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滿腹才華,卻因一個錯誤決定,一生湮沒無聞!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時代,名士極多,他也是其中一個佼佼者,他滿腹才華,志向高遠,本來應該大顯身手,施展才學,但是,卻因一個錯誤決定,一生湮沒無聞,令人遺憾!如果他有用武之地,絕對會有一番大作為,令三國歷史更加精彩。

他是誰呢?

我們先看史書《三國志》對他的記載:時先主屯新野。

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原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

」庶曰:「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

將軍宜枉駕顧之。

」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

他就是徐庶。

徐庶(生卒年不詳),字元直,潁川郡長社縣(今河南許昌長葛東)人。

先跟隨劉備,後去了曹操那裡,並在曹魏做官。

徐庶本名徐福,本是寒門子弟,早年為人報仇,被人救出後改名徐庶,求學於儒家學舍,對儒家的經義學問都非常精通。

後來,天下大亂,徐庶與同郡石廣元避難於荊州,與司馬徽、諸葛亮、崔州平等人為友。

劉備在新野駐紮的時候,徐庶來見劉備,劉備非常重視他,他對劉備說,你願意見臥龍諸葛亮嗎?劉備說,願意啊,希望他和你都一起來跟我混,一起打天下。

徐庶說,諸葛亮這個人,非常不一般,你不能小看了他,應該親自去請他來。

於是,劉備跑了三次,才請出了諸葛亮。

正當徐庶準備和諸葛亮一起,幫助劉備逐鹿中原的時候,卻突然發生了大變故。

《三國志》記載:先主在樊聞之,率其眾南行,亮與徐庶並從,為曹公所追破,獲庶母。

庶辭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與將軍共圖王霸之業者,以此方寸之地也。

今已失老母,方寸亂矣,無益於事,請從此別。

」遂詣曹公。

曹操帶兵來滅劉備,劉備打不過曹操,於是逃跑,在逃跑的路上,徐庶的母親被曹操抓走了,徐庶心亂如麻,沒有辦法,只好向劉備告辭,去投靠曹操。

徐庶之所以捨棄劉備去曹操那裡,就是想保全母親。

在漢代,提倡孝道,徐庶是個孝子,不得不這樣做。

就這樣,徐庶離開了劉備。

到了曹操那裡,徐庶卻默默無聞了,滿腹的才華,沒有施展。

其實,徐庶完全可以不去曹操那裡,曹操抓到徐庶母親,是不敢殺的,如果殺了,就會失去人心,曹操是不會做這樣的傻事的。

後來的姜維,投降了諸葛亮,姜維的母親寫信讓他回去,姜維說,良田百頃,不在一畝,但有遠志,不在當歸也。

曹魏也沒殺他母親。

《魏略》記載:及荊州內附,孔明與劉備相隨去,福與韜俱來北。

至黃初中,韜仕歷郡守、典農校尉,福至右中郎將、御史中丞。

逮大和中,諸葛亮出隴右,聞元直、廣元仕財如此,嘆曰:「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見用乎?」庶後數年病卒。

徐庶在曹魏,沒有受到重用,擔任右中郎將、御史中丞。

這兩個官職,右中郎將,西漢始置,秩比二千石、主右署郎,職隸光祿勛,魏時為第四品。

御史中丞,為御史台長官,糾彈百官朝儀的。

都是閒職,所以,徐庶的才華沒有機會施展。

徐庶好友石韜在曹魏,官當的也不大,只是擔任了郡守和典農校尉,郡守,不用多說,典農校尉是個什麼官呢?是管理屯田的,秩比二千石,統諸縣,職權和太守差不多。

後來,諸葛亮率軍北伐,聽說徐庶與石韜官職都不太高,於是感嘆地說:「難道是魏國的人才太多了嗎,為什麼不重用徐庶與石韜兩人呢?」

幾年以後,徐庶就病死了,一生才華湮沒無聞,令人遺憾!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比諸葛亮聰明的人,其實是徐庶,為什麼呢?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歷來被稱為最聰明,最智慧的代表人物,其實,比諸葛亮聰明的人是徐庶,為什麼這麼說呢?要弄清楚這個問題,就要弄清楚,徐庶為什麼不回到劉備陣營,甘願一生湮沒無聞?

他曾是蜀漢第一功臣,竟終老曹魏

採訪了下母上大人,問了問「您知道徐庶是誰嗎」,得到回覆「知道呀,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嘛」,這個歇後語確實深入人心,就像身在曹營心在漢的說法一樣,廣為流傳。但是想提出一個異議,徐庶,真的進了曹營...

徐庶降曹也許是因為在劉備那裡遭到了排擠

有句話說: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講的是劉備最早的智囊徐庶因為母親被抓,不得不投身於曹操帳下,但是他終生沒有為曹操獻一謀一計。實際上,徐庶降曹並不是因為母親被抓,而是因為劉備的不信任和劉備...

三國歷史解密:徐庶投降曹操後鮮為人知的結局

三國軍師徐庶雖然在正史里並不是個主要人物,著名的三國志里也沒有為其立傳,但經過三國演義的藝術塑造後,徐庶在中國幾乎成了一個家諭戶曉的人物。而圍繞在徐庶身邊除了救母,還有一言不發,以及那亂了方寸的...

漢中王劉備的四大王牌軍師,得一可安天下

東漢末年,公元161年,漢中王劉出生在河北省涿州市,自稱西漢中山靖王劉勝之後。劉備少年時拜盧植 為師;早年顛沛流離,備嘗艱辛,投靠過多個諸侯,曾參與鎮壓 黃巾起義 。先後率軍救援北海相孔融 、徐...

劉備身邊人才輩出 若有他們扶持 三國可能改寫

劉備陣營中雖說謀臣、武將眾多,但跟曹操集團相比,還是缺乏足夠多的傑出人才。其實劉備帳下曾聚攏過不少的人才,但因為種種原因,有五位大才最終都選擇離開他,這未嘗不是件遺憾的事情。歷史雖然不能假設,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