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攻打孫權真的是替關羽報仇嗎 答案沒有這麼簡單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221年,劉備很生氣。

生氣的原因是,結拜兄弟關羽被孫權害死了!30多年的兄弟情深,讓劉備倍感痛苦。

於是他決定,以為關羽報仇的名義,發兵討伐孫吳。

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劉備卻是「衝冠一怒為兄弟」。

許多人都反對劉備出兵。

名列五虎上將的趙雲勸諫:「國賊是曹操,非孫權也,且先滅魏,則吳自服。

操身雖斃,子丕篡盜,當因眾心,早圖關中,居河、渭上流以討凶逆,關東義士必裹糧策馬以迎王師。

不應置魏,先與吳戰;兵勢一交,不得卒解也。

在這段話里,趙雲一針見血地指出蜀漢最大的敵人是曹操,而非孫權。

只要將曹魏消滅了,孫吳自當馴服。

假如先攻打孫吳,則戰爭必將陷於糾纏,不是一天兩天能夠結束的。

諸葛亮的兄長、孫吳南郡太守諸葛瑾也致信劉備說:「陛下以關羽之親,何如先帝?荊州大小,熟與海內?俱應仇疾,誰當先後?若審此數,易於反掌。

諸葛瑾問劉備,是先帝親,還是關羽親?提醒劉備註重輕重緩急,不要為了一時憤怒,忘了真正的大事。

然而,這些話劉備統統不聽。

我不聽我不聽我就是不聽。

戰爭於221年7月打響。

一年後,戰爭結束了。

清點戰果。

劉備親自率領5萬大軍進攻孫吳,幾乎全軍覆沒。

劉備「僅以身免」。

戰爭的失利,讓他身心疲憊,終於在永安(今重慶市奉節縣)白帝城一病不起,與世長辭。

很多人認為,劉備在關羽被殺害後喪失了理智,不顧大家的反對貿然攻打孫吳,以至於釀成苦果。

然而,關羽被殺害是劉備興兵的導火線,卻並非主要原因。

劉備最大的特點是「喜怒不形於色」,能忍常人不能忍,他絕不是那種「一點就著」的火炮性格。

劉備一定要征伐孫吳,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

一、奪回荊州

荊州,古時又稱「江陵」,在三國時代是中國九州之一,地域很寬闊,約有85萬平方公里,大體相當於如今的湖北、湖南二省全境以及河南省的一部分。

在三國局勢中,荊州占據十分重要的戰略位置。

諸葛亮在還沒出山時,就明確指出:「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建議劉備首要之舉就是奪取荊州。

赤壁之戰後,蜀漢、曹魏、孫吳對荊州進行了瓜分。

孫權獲得了江夏,曹操獲得了南陽郡,劉備獲得了長沙郡、零陵郡、桂陽郡、武陵郡,又從孫權那裡借來了南郡,是毫無疑問的最大贏家。

為了鎮守荊州5郡,劉備一度派出他最信任的軍師諸葛亮和大將關羽、張飛、趙雲共同駐紮在荊州。

只是後來,劉備需要平定蜀地,抽調了諸葛亮、張飛、趙雲,讓關羽一人鎮守荊州。

220年,關羽在孤軍北伐時,遭到孫權大將呂蒙、陸遜偷襲,敗走麥城,死於非命,荊州5郡被孫吳占領。

煮熟的鴨子都飛了,你說劉備氣不氣?更可氣的是,荊州被孫吳占領後,蜀漢門戶洞開,整個益州隨時面臨來自孫吳的威脅。

因此,劉備於公於私都要儘快向孫吳進攻,奪回荊州。

二、威懾孫吳

赤壁之戰後,在很長時間內,蜀漢、曹魏、孫吳取得了戰略平衡,誰也吞併不了誰。

但是,這種戰略平衡不會永遠維持下去。

對於這一點,大家都心知肚明。

從綜合實力上看,曹魏最強,孫吳次之,蜀漢最弱。

不過,當劉備一生最大的勁敵——曹操死後,劉備鬆了一大口氣。

來自北方的壓力,暫時減輕了許多。

畢竟,對於劉備來說,曹操的繼承者——曹丕,不是一個重量級的對手。

當務之急,反而是應對孫吳政權的虎視眈眈。

很多人對蜀漢和孫吳在赤壁之戰中並肩作戰,打敗了強大的曹操津津樂道,歌頌鮮血染成的友誼。

實際上,三國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

蜀漢和孫吳的結盟,是靠「利益」維繫,而非其他。

想當年,如果不是曹操胃口太大,同時威脅到劉備和孫權的利益,就算100個諸葛亮,也無法說服他們站到一起來。

說到底,孫權不是一個善茬。

早在周瑜擔任大都督時,他就差點接受周瑜的建議,將劉備軟禁在江東。

及至後來,又批准了周瑜征伐益州的方案,在劉備的碗裡搶食。

只不過由於劉備在諸葛亮的幫助下,做好了充分準備,加之周瑜突然病故,這才作罷。

這次,孫權趁關羽北伐之際,採取背後偷襲的辦法,殺害了關羽,奪得了荊州,給了劉備一記響亮的耳光。

劉備必須做出相應的反應,否則的話,接下來就會陷入被動挨打的局面。

劉備大舉進攻,不一定能夠一舉滅掉孫吳(夢想是一定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但有很大的幾率挫敗孫吳,使其元氣大傷。

最起碼,也要好好地威懾他們一下,讓他們以後不敢輕舉妄動。

對此,曹魏謀士劉曄看得很準,他分析道:「蜀雖狹弱,而備之謀欲以威武自強,勢必用眾以示其有餘。

」在劉曄看來,劉備一定會藉助這次難得的機會,打著為關羽復仇雪恨的名義,好好地修理一下不安分守己的孫吳。

實事求是地說,劉備的勝率還是很高的。

他雖然沒有關羽、張飛助陣,但孫吳同樣是將星凋零,名將周瑜、魯肅、呂蒙都已去世。

基於此,一貫敬小慎微的諸葛亮都沒有堅決反對劉備出征。

或許他也認為,「老將出馬,一個頂倆」,別的不敢奢望了,打下區區一個荊州,應該還是有把握的吧?

不幸的是,孫吳冒出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天才將領陸遜。

夷陵一戰,39歲的陸遜把61歲的劉備打得全軍覆沒。

劉備一口老血吐出:「吾乃為遜所折辱,豈非天邪!」

您倒覺得,這是天意還是命苦?

【參考資料:《三國志》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演義》分回梗概,從高一用到高三

【「三國」簡介】1.「曹魏」: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在官渡打敗袁紹,統一北方。不久在赤壁大敗,形成鼎力之勢。曹丕在曹操死後逼漢獻帝禪位,建立魏國。曹丕、曹睿繼位,司馬懿逐漸得勢,並在高平陵政變中擊...

三國時期的頂級名將,或許他讓你意想不到!

三國時期,群雄並起,留名青史的軍事將領也不計其數。可以說,這既是一部三國史,也是一部英雄史,他們創造了一段段不朽的軍事傳奇。然而,真正能稱得上頂級名將的卻是屈指可數。所謂頂級名將必須具備超乎尋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