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投降曹操後最終的結局如何?為何諸葛亮知道後會連連嘆息?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文/格瓦拉同志
《三國演義》塑造的人物形象很多,其中有些人雖然出場次數不多,但在具有轉折性的大事件當中,都起過「穿針引線」的關鍵性作用,曾向劉備大力引薦諸葛亮的徐庶,便是典型代表。
徐庶的結局在演義中並沒有交代,我們只是在正史當中了解到他投降曹操後的情況。
那麼,徐庶最終的結局到底如何?為何諸葛亮知道後會連連嘆息?
徐庶本名徐福,潁川郡長社縣人,家境雖然貧寒,但卻為人慷慨、侍母至孝,很受鄉親們的尊敬。
徐庶年輕時替朋友報仇,事後被官府抓捕,幸好有熟識的獄吏幫助他越獄,才得以保全性命。
此後,徐庶改名換姓,與同郡好友石韜到荊州避難,並在此結識了諸葛亮。
徐庶、石韜與諸葛亮一見如故,就此成為好友。
建安六年(201年),劉備被曹操擊敗後,率殘眾投奔荊州牧劉表,被安置在小城新野。
此時,徐庶以劉備是漢室皇親,而且信義著於四海,便主動前往投奔,並受到後者的器重。
六年後,徐庶又向劉備隆重地推薦了諸葛亮,隨後便有了「三顧茅廬」和「隆中對」的事跡,而諸葛亮也由此下山輔佐劉備。
按照《三國演義》的情節,曹操為了迫使徐庶離開劉備,便將他的老母扣押,並藉助她的名義給徐庶寫信,讓他北返中原,從而為自己效力。
徐庶救母心切,只能按照曹操的吩咐來行事,但在離開之前向劉備推薦了好友諸葛亮。
由此來看,徐庶並沒有與諸葛亮共事劉備,但實際上卻並非如此。
按照正史的記載,徐庶在引薦諸葛亮後,與他共事劉備一年多時間,直到赤壁大戰的當年(208年),曹操奪得荊州、襲破劉備後,因為抓獲徐庶的老母,並以此來召喚他時,後者才無奈離開劉備(「俄而表卒,琮聞曹公來征,遣使請降。
先主在樊聞之,率其眾南行,亮與徐庶並從,為曹公所追破,獲庶母。
庶辭先主。
」見《三國志·諸葛亮傳》)。
徐庶被迫投降曹操後,關於他的記載便絕少出現在正史當中,即使在演義中,也只是到赤壁大戰之前為止。
當時,徐庶自知曹操必敗無疑,於是聽從龐統之計,向曹操請求領兵防守關中,由此成功避難。
自此以後,演義中便再無關於徐庶行蹤的任何記載。
那麼,徐庶到底去了哪裡?
謎團在20年後,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被揭曉,原來徐庶已在曹魏仕宦多年,並且已經官拜右中郎將、御史中丞。
御史中丞是御史大夫(司空)的次官,秩千石,掌管糾彈百官朝儀等事務,屬於清要之職;右中郎將是郎中令的屬官,負責統領皇帝的侍衛,保護皇宮安全等事務。
由此可見,徐庶做得官並不小,而且頗受曹魏皇帝的信任。
對於一個從敵營中並非心甘情願來投奔的人員,徐庶能有如此成就,委實是個奇蹟。
但在諸葛亮看來,徐庶有王佐之才,憑藉著他的真本領,完全可以做到宰相的位子,唯此才能不負平生所學,區區一個右中郎將、御史中丞的職務,怎麼配得上他?不僅如此,諸葛亮聽聞石韜也在侍奉曹魏,並且做得官並不大時,便更是連連嘆息,為他們的遭遇頗為不平。
不過諸葛亮思慮再三,又覺得徐庶的境遇或許有情可原。
畢竟中原地區人才甚多,或許能力跟徐庶相同或者超過他的人並不少,作為被迫歸降的人員,能做到目前的高位,已經算是不俗的成就。
所以諸葛亮想到此,不禁感慨道:「或許是魏國的人才太多了吧,以至於徐庶與石韜得不到重用。
」
至黃初中,韜仕歷郡守、典農校尉,福至右中郎將、御史中丞...逮太和中,諸葛亮出隴右,聞元直、廣元仕財如此,嘆曰:『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見用乎?』」見《三國志·諸葛亮傳》引《魏略》。
徐庶擔任御史中丞數年時間,最終病逝於家,並葬在彭城(「庶後數年病卒,有碑在彭城,今猶存焉。
」引文同上),關於他的後代子孫,事跡則不見於正史當中。
不過根據民間傳說,徐庶辭官後隱居在膠南帽子峰,曾屢屢造福於當地,由此被百姓們建廟祭祀。
如今徐庶廟雖然已經坍塌,但每年的三月初三、九月初九,漁民們還是會登上帽子峰來祭祀他,由此可見徐庶的遺澤之深。
史料來源:《三國志》、《資治通鑑》
徐庶投奔曹操,其母去世後,為何不再回到劉備陣營?
徐庶是漢末三國名士,本來是劉備的謀士,在正史記載中,曹操擊敗劉備之後,俘獲了徐庶的母親,徐庶為此投奔了曹操,在演義中,是曹操設計,抓住徐庶母親之後,偽造徐母的筆跡,將徐庶騙了過去。徐庶到了曹操那...
比諸葛亮聰明的人,其實是徐庶,為什麼呢?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歷來被稱為最聰明,最智慧的代表人物,其實,比諸葛亮聰明的人是徐庶,為什麼這麼說呢?要弄清楚這個問題,就要弄清楚,徐庶為什麼不回到劉備陣營,甘願一生湮沒無聞?
他滿腹才華,卻因一個錯誤決定,一生湮沒無聞!
三國時代,名士極多,他也是其中一個佼佼者,他滿腹才華,志向高遠,本來應該大顯身手,施展才學,但是,卻因一個錯誤決定,一生湮沒無聞,令人遺憾!如果他有用武之地,絕對會有一番大作為,令三國歷史更加精...
三國唯一曇花一現神秘失蹤的謀士!其身為曹魏大臣,世人卻總拿他當蜀漢謀士!
三國時期謀士眾多,但是最終多半都能尋得名主,得以發光光熱。但是有一個謀士,這個人生平不俗。在中平六年,即公元189年,他為人報仇,後來怕被官府抓住。報完仇後就用土白粉塗在臉上,披散著頭髮逃走。...
徐庶為什麼不回到劉備陣營?甘願一生湮沒無聞?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歷來被稱為最聰明,最智慧的代表人物,其實,比諸葛亮聰明的人是徐庶,為什麼這麼說呢?要弄清楚這個問題,就要弄清楚,徐庶為什麼不回到劉備陣營,甘願一生湮沒無聞?
徐庶的母親自殺之後,為什麼他不回來找劉備?
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對曹操的奸詐和劉備的「仁」有很深刻的印象,尤其是關於徐庶的那一部分故事情節,曹操將徐庶的母親握在手裡,以此來威脅徐庶讓他為自己做事,然而徐庶的母親最終卻自殺,但是為什麼這...
他曾是蜀漢第一功臣,竟終老曹魏
採訪了下母上大人,問了問「您知道徐庶是誰嗎」,得到回覆「知道呀,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嘛」,這個歇後語確實深入人心,就像身在曹營心在漢的說法一樣,廣為流傳。但是想提出一個異議,徐庶,真的進了曹營...
諸葛亮在正史和《三國演義》里正好相反的一件大事
小說《三國演義》中說,徐庶做了劉備的軍師,幫助劉備打了好幾個勝仗,曹操知道是徐庶出謀劃策之後,於是就設計抓走了徐庶的母親,以此為要挾,徐庶無奈,只好離開了劉備,去投奔曹操,徐庶在臨走之前,走馬薦...
徐庶被曹操所騙,司馬徽一眼識破,為何諸葛亮沒看出來?
徐庶作為劉備的謀士,因為其母被曹操俘獲,最終被迫離開劉備,投奔了曹操。當時,司馬徽聽說徐庶去了曹操那裡,立即識破曹操之計,而為何徐庶對諸葛亮說了其母被曹操所獲之後,諸葛亮卻沒有看出是曹操之計呢?
徐庶進曹營,為何敢「一言不發」
說到三國時期的徐庶很多網友都知道這個人也還是比較的有意思的,他可是大孝子的象徵啊,曹操就是利用了這一點就把徐庶給騙到了曹營,大家都知道曹操把徐庶的母親綁架以後徐庶沒有辦法,只能選擇到曹營了,但是...
三國:徐庶回馬薦諸葛,入曹營不發一言,歷史真相卻大不相同
三國演義中記載,曹操仰慕徐庶大才,由謀士程昱設下偽書計,終於使得徐元直「棄明投暗」,徐母因此羞憤自盡。徐庶立下誓言,終生不為曹操設一計出一謀。
徐庶投奔曹操真是因為母親被抓?是!但並非主要原因,這才根本!
相信大家通過《三國演義》都知道「徐庶走馬薦諸葛」的故事,大概的故事情節是這樣的:曹操用計將徐庶的母親騙到許都,然後冒用她的名義給徐庶寫信,讓他來許都。劉備最初不願意放徐庶走,但又不忍心曹操拿他母...
又被《三國演義》忽悠了,徐庶進曹營並非一言不發
喜歡讀《三國》的人,都為徐庶感到惋惜。一個才華橫溢的人被迫到了曹營,卻因為自己的忠貞之心,而「一言不發」。每當讀到這,我們總是對徐庶感到惋惜,也常常會想,如果徐庶一直輔佐劉備,劉備是否能統一天下呢?
徐庶離開劉備,歸降曹操後,最終的結局是什麼?
漢末三國這一歷史階段,劉備投奔荊州劉表,屯駐新野時,徐庶這位謀士前往投奔,並向劉備推薦諸葛亮。不過,徐庶南下時因母親被曹操所擄獲,徐庶不得已辭別劉備,進入曹營。後來此事被藝術加工為「徐庶進曹營...
從蓋世豪俠到頂級軍師的華麗轉身,三國唯此一人
徐庶,字元直,東漢末年潁川一代名士。歸曹後,在魏國官至右中郎將,御史中丞。關於徐庶,因《三國演義》對其有精彩的描寫,國人對他可謂家喻戶曉。演義中許多情節雖與正史有所出入,但他侍母至孝,力薦諸葛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