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興兵討伐東吳,為何諸葛亮沉默不語,而趙雲卻極力勸阻!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三國歷史上,有著三大戰役,一是官渡之戰,二是赤壁之戰,三是夷陵之戰。

這三場戰役分別有著不同的影響,袁紹和曹操發生的官渡之戰,使曹操統一北方,成為當時最強的諸侯;曹孫劉發生的赤壁之戰,確立了三分天下的格局;孫劉發生的夷陵之戰,最終確立了天下三分的局面,使三國成為事實。

我們今天來說一說夷陵之戰,他發生的背景是關羽被殺,劉備想幫助關羽報仇,於是劉備率領全國兵馬,討伐東吳。

當時孫權聽說了以後,求和不成,只能硬著頭皮上,一方面向曹魏求和,一方面派陸遜出戰,避免了兩線作戰。

最後的結果我們也知道,以劉備失敗而告終,讓蜀國元氣大傷。

對於劉備討伐東吳,當時分為兩派,一派主張打,一派主張不打,而作為軍師的諸葛亮,他受到劉備的信任,他為何沒有阻止,沒有勸阻,反而是趙雲,卻極力阻止,這又是為何了!可能劉備對諸葛亮不是很信任,當時劉備最信任的謀士是法正,而不是諸葛亮。

還有就是自己給劉備制定的戰略有關,劉備要想成就大業,其中荊州是十分重要的,荊州不僅是蜀漢的根基,也是錢財,物質,人口的重要來源。

在荊州被東吳奪去以後,蜀漢就失去了荊州,如果蜀漢沒有荊州,是無法興復漢室的的。

正因為荊州的重要性,劉備說是為關羽報仇,實則是奪回荊州,所以諸葛亮對於劉備伐吳,奪回荊州保持了沉默。

對於趙雲而言,當劉備伐吳以後,自己極力勸阻,說蜀漢的目標是打敗曹魏,恢復漢室,如果擊敗了曹魏,東吳自然就會臣服,如果現在和東吳開戰,肯定會造成兩敗俱傷,從而讓曹魏坐收漁翁之利。

當時的劉備根本聽不進任何建議,趙雲說了這番話以後,連伐吳也不讓趙雲去了。

可惜了趙雲一番肺腑之言,趙雲作為劉備的保鏢,還經常勸諫劉備,也獲得了劉備的認可,不然不可能讓趙雲跟在劉備身邊這麼久。

在劉備伐吳,趙雲勸阻,是因為蜀漢的對手不是東吳,而是曹魏,一旦伐吳,只會兩敗俱傷。

對於當時諸葛亮而言,對於劉備奪回荊州,諸葛亮還是抱有希望的,所以自己選擇保持沉默。

圖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劉備討伐東吳,為什麼不帶諸葛亮不帶趙雲?

關羽被殺,劉備舉蜀漢全國之力討伐東吳。在這場事關生死的戰鬥中,劉備並沒有帶他的軍師諸葛亮,也沒有帶五虎將軍趙雲(關、張、黃已死,馬超鎮守蜀北),因而成為了劉備伐吳最終失敗的原因之一。劉備本來就不...

夷陵之戰經過

夷陵之戰,又稱猇亭之戰,清代時避諱改稱彝陵之戰,是三國時期蜀漢君主劉備對東吳發動的戰役,三國「三大戰役」的最後一場。221年7月,也就是劉備稱帝三個月後,立刻以替大將關羽報仇為由,揮兵東征,氣勢...

劉備東征真的是為關羽報仇嗎?原因沒這麼簡單

夷陵之戰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之一,也是劉備發動的最慘烈了戰役之一。夷陵之戰不但導致了蜀漢6萬大軍全軍覆沒,就連劉備本人也經過此次大敗命隕白帝城。但是劉備發動夷陵之戰真是的如三國演義所講,為了給二弟...

假如你是劉備,你會舉全國之力討伐渣權嗎?

劉備伐吳又稱彝陵之戰、猇亭之戰,是三國時期蜀漢昭烈帝劉備對東吳發動的大規模戰役,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一次著名的積極防禦的成功戰例,也是三國「三大戰役」的最後一場。章武元年(221年)七月,也就是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