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發動夷陵之戰,為什麼諸葛亮沒有力勸?與兩個人有關!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當年劉備登基稱帝後,不顧趙雲等老臣的勸阻,為報關羽之仇,一意孤行的發動東征,率領大軍征討孫權。
結果此一戰被大都督陸遜一把火燒光連營七百里,不僅讓蜀漢損失了數萬久經沙場的老兵,更是讓無數中青年將領與謀士戰死沙場,為蜀漢後來的衰敗埋下了伏筆。
然而在劉備發動夷陵之戰前,史料上並沒有記載諸葛亮曾力勸劉備,最終這場悲劇就此發生。
那當時為什麼諸葛亮不勸阻劉備,進而避免這樣的悲劇發生呢?若說原因,應該與兩個人有關。
第一個人就是諸葛亮的哥哥諸葛瑾。
劉備不顧一切發動夷陵之戰的導火索,是出自諸葛瑾的一封書信。
當時孫權擔心與曹魏蜀漢兩線交戰,東吳抵擋不住,當即有了求和之意,於是他就讓諸葛瑾寫了一封書信交給劉備。
只不過諸葛瑾在信上言辭並不友善,信中所言「陛下以關羽之親何如先帝?荊州大小孰與海內?俱應仇疾,誰當先後?」等語句頗有斥責的意味,因此書信之中的態度就從求和變成了勸和。
要知道此時劉備本就在氣頭上,看到這份言辭並不友善的書信,怎麼可能不因此而憤怒?而這個時候,諸葛亮的地位就頗為尷尬了。
他身為蜀漢大臣,在看到這場戰爭局勢不明朗的情況下,應該盡力勸諫劉備。
但另一方面,他又是諸葛瑾的弟弟,如果此時他勸和不勸戰,在氣頭上的劉備恐怕會認為諸葛亮心向東吳,竟然幫助東吳議和,而不是幫自己規划行軍路線,為關羽報仇。
正因為國事牽扯到了家事,一方面是君主,一方面是自己的哥哥,此情此景下,諸葛亮確實不便發表自己的個人觀點。
而第二個人,則是劉備自己了。
要知道當時諸葛亮雖身為丞相,他能在軍事上給出自己的意見,但拿主意的最終還是劉備自己。
而此時的劉備早已不是當年在隆中時卑躬屈膝邀請諸葛亮的落魄樣子了。
一方面,他歷經艱辛,最終占據益州,戰勝曹操,拿下漢中,自立漢中王,更是登基稱帝,可以說已經達到了他人生的巔峰,這個時候的劉備,定然自信滿滿,豪情萬丈,諸葛亮很難將一位極度自信,位高權重的君王想法糾正過來;另一方面,從道義的角度上來說,劉備打著為關羽報仇的旗號,而這個旗號,也是諸葛亮沒辦法反駁的。
正因為諸葛亮不便於反對,也沒辦法反對,因此最終才讓悲劇發生。
而事後諸葛亮感慨的那句」法孝直若在,則能制主上,令不東行;就復東行,必不傾危矣」,並不是諸葛亮馬後炮,說法正在就能勸下劉備,這個鍋自己不背,而是說如果當時法正還在,自己能與法正一同對劉備進行勸阻。
這個時候,一個從戰略方向上,一個以謀略布局上對劉備進行詳談,應該能讓劉備回心轉意,放棄攻打東吳。
更何況諸葛亮也不是神,他或許可以預料到這一次征戰並沒有那麼順利,但也不會輸得那麼慘。
畢竟當時馬良等自己看好的年輕一代也隨軍而行,不至於在謀略戰術上輸給東吳多少。
如果諸葛亮知道戰事如此慘烈,以他的性格,當時就是死諫,也會勸下劉備的。
只可惜歷史沒有如果,戰爭的慘敗最終還是發生了。
筆者認為,雖然諸葛亮在夷陵之戰沒能勸阻下劉備,但這次戰爭是失利與他並沒有太大的關係,這不過是決策者劉備自身的問題。
只不過這畢竟是一場大敗仗,對於諸葛亮而言,這或許是他人生中除了北伐之外最大的遺憾了。
劉備討伐東吳,諸葛亮為何沒有勸阻?因為孔明有難言之隱
221年7月,剛剛稱帝三個月的劉備,親率數萬大軍,以為關羽報仇為名,討伐東吳孫權,從而引發了三國歷史上著名的「猇亭之戰」。結果劉備慘敗於陸遜之手,蜀軍「土崩瓦解,死者萬數」,「屍骸塞江而下」。那...
關羽兵敗身亡,大哥劉備不聽勸阻舉兵伐吳,一戰導致蜀國衰敗
劉備,張飛,關羽,三個人相識在戰爭頻繁,社會動亂的時代。當時三個人意氣相投,言行相依,選在一個桃花盛開的季節、選在一個桃花絢爛的園林,舉酒結義,對天盟誓,有苦同受,有難同當,有福同享,共同實現自...
75萬蜀軍伐吳,孫權提出歸還荊州以求和,劉備為何仍不答應?
題主既然這麼問,那就是按照《三國演義》的故事內容來說了,那我們就拋開正史,談談演義。在演義中,劉備是一個怎樣的人?我絲毫不懷疑,羅貫中就是一個劉黑,他給劉備賦予了許多特質。在他的筆下,說好聽點的...
衝冠一怒為兄弟,劉備發動夷陵之戰真的是為了報仇嗎?
文/野馬夷陵之戰孫吳戰勝蜀漢,直接鑄成了三分天下的格局。後世對夷陵之戰多有探討,那麼劉備為什麼一定要打夷陵之戰呢?《三國志》:「初,先主忿孫權之襲關羽,將東征。」《三國演義》將夷陵之戰歸因於兄弟...
劉備起傾國之兵伐吳,為何諸葛亮沉默而趙雲卻極力勸阻?
公元221年7月,因關羽、張飛先後遇害,憤怒的劉備欲起傾國之兵,準備為兩個兄弟報仇雪恨,並馬踏江東,一舉殲滅孫權,與曹魏劃江而治,待力量壯大後,與曹魏決戰天下!三國時期最後一場決定天下態勢的決戰...
如果劉備沒有犯傻為關羽報仇發動彝陵之戰,那麼劉備能統一天下嗎
夷陵之戰,又稱彝陵之戰、猇亭之戰,是三國時期蜀漢昭烈帝劉備對東吳發動的大規模戰役,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一次著名的積極防禦的成功戰例,也是三國「三大戰役」的最後一場。章武元年(221年)七月,也就...
劉備夷陵之戰慘敗,孫權為何沒有乘勝追擊,反而前去求和?
三國就是一部打打打的歷史,大大小小的戰役無數,但要說改變三國局勢的戰役,只有三場,即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和夷陵之戰,巧合的是,這三場戰役都是由一把大火決定了勝負。 官渡之戰,曹操火燒烏巢,使袁紹失...
夷陵之戰劉備為何不帶諸葛亮?揭秘諸葛亮沒去的真實原因
夷陵之戰又叫猇亭之戰,被後人譽為三國時期的三大戰役之一,也是三大戰役之中的最後一場,當時劉備傾全國之力對東吳發動戰役,結果出乎意料,東吳防禦成功,劉備則幾乎全軍覆沒,陣亡數萬人,逃到白帝城後惱羞...
看看劉備打仗有多渣,讓東吳火燒連營大敗而歸,劉備僅以身免
大家都知道劉備在白帝城病逝,劉備的死因和夷陵之戰有者很大的關係,劉備剛剛稱帝關羽就被東吳給弄死了,荊州也丟了。劉備也就東征東吳,結果還被東吳打敗了,我們看看這一戰的經過。公元219年的時候,孫權...
劉備東征真的是為關羽報仇嗎?原因沒這麼簡單
夷陵之戰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之一,也是劉備發動的最慘烈了戰役之一。夷陵之戰不但導致了蜀漢6萬大軍全軍覆沒,就連劉備本人也經過此次大敗命隕白帝城。但是劉備發動夷陵之戰真是的如三國演義所講,為了給二弟...
揭秘:諸葛亮不參加夷陵之戰的真實原因,細思恐極
夷陵之戰,又稱彝陵之戰、猇亭之戰,是三國時期蜀漢昭烈帝劉備對東吳發動的大規模戰役,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一次著名的積極防禦的成功戰例,也是三國「三大戰役」的最後一場。章武元年(221年)七月,也就...
如果說劉備不挑起夷陵之戰,蜀漢有希望統一三國?真相已經很明了
三大巨頭,都曾懷有萬全的把握,主動進攻他人,最終卻慘敗而歸,使自己遭遇了巨大的打擊——公元208年,曹操南下,想要一統華夏,結果被孫劉聯軍在赤壁擊敗;公元215年,孫權親率十大軍,進攻只有七千守...
劉備興兵討伐東吳,為何諸葛亮沉默不語,而趙雲卻極力勸阻!
在三國歷史上,有著三大戰役,一是官渡之戰,二是赤壁之戰,三是夷陵之戰。這三場戰役分別有著不同的影響,袁紹和曹操發生的官渡之戰,使曹操統一北方,成為當時最強的諸侯;曹孫劉發生的赤壁之戰,確立了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