明心學。
其他日本、棒子的貓啊狗啊的影響也不在少數,比如日俄海戰中,日海軍司令東鄉什麼郎的就把一塊「一生只拜王陽明」的牌子掛在腰間,為什麼掛,那是因為日明治維新時將王心學作為啟蒙思想的緣故。
可以從以下兩人話中考證:章太炎:「日本維新,亦由王學為其先導。
」梁啓超:「日本維新之治,心學之為用也。
」(這塊可以參考世界近現代史以歐洲文藝復興思想啟蒙那般的影響)
明正德年間,「八虎」禍亂朝綱,劉瑾逐劉健、謝遷出內閣,才子李夢陽上書,一石掀起千層浪。
滿朝儘是彈劾太監劉瑾的奏書,南京戶科主事戴銑上書為劉、謝鳴不平被捕入獄。
王守仁上書請求釋放戴銑,惹怒劉瑾,廷杖四十,發配貴州龍場。
「萬山叢薄,苗、僚雜居」,龍場在當時還是未開化的地區。
王守仁沒有氣餒,根據風俗開化教導當地人,受到民眾擁戴。
最重要的是,在這王守仁同志經歷磨難後(被劉瑾派人追殺了一路,跑到福建輾轉多次才到貴州),終於找到了他想要的東西。
八虎之亂過後,刑部尚書王瓊推薦王守仁監督御史,巡撫南,贛。
當時的江西湖南、兩廣一帶,盜賊猖獗,王守仁到任,不到兩年,王守仁率領書生和偏裨,蕩平為患數十年的盜賊。
正德十四年(1519年),寧王朱宸濠發動叛亂,這位仁兄策劃十幾年的謀反大計(唐伯虎一度是寧王的幕僚)被王守仁不廢朝廷一兵一卒,依靠書生和偏裨歷時33天成功平叛。
後王守仁辭官回家講學,影響明中後期的最偉大的思想---心學開始登上歷史舞台。
他意識到「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於事物者誤也」,萬事皆出於自心。
後來他概括為心學四句真言: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
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四句真言和致良知、知行合一是王陽明心學的精髓,也是留給世人的饋贈,更是幾千年來中華文明的結晶。
嘉慶六年,兩廣再現匪患,56歲的王陽明再度出山平亂,平亂後,歸途中病逝,享年57歲。
臨終遺言:我心光明,亦復何言!
《明史》載日:喪過江西,軍民無不縞素哭送者。
古人總體評價:真三不朽的人物,自古立德、立言、立功的人不多。
孫中山先生說:「日本的舊文明皆由中國傳入,五十年前維新諸豪傑,沉醉於中國哲學大家王陽明的『知行合一』說」。
總結一下上面中山先生說,堂堂中華文明,被蠻夷之邦利用,成為他國強國立足之本,我之中華千年文明凈受其辱,為何向他國謀發展之道?
王陽明被貶貴州住山洞,龍場悟道終大徹大悟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漢族,幼名雲,字伯安,別號陽明。浙江紹興府餘姚縣(今屬寧波餘姚)人,因曾築室於會稽山陽明洞,自號陽明子,學者稱之為陽明先生,亦稱王陽明。
一生俯首拜陽明---心學大師王守仁概述
人世的哲理長久地隱藏在玄冥之中,宇宙不知疲倦地演繹著爆炸,膨脹的輪迴,直到上天也厭倦了這周而復始的一幕,打了哈欠,眨了眨眼睛說:「讓王陽明去吧!」於是一道天光劃亮了沉寂幽遠的萬古長夜,墜入神洲大...
明朝立德立功立言第一人,若無他,明朝恐上演又一次靖難之役
王守仁,別號陽明,世稱陽明先生,是明朝中葉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心學開創者。 王守仁出身官宦家庭,父親王華是狀元,母親早逝,少時的王守仁就與常人或一般讀書人不一樣,十幾歲時曾策馬出關考察...
他是歷史上排名第二的聖人,和孔子齊名,乾隆御賜「名世真才」
他是被稱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聖人他是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軍事家、政治家,精通「儒家、道家、佛家」三家他曾官至兩廣總督,死後封候,卻被世人所遺忘的文武雙全的曠世奇才他就是,孔孟朱王「儒...
王陽明的心學沒有改變中國,卻改變了日本
王陽明是陸王心學的集大成者(陸王是指南宋陸九淵和明代王陽明),精通儒家、道家和佛家。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軍事家、文學家和哲學家。浙江紹興府餘姚縣(今屬寧波餘姚)人。
王陽明系列—生平思想概要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幼名雲,字伯安,別號陽明。浙江紹興府餘姚縣(今寧波餘姚)人,因曾築室於會稽山陽明洞,自號陽明子,學者稱之為陽明先生,亦稱王陽明。封爵至新建...
日本明治維新後的強大 居然是拜這個中國人所賜
日本是從何時崛起?答案是明治維新。是什麼文化力量引導了明治維新的思潮?日本人為何習慣打坐和跪坐,這種習慣來自哪裡?這其實就是王學裡面的靜坐、慎獨的步驟。下面就為您講述心學對日本的影響。明代大師王...
從廷杖之辱到龍場悟道
從廷杖之辱到龍場悟道史飛翔 王陽明,原名王守仁,因晚年居陽明洞,世稱陽明先生。王陽明是有明一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明史《王守仁傳》這樣記載王陽明:守仁天姿異敏。年十七謁上饒婁諒,與論朱子格物大指。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