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的名相一覽,他一生出將入相,被贊為「社稷之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220年-280年)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一段歷史時期,分為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

赤壁之戰時,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奠定了三國鼎立的雛型。

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國號「魏」,史稱曹魏,三國歷史正式開始。

次年劉備在成都延續漢朝,史稱蜀漢。

222年劉備在夷陵之戰失敗,孫權獲得荊州大部。

223年劉備去世,諸葛亮輔佐劉備之子劉禪與孫權重新聯盟。

229年孫權稱帝,國號「吳」,史稱東吳,至此三國正式成立。

這一時期的著名丞相有誰?讓我們一起去看看!

一、曹魏

曹魏的疆域在曹操時即大幅發展,曹丕稱帝建國後定型,約占有整個華北地區。

大致上北至山西、河北及遼東,與南匈奴、鮮卑及高句麗相鄰,東至黃海。

東南與孫吳對峙於長江淮河一帶及漢江長江一帶,以壽春、襄陽為重鎮;西至甘肅,與河西鮮卑、羌及氐相鄰。

西南與蜀漢對峙於秦嶺、河西一帶,以長安為重鎮。

在立國後原有87郡及十二州,有:司隸、徐州、青州、豫州、冀州、并州、幽州、兗州、涼州、雍州、荊州、揚州。

1.司馬懿

司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達,河內郡溫縣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溫縣)人。

三國時期魏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西晉王朝的奠基人。

曾任職過曹魏的大都督、大將軍、太尉、太傅。

是輔佐了魏國三代的託孤輔政之重臣,後期成為掌控魏國朝政的權臣。

善謀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顯著的功績是兩次率大軍成功抵禦諸葛亮北伐和遠征平定遼東

司馬懿在世的時候,在魏國威望是相當之高的,即使毌丘儉、文欽在其死後討伐司馬師,檄文中依然對司馬懿有「故相國懿,匡輔魏室,歷事忠貞」 等讚譽。

史書上稱其使「天下欣賴」「天下大悅」。

到晉朝初年,司馬炎在太康年間做到了「天下無窮人」的太康之治。

,人們對推動三國統一的司馬懿還是相當推崇。

乃至司馬遹被傳像司馬懿,而能在當時「譽流於天下」。

對屯田、水利等農耕經濟發展有重要貢獻。

73歲去世,辭郡公和殊禮,葬於首陽山。

諡號宣文;次子司馬昭封晉王后,追封司馬懿為宣王;司馬炎稱帝後,追尊司馬懿為宣皇帝,廟號高祖。

2.王朗

王朗(?-228年11月),本名王嚴,字景興。

東海郯(今山東郯城西北)人。

漢末至三國曹魏時期重臣、經學家。

王朗早年師從太尉楊賜,因通曉經籍而被拜為郎中。

後因楊賜去世而棄官為其服喪,後來被舉孝廉,但王朗不應命。

徐州刺史陶謙又舉其為茂才,拜治中從事。

遷任會稽太守,任內獲百姓愛戴。

建安元年(196年)孫策攻會稽時,王朗舉兵抵抗,為孫策所敗。

王朗在逃亡失敗後投降,孫策敬重王朗而未加害。

後為曹操所征,因戰亂輾轉數年後才抵達,被拜為諫議大夫、參司空軍事。

建安十八年(213年),魏國建立,王朗以軍祭酒身份領魏郡太守,又任少府、奉常、大理等職。

曹丕繼王位時,遷御史大夫,封安陵亭侯。

曹丕受禪建魏後,王朗改任司空,又進封樂平鄉侯。

曹叡繼位後,代華歆為司徒,進封蘭陵侯。

太和二年(228年),王朗去世,諡號成。

其孫女王元姬,嫁於晉王司馬昭,生晉武帝司馬炎、齊獻王司馬攸。

王朗學識淵博,與其子王肅都為經學大家。

著有《周易傳》、《春秋傳》、《孝經傳》、《周官傳》等,有文集三十四卷。

3.司馬昭

司馬昭(211年-265年9月6日),字子上,河內溫縣(今河南溫縣)人。

三國時期曹魏權臣,西晉王朝的奠基人之一。

為晉宣帝司馬懿與宣穆皇后張春華次子、晉景帝司馬師之弟、晉武帝司馬炎之父。

司馬昭早年隨父抗擊蜀漢,多有戰功。

累官洛陽典農中郎將,封新城鄉侯。

正元二年(255年),繼兄司馬師為大將軍,專攬國政。

甘露五年(260年),魏帝曹髦被弒殺,司馬昭立曹奐為帝。

景元四年(263年),分兵遣鍾會、鄧艾、諸葛緒三路滅亡蜀漢,受封晉公。

次年,進爵晉王。

咸熙二年(265年),司馬昭病逝,年五十四,葬於崇陽陵。

數月後,其子司馬炎代魏稱帝,建立晉朝,追尊司馬昭為文帝,廟號太祖。

二、蜀漢

蜀漢為劉備所建,他直到赤壁之戰後才在諸葛亮協助下,由荊州南部開始發展。

其勢力一度涵蓋荊州、益州及漢中。

立國前後與孫吳發生多次戰爭並損失荊州,於諸葛亮南定南中後獲得雲南一帶疆域,至此漸漸穩定。

疆域範圍:北方與曹魏對峙於秦嶺,漢中為重鎮;東與孫吳相鄰於三峽,巴西為重鎮;西南至岷江、南中,與羌、氐及南蠻相鄰。

蜀漢共有22郡、僅益州一州。

於益州下設庲降都督,治味縣,專轄益州南部。

蜀漢時期只有諸葛亮一位丞相,劉禪時期沒有設丞相。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漢族,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發明家、文學家。

諸葛亮幼年喪父,同叔父到南陽躬耕,後追隨劉備,為了劉備奠定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基礎。

蜀漢開國後,被封為武鄉侯,對內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對外聯吳抗魏,為實現光復大漢的政治理想,數次北伐,但因缺乏良將而失敗,最後病逝於五丈原。

劉禪追諡其為忠武侯,故後世常以武侯、諸葛武侯尊稱諸葛亮。

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

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

曾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並改造連弩,叫做諸葛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

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三、東吳

東吳的疆域擁有大部分的揚州。

孫權在赤壁之戰後陸續獲得荊州西部、交州,並在擊敗關羽後獲得整個荊州南部。

至孫權稱帝後疆域方穩定下來。

孫吳北與曹魏對峙在長江淮河一帶及漢江長江一帶,以建業、江陵為重鎮;西與蜀漢相鄰於三峽,西陵為重鎮;東及南至東海南海,其中南達越南的中部。

孫吳原有32郡及三州:荊州、揚州、交州。

於226年設置廣州,後併入交州。

至264年復設,共增加一州。


1.顧雍

顧雍(168年—243年),字元嘆。

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

漢末至三國時吳國重臣。

顧雍少時受學於蔡邕,弱冠即任合肥縣長,歷任婁、曲阿、上虞縣長,所在之處皆有治績。

後為會稽郡丞,行太守事,討平寇賊,安定郡縣。

數年後,入孫權幕府為左司馬。

後遷大理、奉常,又領尚書令,封陽遂鄉侯。

黃武四年(225年),改任太常。

同年升任丞相、平尚書事,進封醴陵侯。

他為相十九年,多有匡弼輔正之詞。

赤烏六年(243年),顧雍去世,年七十六。

孫權素服臨吊,賜諡「肅」。

《唐會要》將顧雍等八人評為「魏晉八君子」。

2.陸遜

陸遜(183年—245年3月19日),本名陸議,字伯言,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

三國時期吳國政治家、軍事家。

建安八年(203年),入孫權幕府,歷任海昌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帳下右部督。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陸遜參與襲取荊州。

章武二年(222年),孫權以陸遜為大都督,在夷陵火燒連營擊敗劉備,一戰成名。

黃武七年(228年),陸遜取得石亭之戰的勝利。

黃龍元年(229年),孫權稱帝後,以陸遜為上大將軍、輔佐太子孫登並掌管陪都武昌事宜,後捲入立嗣之爭。

赤烏七年(244年)拜為丞相、荊州牧、右都護、總領三公事務,領武昌事。

次年去世,終年六十三歲,追諡昭侯。

陸遜跟隨孫權四十餘年,統領吳國軍政十餘年,深得孫權器重。

深謀遠慮,忠誠耿直。

一生出將入相,被贊為「社稷之臣」。

3.步騭

步騭(zhì)(?—247年),字子山。

臨淮淮陰(今江蘇淮陰西北)人。

三國時期孫吳重臣。

步騭最初避難江東,於孫權統事後,被召為主記。

後遊歷吳地,又任海鹽縣長,還任東曹掾,出領鄱陽太守。

建安十五年(210年),轉交州刺史、立武中郎將,率軍接管往交州,追拜使持節、征南中郎將。

次年,以平定交州功,加平戎將軍,封廣信侯。

後遷右將軍、左護軍,改封臨湘侯。

孫權稱帝後,拜驃騎將軍,領冀州牧,後因冀州分與蜀漢而解牧職。

又都督西陵。

赤烏九年(246年),代陸遜為丞相。

次年,步騭去世。

步騭駐守西陵二十年,曹魏的邊境將士都敬仰他的威信。

他性情寬弘,很得人心,喜怒不形與聲色,無論對內還是對外總是表現得十分恭敬。


以上是三國時期著名的丞相,不知您有何高見?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期待!

小編:李小憶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鼎立是指哪三國 三國的皇帝分別是誰

東漢末年以後的三國鼎立:魏國 蜀國 吳國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國號「魏」,史稱曹魏,三國歷史正式開始。次年劉備在成都延續漢朝,史稱蜀漢。222年劉備在夷陵之戰失敗,孫權獲得荊州大部。223年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