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與郭嘉、諸葛亮相比,這項數據遠勝此二人最終奪天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這段精彩紛呈的歷史,最後的民謠是「三國全歸司馬懿」。

曹操、劉備、孫權一個個無比英明的梟雄,你爭我奪幾十年後,最後的江山,落入了不顯山不露水的司馬懿手中。


固然司馬懿是一流的政治家、軍事家。

但很重要的一點是,這個人生命力非常頑強,在三國可以和他比肩的人才中,他是活的最長的一個人。

一個人才無論多麼光芒萬丈,不假以時日,是成就不了大事業的。

揀出幾個和司馬有的一比的人來對照一下,就明白活到七十三歲對司馬懿來說是多麼的重要。

>>>>

1、郭嘉,去世年齡38

早年曹操的公司里,二荀一郭是絕對的核心領導班子。

荀彧是大管家,曹操東征西伐,老荀基本坐鎮大本營不動。

荀攸和郭嘉跟隨在曹操身邊親臨一線的情況較多。

擒呂布、破袁紹、平河北、征烏丸,郭嘉建策良多。

其實只要看看郭嘉對三國幾個大咖的鑑賞,就知道這個人是個多麼了不起的人物。

郭嘉是潁川人,他的老鄉朋友基本都在袁紹手下做事。

21歲時,郭嘉也參加了袁紹的隊伍,沒多久他對老鄉郭圖、辛毗等人說:「袁大人學周公禮賢下士,只學到皮毛,不懂得真正發揮人才的作用。

這個人計劃一大堆,卻不知道實施哪一個。

和這樣的人在一起做事業,要成功太難了。

」就告辭回鄉。

才21歲,就看出名重天下的袁紹徒有虛名,這眼光遠遠高出同朝代人。

▲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

建安元年,在荀彧推薦下,郭嘉見到了曹操。

深談之後,曹操說:「這個就是助我成大業的人。

」郭嘉也欣喜地說:「曹大人是我真正的主公。

」從此全心全意地為曹操服務。


劉備投奔曹操,曹操的另一個謀士程昱勸曹操殺了劉備。

郭嘉以為劉備有賢名,「殺他一個人,讓天下人對主公失望。

」不可取。

曹操也傾向郭嘉的意見,留下了劉備。

郭嘉也提醒曹操,劉備是個英雄,不能放鬆對他的監督。

一句話,要軟禁。

但劉備還是趁郭嘉不在曹操身邊時,說動曹操讓他去攔截潰敗的袁術,從而逃離曹營,成為曹操後來的大敵手。

這事應該是曹操最為後悔的一件事了。

另一個英雄人物孫策,橫掃江東建立基業。

曹操都嘆息:「獅兒不可爭鋒。

」曹操對付北方的袁紹時,擔心孫策會從後面攻打許昌。

郭嘉分析:孫策在短時間內掃蕩江東,所殺的都是大人物,手下有許多會為他們賣命的狠角。

孫策這人英勇善戰,但輕率好動,戒備心不夠。

雖有千軍萬馬,無異於孤身一人行走江湖。

郭嘉斷言:「必死於匹夫之手!」果然沒多久,孫策被原吳郡太守許貢的幾個門客刺殺而死。

郭嘉這種識人的本事,就足以讓他名垂青史了。

可惜38歲那年,病死了。

曹操傷心極了,他對荀彧說:「你我都是同代人,只有郭奉孝年紀輕,本想把後事託付給他。

料不著他居然中年就夭折了。

老天爺,命運真是作弄人啊!」

以郭嘉的本事,假以時日,一定會有大成就。

這真是快刀快折,天妒奇才。

這顆明星還在上升期間就猛地熄滅,留下無比的遺憾。

>>>>

2、諸葛亮,去世年齡54歲

諸葛亮是三國中的人中天龍,未出山知天下三分的見識,成為千古以來,人人傳誦的典故。

關於他的記載和傳說太多,如七擒七縱孟獲的故事過於傳奇,陳壽在寫三國志時就沒有採用。

不過南方少數民族對諸葛亮服到什麼程度呢?《容齋隨筆》中的一則筆記可以從側面證明,孟獲說:「公,天威也,南人不復反。

」不是子虛烏有的事。

南宋淳化年間,李順在蜀中叛亂。

宋朝廷派使者出使南詔,到了姚州,對方派人寫信來說:「我們境內有滬水,以前諸葛武侯告誡我們說:『除了向朝廷獻禮和戰爭外,不可過這條河。

如果一定要過河,必須要祭祀後再上船。

』現在派遣部下的軍官攜金龍二條,金錢二千文,並酒肉等祭品。

讓我們祭祀後再走。

」從三國到南宋,千年的時間,南方人還把諸葛亮的話牢記在心。

看來諸葛亮在南夷心目中的地位相當於神。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

諸葛亮出山二十多年,君主信任,臣下仰慕,夷狄信服,敵人畏懼。

孔明當年自比管仲、樂毅,後人評價其治國之才,可比管仲,並稱為「管葛」。

軍事上,從唐、宋以降,後人編著的歷代多少多少名將錄,諸葛亮都名列其中。

唐戰神李靖對諸葛亮就非常推崇,能入李靖法眼的,沒有幾個人。

可見諸葛亮的用兵,屬於上乘之作。

至於沒拿下中原,有時的形勢,不是人力所能改變的吧!

蜀漢建興六年起到建興十二年,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中原。

以益州一個州的人力物力,進攻曹魏數倍的地盤人馬,慨然有飲馬河洛之志。

這種氣勢,這種能力,非常人所能及。

曹魏盡據中原大地,人才輩出,物產豐饒,還有司馬懿這樣的超級人才,在諸葛亮的面前,都只有堅守不動的份。

前人就說過,假使諸葛亮命長點,曹魏雍、涼州一直是戰備狀態,西北戰線壓力解除不了,最後的勝利,只怕還是個未知數。

只可惜是個假設,諸葛亮病逝五丈原時五十四歲。

比他年長四歲的司馬懿還活蹦亂跳。

只有杜甫的詩說出了無限的惆悵: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

>>>>

3、司馬懿,去世年齡73

回頭來看看司馬仲達。

建安十三年,曹操第二次徵召司馬懿到丞相府工作,這一年他二十九歲。

此前,司馬懿有點看不上曹操這個宦官的後代,以「風痹」為由拒絕了曹操第一次召命。

這一回曹操直接下令:「如果他再磨磨嘰嘰,直接抓進監獄。

」司馬還是會怕的,急忙應徵。

到丞相府作一名「文學掾」,作些起草文件,整理材料的工作。

低調地過了幾年,司馬懿提拔為丞相府主薄,成為大秘書。

期間他提的幾個建議,讓他顯現崢嶸。

建安二十年,他隨軍出征漢中,曹軍一舉消滅了漢中軍閥張魯。

當時劉備剛剛拿下四川,又出兵和孫權爭荊州。

司馬分析:劉備用欺詐手段謀得了劉璋的益州,人心不附就去爭荊州,正是打擊他的大好時機。

曹軍從漢中乘勢進逼益州,劉備集團一定人心渙散,有瓦解的趨勢。

曹操講了句漢光武的名言:「人心苦不足,即得隴,復望蜀。

」撤退。

雖然沒有採納這個建議,司馬懿的見識已讓大家刮目相看。

▲關羽水淹七軍

建安二十四年,蜀漢大將關羽水淹七軍,捉于禁,斬龐德,包圍襄陽,威震華夏。

曹操議遷都以避其鋒芒。

司馬懿判斷荊州關羽和東吳孫權雖然是同盟軍,但面和心不和。

派人許諾割讓江南之地給孫權,讓孫權出兵攻擊荊州,抄了關羽的後路。

則一切問題迎刃而解。

一切如司馬懿預測的一樣,孫權果然出兵。

曹、孫兩家兩路夾擊關羽,一代名將關公戰敗被殺。


這一高級戰略,不但解除了曹魏的危機,還破壞了孫、劉聯盟,引發了一連串的連鎖反應。

孫、劉兩家撕破臉廝殺,曹魏坐收漁人之利,在三國的平衡關係中再一次穩居上風,司馬懿的超級手法,的確非同小可。

到魏文帝、魏明帝執政,司馬懿南征北戰,屢立戰功,地位更是重要。

十幾年間,南擒孟達,西拒諸葛亮,東北平定遼東公孫淵。

許多曹魏的重要大臣,如曹真、曹休、陳群等都先於司馬懿死去,司馬懿成為曹魏不得不依靠的,舉足輕重的重臣。

曹魏景初三年(239年),司馬懿平定遼東後,到關中上任途中。

三天內收到五道詔書,要他立馬趕到京城洛陽。

司馬懿乘追鋒車,一夜之間奔馳四百里,趕到洛陽。

一到就徑直被引進嘉福殿魏明帝的御床邊。

魏明帝已經快不行了,他拉著司馬懿的手說:「我忍著不死,就是要等你來。

現在我後事託付給你,我可以放心走了。

」把少帝曹芳交待給司馬懿就死去了。

▲司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達

這一年,司馬懿60歲。

一把老骨頭一夜間顛簸四百里還能處理大事,這個人的命好硬。

和司馬懿同時受託輔佐少帝的還有曹真的兒子曹爽。

在經歷過大風大浪,老辣深沉的司馬懿面前,曹爽完全算是個童子軍。


曹魏嘉平元年(249年),70歲的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一舉消滅了曹爽集團,全面掌握了曹魏的政權。

為後來他的兒子司馬師、司馬昭替代曹魏,建立晉朝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又過了三年,長命的司馬懿把權力平穩地過渡給兒子們後死去。

他造就的功業,把同樣水平,但沒活的過他的郭嘉、諸葛亮都比了下去。

看來老話說的好,活下去,比你的敵人、你的朋友都活的久,你才是人生最大的贏家。

歷史堂官方團隊作品 文 : 米七六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司馬懿是如何獲得曹魏集團的信任的

司馬懿曾任職過曹魏的大都督、大將軍、太尉、太傅。是輔佐了魏國四代的託孤輔政之重臣,後期成為掌控魏國朝政的權臣。曹操在世時手下謀士如雲,荀彧 荀攸賈詡 程昱 陳群等都是當時屈指可數的人才,但曹操過...

內部鬥爭激烈?蜀漢為何會走向覆滅

蜀國為何會走向滅亡?有人說是姜維的戰略失誤,有人說是鄧艾圍困成都,劉禪不能堅守,也有人說諸葛亮應該占主要責任。那麼蜀國滅亡的因素到底有哪些呢? 1、人心的向背是決定戰爭成敗的一個重要因素。在漢朝...

三國歷史簡介

三國(220年-280年)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一段歷史時期,分為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赤壁之戰時,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奠定了三國鼎立的雛型。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國號「魏」,史稱曹魏,三國...

歷史千人冊(291-300)

291、呂蒙(178-219)字子明。汝南富陂(今安徽阜陽境)人。繼隨周瑜、程普等大破曹操於赤壁,迫曹仁離南郡,升偏將軍。十七年,隨孫權拒曹操於濡須水,並建議孫權夾水口立塢,塢成後吳軍在防禦作...

最火的《軍師聯盟》你看懂了多少

軍師聯盟裡面的劇情精彩紛呈現了三國這段歷史,裡面的司馬懿深謀遠慮,是一流的政治家、軍事家,但是跟他同一個年代同樣優秀的還有曹操、劉備、孫權一個個無比英明的梟雄,你爭我奪幾十年後,最後的江山,落...

歷史千人冊(271-280)

三 國 271、劉表(142-208)字景升。山陽高平(今山東鄒城西南)人。靈帝時為北軍中侯,獻帝初平元年(190),遷荊州刺史,得到蒯越、蔡瑁等當地名士、大族的支持,平定長江中游的反抗力量,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