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簡介,從這裡開始全面了解三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三國稱呼
三國又叫三國時期,是因為當時天下由魏、蜀(漢)、三國開國君主吳,三個勢力所建立。
延康元年(220),曹丕自立稱帝,因其姓曹,後世稱之為曹魏或曹魏政權,定都洛陽,到咸熙二年
(265年)曹奐禪位於司馬炎,享國46年,主要控制北方九個州(長江以北),勢力最為強大。
章武元年(221),劉備稱帝,為表示自己政權合法性國號仍沿用漢,因其控制範圍在益州一州(蜀地),故後世稱之為蜀漢或簡稱蜀。
蜀漢勢力最為弱小,炎興元年(263)劉禪投降鄧艾,享國43年。
建興元年(229),孫權正式稱帝,建立孫氏政權國號吳,因其姓孫,故稱孫吳,又因其控制揚州、交州、荊州等江東地區,又稱為東吳。
三國時期開始的時間學者各有不同見解,一般分成狹義及廣義。
狹義是220年曹丕逼東漢漢獻帝禪讓,建國曹魏,使東漢滅亡開始,廣義是184年黃巾之亂開始。
三國歷史
東漢末年,外戚專權,宦官秉政,政治腐敗,天災不斷。
漢靈帝中平元年(184年),黃巾起義爆發,從此開始了近一百年的戰亂時代。
黃巾起義被鎮壓後,外戚、宦官在內鬥中失去權柄,永漢元年(189年),董卓控制朝廷 ,初平三年(192年),董卓被呂布所殺,李傕、郭汜控制東漢王朝 。
地方州郡長官在反董卓戰爭及後來的相互攻伐中逐漸壯大實力,形成了地方軍閥割據
,曹操憑藉「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政治優勢,經過多年的南征北戰,先後消滅呂布、袁術等割據勢力,降張繡、逐劉備,控制了兗州、豫州、徐州以及司州等地,後來又在官渡之戰中任用謀士許攸火燒袁紹勢力軍糧,以少勝多,擊敗了河北強大的割據勢力袁紹,最終統一了北方 。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乘劉表病亡、荊州不穩之時,征荊州,劉琮束手無策,寄身荊州的劉備被迫退守夏口。
曹操對江東虎視眈眈。
在劉備謀士諸葛亮與孫權謀臣魯肅的共同推動下,孫劉結盟。
其後孫劉聯軍大敗曹軍於赤壁,曹操被迫退回北方,這就是奠定三國形成局面的赤壁之戰。
劉備乘勢占據荊州五郡
,後分別於建安十九年(214年)和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奪得益州和漢中,勢力達到了極盛。
曹操於建安十五年(211年)擊破關中馬超、韓遂等部 ,又命夏侯淵西征,消滅了韓遂、宋建等割據勢力,將涼州納入「魏」的勢力範圍之內,此後曹操數次南下,孫權亦曾數次北上,雙方均未獲得大的進展。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八月,劉備大將關羽攻打襄樊,擒于禁,斬龐德, 圍曹仁於樊城 ,許昌以南紛紛響應關羽,關羽一度威震華夏 ,但不久徐晃解樊城之圍,曹操又採納司馬懿的建議,派人勸說孫權合攻關羽,孫權大將呂蒙設計偷襲荊州,殺關羽,至此荊州大部落入孫權之手 。
延康元年(220年)冬,曹丕篡漢稱帝,建都洛陽,國號「魏」,史稱「曹魏」 。
三國正式開始。
黃初二年(221年),劉備為了延續漢朝、興復漢室,於成都稱帝,國號「漢」 ,史稱「蜀漢或季漢」。
劉備為報孫權奪荊州、殺關羽之仇,在稱帝後不久,就率數萬大軍東討孫權。
222年,被陸遜敗於夷陵, 蜀漢實力大損,成為三國中最弱小的一國。
孫權於222被魏文帝曹丕封為吳王,229年在武昌(今湖北鄂城)稱帝,國號「吳」 ,改元黃龍元年,史稱「東吳」。
後又遷都建業,自此三國正式鼎立。
諸葛亮輔佐劉備之子劉禪與東吳孫權重新聯盟,並致力恢復國內生產。
三國中後期,諸葛亮、姜維多次率軍北伐曹魏,但始終未能改變三足鼎立的格局。
正始十年(249年),曹魏重臣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 控制了大權。
炎興元年(263年),司馬昭派鍾會、鄧艾、諸葛緒分兵三路南征蜀漢,與蜀漢大將軍姜維發生拉鋸戰,鍾會被擋於劍閣,鄧艾避開姜維的鋒芒,抄陰平小路直取涪城 ,進逼成都,劉禪投降,蜀漢滅亡。
泰始元年(265年),司馬昭之子司馬炎迫曹魏皇帝曹奐禪讓而稱帝
,建立晉朝,史稱西晉,仍定都洛陽。
太康元年(280年),晉武帝司馬炎大舉伐吳,孫皓投降,東吳滅亡,三國時代結束 。
黃巾之亂
184年,太平道首領張角及兄弟張梁和張寶率信徒發起民變,史稱黃巾之亂,迅速發展到數百萬追隨者,引起全國性的戰亂 。
漢靈帝派皇甫嵩、盧植及朱雋等率中央軍壓制 ,又令地方州郡政府和豪強地主招募軍隊協助。
最後黃巾軍的主力雖然很快被擊潰,不過餘部仍然散布各地。
隨著各地山賊土匪陸續出現,漢朝的中央軍精疲力竭 。
188年漢靈帝採納劉焉的建議 ,將負責監察各郡的刺史賦予兼有地方軍政權力,以加強對各郡的控管,並且將部分刺史升為州牧,由劉姓宗室或重臣擔任 。
這一措施使得州正式成為一級行政區,雖有利於鎮壓各地叛亂,但當朝廷發生內亂後,掌握地方權力的州牧及刺史紛紛割據一方,不再受朝廷節制。
例如益州牧劉焉割據巴蜀,藉由五斗米道首領張魯占領漢中
,切斷與朝廷的關係。
東漢為解決黃巾之亂而制定的州牧制度,在朝廷不斷衰弱下,反而開啟群雄割據的局面。
曹丕、劉備相繼稱帝後,孫權為什麼向魏國俯首稱臣?
在三國時期,自赤壁之戰後,三足鼎立的形勢得到建立。對於曹操、劉備、孫權這三大諸侯,之間互相爭鬥了數十年,但是,活得最久的還是要數東吳的孫權。但是,在曹操去世後,尤其是在曹丕和劉備相繼登基稱帝後,...
三國最能屈能伸的君王
身為君王,一般都能伸,卻不見得能屈。縱覽三國風雲,誰將能屈能伸做到了極致?首先需確定人選範圍,他們應在生前稱帝,或被封王位。像孫堅、孫策,於吳黃龍元年(229)分別被追尊武烈皇帝、長沙桓王,可...
三國覆滅都是耗死的?司馬懿兵變卻不受丞相之職為何?
三國滅亡的先後是蜀國、吳國和魏國。有人說,蜀國滅亡是以關羽大意失荊州為轉折點,後劉備親征吳國失敗,再有諸葛亮北伐、費禕蔣琬特別是姜維好戰而拖垮國力,最後被鄧艾擊敗,劉禪投降。其實,關羽失荊州並...
劉備死後,諸葛亮為什麼不替代劉禪,自己稱帝
三國里的蜀國,滅亡在劉禪手裡。劉禪的形象,被認定為「扶不起的阿斗」,還有樂不思蜀。有的人就假想,如果諸葛亮替代劉禪,自己坐上王位,說不定就統一中原,中興漢室了。這只是假象,諸葛亮絕頂聰明,為什麼...
三國演義中曹操是好人壞人,諸葛亮是好人嗎?
說實話,從小到大從接觸三國演義這部開始,我一直認為曹操是壞人,諸葛亮是好人。曹操就應該被諸葛亮乾死。這種想法不是我能左右的,也不是只有我一個人產生的幻覺。影視作品中的的確確把諸葛亮渲染出足智多...
三國蜀漢政權最先滅亡的十大原因!蜀國滅亡時間
劉備歷盡滄桑艱難創立的蜀漢政權是在公元263年滅亡的,而東吳政權是在公元280年滅亡的。其實從歷史資料和文獻上來看,蜀漢政權相對東吳政權來說,地理條件更加閉塞險要和易守難攻,而且著名的政治家諸...
三國蜀漢政權滅亡的十大原因!蜀國滅亡時間
蜀漢政權是在公元263年滅亡的,而東吳是在公元280年滅亡的。蜀漢相對東吳來說,地理條件更加險要和易守難攻,而且諸葛亮善於治國是歷史上所公認的,在三國之中蜀國也是相對治理得最有條理的。在複雜的對...
曹操在《三國演義》中權力滔天,但他在歷史上並不屬於三國時期
在《三國演義》這部小說中,曹操真乃一代梟雄,他的權利可謂是無人能及。但是曹操卻並不屬於群雄逐鹿的三國時期,為什麼我會這麼說呢,聽我詳細的給各位讀者說來。
初談三國,簡述三國的經過、時間、疆域及對於關羽之死的分析!
初談三國 寫在前面: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首先聲明一點,歷史文章系列的題材均屬於參考文獻(《三國演義》、《三國志》等)後的原創,不代表任何學派、個...
滾滾長江東逝水,數不盡的三國演義!
東漢末年,烽火連天,百姓生靈塗炭,漢帝國起起伏伏最終走向衰亡,各地起義不斷,群雄割據,大軍閥曹操在混戰中,實力不斷增強,他挾天子以令諸侯,為曹魏的建立奠定了基礎。曹操憑藉雄厚的軍事實力逐漸統一北...
東漢末年至三國時期,軍閥混戰,領土疆域讓你更加了解!
東漢末年,十常侍橫行朝野,對地方的控制越加衰弱,造成土地兼并問題日益惡化,百姓飽受此現象的苦果,加上天災與瘟疫的雙重打擊,他們於是紛紛起來造反,發動大規模的叛亂。何進便誘董卓以好處,以聖旨名義...
中國曆朝古都——三國(魏洛陽 蜀成都 吳 建業)
三國(220年-280年)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一段歷史時期,分為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赤壁之戰時,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奠定了三國鼎立的雛型。
孫權未稱帝前是誰的吳王呢,曹魏、蜀漢還是東漢?
孫權雖然晚年昏聵,東吳的朝局動盪,政治爭鬥不斷。(孫策留給了孫權一片東吳江山,孫權卻這般對待他的子孫!)但是早年的他還是很有作為的,他繼承父兄之志,守住了江東一片天地,於曹操、劉備三分天下。曹操...
三國時期真實面貌到底是什麼
三國(220年-280年)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一段歷史時期,分為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赤壁之戰時,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奠定了三國鼎立的雛型。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國號「魏」,史稱曹魏,三國...
三國時期的歷史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三國歷史東漢末年,外戚專權,宦官秉政,政治腐敗,天災不斷。漢靈帝中平元年(184年),黃巾起義爆發,從此開始了近一百年的戰亂時代。黃巾起義被鎮壓後,外戚、宦官在內鬥中失去權柄,永漢元年(18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