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十三歲殺佞臣!有佐世之才,屢出天下大計!卻不被採用,被人遺忘!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劉曄七歲時和哥哥接受母親遺命「你父親的侍者有誣陷人的秉性,我擔心我死後會出亂局,你們長大後一定要殺掉他。
」劉曄十三歲時就斬殺了父親寵信的侍者,而後又坦然向父親請罪。
劉普原先大怒,但知道事情真相後對他十分欣賞,不作指責。
汝南許劭善於相面,在楊州避難時,讚許劉曄有佐世之才。
後做了曹操的主簿,跟隨曹操平定了張魯,得到了漢中。
劉曄又勸曹操乘勝進攻劉備新占的蜀地,說明攻占漢中後令蜀人震驚,只要進攻他們就會望風歸附;否則讓諸葛亮、關羽、張飛等人穩定人心,據守險要,日後就難以征服。
但曹操沒有採納。
七日後,有從蜀地投降的人說蜀地人心惶惶,劉備斬殺驚惶者亦不能安定人心,曹操這才後悔問現在還可以進攻嗎?劉曄卻說不可,現在蜀地人心已定,不能進擊。
曹魏因此失去統一天下的大好時機。
等到關羽被孫權殺害,並奪取荊州時,曹丕問朝臣究竟劉備會不會報仇,大多數都是認為劉備此時力量薄弱不會進攻。
但劉曄卻認為劉備一定會借出兵而重振聲威;而且劉備和關羽感情深厚,一定會為他報仇。
劉備果然於次年(公元221年)進攻孫權,發動夷陵之戰。
當時孫權舉全國之力應付,並向曹魏稱藩,朝臣很多都慶賀,但劉曄卻認為孫權並沒有臣服之心,這次只是逼不得已才稱藩。
劉曄更建議曹丕乘虛領兵攻滅東吳,以絕後患。
後東吳勝,蜀地遙遠無法及時進攻,孫劉再次聯盟。
魏國第二次失去一統天下的時機。
東吳在夷陵之戰果然背叛承諾,曹丕於是打算討伐,但劉曄認為吳國剛剛大勝蜀漢,上下一心,而且有長江天險,不能這麼倉促進攻。
曹丕又不聽。
黃初五年,曹丕親率大軍到廣陵泗口,命令荊州和揚州的軍隊進攻東吳。
當時許多大臣都認為孫權會親率軍隊抵抗,但劉曄認為孫權知道曹丕只率大軍到江北壓境,過河戰鬥者必定是其他將領,因而必定會靜待進攻,不會親率迎擊。
最終孫權都沒有來,曹丕唯有撤退。
事後曹丕雖然覺得劉曄說得對,但還是指責劉曄「你不應該只在搜集戰況上下功夫,更要為我平定蜀吳出謀劃策啊!」也許是劉曄是漢室宗親之後,此後的一直沒機會重用,被人遺忘!
曹魏隱形謀士,曹操曹丕不聽其計必敗,兩大謀略可更早統一天下
聽其他謀士之計,曹操勝。不聽劉曄之計,曹操敗,曹丕也敗。沒有多少人意識到他的存在,但認真閱讀,他似乎又無處不在。曹操、曹丕對他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悔不聽君言」。
毛主席最欣賞的一位三國謀士,曹丕若聽其計,早滅東吳59年
三國時期,能臣謀士眾多,蜀國有諸葛亮、龐統和法正,東吳有張昭、周瑜和陸遜,曹魏陣營則更多,比如郭嘉、荀彧和司馬懿等。但毛主席最欣賞的既不是諸葛亮也不是郭嘉,而是在三國演義中跑龍套的劉燁,曾向幹部...
此人出身漢室宗親是曹操手下智囊曾獻兩條統一大計可惜均沒被採用
我們知道在三國時期曹操手下文臣武將雲集,其中智囊之士更是曹操能打下曹魏基業的重要功臣,比如我們熟知的郭嘉 荀彧 程昱等人在當時都是赫赫有名的謀臣。但是這次我們說的這個曹魏謀臣他的身份比較特殊而且...
他是曹操帳下的謀臣,空懷佐世之才,卻因為出身一直得不到重用
說到曹操帳下的謀臣,相信大家一定會想到賈詡、荀彧以及郭嘉等人,唯獨很少有人會提到劉曄。其實這個也難怪,整部《三國演義》中他的出場機會實在是少之又少。但是如果您有觀看《三國志》的話,就會發現他其實...
曹魏最重要的謀士不是郭嘉,也並非荀彧,而是身為三朝元老的他!
此人是曹操手下舉足輕重的謀士,他屢獻妙計,對天下形勢的發展往往一語中的。他歷仕數朝,是曹魏的三朝元老。他的職務雖然不算太高,而且也沒有郭嘉和荀彧的名氣,但是一直是歷代魏主的心腹,參與重大事情的謀...