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末三國混戰,但是你知道三國各自內部最大的矛盾是什麼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東漢末年分三國,魏蜀吳三國各自為戰,三國紛爭長達百年之久。

三國各有勝負,魏有赤壁之敗,蜀有夷陵之敗,吳有合肥之敗,然而這些敗仗都沒有影響到三國鼎立的格局,對整個三國未來走勢並不是決定性的。

物必自腐,而後蟲生。

真正決定三國自己命運的是三國自己內部的矛盾。

那麼這三國各自都有什麼內部矛盾呢?

一、先說羅貫中推崇至極的蜀漢。

根據諸葛亮隆中對,劉備集團先取荊州,而後進軍西川,先後取蜀中、漢中之地,遂成三國一員。

也就是說後來進入益州地區的劉備人馬是荊州地區的過去的荊州人。

到了益州之後,劉備集團新來乍到人生地不熟的,必定要重用本地人才,慢慢就形成了益州本地人的一個集團:益州集團。

而原來從荊州過來的荊州人,也形成了荊州集團。

這便是蜀漢集團自始至終最大的矛盾。

隨著荊州集團關羽、張飛、諸葛亮等人漸次凋零,益州集團占據上風,如馬忠、李恢、王平、黃權、譙周等人。

荊州集團和益州集團最大的不同便是對諸葛亮劉備圖取天下戰略的認同。

荊州集團跟隨諸葛亮劉備南征北戰,白手起家,有著一統天下的雄心。

而益州集團則不同,他們本身是當地名流或者上層階級,對他們來說,無論是張魯、劉璋、劉備、曹操、司馬昭統治,都是一樣,只有自身利益不受損害就可以,他們沒有爭天下的雄心,卻常常是諸葛亮北伐的障礙。

後來勸劉禪開門投降的譙周等人就是益州集團的代表。

二、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天下九州得其六,不可謂不是白手起家的代表。

也正是因為曹操是白手起家,所以曹操是寒族的代表。

與漢族相對,司馬懿、楊修等人代表世家大族,簡稱世族。

寒族和世族貫穿曹魏政權幾十年,最終世族代表司馬家戰勝寒族,建立晉王朝取代曹魏政權。

自東漢以來形成的詩書大儒之家,後來逐漸形成了世家大族。

自東漢至宋朝,世家大族影響中國近千年之久。

清河崔氏、山西王氏等家族在唐朝時甚至排名在皇族李家之前,李世民也無可奈何。

曹操死後,其子曹丕繼位,為了緩和寒族和世族的矛盾,推出九品中正制,這個制度在一段時間內緩和了矛盾,但是卻造成了曹魏政權的衰落,世族的崛起,最終世族取代寒族。

曹丕水平差曹操差的不是一點點啊!

三、與蜀漢、曹魏集團的內部混亂相比,東吳在孫權在世時,還是比較平靜的。

東吳與蜀漢是結盟關係,相安無事。

而與曹魏經過幾次較量也都不敢有大的動作,所以外部環境是好的。

內部沒有蜀漢的本地人外地人之爭,也沒有曹魏的寒族世族之爭,在孫權在世時,東吳國泰民安。

但是孫權一死,繼承人問題便脫穎而出,而這個問題最終導致了東吳的滅亡。

孫權立三子孫和為太子卻非常寵愛孫霸,由此引發了「二宮之爭」,朝中大臣亦分為兩派。

最後,孫和被廢,孫霸被賜死,幼子孫亮被立為太子;孫吳開始走向衰落。

其後幾十年,孫吳最終被司馬晉所吞併,天下一統。

整體來說,孫吳所面對的內部矛盾要少得多,局面要好得多,但是孫權卻把這一手好牌打的稀爛。

孫權的高壽及其統治時的穩定用光了孫吳政權所有的好運,留給其後代的局面只能讓人一聲嘆息。

取代曹魏的司馬家終結三國鼎立格局,卻把中國帶入前所未有的混亂時代,以至於司馬家創始人司馬懿被後世唾罵幾千年。

本文是深度國史原創,歡迎關注我們,一起品讀歷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歷史簡介

三國(220年-280年)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一段歷史時期,分為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赤壁之戰時,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奠定了三國鼎立的雛型。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國號「魏」,史稱曹魏,三國...

三國蜀漢政權滅亡的十大原因!蜀國滅亡時間

蜀漢政權是在公元263年滅亡的,而東吳是在公元280年滅亡的。蜀漢相對東吳來說,地理條件更加險要和易守難攻,而且諸葛亮善於治國是歷史上所公認的,在三國之中蜀國也是相對治理得最有條理的。在複雜的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