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透《傳習錄》,天下無書可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心學探索

很多朋友在問:陽明心學到底是什麼學問?個人認為:是一門內聖外王之聖學,是一門超越物質成功的超級成功學。

進500年的歷史,但凡在陽明心學學習上下過功夫,學有所成者無不改變時代、國家命運,小成者亦成為風雲人物載入史冊。

看看歷史上那些人物受到陽明心學的影響,從而開啟了內心通向宇宙的無限能量通道。

孫中山為探索救國之路曾潛心研究王陽明的心學!

一個讓蔣介石最崇拜的人:心學大家王陽明,蔣曾三到陽明洞參悟!

少年毛澤東曾服膺王陽明,對《王陽明全集》、《傳習錄》逐句逐字做批註!

心學是日本明治維新的思想大旗,現在日本的儒學就是陽明心學!

心學在日本的影響力,就像尼采的超人哲學之於德意志!

「心 學」是明代王陽明繼陸九淵創立興起的一種哲學思想,陸啟蒙發端,王發揚光大,合稱陸王心學,但是現代人知道或了解的人卻太少,心學的思想和智慧,對中國的潛在影響之巨大更是很多人所不知。

王陽明更多的吸取了佛教的「心外無佛,即心是佛」的思想,宣揚「心外無物」「心外無理」。

在認識論上,他提出「致良知」 和「知行合一」的學說。

他認為良知是存在於心中的天理,是人所固有的善性,但良知往往被私慾所侵蝕,所以要努力的加強道德修養,去掉人慾,恢復良知的本 性。

他的知行合一,是說知的行都產生於心,用良知支配自已的行為實踐。

何為心學,即認為世界的本原是心,心就是天理。

王陽明,名守仁(註:以下文中「王陽明、王守仁」皆是此一人),字伯安,浙江餘姚人,因被貶貴州時曾居住於陽明洞,世稱陽明先生、王陽明。

明正德三年,王守 仁任兵部主事因得罪大太監劉瑾,被廷杖四十大板之後,發配到貴州龍場,王陽明慘遭此禍,心境孤獨、寂寞、苦悶、悲戚,後看淡塵世,轉為淡定寂然,潛心參悟 天地心理,心境日益明朗。

晝夜苦思的王陽明,終於在一個夜夢中豁然開朗,悟得「聖人之道,吾性自足」的道理。

他從睡夢中跳起來,歡呼雀躍地大叫:「我知道 了,我知道了!」。

這就是著名的「龍場悟道」。

王陽明「心學」一出,學子蟻聚,風氣大開,迅速成為當時明朝的一種主流哲學思想,引爆了明朝後期思想解放的大潮流。

心學體系成為整個中國哲學發展史上的一個 重要轉折點,為封建社會後期異端思想的產生、發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礎。

陽明先生從此成為我國明代著名的哲學家、教育家、政治家和軍事家,是朱熹後的另一位大 儒,「心學」流派創始人。

看到這裡,估計很多人還是一頭霧水,這個人是誰?心學有啥神奇的?那麼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心學的影響到底有多大?研究心學的人出過多少偉人:

王陽明:中國三大聖賢之一

王陽明是一位傑出的軍事家,打法詭異,他從來不與敵人正面交鋒,都是聲東擊西,你往南走,他偏往北,經常搞得敵人暈頭轉向。

而且甭管敵軍多出他多少倍,他都 敢出兵,還喜歡使陰招,什麼挖坑、造假、虛張聲勢,到最後,許多人都被他的騙術嚇跑了。

更為奇怪的是,即使他占據優勢,把對手圍得水泄不通,也從不輕易進 攻,而是把敵軍困在裡面,餓個半死,再誘使敵軍突圍,鑽入伏擊圈,才開始發動總攻。

基本上這幾招一路下來,神仙都頂不順了!先後打敗了多處令朝廷頭疼的山 賊盜匪,22天就平叛了預謀8年之久的寧王造反,創造了軍事奇蹟。

但這位王兄卻並沒有師出名門,全是自學成才。

可謂是軍事天才;

王守仁這個明代的大聖賢創導「知行合一」的「心學」,大家都明白了要對付奸人只有比他更奸才行,而那些仁義禮儀道德是不適合用來對付小人的,這也是周星馳《九品芝麻官》的中心思想出處。

王守仁雖為文武全才(射箭相當準確),先後清理匪寇,平定叛王,但政治手段一點不比那些大臣太監弱。

當時正德年間的大太監劉瑾、江彬、張永,都鬥不過他,死 的死、跑得跑、降得降,連內閣首輔楊廷和都鬥不過一個王守仁。

反倒好多人被王守仁的正直大度而打動,成為他的學生。

王守仁還是一個著名的文學家,文學才能突出,許多詩句至今流傳。

最重要的是,王守仁一生為官清正,從沒有收過禮、也沒有送過禮,處處為老百姓著想。

儘管他軍事才能突出,但他多次希望能不發動戰爭就不發動戰爭。

王陽明的哲學貢獻很大,他突破了朱熹的理學理論,心學的精髓在於「心即理」、「知行合一」和「致良知」。

用今天的話說就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王守仁就做到了,這從他的軍事才能中就可以看出。

而且他不論門第,廣招學生,諸如王艮、李贄、徐階等。

他認為朱熹 理學要求人們絕對服從抽象的「天理」是沒有道理的,不符合現實社會的客觀實際。

他認為「天理」就在每一個人的心中,要求人們「知行合一」,通過提高自己內 心的修養和知識水平,去除自己的私慾與雜念,從而達到社會的和諧運行,即所謂的「致良知」;教化人們,應將道德倫理融入到人們的日常行為中去,以良知代替 私慾,就可以破除「心中賊」。

明朝兩位名相徐階和張居正都是心學傳人,王守仁創立心學幾年之後,不世奇才張居正更是將心學藝術發揮到極至,他左右逢源,架空皇權,以力挽狂瀾的政治改革,為搖搖欲墜的大明王朝延續了整整半個多世紀的命,被譽為中國古代十大名相之一。

陽明心學其門生後學遍天下,如王艮、徐愛、方獻夫、黃綰、王畿、聶豹、羅洪先、何心隱、李贄等人,也影響了明中後期、清代、民國乃至現代的許多人。

王陽明學 術及歷史地位之崇高,似乎是令人驚訝的。

比如,有一個說法,中國有三個人可以稱為聖人:孔子、王陽明、曾國藩;也有人說,中國歷史之中,文人用兵當以三人 為最,一是明代的王陽明,一是清代的曾國藩,一是當代的毛澤東。

明史曾說:「終明之世,文臣用兵制勝,未有如守仁者也 」。

且不論這些說法是否準確,但能與孔子、曾國藩、毛澤東等人相提並論,至少說明了王陽明先生聲名高隆的歷史地位。

從清代中興名臣曾國藩,到維新派主要人物梁啓超,國學大師胡適、再到早年的共產黨領導人陳獨秀,革命先驅孫中山,以及毛澤東,他們對王陽明先生,均十分敬 佩。

比如,梁啓超先生便著有《王陽明知行合一之教》,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因受 「知行合一」學說影響,毅然改名陶行知,郭沫若先生也是王陽明的崇拜者,著有《偉大的精神生活者王陽明》和《王陽明禮讚》等文。

我們偉大的領袖毛主席少年時就曾讀過王陽明的《王陽明全集》、《傳習錄》,並逐句逐字做了批註,在23時,變寫出《心之力》不世之作。

另據王元化先生的說法,早年毛澤東的很多思想本來就同王陽明 比較接近。

他年輕時曾服膺王陽明,「求是」的思想,原本典出王陽明。

後來毛澤東對王陽明的思想更是有所批判與創新,結合中國的實際,領導中國革命從失敗走 向勝利。

其發明的游擊戰打法,貌似和王陽明神出鬼沒的軍事打法如出一轍。

八路軍紀律嚴明,要求幹部清正,處處為老百姓著想,「為人民服務」「精神文明」等 思想和心學致良知的精神不謀而合。

可是,1949年建國以後,王陽明的光環,卻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這或許就是現在的年輕人,不知王守仁為何人、王陽明有何 思想的原因之一。

蔣介石也是崇拜王陽明的超級粉絲,在中國古代思想家學問家中,蔣介石最敬佩王守仁(王陽明)和曾國藩二人。

蔣介石甚至改名蔣中正,中正的名諱出處來自王陽明 心學中的「大中至正 」。

蔣介石曾經三次到陽明洞參悟,敗退台灣後他對王陽明的研究愈發痴迷,甚至把台灣草山改名為「陽明山」,要求兒子蔣經國苦學陽明心學。

蔣經國學後亦佩服 之,要求其部下以王陽明與蔣介石並列為最值得尊崇的導師。

蔣介石和蔣經國用心學的道理治理台灣,幾十年下來台灣經濟獲得高速發展。

心學不但在中國發揚光大,還飄洋過海到了日本、韓國等東亞國家。

特別對日本學術界以很大的影響,日本一位八十三歲的高僧拄著拐杖顫悠悠地把陽明學說帶回日 本,沒想到竟風靡一時,學者雲集,還分成了不同的學派,陽明學說更是間接地為日本明治維新起了思想上的鋪墊作用。

小日本奉心學為圭臬,心學在日本的地位, 幾乎相當於文藝復興之於中世紀,尼采超人哲學之於德意志。

日本用心學理念教化日本國民,去除私慾講究團隊精神,改造國民素質,短短几百年從中國一個屬國發 展為今天的世界經濟強國。

在日俄戰爭中擊敗俄國海軍的日本海軍大將東鄉平八郎刻了一塊印章,一直佩戴在身,上面刻著「一生伏首拜陽明」。

據稱王陽明紀念館的雕像,在蘭亭的墓地都是日本人捐贈修建,足見日本人對陽明先生的崇敬之情。

當下稻盛和夫以陽明心學為其「敬天愛仁」的經營哲學的「源頭活水」,創造了以生帶領3家企業進入世界500強,自創企業無虧損記錄,如今門下盛和塾塾生遍布世界進萬名,就在當下中國企業家在給自己帖』儒商「標籤時,稻盛和夫已經以」佛商'的身份,贏得了世界的盛名,放眼當下中國,尚無能望稻盛和夫項背的中國企業家,而成就稻盛的居然是我們老祖宗的智慧----陽明心學。

明治維新後,日本人因得心學而崛起,八年抗戰,使我華夏蒙羞,生靈塗炭。

看今日,盛和塾遍布中國各省、市,不用3年,塾生會超10萬,百萬,想想我們祖宗的智慧,卻需要一個外人來傳播、弘揚、傳承,人若有靈,我等陽明弟子,有何臉面去見先師,吾痛哉悲哉!

總結下來,王守仁是中國歷史上一位隱形的大牛人,集哲學家、軍事家、文學家於一身,目前被公認「中國古代十大思想家」,「明朝第一牛人」, 他創立的「心學」,提出了「致良知」學說,在世界哲學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中國的哲學思想發展史基本概況為:孔子的儒學淘汰了百家學說,朱熹的理學淘汰了 儒學,王守仁的心學淘汰了理學!這就是為什麼陽明先生能夠位列中國古代十大思想家,而且被當代很多人評為明朝第一牛人的獲獎理由了。

心學起點:良知是心之本體

大致介紹了陽明心學的牛人牛事,接下來估計很多人又和我一樣開始迷茫了,心學看起來似乎真的很牛,「心即理」、「知行合一」和「致良知」的道理有點玄奧,很難理解心學的奧義。

我也一樣曾經迷茫過,反覆琢磨心學到底是什麼東西,卻一直不得要領,僅僅只能認知這些話的字面意思,以為「心即理」就是我心即世界;「知行合一」就是理論結 合實踐,認真研究事物的原理,並認真的實踐,不要做好高騖遠的理論家;「致良知」就是做人要講良心,不害人不做對不起良心的事。

其實假明白真糊塗,直到有 一天,夢見幾幅情景,朦朧中看到幾句詩,突然驚醒過來,恍然大悟,起來搜集了一些資料印證,終於明白了日思夜想的心學的一點點皮毛。

首先明白陽明先生所說的:「良知是心之本體」的真正涵義,良知是人人生而俱來的,先驗的,普遍的「知」就是說,人類自生下來就具有良知,而且「良知」是外在的社會倫理道德與內在的個體心理欲求的統一。

假設有一個人在無人看見的情況下,遇見一箱價值上百萬的「黃金」,很顯然,黃金肯定是有主人的,不是天然的,也不會是天上掉下來的。

此人此時大多會進行複雜 的思想鬥爭,內心潛在的良知告訴他不要貪財,要把黃金還給主人,但內心潛在的貪慾卻又時不時產生趁無人知曉而獨吞的念頭。

如果此人真的拿走黃金,以後的日 子往往會面臨良知的自我譴責,精神緊張而內心歉疚。

如果沒有拿,以後的日子裡又有可能後悔,覺得自己有點傻。

這就是心學所說的:「心中賊」。

以此類推,人一輩子會遇到無數「良知」和「慾念」做複雜思想鬥爭的過程,無數的恩怨是非故事都由此而來,由此產生了複雜多變的社會。

因為人類內心深處與生 俱來存在「良知」,所以人們大多會由衷讚賞拾金不昧的人,而鄙視獨吞金磚的人,極少有獨吞了金磚而到處宣揚的人。

因此,良知是隱藏於每個人心中的神靈,如 果一個人多做善事,人們會發自內心的支持他喜歡他,而若缺少良知,大多會人神共憤之。

當然,這不是宣揚「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思想,而是側面說明「良知」對人類的潛在影響力遠超我們想像。

良知是存在於心中的天理,是人所固有的善性,但良知往往被私慾所侵蝕,所以心學希望人們要努力的加強道德修養,去掉人慾,恢復良知的本性。

因此,認知和證明為什麼心學認為「良知」是人之本體,這一點非常重要,「良知」是心學的出發點,心學之一大特點即是「擴充法」:找到善根良心,然後讓它象核裂變式的、極限揮發,在靈魂深處爆發革命。

所以陽明先生說:「至善者,心之本體。

本體上才過當些子,便是惡了。

不是有一個善,卻又有一個惡來相對待也,故善惡只是一物。

」建議人們「致良知」,在「過 與不及之處」多下功夫以致「中和」,才能使美醜、善惡自融,顯現出「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團圓水無缺」心靈瑩徹的「至樂」境界。

「天地雖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雖凡夫俗子,皆可為聖賢!」一旦通曉了這個道理,便盡知天下萬物萬事,胸懷寬廣,寵辱不驚,無懼無畏,可修身,可齊家,可治國,可平天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王陽明與心學思想

上林院:本文來自於2月3日晚,我在燈下書社在線講座的分享稿件。最近對陽明心學和禪宗頗有興趣,嘗試在陽明心學和禪宗基礎上重構世界觀體系的可能,如有朋友有相關見解觀點,求指導。本文的部分感悟要感謝復...

中日 之間的差距就在於這個人

1914年,這位蔣志清青年,車中悶坐無聊,「深思看陽明格言」,突有所悟,全身一震,遂將「志清」之名改為「中正」。「中正」出自王陽明心學之「大中至正」。蔣中正之字號,正是「介石」。「突有所悟、全身...

淺談陽明心學

中國古代有兩個半完人,半個是曾國藩,一個是孔夫子,另一個則是王陽明。在談陽明先生之前,我必須得表明我的立場:吾一生俯首拜陽明。 我想寫王陽明是因為我讀《刻意練習》一書看到這樣一個論調「通過後天的...

王陽明:一個讓毛澤東和蔣介石都崇拜的人

無論在何種時代,身處何種體制,無人能代替你看顧自己的內心;對於人而言,很難否認「一生的果效皆出於心」,這正是陽明所說的:心外無物,心外無理,心外無學。「以吾心之是非為是非」,此心光明了,世界便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